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_第1页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_第2页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_第3页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_第4页
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1/5血浆D二聚体测定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作者李新梅【摘要】目的探讨D_二聚体DDINNER变化与疾病间的关系。方法采用CA1500型全自动血液凝固仪检测四种疾病以及其治疗前后血浆中D_二聚体的含量变化。结果慢性肝炎中、重度、肝硬化者血浆D_二聚体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即P,而且不同临床分型肝炎患者之间D_二聚体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关键词】D_二聚体肝病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应用D_二聚体DDINER,DD是交联纤维蛋白FB特异的降解产物,它的生成和增高反映了凝血和纤溶系统的激活,是一项鉴别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以及监测溶栓治疗的有利指标。近10年来,已经建立了多种有价值的DD的检测方法。大量研究已经充分证实了DD在肝病和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本文对正常人以及四种病人进行D_二聚体测定,并将其在这几种疾病中的临床效果进行具体阐述,并将其详细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资料来源使用CA1500自全动血液凝固仪及配套试剂,校准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5血浆。取被检者静脉血,用、枸橼酸钠,19抗凝。3000R/MIN离心10分钟,测定人数总计188位,其中包括健康人68例,肝脏疾病组62例,急性心肌梗死组20例,脑血栓组20例,脑外伤组18例。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XS表示,进行配对T检验确定P值,比较各组资料差异的显著性。二结果一正常对照组与肝病等血浆D_二聚体测定结果的比较表1表1血浆D_二聚体测定结果MG/L检测结果由表1可以看出,各疾病与正常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二肝炎疾病治疗前后血浆D_二聚体测定结果的比较表2表2肝病治疗前后血浆D_二聚体测定结果XS,MG/L检测结果由表2可见,除急性肝炎和慢性肝炎轻度治疗后血浆D_二聚体水平有明显下降P三讨论近年来各家报道的血浆D_二聚体含量的正常值不一。有报纸称其对43例2076岁的健康人进行血浆D_二聚体测定,结果发现不同年龄组差异较大,究其原因可能与老年体内相对高凝状态和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增高有关。本文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3/5检测正常人68例,其中40例正常人350岁D_二聚体含量为MG/L,5173岁的老年人28例,其D_二聚体含量为MG/L,与相关报道的结果基本吻合。当机体发生凝血时,凝血酶作用于纤维蛋白,使其转变为交联纤维蛋白,同时纤溶系统被激活,降解交联纤维蛋白,形成各种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IBRINDEGRADATIONPRODUCT,FDP,由于链的交联,产生了包含链相连的2个D片段,即为D_二聚体。由于血浆D_二聚体为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降解产物,其血浆含量的增高反映纤溶活性增强和凝血酶生成增多,是反映体内存在高凝状态及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因此,对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疗效观察及愈后判断有重要意义。首先,在肝脏疾病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凝血、纤溶系统被激活,其中血浆D_二聚体的含量明显增高且与肝病的严重程度呈相关。本组对62例各种肝病患者进行了D_二聚体测定,发现肝硬化患者D_二聚体升高程度高于其它类型,即P其次,急性心肌梗死的病人AMI由表1可以总结出,急性期血浆D_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升高,在溶栓治疗中,血浆D_二聚体水平继续升高,溶栓治疗4天后血浆D_二聚体水平开始降低,由此看出,血浆D_二聚体生高或再度升高和降低的过程代表了血栓形成和溶解,故此可作为溶栓成功的指标之一。因此,血浆D_二聚体测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4/5定可作为心肌梗死急性发作的指标,并且是观察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第三,目前,血浆D_二聚体在脑梗死病程中的变化及预后的关系不甚明确,本组对20例患者进行了D_二聚体的检测,由表1看出脑梗死病人血浆D_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没有明显差异,可能纤溶酶原激活物TPA释放暂时缺乏或与抑制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活性增高有关,以至于纤溶系统没有立即激活。但是脑外伤病人血浆D_二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差异,可以看出急性出血时血浆D_二聚体水平会增高。综上所述,D_二聚体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值的高低被视为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分子标志物之一。动态观察患者体内D_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根据D_二聚体的测定结果,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降低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是十分重要的。参考文献1龙建国,张会峰,郑运周,李军涛D二聚体异常结果临床疾病的调查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788892王鸿利,王学锋,D_二聚体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中精品文档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5/5华医学杂志,2004,8421711723丁黎明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血小板指标检测在先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