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doc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教案.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成案刘家营乡中学 赵媛媛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写作思路。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3、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激发学习积极性。过程与方法:1、采用旅游赏景、依图配文等形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疏通文意,进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思路。2、采用研讨的方式了解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思想感情和政治理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探寻古人足迹,感受祖国美丽山水风光和灿烂的文化,理解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课前预习。2、指定两名学生担任导游,搜集相关资料:韦应物的滁州西涧;滁州地理环境、琅琊山、醉翁亭的图文介绍;与醉翁亭记相关的小故事。3、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春暖花开的季节,正是外出旅游踏青的好时机。前面两节课我们游赏了清幽寂静的小石潭,观赏了行为壮丽的岳阳楼,今天我们继续去安徽滁州的醉翁亭游览一番。2、检查复习。(1)解释加点的词。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到、靠近环滁皆山也 环:围绕(环绕)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意趣、兴趣)野芳发而幽香 发:开放(开)云归而岩穴暝 暝:昏暗杂然而前陈者 陈:摆开(陈列)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以为快乐(2)翻译句子。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3、虽然现在我们身处教室,无法亲临安徽滁州,但有一件法宝可以帮助我们。是什么法宝呢?对,想象。我们就以醉翁亭记为基础展开想象,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北宋庆历年间的安徽滁州,去饱览醉翁亭风光,感受那里的风土人情。二、神游醉翁亭(展示课下收集资料)。(一)介绍醉翁亭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和“梦幻旅游公司”联系好了,在公司导游的带领下,一同去欣赏醉翁亭的美丽风光。那我们就事不宜迟,有请导游两名小导游介绍滁州的相关资料。(二)行程走马、风光掠影(思、小组议、展)同学们,我们现已到达滁州。请同学们阅读第一、二段,思考1、从文中第一段找出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展示相关图片,让同学们有直观上的感受。、刚才导游介绍了滁州的总体情况,那么欧阳修是怎么介绍滁州地理特点的呢?环滁皆山也。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呢!导游1:朱子语类中记载了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人买得欧阳修醉翁亭记的手稿,开头写道“滁州四周山”,有数十字之多,多次修改之后,只曰“环滁皆山也”五字而已,真真是修改到了妙处。 在我们写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作文的修改,要有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坚持不懈,有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精益求精。、现在,我们已经到了醉翁亭(屏显醉翁亭图像),请大家好好观察,描述醉翁亭的位置、造型。学生观察后发言描述。点拨“翼然”“临”的含义。、刚才我们游览了醉翁亭,俗话说饮水思源,大家知道“醉翁亭”的来历吗?学生依据课文内容评说,导游补充介绍。2、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请同学们找出山中的美景。找出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的句子,并扩句。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学生展示。找同组同学给他点评,其他组再点评。(三)宴游之乐(小组议、演)1、这里不仅风景美,风俗更美。有位导演想要将文中第三节内容拍摄出来,大家帮他参谋一下,看需要拍摄哪几个镜头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2、让同学们反复读,读出节奏,读出情感。3、请同学们表演一下。(四)踏上归途(小组议、展)1、太阳就要下山了,我们随太守一起踏上归途吧!齐读最后一段。2、归途景致如何?你的心情如何?你能体会太守的心情吗?禽鸟乐人之乐乐其乐3、反复诵读。三、理清思路,明确主旨。1、如果用一个字概括这篇文章思想感情的话,你会选哪个字?(乐)2、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呢?请仔细找一找,画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课后第二题)(大组议,展示)3、欧阳修被贬,尚能与民同乐,对你有什么教育意义?(让同学们各抒己见。)四、当堂训练1、赏析语句。你喜欢课文中的哪句话?说说理由2、学习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我想说 (提示:可以从读后感受、语言、写作特点、收获等角度思考)五、连接中考【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三(一)文言文阅读回答1014题。(11分) 【甲】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ng)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10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翳( ) 念( )11翻译下面语句。(2分)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2【甲】段写太守日暮醉归,这一段有描写、叙事、更融入了 和 两种表达方式,表现出全文主旨。(2分)13【甲】【乙】两文都是作者在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