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密度电法排列装置、电极距及隔离系数的选择.doc_第1页
浅析高密度电法排列装置、电极距及隔离系数的选择.doc_第2页
浅析高密度电法排列装置、电极距及隔离系数的选择.doc_第3页
浅析高密度电法排列装置、电极距及隔离系数的选择.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高密度电法排列装置、电极距及隔离系数的选择 摘要简要介绍高密度电法在工程物探应用中,排列装置、电极距及隔离系数的不同选择对反演结果的影响,并由此提出高密度电法应用过程中对装置选择、电极距及隔离系数设置较为实用的建议。对不同的埋深及规模的异常体,提出了电极距与隔离系数的设置方法,提高高密度电法勘察的实用性。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 排列装置 电极距 隔离系数 物探异常 P631.3 文献码 B 1000-405X(2014)-1-105-1 0前言 笔者根据多年的高密度电法勘察的实践及工作过程中总结的经验,通过某一实例,对装置方式、电极距、隔离系数的选择提出肤浅的认识,供同行们参考及相互交流。 1典型实例 1.1工程概况 芜湖市某河道航道整治工程中,拟退建防洪墙,在现防洪墙与拟建防洪墙之间,有一古防洪墙,根据历史记录古防洪墙由条石及块石砌成,现已被杂填土填埋覆盖,埋深约5米,宽度1-2米。新拟建防洪墙拟采用粉喷桩处理措施,因施工方要求,需查明古防洪墙的分布情况,包括平面位置及埋深等。 1.2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人工填土厚度为3.34.50m,基本上分3层: 第一层为杂填土,主要成分为黏性土灰土,含碎砖、碎瓦片,局部含少量碎石,主要为民房拆迁后遗留物。 第二层素填土,成分主要为黏性土,较均匀,几乎不含碎石、碎砖等杂物。 第三层为杂填土,成分复杂,含碎石、块石,局部见石板、砌石矮挡土墙,除局部较富集外,大部分地方块石分布无规律。块石埋深局部超过5.0m,深入到淤泥质土层中。 1.3地球物理特征 根据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及探查物古防洪墙的特征,古防洪墙在视电阻率或反演模型电阻率剖面上都呈现高阻反映。反映在实际探测中,与周围的土层相比,呈现出相对的高阻异常。 1.4勘查工作实施及反演结果 高密度电法剖面根据现场条件,沿与古河道预计的走向成一定角度布设,60根电极和120根电极,电极间距2.0m,采用温纳排列和施贝剖面分别进行观测,最小隔离系数为1,最大隔离系数选择8和15,经数据采集及转换后,经过5次迭代反演得到不同的效果。其反演结果如图1-3所示。 图1为施贝装置测量反演结果,电极距2m,隔离系数18,共60根电极,根据反演结果,古防洪墙引起的异常位于剖面水平位置2428米处,埋深为4.5米,该异常经现场挖机开挖验证。 图2为温纳装置测量反演结果,电极距2m,隔离系数18,共60根电极,根据反演结果,古防洪墙引起的异常位于剖面水平位置2428米处,埋深为3.8米,该异常被放大。 图3为温纳装置测量反演结果,电极距2m,隔离系数115,共120根电极,根据反演结果,剖面水平位置2428米处古防洪墙异常被深部地质信息湮灭。 由以上结果可知:高密度电法排列装置、电极距及隔离系数之间关系如下:(1)在电极距及隔离系数相同的情况下,与温纳装置测量结果相比,施贝装置探测深度较浅。(2)在排列装置及电极距相同时,隔离系数选择也将严重影响测量结果。(3)在排列装置及隔离系数相同时:电极距大时探测深度较大,分辨率低,电极距小时探测深度较浅,分辨率相对较高。 2结语 在实际工程中应先采用不用的排列方式、电极距及隔离系数,经数据采集后经反演解释,再根据测量结果选择合适的参数设置进行野外数据的采集,以便得到最佳的测量结果。同时针对不同的勘查任务,应选择不同的的方法: (1)在有已知异常,要求对异常进行追踪时,先在已知异常上进行不同排列装置、电极距和隔离系数的测量结果对比,选择效果最好的设置参数,再对未知区进行异常的追踪;(2)在未知异常区进行物探勘查时,应根据勘查深度和异常规模大小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排列装置和电极距,设置三种或多种有效隔离系数进行数据采集和反演,以各种反演结果来综合分析判断有无异常及异常特征;(3)电极布置完成后,数据采集宜选择不同的装置进行采样,如采集温纳和施贝两种装置的数据,便以后期的综合分析对比。 在野外工作时,除对装置形式、电极距和隔离系数选择要重视处,对电极的接地情况也要引起重视,布极结束后要进行接地电阻的检查。 参考文献 1傅良魁.应用地球物理教程-电法勘探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1. 2邓超文.高密度电法的原理及工程应用J.韶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07,28(6):65-67. 3刘晓东,张虎生,朱伟忠.高密度电法在工程物探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2001(4):64-66. 4黄小军,王鹏,董亮.高密度电法在地下暗河勘探中的应用M.资源环境工程,2012,26(1),66-68. 文档资料:浅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