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开题报告(本科)(模版,学生计算机填写,老师手写意见.doc_第1页
2011开题报告(本科)(模版,学生计算机填写,老师手写意见.doc_第2页
2011开题报告(本科)(模版,学生计算机填写,老师手写意见.doc_第3页
2011开题报告(本科)(模版,学生计算机填写,老师手写意见.doc_第4页
2011开题报告(本科)(模版,学生计算机填写,老师手写意见.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艺术学院2011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开 题 报 告 书题目:浅谈色彩在专卖店中的运用学生姓名:学 号: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职 称:年 月 日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设计报告)开题报告书姓 名专业和班级开题时间年 月 日拟定题目 一、选题来源及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一)选题来源 南麂列岛-国家海洋自然保护区,位于浙江省平阳县东部海域,52个共有大小岛屿,似一盘明珠撒落于东海。区内的贝藻类资源丰富,分别占全国贝藻总数的30%和25%,被誉为“贝藻王国”。南麂列岛是中国最早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的海岛,是旅游、避署、疗养和尝海鲜、玩海水的胜地。以金沙碧海、奇礁怪石、异峰雅洞、天然草坪、海岛水仙引人入胜,不愧为“碧海仙山、蓝色牧场”。 (二)研究的理论与实际意义从形态学、设计史学、心理学等方面看,仿生艺术设计是一种曲面之美的“延伸”从视觉感知看,曲面给人温和、柔软、动感的印象。从美学、系统理论等方面看,仿生设计是“形式服从功能”美学的丰富和发展人类对待形式与功能之美的辩证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建筑可谓是人的第3层皮肤 (第1层是人的自身皮肤,第2层是衣服),它是人与自然界之间的中介,如何使建筑能适应环境的自然规律,又能适合人类不断发展的需要,这的确是现代文明所提出的新课题。正因为如此,有效寻找和利用自然界生物的成长规律来适应人类社会发展对建筑的需要,这就是建筑仿生学的主要任务。二、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及研究动态综述 仿生建筑以生物界某些生物体功能组织和形象构成规律为研究对象,探寻自然界中科学合理的建造规律,并通过这些研究成果的运用来丰富和完善建筑的处理手法,促进建筑形体结构以及建筑功能布局等的高效设计和合理形成。从某个意义上说,仿生建筑也是绿色建筑,仿生技术手段也应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对于仿生建筑的研究被认为赋予了提供健康生活,改善生态环境的目标,体现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关怀。另外,从建筑创作研究的角度看,仿生与生态构思有相通之处,它们的过程和出发点相对于其他的构思方法或类型有自己的特点。建筑仿生学的表现与应用方法,归纳起来大致有四个方面:城市环境仿生,使用功能仿生,建筑形式仿生,组织结构仿生。国外: 建筑形式的仿生则最为常见,它不仅可以取得新颖的造型,而且往往也能为发挥新结构体系的作用创造出非凡的效果。最早应用仿生形式的近代建筑师是西班牙人高迪(Antonio Gaudi),他在巴塞罗纳设计了许多带有明显动物骨骼形式的公寓建筑,隐喻着这座海滨城市战胜蛟龙的古老传说。 例如1904-1906年建的巴特洛公寓和1910年建的米拉公寓均是如此。 埃罗萨里宁(Eero Saarinen)于1958年所作的美国耶鲁大学冰球馆形如海龟,1961年所作的纽约环球航空公司航站楼形如飞鸟,也都是举世瞩目的例子。 在1964年丹下健三在东京建造的奥运会游泳馆与球类比赛馆,利用悬索结构仿贝壳体形,使功能、结构与造型达到有机结合,令人耳目一新,成为建筑艺术作品的优秀范例。赖特是一位善于结合自然环境的建筑师,他在1944年设计建造的威斯康星州雅可布斯别墅,就是把住宅仿照地面菌菇类植物进行设计的,给人以自然的形态,达到和环境融为一体的境界。 此外,又如萨巴(Fariburz Sahba)在19751987年建成的印度德里的母亲庙(Mother Temple)则是仿自一朵荷花的造型,它表达了圣洁与优美的形象,成为周围环境的主要标志。薄壳结构类生物界的各种蛋壳、贝壳、乌龟壳、海螺壳以及人的头盖骨等都是一种曲度均匀、质地轻巧的“薄壳结构”。这种“薄壳结构”的表面虽然很薄,但非常耐压。模仿它们壳体在外力作用下,内力都沿着整个表面扩散和分布的力学特征,在建筑工程中早已得到广泛应用。日本东京的代代木体育馆则活像一只巨大的海螺,其外观曲线流畅、轻快、形态动人,被认为是当代最成功的体育建筑之一。仿生建筑在中国的发展 中外很多著名科学家都预言,在21世纪和以后更长的一段时期里世界文明与文化的中心将转移到中国,东方历史悠久的文化即将复兴,这并不是无稽之谈。所以对于我们这代建筑师和研究人员而言,挖掘中华历史文明中的优秀建筑学思想和理论加以弘扬光大将是不可推卸的历史重任。 建筑仿生学,顾名思义,它与生态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类向生物的行为方式进行学习,模拟其活动、感知、调整、控制过程然后开发相应的建筑技术,然后创造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态建筑,从某个意义上说,仿生建筑也是绿色建筑,仿生技术手段也应属于绿色技术的范畴。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环境和能源是建设和谐社会所要面临的两人问题,我国能源分布不均匀,人均资源量少,而且工业、交通和建筑能耗高,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我国的建筑能耗约占总能耗的25%。如果不加大建筑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力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能耗的比例将快速上升到35%以上。可见我国急需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来降低能源损耗,目前我国各地的高等学府、科研单位、设计单位等都在积极地进行绿色、节能建筑等方面的研究。各种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也都定期召开。比如不久前召开的“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是受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和中国钢结构协会委托。而且就建筑设计而言,仿生元素也为建筑师开展了新的思路,提供了新的形式,建筑师运用生物形态有时是出于象征和隐喻的动机,有时是因为自然激发了他们在建筑结构、外形及功能方面的灵感。同时,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计算机性能已经可以将新材料和建筑机构设计在电脑屏幕上建构出来,先进的科技为新设计思想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平台,使各种形态的仿生建筑能够成为现实,也为我国的建筑设计领域注入了新鲜血液。 由于工业的高速发展、人口的巨额增加,为了开拓建筑空间,建筑像大树一样不断向上生长,无数的高层建筑开始往高空间发展。俗语说物极必反,无节制的钢铁大厦的剧增必然会违背“人、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初衷,必将带来地基沉陷、交通拥塞、环境污染、地震难防、热导效应、百病滋生的隐患。刚刚发生的四川大地震虽然属于自然灾害,但这惨痛灾难的起因恐怕也不乏这个人为因素,沉重的代价警示我们人类一定要爱护我们的环境,努力开拓有效的途径来达到人与环境的共生。 仿生建筑不仅能让人类回归自然,享受舒适生活,还能够节约不必要的浪费。它将是21世纪和以后更长一段时间内的发展主流,它会促进建筑多元化和人类总体文明的发展,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的最佳途径。丰富多彩的生物界为我们提供了千变万化的奇思妙想,我国的建筑仿生才刚刚起步,有着光辉的前景和漫长的道路。西方建筑仿生一味的单靠高科技与微观科学的细化研究是不够的,因为建筑既不是机器也不是简单的生命体,它承载着我们的思想,影响着我们的行为,也引导着时代的进步,它需要用一种前所未有的宏观概念高度来把握,需要一种宏观的仿生文化的注入。狭义的仿生建筑最终落实到建筑形式的与众不同,而广义的仿生是对自然界生生不息的生命原理的借鉴。仿生建筑的意义既是为了建筑创新,又是为了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保持生态平衡。仿生建筑作为保证生态平衡的一段手段,作为建筑创新的一个方向,以及对“天人合一”理想的一种表达,应该有着非常美好的前景。 我们的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开辟了建筑仿生学的理论先河, 在建筑仿生领域为我们做出了优秀的榜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虚心吸取西方理论的精华,用系统、成熟的现代微观意义上的仿生学理论来补充和完善我们的建筑设计。建筑是文化成就的象征,在面对外来压力挑三、主要研究内容及设计构想(1)仿生建筑形式 针对南麂列岛“贝藻王国”的称号,建筑形式为海螺状。具有一定的象征 意义和标志性。(2)“人、建筑、环境”可持续发展1应对南麂岛气候:运用海螺形状曲度均匀的特点,针对南麂列岛特殊气候进行别墅外观结构设计,体现功能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统一;2创造室内微气候环境:创造更人性化,更舒适的生活空间,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宗旨。3节能系统的使用:根据南麂岛气候条件,设置风光互补供电供热系统较为合理,体现出健康、环保、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主题。4植物:根据南麂列岛植被特点主要类型进行别墅周边绿化。 (3)室内感官设计融合生态、艺术元素,带给人室内新体验。四、设计研究的关键创新点、研究方法、研究进度计划和完成时间(一)关键创新点别墅通过海螺形式仿生体现海岛的地域特色和象征意义;别墅以仿生形式来应对南麂列岛特殊的地气候环境影响;运新技术新想法改善人居环境,节省能源;根据南麂岛植被特点,对别墅周边绿化进行植物种类配置。(二)研究方法在设计准备过程中,进行了文献资料的查阅,根据已掌握的参考文献,查找了与之相关的设计类书籍,利用校园网查询各类期刊,学术报告,学术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科技档案等。最后,是根据对所有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三)研究进度计划和完成时间 进行选题研究后,通过各方面的资料查阅开始我的进度计划和完成时间如下:在08年6月26日确定了设计课题,并完成了毕业设计的选题意向表;7月3日导师下达毕业设计(设计报告)任务书,据此完成了开题报告、文献综述于9月10日;到10月11日完成了毕业设计(设计报告)的第1稿;11月10日、12月10日和12月26日分别完成了(设计报告)的第2稿、第3稿和正稿。五、主要参考文献1黄晓鸾.园林绿地与建筑小品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2张天麟.园林树木1200种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3汤重熹、曹瑞忻.产品设计理念与实务M.合肥: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4闫宝兴.水景工程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5(英)休奥尔德西威廉斯当代仿生建筑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6(美)奇普沙利文.庭院与气候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7(英)乔安克里夫顿.景观创意设计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郑曙旸.建筑景观设计M.乌鲁木齐:百通集团.20069余新晓、牛健植、关文彬.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0(西)蒂埃博.高迪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11李伯书.“形态设计产品创意设计与品牌形象塑造”J.TOTO.2004.212王迎宪.“三访科拉尼”J.交流.总第70 期13(意)约瑟夫迪帕斯卡利.“精武南河生态城镇”J.建筑创作.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