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教案 执教者:黄金惠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的背景知识。2、了解诗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能力目标1、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充分体会作品的节奏、韵律,感受其声韵美。在反复诵读中,理解诗意,感悟诗情,培养学生读诗的趣味。2、积累这首诗中的名句,增强语言感悟力,丰富语言宝库,逐步提高欣赏品位。德育目标 理解作者借咏月表达的人生感触,学习词人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教学重点1、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2、背诵并默写五首诗。教学难点1、反复朗读,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借助想象,感悟意境。2、深刻体味作品所蕴含的情思,理解诗人的胸襟抱负。教学方法1、诵读法。诗词曲的朗读和背诵是教学的关键,可设计新的朗读方法,体现诗词的教学特点,如音乐烘托法、散文描述法等,通过富有艺术感染力的朗读,帮助学生了解内容,体会情感,引起共鸣,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好情操。2、情景教学法。通过再现诗的意境达到感染学生的目的。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感染力,提高学习兴趣,并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进行创造,沟通课堂内外,提高语文素养。3、讨论点拨法。4、古诗四步教学法。知诗说诗悟诗品诗,引导学生知内容、想意境、悟情感、品特色,最终熟读背诵。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检查上节课所学的三首诗歌的背诵和默写情况。二、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不少文人骚客以中秋月亮为题材来吟诗赋词,苏东坡也以中秋月亮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调。苏东坡的词,境界开阔,想像奇特,在宋词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今天要学习的这首水调歌头,更是不同寻常。请看清代评论家胡仔对它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极富浪漫色彩的,她易激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的理想和憧憬。苏轼仰望明月,他会联想到什么呢?三、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先由学生发言,教师再显示PPT做补充)。四、指导学生朗读。 1、放录音泛读,学生在听的同时画出停顿,揣摩语气、语调。 2、教师展示朗读技巧,并示范朗读,学生跟读,注意语速、语调、节奏以及重音。 3、学生有感情的自由朗读全词,进一步了解全词的内容。学生评点,教师点拨。 4、找同学泛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并画出词中的生字词。 5、全班齐读,记忆好的同学可以背诵。五、领会诗意,体味诗情,并积累名句。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意(对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讨论解决)。 (2)教师设计相关问题,指导学生解读诗意。 (多媒体显示)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什么?二者的联系何在? 诗人笔下的月亮是何种形象?诗人由月色的美好想到了什么?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学生用自己的话概述诗意。六、品诗。教师播放明月几时有歌曲,多媒体配以优美的画面,感染学生,引发想象。 (1)学生发挥想象描绘意境 教师示例: 中秋之夜,皎洁的月亮缓缓地升起来了。庭院里显得特别幽静,诗人苏轼独自在凉亭下自斟自饮,面对如此优美的月色,诗人浮想联翩,在这本应家人团聚的佳节,只有月亮在我身边陪伴,举起一杯酒面对天上的月色,想邀请嫦娥一起来欢饮,这美好的月亮在什么时候才出现呢?请问你居住天宫,至今已有多少年了?你回答呀!你为什么不回答?哦!那我就飞到月宫上问个明白,那里是我向往的地方,也许会比人间洁净吧?可是听说月亮虽有美玉砌成的楼阁,却是“水气”结成的寒宫,凡人怎能忍受得了那份高处的寒气呢?算了,那就只好在月下独舞自娱,与那舞动的影子欢愉吧,毕竟那天上冷清清的月宫又怎么比得上在人间好呢?你看,此刻的月光慢慢地转过红色楼阁,又低低地照进美丽的窗阁里,复照着深夜不能入眠的诗人,是什么原因使诗人无法入睡呢?是思念,是离愁,思念远在他方的弟弟,诗人不由埋怨起月亮来了:你为何总在人们离别时这样圆满呢?哦,月亮,这不是你的错,人世间万事万物都是如此,时盛时衰,既然人间自古以来就有悲欢离合,月亮当然也会有阴晴圆缺了,又怎能强求?只要彼此永远健康,能在千里之遥共赏明月,有了这份心愿也就足够了,祝福天下的离人总有团圆的一天。 (2)名句赏析 学生畅谈对“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一名句的理解和感悟。 例1:人间有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欢欣,月亮也会阴藏晴出、或圆或缺,这些事自古以来难以圆全,但愿我们岁岁平安,远隔千里,共对明月互相祝福。 例2:人月无常,自古如此。这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既然这样,唯望各自珍重,希望从共赏美好的明月中得到人生慰藉,释却离怨。七、课堂活动:与作者对话。语言,是情感的外壳。欣赏古代诗词,应该经过语言这条通道,走进作者的内心,领会词人的情感,这就是与作者对话。这里,老师提供两个参考话题,同学们可以据此展开想像:假如你通过时间旅行站在东坡大师面前,和他谈起这首词,你将对他说些什么?(出示话题:读你的词,其实是在读你。对你的情感,我能理解的是对你的人格,我最欣赏的是)例1:我能理解“我欲乘风归去,又恐”一句的情感,你政治上不得意,感到非常孤独郁闷,酒醉后幻想超脱人世间,但心中又十分的矛盾。 例2:我最欣赏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中表现出来的人格。你和弟弟多年不见,饱受离别之苦,但你还能想到天下更多的离别之人,并祝愿他们,你有一种旷达的胸怀。 例3:我会这样问东坡大师:既然政治生活让你感到愁苦郁闷,你为什么不像陶渊明那样辞去官职,回归田园,过着快乐的隐居生活呢?八、教师总结:这首词饱含着深奥的人生哲理,通过一个完美的文学意境表现,在美好的月色中交织着诗人对人生失意的慨叹和如何摆脱情感困扰的理智的矛盾。最后理智战胜情感,表现出诗人热爱生活、眷恋人生的思想情感。让我们由衷地赞叹一声:旷哉,苏轼!九、背诵默写全诗。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问天赏月,写词人由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到对人间生活的热爱。 下阕:赏月问月,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 问人生课后反思: 本节课除了沿用原来的教学理念:朗诵感悟诗词,播放配乐录音和明月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