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弊大于利辩词_第1页
网络弊大于利辩词_第2页
网络弊大于利辩词_第3页
网络弊大于利辩词_第4页
网络弊大于利辩词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弊大于利辩词一辩:网络是一个虚拟的空间,它的方便,快捷,灵活等多种优点,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给予了我们遨游的空间, 它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传统方式的思想方法, 在我们的生活中给予我们极大帮助,这一点我们反方无可否认。 但是,网络带来更多的则是 1. 网络成瘾带来心理和躯体疾病 2. 使在校生学习成绩下降 3. 引发社会难题等。所以,我方认为网络弊大于利。二辩:(是的,网络具有必要性,实用性和现实性。)但是,网络同样拥有各种黑色阴影。给大家举个网络游戏的例子吧! 沉迷网络游戏危害身心健康成都某高校的一个大学生,有这样一张作息时间表: 13 00 ,起床,吃中饭;14 00,去网吧玩网络游戏;1700 ,晚饭在网吧叫外卖;通宵练级,第二天早上9 00 回宿舍休息 , 这位大学生几乎把所有的空余时间都拿来打 游戏, 并开始拒绝参加同学聚会和活动。大约两个月之后,他发现自己思维跟不上同学的节 奏,脑子里想的都是游戏里发生的事,遇到事情会首先用游戏中的规则来考虑。他开始感到不适应现实生活,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更有甚者, 竟为了不被父母盘查到自己玩网络游戏了的区区5 万元,用“毒鼠强”将父母毒死。这就是四川射洪青年胡安戈做的事。三辩:再给大家出示一组数据。目前, 有不少中国年轻人像这位大学生一样,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后, 发现自己身心上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据统计, 目前中国网络游戏玩家人数已达700 万至 1000 万,其中相当一部分是20 岁左右的年轻人。网络游戏成瘾引起的社会问题已经出现。 今年 2 月,湖北一名16 岁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竟半夜持刀砍伤母亲,抢走 8000元钱; 3 月,湖南沅江一名14 岁少年因网络游戏入魔产生幻觉,从4 楼跌落身亡。网络游精品资料戏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危害已引起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关注。最后, 我提醒对方辩友不要对大量事实听而不闻四辩:网络虽有这样那样的好处,但上网所造成的种种弊端也让人心寒。1.造成精神颓废2.影响身心健康3.影响人际交往4.造成经济负担5.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6.影响家庭 ,社会的稳定所以,我方认为, 网络弊大于利。上网的弊大于利计算机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的出现,使信息网络化的浪潮席卷全球。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研究 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互联网调查报告显示,目前的中国互联网上网人数已经达到了9900 万人,其中 18 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1650 万人,占19。如此惊人的数字,实在让人震惊, 具调查其中网络成瘾的患者达到250 万人。据2001 年统计,我国上网人数已达2650 万, 并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其中青少年占80。网络已成为青少年学习、交流、娱乐的重要平台。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也存在着让人痴迷的危险。青少年用户上网目的分为实 用目的、 娱乐目的、 网络技术使用和信息寻求。超过 50% 的使用率的功能有网络游戏(62%) 和聊天室 (54.5%) ,其次是使用电子邮件(48.6%) 。约50% 的青少年用户有保持电子邮件联系的朋友; 25.2% 的青少年用户在聊天室或bbs 上经常发言; 37.6% 的青少年用户使用icq 与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联系。所以说:“对没有成年人监护的青少年来说,国际互连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1. 使自控能力差的同学沉溺网中,不能自拔,花费大量时间上网,从而影响学习成绩。2. 网络良莠并存,容易接触不良网页,如色情、暴力等。又因为学生常常容易受人影响、自控能力差、分辨能力弱,他们常常会因为网上不良内容而走上犯罪道路。3. 长时间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从而造成精神萎靡、 眼睛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容易造成近视。4. 一些长期长时间上网的学生容易产生孤独症,整天沉溺于幻想中脱离现实,而当他真正面对社会和人群的时候,就会因为想像和距离的问题产生退缩感,不敢正常与人沟通。5. 许多中学生因为打一些暴力游戏使自己模糊了真人与游戏对象的区别,常常无意识地模仿游戏来对待身边的人。6. 长期上网需要大量金钱,没有钱的时候,自控能力弱的人会采取违法的方式,不择手段地获取金钱从而走上犯罪道路。7. 网吧这些上网的地方往往是无业游民、瘾君子、罪犯的藏匿地点,在这些地方逗留时间太久往往会出意外,或受人引诱。8. 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9.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10. 青少年在充分享受着网络时代的快捷与方便的同时,其身心也正承受着网络负面效应的煎熬。 信息网络对于玩酷追星、宣展自我、极富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年轻一代而言,是一个 “挡不住诱惑”的新奇世界。由于网络技术尚存在着一些不成熟、不完善之处, 加之网络管理、规范的相对滞后, 信息网络对青少年网民心理的负面作用也日渐凸现并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是需要我们审慎对待的。11. 一些青少年网民过分迷恋与网上的“人机”式交往,爆炸般的网络信息,会加大青少年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引发“信息污染综合症”等心理障碍。12. 长时间的上网会使一些青少年沉溺其中不能自拔,产生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心理,成为“电子海洛因”的“吸食者”,染上“网成瘾症”等心理疾病。患者的行为与吸毒成瘾类似,一接触因特网就兴奋异常,没机会接触就寂寞难耐。可见,网瘾问题的心理危害不容小视。13. 青少年的自制力、理性发展都还未达到成人状态,所以很难控制自己,容易导致网瘾问题的出现。14. 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 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15. 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 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 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 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 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 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 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16. 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当前,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 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 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17. 据一项调查显示,不少的中学生成了小“网虫”,沉湎于网上,将90% 的时间用到网络游戏上,做了网络的俘虏,为网络所累,痴迷于“网吧”、“聊天室”不能自拔。据2000 年 4 月广州日报报道,一名15 岁的中学生为了上网玩“随心所欲”网络游戏,竟然杀害自己的表姐,以达到占有她电脑的目的。青少年沉浸到网络的虚拟化生活空间中,容易患上“网络上瘾症”,“网络疏离症”等新型的精神性疾病。 一旦回到现实社会就产生一种孤独感,成天高唱:网络是我家,我的眼里只有它。这样对心理造成严重损害。同时在生理上小学生正处于快速发育时间,但是他们一上网就是四、五个小时,不仅眼睛超负荷运转,危害视力。对青 少年的身体也有不良影响。18. 长时间进行网上交友聊天、网络游戏,浏览不健康的色情、暴力等内容,使得未成年人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造成心理焦虑、脾气暴躁、性格扭曲, 对其它一切事物失去兴趣; 而家长严管时就极易使孩子走向另一个极端,造成亲子关系破裂和犯罪现 象的发生。19. 绝大多数上网者,都是全神贯注,长期盯住屏幕,眼睛得不到休息,眼球离屏幕越来越近,导致视力急剧下降;身体长时间坐在屏幕前而得不到活动,尤其是长时间沉浸于极端紧张和刺激的超级游戏中,导致废寝忘食,夜不归宿,进而四肢无力,精神恍惚,直至身体被彻底拖垮。根据我们上述的观点,所以说:“对没有成年人监护的青少年来说,国际互连网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地方!上网的弊大于利!”弊:1过多的使用互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卡耐基? 梅隆大学的罗伯特?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 2将大量时间用于网上聊天,游戏等方面,没有时间用于学习,与朋友交往,甚至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就会逃课,熬通宵,成绩直线下降。 3有关专家说,长时间上网,容易把精力,脑力耗到极点,进而诱发一系列诸如经常性头痛,偏头疼,视力损坏,鼠标手 , 电脑脸 等毛病。4青少年上网首先的一大危害就是会影响视力。据统计,经常上网的学生中近视的比例大约占 60% 。第二大危害就是电脑所释放出来的辐射,具有相当强烈的危害。反方第一辩手:我方之所以认为上网的弊大于利,是认为有很多不适宜我们的地方.我们经过讨论总结出了 以下几个上网的弊端:首先, 电费和电话费的急速上升是现在家庭普遍的问题。经过调查 ,长期上网的家庭电话费都在200元以上 ,不仅如此 , 上网还有可能引起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而且如果上一些不健康的网站, 会严重影响到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容易使学生误入歧途,不务正业,荒废学习 ,还会引起视力下降,睡眠不足等一些相关的疾病, 在此再次明确我方的观点那就是上网弊大于利。反方第二辩手:网络游戏影响我们的正常学习, 它会使我们着迷, 最后玩物丧志, 放弃自己的学业,这就是因为我们青少年还没有很强的自控能力, 还需要家长的帮助和辅导, 所以青少年上网是弊大于利的!反方第三辩手:青少年上网会浪费很多时间,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不要说上网可以帮助学习,如果上网真的能帮助你们提高成绩的话,为什么国家还要投入那么大的人力和物力去完善我国的教育机构呢?即使网上可以学到知识,那么你们为什么还要每天背着书包来学校上课呢?干脆回家上网自学不是更好吗?省得每年还要家长花上千元来供你们上学!反方第四辩手:过多的使用互联网对人们的健康和社交不利。卡耐基 ? 梅隆大学的罗伯特 ? 克劳特和他的同事对一些实验对象在开始使用互联网及之后的一两年进行了人格评估, 发现:人们花在网上的时间越多,与亲人的沟通越少,实际生活中的朋友就越少,同时感到孤独和沮丧。所以,上网的弊大于利。总结:上网,这一新兴网络,是给人们带来了一定的利益,但它的弊始终是大于利的。首先,是主观的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大量的辐射带来视力下降,网络上的许多不良的网站,无时无刻的不再催残着我们的心灵。其次,客观的电话费的猛增,时间的不断浪费,甚至是通宵玩乐,睡眠不足已经成为很普通的问题了!当然,还有着许多别的问题,金钱的大量“挥霍”,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功于“上网”的功劳。所以,上网对于我们来说是弊大于利。有老师曾作过专门调查,他发现“学生在网吧70% 以上是在玩游戏,30% 是在网上聊天。把网络当做学习工具的几乎等于零。”素质的提高不是简单的会上网,网络等方面的兴趣,完全可以在大学时期或毕业以后培养。上网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到底有多大?有一个例子:苏州有一位中学生, 接触网络前品学兼优, 学校和家长都视之为一棵好苗子。一个偶然的机会该生接触了网吧,从此便一发而不可收,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到最后, 该生偷偷上网甚至一连十几天不回家。孩子母亲含泪给苏州市领导写信反映情况, 引起了苏州市长的高度重视。 此事当时在苏州反响极大。 于翠珍老师直言不讳, 在她教过的毕业班中, “网虫”学生很少有学习成绩出类拔萃的。 中学生自制能力差, 一旦沉湎于纷繁复杂的网络中,将很难自拔。杜绝学生迷恋网络, 不仅要靠主管部门加大监督力度, 更要靠家长日常的监督。 家长最起码要拿到孩子学校的课程表,掌握学生的作息时间,从零花钱和放学时间上“盯紧”孩子,少给孩子接触网络的机会。首先有个学生的词,那么作为学生主要的任务就是学习! 那么利用网络学习是利但是很多中学生并不是那么做的,大多是用来游戏 ,聊天 .而且很多学生都是没有满 18 岁的孩子 ,他们的自控能力差 ,一但沉迷网络就会无法自拔 ,有些大人都会受网络游戏而影响生活和工作 ,更不要说那些未成年的孩子了.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未成年人是具有限制行为能力的人!那么家长和老师是可以限制他们上网的 !互联网也是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影响既有其积极的一面,也有其消极的一面。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入网络空间,负面影响日趋凸现。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构成潜在威胁。互联网是一张无边无际的 网,内容虽丰富却庞杂,良莠不齐, 青少年在互联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 这使得他们头脑中沉淀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形成冲突,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倾斜,甚至盲从西方。 长此以往, 对于我国青少年的人生观和意识形态必将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于国家的政治安定显然是一种潜在的巨大威胁。二,互联网使许多青少年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与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同, 青少年在网上面对的是一个虚拟的世界, 它不仅满足了青少年尽早尽快占有各种信息的需要, 也给人际交往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而且不必承担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和责任。 虚拟世界的这些特点, 使得不少青少年宁可整日沉溺于虚幻的环境中而不愿面对现实生活。 而无限制地泡在网上将对日常学习、 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严重的甚至会荒废学业。三,互联网中的不良信息和网络犯罪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安全构成危害和威胁。 当前, 网络对青少年的危害主要集中到两点,一是某些人实施诸如诈骗或性侵害之类的犯罪;另一方面就是黄色垃圾对青少年的危害。据有关专家调查,因特网上非学术性信息中,有47% 与色情有关,网络使色情内容更容易传播。据不完全统计,60% 的青少年虽然是在无意中接触到网上黄色信息的,但自制力较弱的青少年往往出于好奇或冲动而进一步寻找类似信息,从而深陷其中。调查还显示,在接触过网络上色情内容的青少年中,有9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