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背影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语文版.doc_第1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背影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语文版.doc_第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背影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语文版.doc_第3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背影导学案(无答案)(新版)语文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背影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掌握重点字词。2、朗读课文,感知全文,理清结构。【学习重点】 把握本文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难点】理清文章线索。【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1948),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诗人。生于光绪年间,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江苏连云港,原籍浙江绍兴。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到清华大学任教。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2、写作背景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代表作之一,写于1925年,当时作者28岁,在清华大学任教。1917年冬,作者的祖母亡故,任徐州烟酒公卖局长的父亲朱鸿钧也被解除职务。当时,朱鸿钧没有积蓄,两手空空,还欠下伍佰元外债。作者在北京大学念书,得到祖母去世的噩耗,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奔丧回家。到了扬州,父亲将金银首饰都拿出来,又当了一件狐皮袍才还上欠债。又借钱办了丧事后,作者回北京念书,父亲到南京找工作,父子二人便在浦口车站依依惜别。背影所写的就是这一段史实。3、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交卸( ) 奔丧( ) 狼藉( ) 妥帖( ) 赋闲( ) 颓唐( ) 差使( ) 簌簌( ) 蹒跚( )( ) 琐屑( )( ) 4、补充下列四字短语。触( )伤怀 ( )不单行 不能自( )情( )于中 变卖( )质【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感知内容1、 课文的中心事件是什么?学法指导:细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和场面,小组交流。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内容是怎样的?学法指导:快速浏览课文,按“现实回忆现实”的线索,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用简洁的语言归纳各阶段的内容。第一部分:(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 第1层( ) 第2层( ) 第3层( ) 第三部分:(第 段)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关键语句在文中的作用及所蕴含的情感。 2、体会文中朴实语言所饱含的丰富情感。 3、感悟本文所表现的父子情深。【学习重点】品味朴实无华的语言中所蕴含的作者深情。 【学习难点】理解关键词句所表达的特殊感情。【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三】品读课文,把握主旨1、文中一共几次提到了背影?哪次写得最感人、最具体?在这次描写中,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学法指导:在文中找出关键句子,分别用四字短语简洁概括,再具体分析。文中共四次提到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 背影2、面对父亲苍老的背影,作者不禁簌簌流下了眼泪,文中一共写了作者几次流泪,找出这些语句并思考其含义。学法指导:先从文中找出作者流泪的语句,再联系语境,结合生活体验换位思考,走进作者。“到徐州见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3、归纳文章主旨本文通过记叙作者8年前和父亲 的情景,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 ,抒发了作者在生活困顿、精神压抑的境况下对老父亲的 之情。【探究活动四】跳读课文,学习写法1、文章结构严谨,以什么为线索把各部分材料巧妙地组织起来,表达作者的情感的。【探究活动五】拓展延伸,学以致用在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