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1页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2页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3页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4页
6年级数学上册教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科目:数学 第 二 单元 第 1 课时课 题名 称分数乘整数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1教 学目 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演示,使学生初步感悟算理,并在这过程中感悟到数学知识的魅力,领略到美。教 学方 法讲授教学用具实物投影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难点: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 学过 程一、 复习1.出示复习题。(1)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2)计算: 2.引出课题。这题我们还可以怎么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法。二、 新授1、 利用教学分数乘法。(1) 这道加法算式中,加数各是多少?(都是)(2) 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怎么列式?(乘法,3)(3) 9,那么3,所以3_9。同学们想想看,39计算过程是怎样的?谁能把它补充完整。2、 出示例1,画出线段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1)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人跑一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就是把袋鼠跳一下的距离即这一整条线段看作单位“1”。把这条线段平均分成11份,其中的2份就表示人跑一步的距离。(2) 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理解,人跑一步是袋鼠跳一下的,那么“人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袋鼠跳一下的几分之几?”就是求3个是多少?(列式:3 =)3、 结合以上两题,归纳出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整数,用分数的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4、 练习:练习完成“做一做”第2题。5、 教学例2(1)出示6,学生独立计算。(2)根据计算结果,学生观察讨论:乘得的积是不是最简分数?应该怎么办?(3)学生通过自己的想法的来约分:A、先约分再计算;B、先计算得出乘积后约分。(4)对比,让学生体会先约分再计算的方法比较简便,同时向学生说明先约分的书写格式。三、练习1、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2、 “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三、练习3、 完成“做一做”的第一题。(提醒学生,计算前先观察分数的分母与整数是否可以约分,养成先约分在计算的习惯)“做一做”第3题。(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讨论先算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如果用连乘算式,要提醒学生先约分再计算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回忆一下,说一说。课后作业练习二第1、2、4题教 学 反 思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科目:数学 第 二 单元 第 2 课时课 题名 称一个数乘分数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1教 学目 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创设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交流、尝试练习、归纳领悟等过程中,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迁移、类推、归纳、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类推、归纳能力。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教 学方 法讲授教学用具实物投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推导算理,总结法则教 学过 程一、导入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3、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新课1、教学例3(1)出示条件和问题:每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小时粉刷这面墙的几分之几?根据公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学生列式:(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把一张纸张看作一面墙,第一步先涂出1小时粉刷的面积,即这面墙的,第二步再涂出小时粉刷这面墙的面积,即的,由此得出这个乘法算式表示“的是多少?”(3)根据直观的操作结果,得出,根据刚才操作的过程和结果推导出计算方法:=。(4)提出问题: 小时粉刷多少呢?让学生用前面的方法涂色、推导、计算,自主解决问题。2、相关练习:练习二第5题。3、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教学例4(1)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列出算式: 。1151(2)先让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计算的方法,明确分数乘分数也可以先约分再乘。通过展示学生的计算过程,进一步明确约分的书写格式: (km) (3)学生独立解答“5分钟飞行多少千米?”,讲评中介绍分数乘整数的另一种格式。5、巩固练习:P11“做一做”(注意提醒学生要先观察能否约分,再着手计算)。三、练习1、练习三第6题(1)求2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2个是多少?算式:2(2)求枝或枝长多少分米,就是求的是多少,或的是多少。2、练习三第9题。(学生讨论交流,说说错在哪里,结合学生课堂小结小结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1)意义:一个数乘分数,表示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2)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课后作业练习二第3、7、8、10题。教 学 反 思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科目:数学 第 二 单元 第 3 课时课 题名 称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教 学目 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教学目标:1、通过创设自主探究,尝试迁移、合作交流的探究情境,使学生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2、在观察、迁移、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培养他们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教 学方 法讲授教学用具练习投影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计算。教 学过 程一、复习1、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么样?(先算二级运算,后算一级运算)2、哪些运算属于二级运算,哪些运算属于一级运算?(乘、除法属于二级运算,加、减法属于一级运算)遇到有括号的题目该怎么来计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3、观察下面各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1)36215 (2)5673 (3)15(3427)二、新授1、向学生说明: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按照此规则,学生仔细确定运算顺序后计算下面各题。(1) (2) (3) (4)2、复习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3)用简便方法计算:2574 0.361013、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1)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个人意见。(2)验证: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利用例5的三组算式,小组讨论、计算,得出两边式子的关系)(3)各四人小组汇报讨论和计算结果。4、教学例6(1)出示:,学生先独立计算,然后全班交流,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乘法交换律)(2)出示:,学生先观察题目,然后指名说说这道题适用哪个运算定律,为什么?(适用乘法分配率,因为4和4都能先约分,这样能使数据变小,方便计算)课堂小结: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课后作业P14“做一做”:先让学生观察题目中的已知数的特点,说说怎样做简便?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然后再独立完成练习。教 学 反 思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科目:数学 第 二 单元 第 4 课时课 题名 称分数混合运算和简便运算练习课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1 教 学目 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及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教 学方 法练习法教学用具练习投影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灵活、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熟练掌握运算定律,准确、合理地进行简便计算。教 学过 程一 、复习1、复习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2、复习乘法的简便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二、巩固练习1、练习三第1题: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2、练习三第三题:分数混合运算(提醒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如果可以应用韵律进行计算的题目也可以选择用简便方法计算,如: (1);(5)既可以按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也可以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3、练习三第2题:一朵花要用张纸,一个同学做了9朵,列式9,另一个同学做了11朵,列式11,他们一共做了911(朵),学生还可能这样列式:(911),引导学生发现,这种列式实际上就是乘法分配律的两种形式。4、练习三第8题:改错题,这两道题主要都是运算顺序错误,学生在纠错的同时也巩固了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5、练习三第6题:要求学生观察题目,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算法。6、练习三第4、5、9题:先让学生分析题意,再列式计算。计算中提醒学生注意运用定律使计算简便。课堂小结仔细观察算式特点,正确运用定律进行计算。课后作业完成相关的练习册教 学 反 思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科目:数学 第 二 单元 第 5 课时课 题名 称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1教 学目 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探究情境,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2、在观察、猜想、尝试练习、交流反馈等活动中,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3、创设开放、民主、有趣的自主探究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教 学方 法讲授教学用具练习题投影片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教 学过 程一、复习、先说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12、列式计算。 ()的是多少?()的是多少?3、学生得出: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二、新授1、教学例1(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仅占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找到解题思路。(2)组织学生讨论,对于这句分率句该如何来理解?(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这句话是把“我们人均耕地面积”与“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相比较,其中“世界人均耕地面积”是 表示单位“1”的量,知道世界人均耕地面积为2500平方米,求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就是求2500的是多少)(3)在分析题意的基础上,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25001000(平方米)2、结合计算结果,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培养学生分析数据的能力,进行国情教育。3、巩固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画线段图表示题意,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独立解答。课堂小结解答“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步骤是什么?(找出分率句、确定单位“1”,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最后再列式解答)课后作业1、练习四第2题:让学生先找出分率句中隐藏的单位“1”全世界的丹顶鹤数2000只。2、练习四第3题:让学生先找到分率句和单位“1”,再独立列式解答。教 学反 思课 题名 称整理和复习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1教 学目 的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 学方 法讲解 归纳 整理教学用具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 学过 程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r=2厘米O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 2(米) 3.1422=12.56(平方米)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8.26(平方米) 3.14()2=12.56(平方米) 28.2612.56=15.7 (平方米) = 5(平方米) 3.145=15.7(平方米)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三、综合练习。1、判断对错,(1)圆的半径都相等。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课堂小结(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2)求圆面积公式是S=r2 ,求圆周长的公式是 C=d 或 C2r。(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课后作业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教 学 反 思课 题名 称整理和复习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1教 学目 的根据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公式掌握圆周长与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灵活、全面的运用知识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良好学习习惯。教 学方 法讲解 归纳 整理教学用具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周长或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 学过 程一、周长与面积的区别。1、什么是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圆面积公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2、计算下题。求出它的周长与面积。r=2厘米O (1)学生动手计算。 (2)周长与面积有什么不同?概念不同,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不同。3、判断。两个图形相比较,哪个图形的周长长,哪个图形的面积就大。 (错。周长的长短和面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联系。)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4米,周长是多少米? 3.144=12.56(米)2、一个圆形花坛,周长是12.56米,直径是多少米? 12.563.14=4(米)3、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12.56(平方米)4、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12.56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r=12.56(23.14)= 2(米) 3.1422=12.56(平方米)5、一个环形铁片,外直径是6米,内直径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2=28.26(平方米) 3.14()2=12.56(平方米) 28.2612.56=15.7 (平方米) = 5(平方米) 3.145=15.7(平方米)6、先测量所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半圆的周长和面积。(解答结果保留整厘米数) 7、一个圆形餐桌面直径是2m,它的周长多少米?它的面积是多少米?如果一个人需要0.5M宽的位置就餐,这张餐桌大约能坐多少人?+三、综合练习。1、判断对错,(1)圆的半径都相等。 ( )(2)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周长约是半径的6.28倍。 ( )(3)半圆的周长是圆周长的一半。( )2、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形铁板的半径是5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一个圆形的铁板的直径是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一个圆形铁板的周长是28.26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解题思路。(1)一个圆形花坛,直径是5米,小明围着它跑了5圈,小明一共跑了多少米?(2)在草地的木桩上栓着一只羊,绳长3米,这只羊能吃到草的面积最大是多少平方米?课堂小结(1)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平面部分的大小,而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2)求圆面积公式是S=r2 ,求圆周长的公式是 C=d 或 C2r。(3)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课后作业练习十七13,思考第4题。教 学 反 思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科目:数学 第 二 单元 第 6 课时课 题名 称两步分数乘法应用题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1教 学目 的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的两步应用题。2、发展学生思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 学方 法讲授教学用具直尺、三角尺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多几分之几或少几分之几找出所求量的对应分率。教 学过 程一、 复习1、口答:把什么看作单位“1”的量,谁是几分之几相对应的量?(1)一块布做衣服用去。 (2)用去一部分钱后,还剩下。(3)一条路,已修了。 (4)水结成冰,体积膨胀。(5)甲数比乙数少。2、口头列式:(1)32的是多少? (2)120页的是多少?(3)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降低了,降低了多少分贝?(4)绿化造林对可降低噪音,原来80分贝的汽笛噪音,经绿化隔离带后只剩下原来的,人现在听到的声音是多少分贝?3、你能把口头列式计算中的第(3)(4)题合并成一道题吗?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例4,并指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二、新授1、教学例2(1)运用线段图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寻找解题方法。(2)让学生说出图中各部分表示什么?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要求的,哪一个是表示单位“1”的量?让后把线段图表示完整。降低?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1) 四人小组讨论,根据线段图提出解决办法,并列式计算。解法一:8080801070(分贝)现在?分贝80分贝?(4)鼓励学生根据题意、结合线段图,想出第二种解答方法。 解法二:80(1)8070(分贝)(5)学生讨论两种解法的不同:两种方法都是从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入手。第一种思路是从总量里减去一个部分量;第二种方法是求出部分量与总量的比较关系,再运用求一个数的几份之几是多少的方法求出这个部分量。2、巩固练习:P20“做一做”3、教学例3(1)读题理解题意后,提出“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表示什么意思?(组织学生讨论,说说自己的理解)(2)引导学生将句子转化为“婴儿每分钟比青少年多跳的次数是青少年每分钟心跳次数的”。着重让学生说说谁与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3)出示线段图,学生讨论交流,结合例2的解题方法,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全班交流两种解题方法。 解法一:75757560135(次) 解法二:75(1)75135(次)4、巩固练习:P21“做一做”(列式后让学生说说算式各部分表示什么)课堂小结找出单位“1”,并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问题。课后作业1、练习五第2、3题:引导学生抓住题目中关键句子分析,找到谁与谁比,谁是表示单位“1”的量。2、练习五第3、4题:学生依据例题引导的解题方法,独立完成3、4题。 练习五第7、8、9、10题。教 学反 思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科目:数学 第 二 单元 第 7 课时课 题名 称倒数的认识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1教 学目 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引导学生通过体验、研究、类推等实践活动,理解倒数的意义,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知识的过程,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2、通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合作,愿与人交流的习惯。3、通过学生自行实施实践方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创新的意识。教 学方 法讲授教学用具实物投影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掌握求倒数的方法教 学过 程一、导入1、口算:(1)640(2) 3 802、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倒数”,看看他们有什么秘密?出示课题:倒数的认识二、新授1、教学倒数的意义。(1)学生看书自学,组成研讨小组进行研究,然后向全班汇报。(2)学生汇报研究的结果: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3)提示学生说清“互为”是什么意思?(倒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这两个数相互依存,一个数不能叫倒数)(3)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点?(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位置)2、教学求倒数的方法。(1)写出的倒数: 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只要把分子(数字3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母位置处)、分母(数字5闪烁后移至所求分数分子位置处)调换位置。(2)写出6的倒数:先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再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 6 3、教学特例,深入理解(1)1有没有倒数?怎么理解?(因为111,根据“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所以1的倒数是1。)(2)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不等于1,所以0没有倒数)3、巩固练习:课本24页“做一做”(1)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2)汇报时有意识地让学有困难的学生说一说求倒数的方法。课堂小结你已经知道了关于“倒数”的哪些知识?你联想到什么?还想知道什么?课后作业1、练习六第2题:同桌互说倒数。2、辨析练习:练习六第3题“判断题”。3、开放性训练。()()()()教 学反 思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科目:数学 第 二 单元 第 8 课时课 题名 称整理和复习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1教 学目 的教学目的、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这个方法进行相关计算。2、使学生能分辨清楚先乘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地应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3、引导学生准确地找到单位“1”,并能熟练地解答一步和二步的乘法应用题。教 学方 法练习法教学用具练习题投影片教学重难点复习重点:引导学生找准单位“1”,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复习难点:让学生正确、独立地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教 学过 程一、复习分数乘法1、学生独立计算P26第1题,并思考式子的意义及计算法则。2、分数乘法的意义(1)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或表示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什么?(表示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3、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1)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2)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4、练习:练习七第1题。二、复习计算及简便计算1、复习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先算二级运算,再算一级运算,有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2、复习乘法的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4、 观察P26第2题,说说这三题适合运用什么运算定律?为什么?然后学生独立完成。5、 练习:练习七第4题。三、复习分数乘法应用题1、复习解答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步骤:(1)找到题目中的分率句,确定单位“1”。(2)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求出所要求的部分量。2、P26第3题(1)读题,分别找到两道题的单位“1”,并说说这两道题有何不同?(2)根据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然后列式计算,全班讲评。3、练习:练习七第6题。四、复习倒数1、复习倒数的意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2、互为倒数的两个数有什么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多少?0有没有倒数?3、复习写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交换原来分子和分母的位置(注意强调如果是整数要先把它写成分母为1的分数,然后在交换分子和分母的位置。)4、练习:练习七第7题课堂小结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特征(分子、分母的位置刚好颠倒位置)1的倒数是10没有倒数分数乘整数: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把整数与分子相乘,分母不变。分数乘分数:同样把能约分的先约分,然后用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课后作业练习七第2、3、5题(学生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讲评时让学生说清是怎样思考的)教 学 反 思课 题名 称圆的周长和面积的练习课授课方式(请打)理论课 讨论课 实验课 习题课 其他教学时数1教 学目 的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教 学方 法教学用具教学重难点认真审题,分辨求周长或求面积教 学过 程一、复习。1、求出下面圆的周长和面积并用彩笔描出周长,用阴影表示出面积。R=3厘米d=7厘米 C=d S=r2 3.147 3.1432 =21.98(厘米) =3.149 =28.26(平方厘米)2、分辨面积与周长有什么不同?(1)概念圆的周长是指圆一周的长度 圆的面积是指圆所围成的平面部分的大小。(2)计算公式 求圆的周长公式:C=d 或 C2r 求圆的面积公式:S=r2(3)使用单位计算圆的周长用长度单位 计算圆的面积用面积单位二、练习。1、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3”。(1)计算直径为10毫米的圆的面积的列式是3.14(102)。 ( )(2)半径为2厘米的圆的周长和面积相等。 ( )(3)把一头牛栓在木桩上,木桩到牛之间的绳长3米,牛能吃到地上草的最大面积是28.26平方米。(栓绳处不计算在内) ( )6厘米(4) 面积:3.1462=3.1412=37.68 ( )2、量出求半圆面积所需的数据,测量时保留整厘米数。再计算出它的周长和面积。 半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半圆的面积: 3.1422 3.142+22 r=2cm =3.144 =6.28+4=12.56(平方厘米) =10.28(cm)3、一个圆的周长是25.1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已知:C=25.12米 求:S=? r=25.12(23.14) S=r2=4(米) =3.1442 =50.24(平方米)4、一个环形的铁片,外圆半径是7厘米,内圆半径是0.5分米,这个环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已知:R=7厘米=0.7分米 r=0.5分米 求:S=? S环=(R2r2) 3.14(0.720.52) =3.140.24 =0.7536(平方分米)三、巩固发展.1、思考题p71 (8)一条绳子长31.4米,用它围成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积大,还是围成圆的面积大?(分组讨论,探讨面积的大小)(1)围成长方形: 31.42=15.7(m)(长和宽的和) 长 宽 = 面积当长和宽越接近面积也就越大,长和宽相等时,此时正方形面积最大.(2)围成圆形 直径:31.43.14=10(m)半径:102=5(m)面积:3.14 52=78.5(m2 ) (3)比较:长方形面积:61.6 m2 正方形面积:61.6225 m2 圆面积:78.5 m2围成圆的面积最大。2、思考题 p71 (9)、(10)课堂小结课后作业、作业。 课本P71第6、7题。教 学 反 思课 题名 称确定起跑线授课方式(请打)教 学目 的1、通过该活动让学生了解椭圆式田径跑道的结构,学会确定跑道起跑线的方法。2、让学生切实体会到数学在体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教 学方 法教学用具教学重难点1如何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2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点教 学过 程一、 提出研究问题。(出示运动场运动员图片)1、小组讨论:田径场400m跑道,为什么运动员要站在不同的起跑线上?(终点相同,但每条跑道的长度不同,如果在同一条跑道上,外圈的同学跑的距离长,所以外圈跑道的起跑线位置应该往前移。)2、各条跑道的起跑线应该向差多少米?二、 收集数据1、看课本75页了解400m跑道的结果以及各部分的数据。2、出示图片、投影片让学生明确数据是通过测量获取的。直跑道的长度是85.96m,第一条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为72.6m,每一条跑道宽1.25m。(半圆形跑道的直径是如何规定的,以及跑道的宽在这里可以忽略不计)三、 分析数据学生对于获取的数据进行整理,通过讨论明确一下信息:1、两个半圆形跑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圆。2、各条跑道直道长度相同。3、每圈跑道的长度等于两个半圆形跑道合成的圆的周长加上两个直道的长度。四、 得出结论1、看书P76页最后一图:2、学生分别计算各条跑道的半圆形跑道的直径、两个半圆形跑道的周长以及跑道的全长。从而计算出相邻跑道长度之差,确定每一条跑道的起跑线。(由于每一条跑道宽1.25m,所以相邻两条跑道,外圈跑道的直径等于里圈跑道的直径加2.5m)3、怎样不用计算出每条跑道的长度,就知道它们相差多少米?(两条相邻跑道之间的差是2.5)五、 课外延伸课堂小结课后作业200m跑道如何确定起跑线?教 学 反 思课 题名 称第五单元 百分数授课方式(请打)教 学目 的1、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了解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2、 能够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3、 理解折扣、纳税、利息的含义,知道它们在生活中的简单应用,会进行这方面的简单计算。教 学方 法教学用具教学重难点1百分数的意义,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应用题。2比较复杂的百分数应用题教 学过 程1回答:(1)7米是10米的几分之几? (2)51千克是100千克的几分之几?2说出下面各个分数的意义,并指出哪个分数表示具体数量,哪个分数表示倍比关系。(1)一张桌子的高度是米。(2)一张桌子的高度是长度的。(引导学生说出:米表示0.81米,是一具体的数量;表示把长度平均分成100份,桌子高度占81份,表示倍比的关系。)二、新授1、教师举几个百分数的例子:这次半期考,全班同学的及格率为100%,优秀率超过了50%;体检的结果显示,我校的近视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64%像100%、50%、64%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2、同学们能举出几个百分数的例子吗?说说在生活中你们还在哪些地方见到百分数?3、举例说说百分数表示什么,并归纳出百分数的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也可以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4、讨论百分数和分数的联系及区别: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又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的关系,它的后面不能写单位名称。5、教学百分数的写法: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如: 百分之九十 写作:90%;百分之六十四 写作:64%;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 写作:108.5%。(写百分号时,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以免和数字混淆)6、教学百分数的读法: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课堂小结百分数的读法和分数的读法大体相同,也是先读分母,后读分子。课后作业三、练习1、完成P78“做一做”第二题:读出下面的分数。2、完成P78“做一做”第一题:直接在书上的横线上写出对应的百分数。3、P79练习十九第4题:读出或写出报栏中的百分数。4、“做一做”第四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不同。练习十九第13题教 学 反 思课 题名 称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授课方式(请打)教 学目 的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百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能正确地把分数、小数化成百分数或把百分数化成分数、小数。2、在计算、比较,分析、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3、通过探索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规律,激发学生的数学探索意识。教 学方 法教学用具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百分数和分数、小数互化的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