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复习要点及练习.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复习要点及练习.doc_第2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短文两篇复习要点及练习夸父逐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之一夸父逐日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夸父:古代神话人物。山海经作者不详,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对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研究,均有参考价值。 一、掌握如下字词。 1、为下列加红字注音。 盘盂( ) 沧沧凉凉( )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抄写一遍)逐日:追赶太阳。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逐走:竞跑,赛跑。 饮于河(到)(黄河) 未至(到达) 道渴而死(表修饰) 弃其杖(他的) 化为邓林(桃林) 【整体把握】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二、课文内容学习。 1、这两篇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 夸父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这一结尾,以富有诗意的高度想像力,丰富了夸父逐日这一神话的内涵,丰富了夸父的形象,表现了一种勇敢追求,死而不已,甘为人类造福的精神,使整个神话更具有浪漫主义的魅力。 三、译文 1、夸父逐日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桃林。 四、问题思考。 1、同学们读了夸父逐日,有什么样的感想? 之二共工怒触不周山 1、作家作品和神话内容: 选自淮南子天文。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他聪明敏慧,有智谋,他统治的地盘很大,在民众中有很高的威信。与颛顼同时,有个部落领袖,叫做共工氏。据说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后代。他对农耕很重视,尤其对水利工作更是抓紧,发明了筑堤蓄水的办法。颛顼部不赞成共工氏的做法。认为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张的。于是,颛顼与共工氏之间发生了一场十分激烈的斗争。 要说这两个人比起来,力气上,共工氏要强;论机智,他却不如颛顼。颛顼利用鬼神的说法,煽动部落民众,叫他们不要相信共工氏。当时的人对自然知识缺少了解,对鬼神之事都极为相信,不少人上了颛顼的当,共工氏不能得到民众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坚信自己的计划是正确的,坚决不肯妥协。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决心不惜牺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业。他来到不周山(今昆仑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顶撞下来,来表示自己的坚定决心。共工氏英勇的行为得到了人们的尊敬。 2、文言词语积累: (抄写一遍)颛顼(zhun x) 水潦尘埃归焉(lo) 维:大绳子。 绝:断。 焉:这里。 潦:路上的流水。 3、译文: 从前共工与颛顼争做皇帝,(共工在大战中惨败,)愤怒地撞击不周山,支撑着天的大柱子折断了,拴系着地的大绳子也断了,(结果,)天向西北方向倾斜,所以日、月、星辰都向这里移动;地向东南方向下塌,所以江河道路上的流水尘埃都在这里汇集。 4、短文理解: (1)“怒而触不周之山 ”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 “怒”字表现了共工的豪气、勇敢;也反映出他性格的暴躁、刚烈。 (2)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 这是远古人类对日月星辰运动变化的解释,因为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大自然认识不足,不能解释它们变化的原因,所以就借助神话,通过大胆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解释“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现象。这个故事反应了远古部落间的斗争,同时也涉及到了古代天文学生的盖天说,神奇的传说中带有现实主义的色彩。 (3)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要这么做?请你作一点推测。 共工怒触不周山的原因是“争为帝”,即争夺部落首领的位置。他的怒触似乎包含有失败的愤怒与不甘心,而且,似乎还夹杂着与对方同归于尽的想法。当然也体现了共工庞大的气势。 5、小结: (1)夸父和共工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夸父和共工都很勇敢、坚强,敢于挑战权威,夸父敢于与太阳赛跑,共工敢于与颛顼争帝。 夸父和共工愿意牺牲自己来改造山河,夸父死后弃其杖,化为桃林,为后人止渴;共工为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兴修水利,发展农耕,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华夏民族的英雄。 (2)(阅读)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尚不知如何解释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不了解和掌握自然规律,因此在自然面前是那样的无力,因此把各种疑惑归之于神的存在,自然之力被形象化,人格化。所以创造了神话传说,歌颂心目中的英雄,也就塑造出了神话中盘古、女娲、黄帝等等传奇人物来。尽管他们都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在他们身上所体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造福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5分钟)(一)基础训练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饮于河、渭_ 地维绝_水潦尘埃归焉_ 夸父与日逐走_2. 下面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故水潦尘埃归焉 (流向) B. 夸父与日逐走 (跑) C. 未至,道渴而死 (到达) D. 故日月星辰移焉 (呢) 3. 翻译文句。 (1)弃其杖,化为邓林。 _(2)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_(二)阅读: 文段一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_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1. 这一神话故事反映了远古时期人们怎样的精神 2. 文章运用什么手法来刻画夸父这一人物形象 3. 对于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你是怎样理解的 4. 在段中横线上,补写出原文句。 _【试题答案】 (一)基础训练 1. 黄河断路上的流水竞,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