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湖楼醉书.doc_第1页
望湖楼醉书.doc_第2页
望湖楼醉书.doc_第3页
望湖楼醉书.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24、古诗两首课型新授课课时2课时主备人田雪勤检查等第情况简述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古诗词文化的魅力。2、学会本课1个生字。理解古诗词句的意思。3、借助阅读想象,感受六月西湖在晴雨之时的奇特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和诗句的语言之美。4、进行适当的拓展,学习品析诗句,自主朗读表达情感。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古诗。教学准备课件评 价预习任务1、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古诗。2、通过查阅工具书和结合古诗内容理解部分字词的意思。3、搜集作者苏轼的资料。4、积累描写雷雨的文章。拓展延伸1、 积累有关雨的古诗和古文。2、 积累有关苏轼所写的诗句。导学过程:(中间可增行,除正常环节之外必须包含课堂练习环节)第一学时导学环节所用时间教学活动设计意图及评价方式一、导入新课1分1、今天,就让我们学习第24课古诗两首,走进杭州,感受六月的西湖带来的不同的美。二、学习第一首诗、第二首诗(了解)5分1、 出示两首诗。2、 请同学们放声朗读两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学生自由朗读全诗。(两首诗)3、指导读。都想读,我们一起读!(生齐读)小结:很好,读古诗,特别是读经典的古诗,不仅要读出它的节奏、韵律,更要读出味道和感觉。5、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呢?第一首:写了暴雨,分别写了哪些景物?云、雨、风、水第二首:写了莲叶、荷花。这两首诗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两首诗写了不同的西湖。1.雨 2.晴6、小结:确实,这两首诗同写的六月西湖的景色,各具特色、各有风味,一雨一晴,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将两首诗同时出示,让学生理清这两首诗之间的关联,有助于整片课文的学习。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作者、诗题4分1、 这节课我们先走进雨时的西湖,学习第一首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2、 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3、 了解作者。这首诗是谁给我们带来的?(学生回答时板书作者),你认识他吗?来,为我们介绍苏轼。学生介绍,全班倾听。介绍完,课件出示介绍。4、 初解诗题。让我们跟随苏轼穿越时空,穿越900多年的悠悠岁月,来到西湖边上,共同品味赏析这首诗。来,轻声地读,(师指诗题,学生齐读诗题)。题目很长,从题目张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事件,)可以用一句完整的话来告诉我们吗?(6月27日苏轼在西湖边的望湖楼上醉酒题诗。)评价:真了不起,一个简单的诗题被他读成了一句完整的文字,这是解题的能力!那诗题中哪一个字眼告诉你诗人喝过酒?(醉),是的,一个“醉”字透露作者可能喝酒了,请你把这个字圈起来,也许苏轼就是在似醉非醉的状态下创作的。古诗学习切忌逐句讲解,力避繁琐分析之嫌,但古诗学习毕竟有规律可循。一首诗一般总有诗题、诗人、诗句三部分。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就适时渗透了古诗学法指导。四、分析第一首古诗,体会情感20分(一)品读诗画1、我们知道苏轼是“诗、书、画”集一家,他眼中的一处景就是笔下的一行诗,一行诗就是一幅生动的画卷,听老师朗读,边听边想:苏轼的这首诗中包含哪几幅画?(黑云翻墨图、白雨跳珠图、卷地风吹图、蓝天碧水图)2、 这些画放置的顺序能颠倒吗?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雨前、雨中、雨后)(二)联景悟境过渡:这样一幅来去匆匆的骤雨画面,苏轼抓住了每个精彩的瞬间,将它们一一呈现在我们眼前,写得多么精妙啊! 1、“黑云翻墨未遮山”(1)(课件出示)指读。这个“翻”字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翻滚、涌动、云翻墨滚)这是一种怎样的情景,平时有见过吗?(生说)(2)从“黑云翻墨”中,还让你感受到什么?(乌云黑压压的来势迅猛)你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这样的乌云吗?(快、奇、来势凶猛)你能用学过的四字词形容这样的乌云吗?(乌云翻滚、风起云涌、乌云密布、乌云滚滚)(3)谁能读出这种气势? (个别读、男生读、齐读)(4)这句中的 “遮”是个生字,你能用“遮”组成哪些词语呢?(生组词)诗中什么遮什么? (乌云遮山)下雨前遮住了吗?(没有)你是从哪看出的,说说你的理解。(5)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夏天下雨前是什么样子?(天空 看到 听到)这种情景就是黑云翻墨未遮山。(5) 如果你在现场看到此景心情如何?(着急)你能读出你的心情吗?指读。真急呀!西湖上的渔夫看到了乌云,他们疾呼 (齐读第一句)岸边观光的游客也看到了乌云,他们疾呼(齐读第一句)匆匆过路的行人也看到乌云,他们疾呼(齐读第一句)可是可是他们还没有喊出声音来,这雨就倒下来了(齐读第二句) 这样翻滚来势汹汹的黑云都来不及遮住山头,这场雨来得还真是太快的了。2.“白雨跳珠乱入船”(1)范读第二句雨来了,快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引导学生想象雨打船的啪啪声、雨声的急、快等)(2)这是一场什么雨?(看到了雨很大)从哪里感受到?(“乱”字)乱字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雨急)急到什么程度?乱到什么程度?(跳)。(提示:“跳”字读出了什么?你看到了怎样的雨?水花飞溅,宛如晶莹的珍珠乱纷纷地跳进船舱。黄豆大的雨点打在船舱上啪啪作响,似鼓声热烈而震撼人心。雨很大,看过去白茫茫一片)想象:雨珠落到湖面上又是什么样的情景?请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大雨如注、倾盆大雨、瓢泼大雨)是呀!“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真传神,苏轼非常欣赏这句诗,他15年后重返杭州之时,特意又写诗说(课件出示齐读:还来一醉西湖雨,不见跳珠十五年。)足见他对这句诗的喜爱。3、“卷地风来忽吹散”(1)过渡:在这黑云翻滚,骤雨狂袭的夏天,这时的风也不甘示弱,出示诗句,读一读,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狂风、大风、来得快的风)从哪一个字读出来的?(忽)或者答不出就问:从这个“忽”字你能读出这是怎样的风?(2)我们还学过带有“忽”字的诗句吗?(生:“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忽”字让你感受到什么?(雪来得快,下得大)。还有其他带有“忽”字的诗句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忽”字中感受汪伦踏歌相送的突然及让李白感受到突如其来的惊喜)(3)本诗中的突来的大风吹散了吹走了吹来了(自由交流)所以,“忽”字曾给唐朝的诗仙李白带来惊喜与感动,本诗中一个“忽”字用得更妙哇,它不仅让我们体会出这场狂风的急,还能更深一层地感受狂风过后,西湖美景带给诗人的享受!4.“望湖楼下水如天”(1)那是什么样的景色呢?(播放背景音乐赞西湖)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色?请你们边读诗句边想。(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想象,描述雨后西湖碧水如天的景色,感受景美。)据史料记载,雨后,苏轼看着西湖美景又一次诗情大发,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指读,齐读。(2)此情此景,让我们钟爱西湖的大诗人苏轼又一次醉了,指题:谁来告诉我,这里“醉”指什么?(陶醉,沉醉)评价:嗯,略加思索即能回答,真是情动而辞发。是的,这回他是陶醉在了西湖的美景中。(教师在诗题的“醉”字上加上着重号)引导学生通过雨前、雨时、雨后这个下雨过程,了解西湖景物的变化。学生很快地抓住“云”、“雨”、“风”、“水”等景物,通过诵读不断地体悟大自然的变幻莫测。通过适时地补充一些诗句,加深学生对待诗歌本身的理解和认识。四、回归整体,诵背全诗,诗境人生5分1、望湖楼上,苏轼望着如此变化万千的雨景,不胜感慨万千地又一次端起酒杯来吟咏道课件出示伴乐(齐读)2、醉于酒,更醉于山水之美,苏轼禁不住提笔写下了千古名篇(生齐诵全诗)3、在诗人眼里,雨是一种心情的流淌,雨不光可以看,可以听,更可以抒发情感、表达志向。补充:宋神宗四年,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被贬到杭州做了审判,内心很愁闷。这黑云、暴雨,还仅仅是黑云、暴雨吗?也许是诗人人生中的阻挠,他们再来势凶猛,都是暂时的,光明还在前头呢,君不见(望湖楼下水如天)。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风雨过后是彩虹。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学生明白诗人苏轼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