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docx_第1页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docx_第2页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docx_第3页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docx_第4页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docx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胡志强1段德忠1曾菊新1,2,*( 1. 华中师范大学 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79;2. 华中师范大学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研究院,湖北 武汉,430079)【摘要】空间生产是当今西方的主流社会理论之一,正逐渐成为解释中国城市空间开发现象的有效工具。从空间生产的视角出发,分析了楚河汉街空间生产的三大博弈主体( 政府、开发商和公众) 各自的利益诉求。提出了楚河汉街在当前空间生产中 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空间非均衡博弈的角度对楚河汉街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解析,发现空间群体博弈的结构性失衡是导致 楚河汉街出现空间特色危机、空间正义危机和人性化危机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 要想保证城市空间生产的理性健康发 展,就必须实现各利益主体的均衡博弈,具体措施有防止资本的无限扩张、转变政府角色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等。其中,最重 要的是政府在空间生产中的准确定位,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关键词】空间生产; 商业文化街区; 群体博弈; 楚河汉街【中图分类号】K928. 5【文献标识码】A险9。姜文锦 以 上 海 新 天地为例总结了旧城改造 的空间生产 过 程,提出旧城改造是由政府、开 发 商 和居民三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10。张京祥提出区域空间生产关系将导致新的 区域合作治理关系 形成,并进而因为新的区域空间生产关系的变迁导致原区域合作治理关系的解体11。综上所述,国内外已有研究多侧 重 理 论 探 讨, 实证研究不足; 城市商业街空间生产研究多侧重历 史文化街区的更新和保护,对城市特色商业文化街 区的考察则相对薄弱,而且对空间生产存在问题的 原因分析不够深入。基于此,本文以武汉市楚河汉 街为例,从群体博弈角度分析了楚河汉街空间生产 中存在的问 题 及 原 因,给出了相关的改进措施,以 期为大都市商业文化街区的建设提供参考。空间研究是地理学的核心问题。20 世纪 60 年代后,西方国 家 出 现的城市中心衰落、城 市 财 政 危 机、城 市 暴 乱 等 城 市 问 题,触 发 列 斐 伏 尔( Lefebvre) 、福 柯 ( Foucault) 、哈 维 ( Harvey) 等 一 批 学者开创了空间生产问题的研究1,突破了将空间视为容器或媒介的传统观点。列斐伏尔提出了“社会空间”与“空间生产”的理论,认为社会空间与社 会生产是辩 证 统 一 的,社会空间由社会生产,同 时 也生产社会2。福柯提出了空间权力的批判思想, 认为现代国家对个人的控制和 管理借助了空间这 个手段,达到控制个人的目的3。哈维将资本作为 空间研究的重点,认为城市空间的生产是资本控制 和作用的结果,也是资本利润驱动的结果4。卡斯特( Castells) 从集体消费和政府干预的角度对城市 空间生产进行分析,认为政府以何种方式和何种程 度介入集体消费过程会极大影响城市空间变动5。国内关于空间生产的研究起步于 21 世纪初,最先出现在哲学研究领域,研究视角多关注空间生产中人 的自由全面发展,认为个性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或者 说人的解放是空间生产历史发展的逻辑指向6 8。 近几年,在地 理 学 领域也掀起了空间研究的热潮。 宋伟轩通过对我国城市滨水空间开发的探讨,认为我国城市滨水空间正在面临不 断被私有化的危 楚河汉街及其空间生产博弈主体11. 1研究区概况楚河汉街是由万达集团 投 资 500 亿 元 开 发 建设,采用第四代商业综合体的理念,以“中国 第 一,世界一流,业内朝拜之地”为标准建造的兼具商业、12商务、居住、旅游功能的世界级文化旅游项目 ,是武汉市“东沙联通工程”的组成部分、武汉市中央文 化区一期工程项目的重要内容,地处武汉东湖和沙 湖之间( 图 1) ,占地 1. 8km2 ,总建筑面积 21 万 m2 。通信作者: E-mail: zengjuxin gmail com116城市发展研究 20 卷 2013 年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0 No 12 2013历史文化保护【文章编号】1006 3862( 2013) 12 0116 06胡志强等: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历史文化保护图 1 楚河汉街区位图被不断挖掘出来。1. 2楚河汉街空间生产的博弈主体首先,政府在城市空间生产中寻 求 的 是 政 府、城市和人民利益的统一,有着利益参与者和仲裁者 双重身份。武汉市以其丰富的水资源而具 有“江 城”和“百湖之市”的美称。为了改善水质,维持生 态平衡,武汉市政府自 2009 年开始编织大东湖生态 水网,规划六 湖 连 通,其中楚河汉街即是六湖连通 工程的启 动 项 目。楚河汉街建设不但可以提升武 汉的竞争力 和 人 民 生 活 品 质、保护荆楚传统文化, 而且还能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和业绩,充分满足了 政府各方面利益需求,是一举多得的项目。其次,开发商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以追求资 本增值为 最 终 目 标。随着中国土地制度的市场化 改革( 注: 1978 年以后,政府逐步放松对土地交易的限制,具体包 括 强 化农民土地产权,构 建 城 市 土 地 市场结构等) ,土地市场逐步形成,土地的投资价值凸现,城市中心区土地升值潜力巨大13。楚河汉街位于东湖和 沙 湖 之 间,地处武汉市几何中心处,基 础设施完善,社会、经济价值极高。建设期间,万达 共计投资达 500 亿元,巨大的投资是以更大的利润 回报为基础的。除了作为“武汉中 央 文 化 区”一 期 项目的楚河 汉 街,万达集团还开发了住房、写 字 楼 等地产项目。随着楚河汉街的名气不断扩大,加上 滨湖的空间优势,万达集团地产项目的巨大利润会最后,公众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的目标是个人利益最 大 化。大 型城市工程建设往往伴生许多 关系公众自身利益的问题。例如,工程开发区面临 拆迁的公众希望获得更丰厚补偿,以保证拆迁后的 生活质量; 工程建设周边的公众则希望通过城市建 设改善自 己 的 生 活 品 质。楚河汉街建设前期同样 面临原住民 的 搬 迁 问 题,在 政 府、开发商和公众的 共同努力下,搬 迁 进行的比较顺利,而 且 不 少 公 众 表示楚河汉街的建设极大地改 善了区域自然和社 会环境。22. 1楚河汉街空间生产的问题空间特色消亡,文化表达名不副实商业步行街是一个城市人文精神要素的综合 反映,是 一个城市历史文 化延续变迁的载体和见 证,构成区域文化表象背后的灵魂要素14。荆楚文 化是楚河汉街的文化主题 ( 注: 武汉是楚文化发祥 地之一,自古 就 有 荆楚大地的美称,楚 河 汉 街 是 由万达集团倾力打造的以荆楚文 化为核心的旅游项 目,同时是纪念辛亥革 命 100 周年的核心项目 ) 。 然而,楚河汉街文化景观的表现形式与荆楚文化并 不相符,文化街的时间、空间、材料和细节没有体现 出其所代表的场所精神。例如,街口放鹰桥高耸的117城市发展研究 20 卷 2013 年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0 No 12 2013历史文化保护胡志强等: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碉楼颇具西方童话色彩; 街区建筑是清一色的民国加欧式 风 格; 沿街商铺充斥着国际知名品 牌,如 NIKE、CA、星巴克等,像马应龙、曹祥泰等能 体 现 荆楚地方特色的商铺则寥寥无几; 还有商业气息浓 厚的商业招牌和欧式 的路灯都给人一 种“楚 河 不 楚,汉街不汉”的感觉 ( 图 2 ) 。在资本生产浪潮的 侵蚀下,楚河汉街的荆楚 文化特色被湮没得不见 踪迹。城市空间 生 产 是 公众日常生活的重要过程。商 业文化街区 是 人 们 购 物、休 闲、娱 乐 的 场 所,理 应 把 “人性关怀”作为其空间生产的 首 要 目 标。楚 河 汉 街的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性化设计不足。在长达1. 5km 的街上,除了两个名人广场可以作为游人休 息停留的节 点 外,几乎再也难以找到立足之处,街 区中的游 客 只 能 不情愿地被人流推着向前走。还有就是楚河汉街的周边交通体系尚不完善,不少游 客从东门入口“长途跋涉”至西门出口时才 发 现 公 交的数 量 很 少,不 得 不 从 原处返回入口处坐车离 开。整条街走 下 来,完全没有了轻松与愉悦,有 的 只是疲惫与厌倦。3楚河汉街空间生产中的博弈分析楚河汉街权益博弈机制中,政 府、开 发 商 和 公众明显处于不平等的地位。公权的异化、市场的膨胀和私权的弱化导致了博弈的结构性失衡15。因 此,楚河汉街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需从三大利益主 体间的非均衡博弈入手。3. 1政府博弈目标的“企业化”倾向明显政府在城市空间生产的多方博弈中处于绝对 图 2 武汉市楚河汉街文化景观的领导 地 位。 随 着 改 革 开 放 的 推 进,中 央 政 府 逐渐放松对 地方政府的管制,实 行 权 力 下 放 和 经 济 发展与政绩挂钩的官员考核体系。 空 间 生 产 逐 渐成为政府 获取财政收入和提升政绩的源 泉,政 府有了利益的“参 与 者”和“仲 裁 者 ”双 重 身 份,各 届 政府为了 任期内的政绩和经济目标等短 期 利 益,加强了对空间生 产 的 干 预。这 就 导致政府对关系 自身利益 的经济目标会热心完成,社 会 职 能 却 不 断弱化。楚河汉 街 属 于“集 体 消 费 ”商 品,不 能 满 足市场价格的要 求5。对经济利益的追求使 政 府 “企业化”倾 向 十 分 明 显,政府与企业监督与被监 督关系变 成相辅相成的同盟关系,任 由 开 发 商 按 照资本 的逻辑进行空间生 产。 建 设 前,政 府 利 用其对空间资源的垄 断,乾纲独断地制定开 发 计 划, 缺乏针对 项目的详细研判,更 没 有 征 集 公 众 的 意 见,楚河汉 街建设的财政收入和斐然的政 绩 成 了 其最关心 的 事 情,对事关汉街持续生命力 的 传 统文化的建 设、社会正义与公平以及人性化 建 设 却 视而不见。2. 2 空间权益不平等,空间正义缺失空间的社会性决定了在进行空间生产时要时 刻注意空 间 公 平 与 正 义。空间公平正义是指所有 公民都享有对空间产品和空间资源的占有、利用和 分配的权利,并 且 不 受 种 族、年 龄、贫 富、性 别 等 因 素的影响。楚 河 汉 街以荆楚文化为核心的消费文 化塑造成功地推动了城市消费空间的重构,但也加 剧了社会不平等和正义的缺失。从本质上看,这种 消费空间塑造只是满足了高薪阶层的消费需求,是 对空间绅 士 化 的 强 行 推 进。楚河汉街的商铺以国 内外名牌为主,以资本的附加值为中心的生产方式 使商铺租金高昂,间接推高了商品的价格。以武汉 市的名小吃热干面为例,普通市面上的价格为 3 4 元,而在楚河汉街则卖到了 15 元一碗,高了几倍有 余,不少商品昂贵的价格让人们望而却步。这样的 空间生产对特定消费群体的划分和吸引,建立在对 低收入市民空间享有权的剥夺的基础上,显然不符 合空间公平与正义。2. 3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性化设置不足城市文明源于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本性和愿景,3. 2资本逐利性的本质驱动资本顺应并利用了空间生产逻辑实现了资本 118城市发展研究 20 卷 2013 年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0 No 12 2013胡志强等: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历史文化保护空间化向空间资本化转变,空间就像物质资料一样成为资本 存 在 的 具 体 形 式。资本的逐利性本质使 空间生产始终把利润最大化作为其首要目标,这就 不可避免地出现背离“以人为本”的空间生 产 终 极 价值的现象。首先是空间生产过度化。资 本 为 了 尽可能多的获取利润过度侵占 空间资源进而导致 空间拥挤,能 带 来 社会效益的绿化、休 闲 和 公 共 设 施却得不 到 开 发 商 的 重 视。其次是空间生产的意 识形态化。资 本 主 导下的空间生产使空间完全按 照资本的需求进行建设而忽视人的感受,地域特色文化成了促进商家获取利润的“外 衣”。楚 河 汉 街 空间生产过于注重经济效益,人的更好的生存和发 展被忽视。最后,空间消费符号化。在商业资本的 运作下,文化保护成了资本获取利润的“幌子”。楚 河汉街空间生产过程中,商家按照商业运作要求对 建筑和一些细节做了“再改造”,其实是对历史和文 化的破坏,表 面 上 是在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其 实 是想利用文化标签来提升周边 万达地产项目的 价值。3. 3 公众是空间生产博弈中的薄弱环节公众 是 空 间 生产的重要力量 ,同 时 又 很 容 易 被忽 视 。 在 西 方 国 家 ,健 全的法律和制度保障使 公众在城市空间 生产博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 府的决策及其实施 都 要参考公众的意见 。 例 如 , 美 国 的宪 法 就 规 定: “在没有给予合理的补偿 的情 况 下 ,政 府 没 有权力强行征收公众的房产和 地 产 ”。 改 革开放至今很长一 段 时 间 ,中 国 城 市 的空 间 生产主要由政府主导 ,公 众 信 息 匮 乏 ,力 量薄 弱 ,因 而 参 与 程 度 不 一 ,参 与 力 度 不 够 ,多 为 事 后 或 被 动 参 与 ,形 成 了“沉 默 的 多 数 ”16。 在 楚河汉街空间生 产的博弈过程中 ,政 府 和 开 发 商 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 位 。 首 先 ,公众在与武汉市 政府的博弈中并不 受 重 视 ,仅作为一个没有实际 权力 的 群 体 而 存 在 ,仅有发言权却没有决策权 , 所提出的建议仅供 政 府 参 考 ,政府在权衡过后还 是 会 按 照符合自身利益的决策来 执 行 。 在 与 开 发商 的 博 弈 中 ,公 众所能采取的博弈手段仅仅就 是 发 发“牢 骚 ”而 已 。 公众向政府反映开发商的 不合理开发行为同 样 没 有 意 义 ,因为政府和开发 商已 经 是“捆 绑 ”在一起的利益共同 体 ,政 府 的 公 正性早已淹没在资本的扩张之中 。4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的经验借鉴上 海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是一个展现上 海历史文化风貌的 都市旅游景点,它是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旧区为基础改造成的集餐饮、商业、娱乐、文化的休闲步 行街( 图 3) 。经过改造,上海新天地获得了良好的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建设经验为全国多地借鉴 仿效。图 3 上海新天地步行街首先,实行开发与文化保护相统一的模式。在上海新天地空间生产过程中地 域特色文化的保护 被放在了突出重要的位置,卢湾区政府运用政府权 力从规 划层面对开发商 的开发行为进行了限制。 为满足政府的保护历史文化的要求,开发商采用的 “存表去里”的开发模式对能够表现海派文 化 的 上 海老式石库门弄堂做原状保留和维修,对内部做结 构和功能的改变。同时,新天地在引入项目的选择 上严格依据 文 化 主 题,有导向性地挑选客户,确 保 了“新天地”有一个好的开端和定位。其次,政府在空间生产 过程中拥有绝对主导 权。对于新天地这样的特殊的城市建设项目,政府 的充分干预必不可少。在初期,政府就对新天地进 行了准确定位,并通过行政强制力确保实施。为了 在保护文化的同时获取足够的开发资金,卢湾区政 府出台了减 免、缓 交土地使用费等优惠政策,吸 引 资本流入。同 时,政府还在行政业务、提 供 基 础 资料、进行 房屋征收和拆迁 等方面对开发商进行协 助,充分调动开发商的建设积极性。119城市发展研究 20 卷 2013 年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0 No 12 2013历史文化保护胡志强等: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最后,通过建设人性化环境景 观“留 住”游 客。新天地通过其独特的海派文化吸引游客,同时通过 其人性化环境景观来“留住”游客。在开发建设前, 新天地广场 原 有 建筑多年久失修,尾 基 下 沉,底 层 潮湿,所有木构均不同程度的腐朽17。经过维修与维护,新天地 的 旧 建筑又重新焕发出光彩,同 时 增 加了不少人性化建设。例如,商业街两旁栽植了以 香樟为主要树种的常绿乔灌木 为夏日的游客提供 凉爽的绿荫; 拆 除 了部分不重要的建筑,增 加 广 场 节点,让游客在游览街区时能够有宽敞的休息交流 场所。这些人性化建设保证了游客轻快、愉悦的游 览状态,增加了游客的驻足时间。图 4 政府在空间生产群体博弈中的核心作用原则进行建 设,弱 化资本的空间扩张力,防 止 独 家资本对空间的霸占。同时,政府和公众应该发挥自 身的监督功 能,实 现群体博弈的均衡,对 资 本 的 生 产过程进行监督,防止因监管不力导致的资本肆意扩张。5. 3 实行权力下放,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公众是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同时 也极易被 忽 视。公 众参与主要是针对规划编制提 出来的,是要求保障公众对牵涉到公共利益的事务享有知情、参与、决策等权力,从而体现规划编制的 合理与公正20。实现空间生产的公平与正义要依靠公民的维权行动与利益诉求,唯有强大的公众力量才能监督政府进行公平的空间分配,约束开发商 在资本逐利的同时顾及空间公平9。因此,当务之急是尽快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公众参与到城市空间生产的监督与决策中来。首先,政府应该将权 力下放至公 众,增 加 公 众 决 策 权,提升公众的话语 权。其次,建立中立的组织,鼓励个体的弱势公众 组织起来,给 予 公 众政策和技术支持,协 助 公 众 团 体或组织的发展和完善,壮 大 公 众 力 量。 只 有 这 样,才能在政 府 的 主导下实现群体博弈的均衡,空间生产的理性进行才能得到保障。均衡博弈下城市空间生产问题 的 求 解方略5. 1 促进政府角色回归,防止“企业化”倾向当代中国,政府在城市空间生产中居于核心主 导地位,政府在博弈中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直接影响 空间生产的发展走向和结果( 图 4) 。政府必须扮演 积极、公正和诱导性的角色,避免出 现“企 业 化”倾 向18。首先,为了确保博弈的均衡,除了确定 商 业文化街的主题,功能定位外,政府应该奉行 “积极不 干预”政策,不是作为博弈的竞争方,而是作为游戏 规则的 制 定 者 和 裁 判,但 在一定程度上倾斜于公 众19。其次,应对政府的权力进行弱化,设立 中 立的非营利机构对城市空间生产进行监督与管理,确 保政府退出商业利益分成的领域。最后,将政府决 策权力下 放。有 时 底层行政机构更能真切地了解 广大公众的意见和建议,认 可 度 也 更 高。 只 有 这 样,政府才能从公众整体利益出发,站 在 客 观、理 性、科学角度,以社会主流意识为行动逻辑,推动城 市空间生产的可持续发展。55. 2实现开发资金多元化,防止过度资本化根据哈维的资本三级循环模型,当资本生产出现“生产过剩”时,就会转移至以生产环境建造为特征的二级 循 环。资 本的本性决定其空间生产过程 只会以剩 余 价 值 作为其终极目标。楚 河 汉 街 由 万 达集团投资兴建,实行的是企业导向的市场化生产 模式,为了获 取 最 高 利 润,开发企业便会实行偏离 “以人为本”为指针的空间建设,导致空间的过度资 本化。作为武汉市的中央文化区,楚河汉街应该由 政府主导进行多方融资,依据理性、科学、可持续的6结语( 1) 空间过度生产是楚河汉街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空间资本扩张的侵蚀下,楚河汉街地域文化特色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荆楚文化更多的成为 开发商获取经济利益的幌子; 空间的过度生产导致人的感受被忽视,高档的消费和非人性化建设并不符合绝大多数消费者的需求。120城市发展研究 20 卷 2013 年 12 期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Vol 20 No 12 2013胡志强等: 基于空间生产理论的商业文化街区建设研究以武汉市楚河汉街为例历史文化保护( 2) 楚河汉街各利益主体之间力量的不均衡是空间生产 问 题 产 生 的 根 源。政府对政绩和短期效 益的追求使政企关系由监督与 被监督变成协作共 生。公众监督 力 量 的缺失使博弈的不均衡性进一 步加剧。总体看来,政府的决策直接左右着空间生 产的发展方向。因此,政府应该首先明确自身在空 间生产中的 角 色,赋予公众更多的参与权,对 资 本 的空间过度扩张进行限制,协调好不同利益群体的 诉求,在“效率、公平、公正”三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3) 楚河汉街存在的问题只是当今中国绝大多 数城市建设 问 题 的 缩 影,千篇一律的城市建设、不 符公义的政绩工程以及不合理 拆迁与建设在我国 比比皆是。以小见大,对中国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和 启发也是本文的初衷和落脚点。【参考文献】1 张应祥,蔡 禾 新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述 评J 学 术 研 究,2006( 3) : 85 892 Lefebvre H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M Oxford: BlackwellLtd,19913 Foucault M Discipline and punish: The birth of the prisonM Harmondsworth: Penguin,19794 Harvey D The Urbanization of Capital: Studies in the History and Theory of Capitalist Urbanization M Oxford: Basil Blackwell,19855 Castells M City,Class and PowerM New York: St Martin sPress,19786 庄友刚 唯 物 史 观 视 野 中 的 空 间 生 产、城市发展与人类解放 J 河北学刊,2011,( 31) 4: 43 497 李兰芬 论城 市 空 间 生 产 的“意 义 ”问 题J 社 会 科 学 辑 刊,2011( 6) : 5 98 车玉玲 对空间生产的抵抗J 学习与探索,2010( 1) : 6 99 宋伟轩,朱喜钢,吴启焰 城市滨水空间生产的效益与公平以南京为例J 国际城市规划,2009,24( 6) : 66 7110 姜文锦,陈可石,马学广 我国旧城改造的空间生产研究以 上海新天地为例J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 10) : 84 8911 张京祥,耿磊,殷洁,等 基于区域空间生产视角的区域合作治 理以江阴经济开发 区 靖 江 园 区 为 例J 人 文 地 理,2011( 1) : 5 912 袁佳 世界级 文 化 旅 游 项 目 正 式 亮 相 武 汉N 楚 天 都 市 报,2011 07 1813 耿宏兵 90 年代中国大城市旧城更新若干特征浅析J 城市 规划,1999,23( 7) : 13 1714 魏晗,王晓丽 浅谈特色商业步行街的传承与创新J 建筑设 计,2010( 3) : 47 5015 张翼,吕斌拆迁条例修订与城市更新制度创新初探J 城 市规划,2010,34( 10) : 17 2116 杨芬 城市空间生产的重要论 题及武汉市案例研 究J 经 济 地理,2012,32( 12) : 61 6617 李世君 历史 街 区 环 境 改 造 模 式 研 究D 南 京: 南 京 林 业 大 学,200718 王丰龙,刘云刚 空 间 的 生 产 研 究 综 述 与 展 望J 人 文 地 理,2011( 2) : 13 1919 谢涤湘,李华聪 我国城市更新中的权益博弈研究述评J 热 带地理,2013,33( 2) : 231 23620 龙腾 飞,顾 敏,徐 荣 国 城 市 更 新公众参与的动力机 制 探 讨J 现代城市研究 2008( 7) : 26 32作者简介: 胡志 强 ( 1988 ) ,男,华 中 师 范 大 学 城 市 与 环 境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区域发展与城乡规划。收稿日期: 2013 08 23esearch on Business Culture Street Construction Based on Space ProductionTheory: Take Chuhe Han street 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