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边塞诗歌四首课型:比较探究上课时间:2012年12月17日至18日作者:姜新单位:滕州市西岗中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比较探究边塞诗歌四首(2课时)课前预习:熟读四首诗歌,并初步了解诗歌大意。相关课程标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边塞诗。2、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充分体会诗歌特有的节奏及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3、学习诗歌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4、体会戍边战士的怀乡之情以及将士们乐观坚定的豪迈之情。评价任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边塞诗歌四首,一同领略诗歌的魅力。(一)、了解边塞诗:初盛唐时期边塞诗繁荣的原因,一方面在于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另一方面在于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入幕制度的刺激,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出现了许多有名的边塞诗。边塞诗的代表作有:王昌龄的出塞、从军行;王翰凉州词等。(二)、盛唐时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泛。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遍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乡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俗风情,民族交往等几个方面,其中,前者为主要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奇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题材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二、探究研讨,建构知识(一)了解各诗作者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善作边塞诗,与高适、王昌龄等唱和,名动一时。全唐诗存绝句六首,皆历代传诵名篇。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早年曾漫游四方,到过塞上。王昌龄自岭南北归,几年后,王昌龄又被贬至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之乱发生,王昌龄北还,路过亳州郡时,为刺史所杀。(二)朗读两首诗。1.听读。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2.学生试读。要求注意“仞,羌,侯骑,燕然,掣,裘,衾”等字的正确读音。3.学生自由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三)理解诗歌内容1.解题。(见课本的课下注释,略。)2.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讨论,明确:凉州词前两句写关外之景,后两句抒发戍边将士的怀乡之情。从军行前两句写边塞景象,勾画出一幅辽阔的边地风光图。后两句抒发将士们乐观坚定的豪迈之情。3.再读诗歌,讨论归纳诗歌主旨。凉州词侧重以苍凉悲壮的笔调抒发戍边战士的怀乡之情。从军行侧重表现将士们乐观坚定的豪迈之情。三、展示交流,质疑问难品味欣赏诗歌中佳句1、教师出示凉州词中的名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教师讲解对名句的品味:“怨杨柳”不是怨那些杨柳,应理解为用杨柳曲的调子表怨。在“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凉州,响起苍凉哀怨的笛声,吹的是思乡的杨柳曲。厌烦,生自高度的怨恨。怨到什么程度?怨到要说“何须怨”的程度:根据长期以来的经验,无论怎样怨都无济于事,绝望了!现在作出个判断:玉门关外的凉州没有春风。你吹什么折杨柳?这里连春风都来不到,哪里有杨柳让你去折啊?但更要紧的是:没有春风的关外,一切生命都只好在摧残中挣扎。人,也一样!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尝试分析一下名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百战”是比较抽象的,冠以“黄沙”二字,就突出了西北战场的特征,“百战”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不破楼兰终不还”,就是身经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黄沙”句尽管写出了战争的艰苦,但整个形象给人的实际感受是雄壮有力,而不是低沉伤感的。抒写戍边将士的豪情壮志的同时,并不回避战争的艰苦,本篇就是一个显例。3.学生朗读诗歌,体会佳句的妙处。四、运用拓展,收获讲评1、小组总结写作特点王之涣的凉州词时间和空间都有大跨度,掌握这跨度就不难体会作品的情思。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已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从军行(其四)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次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第三句写战斗的紧张激烈,语言概括而形象鲜明如见。末句代战士们立誓,正面地讴歌他们的忠勇。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战士们的誓词分量才显得更重。2、总结积累边塞诗中思乡和报国的诗句。五、当堂评价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万仞( )羌笛( )侯骑( )燕然( )狐裘( )锦衾薄( )瀚海( )阑干( )辕门( )风掣红旗( )2、解释下列诗中加点的字。(1) 羌笛何须怨杨柳: (2)大漠孤烟直: (3)萧关逢候骑: (4)一片孤城万仞山: (5)黄海长云暗雪山: (6)黄沙百战穿金甲: 3、根据下列提示默写。(1)凉州词 中描写凉州一带苍茫辽阔的荒凉景象的诗句是 (2)从军行(其四) 中歌颂将士身经百战,金甲磨穿,但包裹壮志丝毫不减的诗句是 。4、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描写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2)、“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表现了戍边将士怎样的气概?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歌。2、完成助学中的相关问题。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复习导入1、齐背两首诗。2、默写两首诗。3、回顾诗的内容。二、探究研讨,建构知识(一)了解各诗作者 王维,字摩诘,唐代诗人,画家,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成就最大。他也有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其中写景佳句广为历代传诵不衰,如极富代表性的使至塞上就是其中之一。人们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评论诗人兼画家王维的作品。这两句出自苏轼的名言,的确抓住了王维的艺术特色,可算是不易之论。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其诗风格雄浑,意想新奇,色彩瑰丽,尤以边塞诗名世,与高适同为盛唐边塞诗派代表。有岑嘉州集,全唐诗存诗四卷。(二)朗读两首诗。1.听读。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2.学生试读。要求注意“仞,羌,侯骑,燕然,掣,裘,衾”等字的正确读音。3.学生自由读。学生自由朗读,教师巡回指导。(三)理解诗歌内容1.解题。(见课本的课下注释,略。)2.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学生讨论,明确:使至塞上首联写奉命出使,征途遥远。颔联写出塞的行程。颈联写塞外奇特壮丽的景观。尾联运用典故表明唐军声威远震塞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前十句描绘边塞风雪的奇异风光和奇寒景象,后几句写饯别,送行情景,抒发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惆怅之情。3.再读诗歌,讨论归纳诗歌主旨。使至塞上抒发了诗人不辞长途奔波奉命出使边塞的豪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描绘边塞的奇特风光,抒发深厚的离别,惆怅之情。三、展示交流,质疑问难品味欣赏诗歌中佳句(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另外,落日本来给人的是一种凄楚苍凉的印象,而在此处诗人却把它写“圆”了,便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诗人不仅实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还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入到广阔的自然环境中去,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以“春风”使梨花盛开,比拟“北风”使雪花飞舞,极为新颖贴切。“忽如”二字下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千树万树梨花开”的壮美意境,颇富有浪漫色彩。春风吹来梨花开,竟至“千树万树”,重叠的修辞表现出景象的繁荣壮丽。“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也以花喻雪,匠心略同,但无论豪情与奇趣都得让此诗三分。诗人将春景比冬景,尤其将南方春景比北国冬景,几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感到喜悦与温暖,着想、造境俱称奇绝。要品评这咏雪之千古名句,恰有一个成语“妙手回春”。3.学生朗读诗歌,体会佳句的妙处。四、运用拓展,收获讲评1、小组总结写作特点使至塞上中“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这里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长的方面写景。作者出使,恰在春天。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充满奇情妙思,是此诗主要的特色。作者用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捕捉边塞奇观,有大笔挥洒(如“瀚海”二句),有细节勾勒(如“风掣红旗冻不翻”),有真实生动的摹写,也有浪漫奇妙的想象(如“忽如”二句)。全诗融合着强烈的主观感受,在歌咏自然风光的同时还表现了雪中送人的真挚情谊。诗情内涵丰富,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的语言明朗优美,又利用换韵与场景画面交替的配合,形成跌宕生姿的节奏旋律。2、积累诗歌中描写“雪”的诗句。五、当堂评价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万仞( )羌笛( )侯骑( )燕然( )狐裘( )锦衾薄( )瀚海( )阑干( )辕门( )风掣红旗( )2、解释下列诗中加点的字。 (1)胡天八月即飞雪: (2)将军角弓不得控: (3) 都护铁衣冷难着: (4)瀚海阑干百丈冰: (5)愁云惨淡万里凝: (6)风掣红旗冻不翻: 3、根据下列提示默写。(1)使至塞上中描写塞外奇特壮丽风光是 。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以春花比喻冬雪的千古名句是: 。 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 诗中从侧面反映天气异常寒冷,战争非常残酷是 。 4、填空。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1)一个“大”字写出了 。(2)一个 字,写出沙漠中景物的单调,因为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 。(3)一个 字,写出烽烟升腾的荒漠中所显示的劲拔坚毅之美。(4)一个“长”字,写出了 。(5)一个“圆”字,既写出了 ,又写出了诗人观赏落日感觉到的亲切温暖和苍茫。5、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回答问题。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解释词语。铁衣: 锦衾 (2)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译成现代汉语。(3)本诗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是 (4)这首诗前十句重在咏雪,后八句则主要是写 。(5)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6)请描述“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你脑海中出现的画面。(7)得让此下面是一段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进行的赏析,请你就“风掣红旗冻不翻”一句写一点赏析文字。六、布置作业1、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边塞诗,并积累几首其他边塞诗人的作品。2、完成助学中的相关问题。教学反思:1、在课前,根据教学设计,我有针对性地布置学习预习, 让学生熟读诗歌,并了解诗人的经历、感知诗歌的大意。在上课时学生对诗歌内容已经比较熟悉了。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较好。学生踊跃发言,积极探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品牌营销方案与执行计划
- 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计划及操作流程
- (2025年标准)电缆订货技术协议书
- (2025年标准)地铁总监聘任协议书
- 幼儿园秋季美术教学计划
- 2025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融媒体中心招聘编外聘用制人员(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道路有偿协议书
- 2025广东广州市天河区棠福学校招聘特教教师1人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当铺加盟连锁协议书
- 2025安徽合肥长丰县县城区域部分学校招聘教师50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辽宁省地质勘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校园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带答案详解
- 二次装修管理培训课件
- 工程结构检测与加固- 课件 第4、5章 钢结构检测与加固、混凝土结构检测与加固
- 混凝土结构-钢筋位置、钢筋保护层厚度考试试题及答案
- 译林版九年级上下册英语单词表(含音标)
- 员工工资明细表Excel模板
- 计数型MSA分析表格
- 枢纽经济: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 临床实验中不良事件的管理
- 如何开展课题研究
- 炼钢厂电工应知应会考试题库500题(含各题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