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doc_第1页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doc_第2页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doc_第3页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doc_第4页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郑愁予错误公开课教案 郑愁予的错误教案 姓名:史佳鹭 学号:1271410048 原文: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对中国现代诗歌、郑愁予做一些了解,了解闺 怨诗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学会抓住诗中描绘的意象,并分析象征意义, 体会所传达的情感。通过想象和联想,理解诗的情思和意味。 3、 情感目标:把握诗中女子在苦苦等待归人、却只迎来了一 个过客这个过程中,她的情感变化。 4、 价值观:启发学生不仅以从诗中女子的角度理解诗歌,还 能以过客的视角来思考、更加深刻的把握诗歌情感。 5、 过程和方法: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 节奏韵律, 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 教学重点:诗歌中意象的作用,诗句描绘的意境,以及运 用各种修辞的好处。 三、 教学难点:1、何为错误?又为何美丽? 2、解析诗歌结构。 四、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介绍中国现代诗歌、作者还有写作背景的一些知 识;必要解释诗歌中难懂的词汇和句子;运用意象表达情感的作用,修辞手法的效果,意境和意象的区别;诗歌结构。 2、 启发式谈话法:用于诗歌内容的讲解,主要启发学生独立 思考、想象联想、用心体会诗歌情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意境画面,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必要时用图片、音乐或者影视来启发学生,陶冶情操。 3、 讨论法: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交流,鼓动学生积 极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互相启发,互相学习,主要用于几个意象和修辞的理解上。 五、 教学过程: 1、 课前简介: 中国现代诗歌介绍:是五四运动以来的诗歌,主要指新体诗,其特点是用白话语言写作,表现科学、民主的新的时代内容,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主要诗人与作品有:胡适尝试集;刘半农的相隔一层纸、学徒苦;刘大白的卖布谣;郭沫若女神;闻一多红烛、死水徐志摩志摩的诗,戴望舒雨巷;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作者介绍: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现代派诗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他创作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是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 文学修养。 闺怨诗歌:”闺怨”之作,一般是写少女的青春寂寞,或少妇的离别相思之情。具体来说就是丈夫常年出征在外,留守在家中的妻子那种寂寞难耐的思念之情。 讲述意象、意境,和两者的区别。 2、 诗歌导入: 一个烟雨蒙蒙的江南小镇,湿漉漉的青灰石街,檀木飘香的房屋,一位女子双肘托腮伏在窗阶上,朝向街道远处,神情悲伤? 她在想什么?在等人么?等谁?这个人去哪里了?等待会有结果么?如果回来了呢?如果不回来呢??让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播放教学录音,伴有轻柔伤感的音乐。 让学生自己诵读诗歌,教学录音仍然播放。 3、分析诗歌: 提示学生思考始终描述的故事是放生在什么季节、是清晨还是黄昏,并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述他们的观点和理由。 在诵读之后,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这首诗歌内容或者情感上 的大体理解。 4、逐节讲解诗歌: 、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解析:这两句诗在全诗的分段中,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为伊消得人憔悴。更为妙绝的是“等在季节里”,一个“等”字,韵味全出,又和后句照应,莲花本开在夏天,而此时是春天。 “莲花”这个意象象征着什么?又传达出一种什么情感?开篇这两句为诗歌渲染出怎样的氛围? 、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解析:无东风、无柳絮的春天的小城怎能不寂寞。有人问, 江南小城怎会如此?思妇眼中又怎会不如此。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城是寂寞的。怎样的寂寞?“东风不来, 错误 一、教材分析 1、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2、感受诗歌语言的优美和节奏韵律。 3、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当代诗歌的感悟力和理解力。 二、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闺怨诗的特点及其郑愁予对古代闺怨诗的继承和发展。 能力目标:学会抓住诗歌语言所描绘的意象,通过对课文信息的拓展,借助想象和联想,体会诗中的情思和意味。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体验和迁移拓展,体会自古以来思妇等待归人和过客不归的复杂情感,与诗歌实现真正意义上思想的交流。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走进烟雨蒙蒙的江南水乡,暮色已近,但翠绿的河岸与空灵的山水却未曾褪去半分的美丽。“吱呀”一声,一个美丽的江南女子推开木窗,眼神急切而伤感,她在期盼着谁?又是谁的马蹄声惊扰了她寂寞的心? 简介作者 郑愁予,原名郑文韬,台湾现代派诗人。1933年出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1955年服役。1956年参与创立现代派诗社。1958年赶赴美国,曾任爱荷华大学讲师、耶鲁大学教授。著有诗集梦土上、衣钵、燕人行。他创作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仁侠”精神;另一种是曲折动人、情谊绵绵欲语还羞的婉约情韵,这两种气质充分显示了诗人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讲授新课 1、范读课文 2、逐节讲解并评价 错误第一节“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在全诗中起怎样的作用? 解析:这两句诗在全诗的分段中,具有“诗序”的作用,在意旨和情调上统摄全诗。 “我打江南走过”,短短六个字,暗示过客之匆匆,为下文做了铺垫,同时又暗含了诗的主题“美丽的错误”。“那留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形象地写出了思妇相思之苦。“开落的莲花”,倒装为“莲花的开落”,增添了诗歌的音韵和谐之美,而比喻的手法更将亲人远行,独守空闺之人的悠悠等待之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来,若非相爱之深、相思之切,怎会为伊消得人憔悴。更为妙绝的是“等在季节里”,一个“等”字,韵味全出。 错误第二节,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独特视角以及什么手法来描写思妇的心理的? 解析:这一小节,作者采用了过客的视角来展现思妇的忧伤之情。主要运用两个比喻来写思妇之心,表现思妇的怀人心理。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心如城,心若道,比喻新颖巧妙。城是寂寞的。怎样的寂寞?东风不来,柳絮不飞”,无东风,无飞絮,的春天的小城怎不寂寞。有人问,江南小城怎会如此?思妇眼中又怎会不如此。景语,情语也。青石板路,日落黄昏,小巷悠长,空旷寂寞,恰如其心。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心中有千般愁苦,百种相思,却无人无处诉说, 只得紧紧锁住。三月的良辰美景化若无物,以至窗扉紧掩,春帐不揭,而这一切皆源于“蛩音不响”,游子不归,这怎一个“愁”字了得。 本节准确体现思妇相思之情而做的层层渲染,如“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对“城”的渲染,“三月的春帷不揭”对“窗扉”的烘托。 为什么说“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这首诗抒发作者怎样的感情?解析:此句点明诗题。 “达达的马蹄”带来了归人的消息,给闺中思妇带来一股东风,应是柳絮飘飞、姹紫嫣红的时令了,应是春风吹起帐幕,纤手打开窗的季节了,但“我不是归人,是过客?”打破眼前的梦景,原来这一段美丽是“错”出来的,是个美丽的错误。 讨论:本诗题为“错误”,为何这是一个错误? 明确:女子误以为是心上人归来;“我”的出现打搅了深院中的女子。 问:诗中的过客与女子的相遇是一个错误,为什么又是美丽的? 明确:这过程是美丽的,因为游子的出现引起了诗歌中女主人公情绪的激动,使她的生活泛起了涟漪,有了情节,打破了原本的死寂。 期待失望 迁移:类似的“美丽的错误”在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出现过。我们来分析并指出温庭筠梦江南中的“美丽的错误”。 明确: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首词中,我们同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女子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错误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从古典诗词中汲取营养以提高文学修养和创作水准。 2培养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来感悟诗歌意象,体味诗歌意境。 教学重点: 1把握思妇词和游子谣等传统题材; 2赏析郑愁予诗歌的古典美; 一、导入: 1李清照一剪梅 学习这首篇课文之前,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一些诗。还记得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一 剪梅吗?好,哪位同学可以给大家朗诵一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很好那么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写出了李清照对她死去的丈夫的思念之情。 2吕本中采桑子 我们再来看南宋诗人吕本中的一首词,下面我们来齐读这首词并感受它的思想感情。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哪位同学来解释一下词中的“亏”与“满”两词的意义? 满,此指月圆;亏,此指月缺。 “暂满还亏”该如何解释? 暂,暂时,暂且;还,仍然,还是。“暂满还亏”也就是说,什么呢?还记得苏轼的水调歌头吗?里面有一句诗就是写月圆月缺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那么这里的暂满还亏也就是说暂时的月满终归还是要缺的,人与人之间,古时候的夫妻之间总是聚少离多。 那么,词中的“君”,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词中的抒情主人公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君”应该是一个外出的丈夫,词中的抒情主人公相应地应该是一位独守空闺的妻子。 月圆之夜,一位少妇却枕愁难眠。啊,原来是丈夫外出,没有和她厮守在一起,不能与她在这江畔高楼共赏这皎洁的明月了。也许已半载了,或者都三年了,他怎么还不回来呢? 综合刚才所说的两首诗,我们可以把它们定位为一首闺怨题材的思妇词。 在李清照和吕本中的词中我们感悟了一位独守幽闺思念丈夫的妻子的哀怨和忧伤之情。那么请问大家“思妇词”中的思妇是一个什么结构的词语呢? 在此“思妇”一词,不是动宾短语,而是偏正词组。反映妻子思念外出远游的丈夫的诗词就是“思妇词”。这种“闺怨”题材的思妇词,古典诗词中比比皆是也。而当代台湾诗人郑愁予的诗错误,则描写了一个女子等候归人的心情。它是当代的闺怨诗,此诗美丽凄哀,很多人评价它可以跟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二介绍作者 作者郑愁予,本名郑文韬,祖籍河北,1933年出生于山东济南。童年随当军人的父亲辗转大江南北。抗战期间,随母亲转徙内地各处,在避难途中,由母亲教读古诗词。15岁开始创作新诗,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1958年大学毕业后,在台湾出版了第一本诗集梦土上。1968年赴美,在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班进修研究,获艺术硕士学位。现旅居美国,任耶鲁 大学东亚文学系教授。 三、范读课文。 错误 郑愁予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四、整体把握诗歌 下面我们来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诗。大家对这首诗的词语句子有什么觉得难以理解的地方吗? 但我有一些疑问的地方希望大家能帮我解答一下。我打江南走过的打字是什么意思? 打,从。 那等在季节里的。向晚,向晚又是什么意思呢? 向,接近。晚,晚上。向晚,接近晚上,也就是黄昏。 跫音不响的跫音又怎么理解? 脚步声 其实粗略地看,我个人觉得这首诗的大意还是不难理解的。下面请同学们自己默读一下这首诗并给它分一下段,想想你为什么要这样分,每一段说的是什么。 1段落大意 一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暗示思妇漫长等待。 二写思妇的长期寂寞,揭示思妇坚贞的节操。的心理是怎样变化的? 马蹄达达打江南走过 惊喜 美丽错误 季节容颜莲花开落 失望 跫音不响春帷不揭 期待 寂寞的城街道向晚 封闭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 寂寞) 三揭示主旨美丽的错误马蹄达达。 五、总结 思妇在闺中苦苦地等候心目中的“白马王子”,过客的马蹄声让思妇产生了过客就是思妇的“白马王子”的错觉,但可惜的是一瞬间的“惊喜”换来了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失望”。 因为“我”只是一个匆匆的陌生的过客,不是思妇的丈夫,所以才会出现“美丽的错误”。 和思妇的丈夫一样,“我”也是一个离开自己的妻子家人的游子。那么这位过客,也是离家外出远行的游子,他也在思念家中的妻子和亲人。文中不仅写了思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期待,也写了过客对家中妻子的思念,不仅写了幽闺之哀怨,还写了羁旅的愁苦。更进一步讲,诗歌所写的故事,不仅发生在两对夫妇间,而且发生在所有分离生活的夫妇间。 如我们还学习过另外一首游子谣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可见错误这首诗不仅写了闺怨的思妇,而且写了苦旅的游子。它是一首思妇词,也是一篇游子谣。 六、课后作业 今天这首诗就讲到这里,“美丽的错误”在你我他生活中都曾经出现过,在前人的诗词作品中也曾有过。大家回去之后仔细思考资料上的那些词,指出下列词中的“美丽的错误”。下节课回来评讲。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颦洲。 想佳人,妆楼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温词的“过尽千帆皆不是”,柳词的“误几回,天际识归舟”,这两处都是写“美丽的错误”的。在这些词句中,我们一样感悟到了那幸福的激流袭过作者心头后迅速转变为深深的失落。 7、在诗歌中,第一人称的“我”的出现有何作用?五、话题讨论 1、关于这首抒情短诗的内容有两种理解,一是错误因女子而起,一是错误因男子而起。你是怎么理解的?根据你的理解有情感的朗诵本诗。 提示:答案不求统一,但朗诵时可指导学生:理解不同,朗读的重音处理也就不同。 六、知识延伸 阅读郑愁予的天窗,体会其抒发的思想感情。 天 窗 郑愁予 每夜,星子们都来我的屋瓦上汲水 我在井底仰卧着,好深的井啊。 自从有了天窗 就象亲手揭开覆身的冰雪 我是北地忍不住的春天 星子们都美丽,分占了循环着的七个夜, 而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呢? 源自春泉的水已在四壁间荡着 那叮叮有声的陶瓶还未垂下来。 啊,星子们都美丽 而在梦中也响着的,只有一个名字 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 这首诗的动人,是因为他用了鲜活的现代生活语言,表现了甚具古典意味的纯然之美。它是那么满溢着热切的情绪一因为怀想着一个人,诗人自喻为天窗并由这一情绪带动着意义的推展,使诗意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过程中,读者的心被深深吸引,他们被一种美的情愫感动着,直到诗的末尾,当诗人的彩笔照出:“那名字,自在得像流水?”,心中虽意犹未尽,但却得到欣赏上的满足,并且领悟到,这“天窗”,是诗人的化身,而诗人之所以化身为天窗,乃是借此怀想一个人“那南方的蓝色的小星”,于是,我们也会进一步发现,天窗一诗,原来是一首美丽的情诗。 师问:根据诗歌中的语句,判定“我”、“你”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生己答:“我”是一位游子,有“我打江南走过”句为证。 “她”是一位闺中思妇,有许多诗句为证,关键字是“等”。“等”字 涵盖第二节的内容。 师问:第一节第二句内蕴丰富,请用散文的语言把它传达出来。 生无人举手,无人对答。 师讲解:时光流转,春秋代序,那美丽、纯洁如莲花的思妇的容貌,也在痴情地等待中衰老啦!“开落”写莲花,又写少妇的容颜和心境,暗示着时光的漫长。 师问:第二节第五句和第二节第二句十分相似,请改变第五句。 生齐答:你的心是小小的紧掩的窗。 师问:好!大家都对了!请大家继续思考。描写诗歌中的这个“思妇”,也就是第二人称的“你”,运用了哪些意象?请一一指出来。 生庚答:诗歌中依次用了“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柳絮不飞”,“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春帷不揭”,“小小的窗扉”等意象来写思妇的痴情的期待,就是“等”。 师问:你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迟疑后答:不会。 师问:请大家一起来思考这个问题。能否给这些意象进行归纳分类,并指出这些意象的表达效果? 生辛举手。 生辛答:我分为两类。一类意象是作为比喻句的喻体出现,如“莲花的开落”,“寂寞的城”,“青石的街道向晚”,“小小的窗扉”等四处意象。前者写“思妇”的容颜的衰老,后三者写“思妇”的心境的落寞。 第二类意象是与春天、三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