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息肉摘除术.doc_第1页
消化道息肉摘除术.doc_第2页
消化道息肉摘除术.doc_第3页
消化道息肉摘除术.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化道息肉摘除术 1、 高频电切除法(一)适应证1消化道单发或多发性息肉,息肉直径2.5 cm,以有亚蒂或有蒂(即山田、型)为宜。2活检病理检查排除恶变者。(二)禁忌证1内镜检查的禁忌证。2有出血倾向的患者。3息肉2.5 cm或无蒂或蒂直径1.0 cm。4有癌变者。5有严重高血压或心脏病人。(三)器械准备1内镜用高频电发生器。2内镜:内镜需有绝缘装置,常选用前视型,有时亦采用双通道内镜。3电圈套器:应有足够的展开面积及弹性。最好备两只,以便操作中如遇损坏及时更换。4抓取钳:可准备三爪钳、鼠齿钳、篮形取出器及网兜型取出器,以取出切下之息肉。(四)病人准备1术前检查出、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如遇肝病患者须查凝血酶原时间。2常规作血型交叉、备血。3术前1550 min肌注安定及抑制胃肠蠕动的药品,如山莨宕碱、654-2等。4其他准备同普通内镜检查。(五)操作方法1患者通常取左侧卧位。根据息肉的具体位置、大小、外形等情况,可酌情改变体位,但应以息肉不倒卧于胃肠壁、不下垂至与对侧胃肠壁贴近和易于观察为原则。2用生理盐水浸湿的纱布覆盖于电极板,并紧密捆绑于患者左大腿外侧或与左臀部紧密接触。3. 常规插入内镜,发现息肉,充分确认其位置、大小、形态后,反复冲洗,吸尽息肉表面黏液及周围液体,使其暴露良好,便于息肉电凝电切操作。同时,必须吸净胃肠腔内的气体,尤其在大肠息肉切除时更须注意,必要时置换空气,以防易燃气体在通电时发生爆炸。4. 插入圈套器,可根据不同类型的息肉选用圈套器,利用胃肠蠕动、改变病人体位,采用顺套或逆套法,将息肉蒂部套住。圈套的位置与息肉及蒂的大小有关。一般来说,蒂越粗,圈套的位置与胃黏膜越远,蒂细则近。通常以距黏膜5 mm为宜。这样,一方面,可避免造成胃黏膜较大的损伤;另一方面,一旦息肉切除后发生出血时,便于内镜止血。残存5 mm的蒂部经过高频电烧灼后会自然脱落。5套住蒂部后,调整好位置,收紧圈套,使息肉变色,但切勿用力过猛,以免未通电即被切割。6高频电切割,根据息肉基部直径选择电凝、电切强度,通常在1525 w之间,先“凝”后“切”,交替使用,直至息肉全部切下,注意观察创面12 min,示有否出血或穿孔可疑。7息肉回收,病理检查对息肉诊断十分重要,仔细观察确认电切部位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后,可应用三爪钳、网篮等取出息肉。(六)并发症及处理1消化道出血:切割完毕,应仔细检查有否出血,若有活动性出血,则应采用高频电凝、注射硬化剂、喷洒药物等止血,术后应用制酸药(如洛赛克)及黏膜保护剂。无出血者不必禁食,术后12d用清淡饮食即可,严密观察粪便色泽、血压、脉搏等,防止延迟性出血。2穿孔:主要是圈套器过于贴近黏膜,电流强度过大所致。术后应观察腹部情况,卧床休息12d,防止继发性穿孔。二、尼龙绳结扎加电切法对较大息肉,为防止术后出血,可先在其底部作结扎,再在上方作高频电切除。三、高频电活检钳夹除 对1 cm无蒂小息肉,可用高频电热活检,方法类似黏膜活检法,咬住息肉顶部,通以适宜的凝固电流(10W左右),使基底部组织凝固坏死。四、微波烧灼法 微波治疗的本质系加温治疗。将微波通过同轴电缆(天线)经内镜器械管道孔插入,在内镜直视下,对息肉进行治疗,使息肉凝固坏死,以达到治疗目的。(一)适应证可应用于各种息肉,对于广基或难以圈套电凝电切者尤为适用,亦可治疗多发性息肉。(二)器械准备1内镜:可采用各种内镜,包括电子内镜。2内镜微波治疗仪:基本技术参数为,微波频率2 450 MHz。波长12 cm,微波输出功率0200 W(可调),同轴电缆(微波天线)要有隔热塑料包裹,以防损伤内镜,其直径及长短要适合所采用的内镜。亦可用针状电极,其针尖长度为24 mm,以便插入靶组织,再行微波辐射。还应具备时控装置,将连续发射的微波变成脉冲发射,脉冲时间在260s内可调。微波产生由脚踏开关控制,最好有自动关闭系统及报警器。(三)病人准备同常规内镜治疗。(四)操作方法1常规插入内镜,调节内镜至适当位置。2从器械孔道插入微波同轴电缆或针状电极。如采用同轴电缆,则可按息肉大小、类型使其接触到息肉的表面或蒂部25 mm处,如采用针状天线则将其刺入息肉。3微波的辐射功率多选用4050W,脉冲时间选择320s,具体需根据操作者的经验而定。脉冲次数根据息肉大小而定,一般为17次,通常24次即可烧灼完毕。微波辐射后,可见胃肠蠕动立即明显减弱,组织表面呈现红色凝固斑或呈棕黑色。小息肉可立即消失,有蒂者可立即脱落。较大的息肉产生变形、变性、萎缩。对于大息肉可多次治疗,直至达到治疗目的。多枚息肉,亦可逐个治疗。术中应注意吸引,清除烟雾。4对于有蒂息肉,应力争回收。5术后处理同息肉电凝电切术。(五)并发症罕见出血或穿孔。出血可因组织凝固后与同轴电缆粘连,造成撕裂出血,应注意预防。因微波对深层组织无明显损伤,故不易发生穿孔。术后的溃疡按急性溃疡处理,多于1个月左右完全愈合。五、氩气刀烧灼法氩气刀(APC,详见第6章第四节)是利用高频发生器产生的高频电凝电流,使流经电极末端210mm处的氩气流电离形成电离的氩气离子流,后者传递高频能量至生物组织表面,产生组织凝固的效果。氩气刀不直接接触黏膜的表面,利用氩气流对准息肉表面进行烧灼。本法主要针对上消化道的多发性小息肉,比较安全,可靠。因不能取得黏膜病理,故术前应先做活检。因黏膜损伤面积较大,术后应用黏膜保护剂及抑酸剂。六、不同部位的上消化息肉的诊治原则 (一)食管息肉1诊断上注意点:在食管检查时,不是一切隆起都是息肉,要注意与小的食管间质细胞瘤相区别,以免在切除时发生穿孔;另外,需与食管癌相区别。因而在治疗前必须先作黏膜活检,必要时作超声胃镜检查,确定病变性质。2治疗上注意点:与胃部的息肉相比,食管息肉较为少见,除乳头状瘤外,癌变机率相对较小。在息肉形态上,以山田III型为多,一般情况下,对较小的息肉无需特殊处理。食管壁较薄,因而在采用高频电摘处息肉时,所使用的功率要相对小一些。对直径10mm的息肉,一般功率为2025W,以免导致穿孔;息肉直径15mm,穿孔机率较高,治疗时要特别谨慎。(二)贲门部息肉贲门息肉亦较少见,良性的贲门隆起大部分为炎性息肉,如发生在贲门切除术后的吻合口处,或见于反流性食管炎时。对炎性息肉的处理不必过于积极,通常在治疗后会自行效失。在治疗时,由于贲门部血管丰富,较易出血,因而电凝要充分。对老龄病人,由于贲门部距心脏较近,要注意心脏并发症,有条件术中要有心电监护。(三)胃息肉在上消化道息肉中,以胃息肉最多。治疗前要做到必须明确息肉的部位、数量与形态分型,并行病理检查明确病变的性质。治疗时要注意:对I型与IIIIV形息肉,尽量用圈套器械,以彻底摘除息肉;对III型息肉则以电灼为主。息肉应尽量回收,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