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语文学业水平测试题.doc_第1页
2012语文学业水平测试题.doc_第2页
2012语文学业水平测试题.doc_第3页
2012语文学业水平测试题.doc_第4页
2012语文学业水平测试题.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山西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试卷语 文说明: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准考证号、考点名称、考场号等信息填写在密封线内的相应位置。2.答卷时考生务必用蓝、黑墨水笔或圆珠笔作答,答案直接写在试卷上。密封线内不要答题。3.本试卷共10页,答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得分得分评卷人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关于“典故”与“用典”什么是典故?据汉语大词典解释,典故即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古代故事容易理解;“有出处”的词语是指公开出版物上有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流传的词语。如全唐诗、宋词或经典书籍上已有的词语都算。典故,大体上可分为成语典故、历史典故、文学典故、文化典故等几大类。其中,成语典故占了很大的比重。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情,经过后人的描述和提炼加工,往往产生一个新成语,如黄粱美梦、高山流水等。所以,历史典故和成语典故往往是密不可分的。至于文学典故,一般指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词语和词组(短语),以及文学名人身上发生的风流轶事。前者如惊涛拍岸、晓风残月、大江东去等,后者如崔灏题诗、红叶题诗等。另外,如牛郎织女、灶君上天等则属于文化典故。对于使用典故,有一部分人认为,格律诗词已经被社会边缘化了,本来阅读欣赏的人就很少,如果再使用艰涩难懂的典故,逼得人们带词典来读诗词,那么,人们阅读的兴趣肯定越来越淡,读的人势必越来越少。因此,这一部分人坚决反对“用典”,主张诗词创作用明白易懂、深入浅出的口头语言,追求通俗浅显、琅琅上口,让读者易读易懂易记易于传播。还有一部分人认为,诗词讲究短小精悍,是一种浓缩的艺术语言形式。典故字数少而涵盖的内容多,蕴含的道理深刻。使用典故,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艺术效果,完全符合诗词短小精悍、追求精炼的特性。因此,他们主张不用典故不写诗,应当句句用典,处处用典。而本人主张诗词创作,典故是可以使用的;但一定要用对,要活用、化用、巧用。随园诗话是清朝大诗人、诗词大评论家袁枚的得意之作,也是近代诗词评论的一本巨著。他在书中专门有一段论述“用典”问题。“余每作咏古、咏物诗,必将此题之书籍,无所不搜;及诗之成也,仍不用一典。尝言: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袁枚作诗不用典故,这并不是因为他不知典故,而是早已将典故烂熟于胸。因为作诗之前,他已经把相关的书籍重新翻阅了一遍。他之所以不想引用典故,是因为他不想炫耀自己书读得多,知识掌握得多。当然,还有深一层的意思:他不想拾取别人现成的劳动成果,充当自己的创作词汇,充塞在自己诗词的句里行间。我们常说:诗言志。诗是如何言志的呢?诗是通过形象言志的。巧妙而准确地使用典故,可以突出形象性,符合诗词以形象思维见长的特性。格律诗字数很少,最长的七律56字,最短的五绝才20个字,然而,格律诗又要求涵盖丰富的内容,给人提供深远的意蕴,因此,它要求在短小的篇幅里,用词要精心选择,要精炼、含蓄,能够引发人们丰富的联想,得到一种思考的快乐,而使用典故,完全符合这种以少胜多、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特别是怀古、咏古诗更是如此。格律诗要求语言精炼,言简意赅,更适合使用文言词汇。诗词恰当地使用典故,正是适应格律诗的这种特性,使作品更具有文采,更富有书卷气,因而显得更典雅;同时还可以显示作者见识广博,涉猎面广,学有所用,善于融会贯通。1下列关于“典故”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按照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凡是古代故事和有出处的词语(公开出版物上有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流传的词语)都属于典故的范围之内。B典故大体上可分为成语典故、历史典故、文学典故、文化典故等几大类。其中成语典故占了很大的比重,像牛郎织女等文化典故占得比重较小。C成语典故就是历史上曾经发生的事情,经过后人的描述和提炼加工,往往产生一个新成语,所以历史典故和成语典故往往是密不可分的。D文学典故一般指文学作品中出现的词语和词组(短语),以及文学名人身上发生的风流轶事,如惊涛拍岸、晓风残月、崔灏题诗、红叶题诗等。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反对“用典”的人认为,现代社会中欣赏格律诗词的人很少,读格律诗词需要极大的兴趣;如果诗中再出现生僻的典故,读的人势必越来越少。B支持“用典”的人则认为,诗词本为浓缩的艺术语言形式,使用典故可以达到言简意赅的效果,所以诗词创作应当无典不成句,无句不用典。C清代大诗人袁枚每次作咏古、咏物诗,始终不照搬任何典故,但他并不反对使用典故,他认为创作诗词不“用典”就像有权势的人不使用权力一样。D作者认为袁枚写诗词不用典故是不想炫耀自己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如果从创作的角度来讲,袁枚是想表达自己真实的感受,不想拾人牙慧。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全唐诗、宋词或经典书籍上已有的词语都算“有来历出处的词语”,都算典故,所以,典故应当是有据可查的,用典故要讲究典籍的出处。B作者主张诗词创作可以“用典”,但他强调首先要用对,意即在“用典”之前,先要理解这个典故的正确含义,避免因用错而影响意思表达。C巧妙而准确地使用典故,既能够突出诗词的形象性,符合诗词以形象思维见长的特性,也可以使诗人更好地抒发感慨、表达感情。D文言词汇最适合格律诗词语言精炼的要求,恰当地使用典故,使诗词显得更典雅,同时还可以显示作者见识广博,善于融会贯通。得分评卷人二、古代诗文阅读(26分)(一)文言文阅读(1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僖公三十,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僖公三十二,冬,晋文公卒。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没有C穆公访诸蹇叔 访:查访D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辟:通“避”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秦穆公不守信用的一组是( ) (3分)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中寿,尔墓之木拱矣A B C D6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A晋秦围郑,秦穆公助晋以力。真正抱着强烈攻打郑国欲望的是挟着国恨私仇的晋国,秦国仅以援军的面目出现,所以,尽可能争取秦国就成了郑国的唯一希望。B晋秦结盟,烛之武巧妙说秦。烛之武劝说很委婉,他先阐明郑国存在对秦国可能有的好处,又不失时机举出晋国背信弃义的事实,最终达到了退秦师的目的。C秦郑结盟,秦穆公留军守郑。穆公退兵后留下杞子等人驻守郑国,两年后晋文公去世,杞子让人报告掌管郑国北门钥匙的消息,这就激起穆公进霸中原的雄心。D蹇叔劝穆,袭郑国劳而无功。蹇叔认为秦郑之间距离遥远,军队一行动郑国必知并做好准备;而且长途跋涉,军队疲劳,士兵有抵触情绪,最终必定会兵败崤山。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 (二)古代诗歌阅读(7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7分)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苏 轼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注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的颜色。平山堂:在江苏扬州,为欧阳修所建。兰台公子:指宋玉,他在风赋中将风分为“大王之雄风”和“庶人之雌风”。刚道:硬说。8上片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以回忆之景衬眼前之景,试作简要分析。 (4分) 9词中塑造的白头翁形象有何特点?作者借此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1)间关莺语花底滑, 。冰泉冷涩弦凝绝, 。(白居易琵琶行)(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辛弃疾永遇乐) (3)秦人不暇自哀, ;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得分评卷人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6分)青龙偃月刀韩少功何爹剃头几十年,是远近有名的剃头匠师傅。无奈村里的脑袋越来越少,好多脑袋打工去了,好多脑袋移居山外了,好多脑袋入土了,算一下,生计越来越难以维持他说起码要900个脑袋,才够保证他基本的收入。 这还没有算那些一头红发或一头绿发的脑袋。何爹不愿趋时,说年轻人要染头发,五颜六色地染下来,狗不像狗,猫不像猫,还算是个人?他不是不会染,是不愿意染。师傅没教给他的,他绝对不做。结果,好些年轻人来店里看一眼,发现这里不能焗油和染发,更不能做负离子和爆炸式,就打道去了镇上。 何爹的生意一天天更见冷清。我去找他剪头的时候,在几间房里寻了个遍,才发现他在竹床上睡觉。 “今天是初八,估算着你是该来了。”他高兴地打开炉门,乐滋滋地倒一盆热水,大张旗鼓进入第一道程序:洗脸清头。 “我这个头是要带到国外去的,你留心一点剃。”我提醒他。 “放心,放心!建伢子要到阿联酋去煮饭,不也是要出国?他也是我剃的。” 洗完脸,发现停了电。不过不要紧,他的老式推剪和剃刀都不用电这又勾起了他对新式美发的不满和不屑:你说,他们到底是人剃头呢,还是电剃头呢?只晓得操一把电剪,一个吹筒,两个月就出了师,就开得店,那也算剃头?更好笑的是,眼下婆娘们也当剃匠,把男人的脑壳盘来拨去,耍球不是耍球,和面不是和面,成何体统?男人的头,女子的腰,只能看,不能挠。这句老话都不记得了么? 我笑他太老腔老板,劝他不必过于固守男女之防。 “好吧好吧,就算男人的脑壳不金贵了,可以由婆娘们随便来挠,但理发不用剃刀,像什么话呢?”他振振有词地说, “剃匠剃匠,关键是剃,是一把刀。剃匠们以前为什么都敬奉关帝爷?就因为关大将军的功夫也是在一把刀上,过五关,斩六将,杀颜良,诛文丑,于万军之阵取上将头颅如探囊取物。要是剃匠手里没有这把刀,起码一条,光头就是刨不出来的,36种刀法也派不上用场。” 我领教过他的微型青龙偃月刀。其一是“关公拖刀”:刀背在顾客后颈处长长地一刮,刮出顾客麻酥酥的一阵惊悚,让人十分享受。其二是“张飞打鼓”:刀口在顾客后颈上弹出一串花,同样让顾客特别舒服。“双龙出水”也是刀法之一,意味着刀片在顾客鼻梁两边轻捷地铲削。“月中偷桃”当然是另一刀法,意味着刀片在顾客眼皮上轻巧地刨刮。至于“哪吒探海”更是不可错过的一绝:刀尖在顾客耳朵窝子里细剔,似有似无,若即若离,不仅净毛除垢,而且让人痒中透爽。整个耳朵顿时清新和开阔,整个面部和身体为之牵动,招来“嗖嗖嗖”八面来风。气脉贯通和精血踊跃之际,待剃匠从容收刀,受用者一个喷嚏天昏地暗,尽吐五脏六腑之浊气。 何师傅操一杆青龙偃月,阅人间头颅无数,开刀、合刀、清刀、弹刀,均由手腕与两三指头相配合,玩出了一朵令人眼花缭乱的花。一把刀可以旋出任何一个角度,可以对付任何复杂的部位,上下左右无敌不克,横竖内外无坚不摧,有时甚至可以闭着眼睛上阵,无须眼角余光的照看。 一套古典绝活玩下来,他只收三块钱。 尽管廉价,尽管古典,他的顾客还是越来越少。有时候,他成天只能睡觉,一天下来也等不到一个脑袋,只好招手把笑花子那流浪崽叫进门,同他说说话,或者在他头上活活手,提供免费服务。但他还是决不焗油和染发,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吴。 三明爹一辈子只有一个发型,就是刨光头,每次都被何师傅刨得灰里透白,白里透青,滑溜溜地毫光四射,因此多年来是何爹刀下最熟悉、最亲切、最忠实的脑袋。有一段时间,三明爹好久没送脑袋来了,让何爹算着算着日子,不免起了疑心。他翻过两个岭去看望老朋友,发现对方久病在床,已经脱了形,奄奄一息。 他含着泪回家,取来了行头,再给对方的脑袋上刨一次,使完了他全部的绝活。三明爹半躺着,舒服得长长吁出一口气:“兄弟,我这一辈子抓泥捧土,脚吃了亏,手吃了亏,肚子也吃了亏呵。搭伴你,就是脑壳没有吃亏。我这个脑壳,来世还是你的。” 何爹含着泪说:“你放心,放心。” 光头脸上带着笑,慢慢合上了眼皮,像睡过去了。 何爹再一次张飞打鼓:刀口在光亮亮的头皮上一弹,弹出了一串花,由强渐弱,余音袅袅,算是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他看见三明爹眼皮轻轻跳了一下。 那一定是人生最后的极乐。 (原载山南水北,作家出版社,有删改)1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3分)A小说通过理发故事展示了这样的主题:中国农村正经历着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的撞击,理性地说明了农民及手艺人遇到了生存和精神上的危机。B文中的“我”是一个矛盾体,他既享受何爹“青龙偃月刀”的刀法,又笑何爹太古板,使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生存方式这一矛盾显现得特别明显。C文章中间运用极度夸张的手法描写何爹的青龙偃月刀。并使用了刮、弹、铲、削、剔等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何爹剃头技艺像关羽耍大刀一样出神入化。D小说的最后一部分,作者通过描写病笃的三明爹在何爹给他剃头时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进一步从侧面表现出何爹剃头技艺的高超绝伦。E文章以自然朴实的语言,真诚地礼赞了值得继续发扬的优秀传统文化,深刻地表达了对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尴尬地位及日后走向的深切忧虑。12.何爹这一人物形象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 (4分) 13.文章详写何爹最后一次给三明爹剃头的情节有何作用? (4分) 14.对何爹“宁可败走麦城也决不背汉降魏”的这种坚持,你是如何看待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分) 得分评卷人四、语言文字运用(9分)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3分)A. 转过插屏,小小的三间厅,厅后就是后面的正房大院。正面五间上房,皆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B.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这个国家会站起来,讲出这个真理“我们相信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所有的人生而平等”。C.西安世园会的志愿者非常热心地为排队观众买面包、打水、送水等,为老弱游客送去折叠椅,把他们照顾得无所不至。D. 至于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B.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C.那是下午,我到镇的东头访过一个朋友,走出来,就在河边遇见她;而且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D. 我国网民总数持续攀升,但是增长速度明显减缓。专家认为,网民规模增长放缓,是由于互 联网应用普及缺乏新的促进因素造成的。17.阅读右面这幅有关生源大战的漫画,用简洁的语言揭示其隐含的意思。要求: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40字以内。 (3分) 得分评卷人五、写作(40分)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40分)教育是给人戴一副明亮的眼镜,能明白观察;不是给人穿一件锦绣的衣服,在人前夸耀。未受教育的人是近视眼,没有明白的认识,远大的视力;受了教育,就是近视眼戴了一副近视镜,眼光变了,就可以看得清楚,观得远大。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山西省2012年普通高中新课程学业水平测试试题(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9分,每小题3分)1B(无中生有,“像牛郎织女等文化典故占得比重较小”文中无据)2C(曲解文意,“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意思为“眼前有典故不引用,就像有权有势之人而不炫耀一样”)3A(以偏概全,典故包括“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有据可查的是“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一些古代故事只是民间传说,是无据可查的)二、(26分)(一)(13分)4(3分)C(询问)5(3分)A(穆公最初与晋国联盟,是杞子的话,是穆公骂蹇叔的话;是穆公背弃了秦晋联盟,是穆公背弃了秦郑联盟)6(3分)D(“最终必定会兵败肴山”表述错误,原文“无乃不可乎”,即恐怕不可以吧,是表推测的语气;而“兵败崤山”是蹇叔对其儿子说的)7(4分)(晋国)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要往西边扩大边界,那时不侵损秦国的利益,它将要从哪里取得土地呢?蹇叔的儿子参加在军队里,蹇叔哭着送他出征,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抵御我军。”每句译出大意给1分;译对“阙”“御”各1分。(二)(7分)8(4分)前四句实写了落日之下快哉亭水天相接的优美图景,后五句是虚写,回忆曾在扬州平山堂所领略的美好景致。以虚衬实,通过作者昔日闲适的情态,传达出今日遍览胜景的欣喜之情。两层意思,答对一层给2分。9(3分)他是一位驾着一叶小舟、在狂风巨浪中起舞、奋力搏击波涛的白发老翁。作者借白头翁的形象,表达了在逆境中仍保持浩然之气的乐观坦荡的人生态度。两层意思,答对第一层给1分,答对第二层给2分。(三)(6分)10(6分)(1)幽咽泉流冰下难 凝绝不通声暂歇 (2)烽火扬州路 一片神鸦社鼓 (3)而后人哀之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每答对一空给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给分。三、(16分)11(3分)答E给2分,答B给1分。答其他三项不给分。(A项中“理性”不对,应该是“形象”;C项中作者并未描写青龙偃月刀;D项中“侧面”应为“正面”)12.(4分)思想有些落后和封闭。有一种坚守和执着的精神。剃头技艺精湛娴熟。为人重情重义。(每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13.(4分)塑造了何爹重情重义的形象,表现了他精湛的剃头技艺。将情节推向高潮的同时深化了主题,隐含着对像青龙偃月刀法这样的传统文化精华走向没落的酸楚和忧虑。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14.(5分)应该辩证地看待何爹的坚持。何爹传承传统的剃头技艺的精神是十分可贵的;但是他不能将传统技艺与时代需求相结合,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是不可取的。答出观点给1分,答出两点理由各给2分。意思对即可。四、(9分)15(3分)C(无所不至:指没有达不到的地方,也指凡能做到的都做到了,多含贬义。此处应为“无微不至”)16(3分)B(A语序不当,应是“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C成分残缺,在“她瞪着的眼睛”前加“见”;D.句式杂糅,应改为“是由于缺乏新的促进因素”或“是由造成的”)17(3分)示例:在生源大战中,优生是鱼,金钱是饵,高校是竿;谁的钱多,谁的竿长,谁就会钓到更多更大的鱼。内容正确给1分,两种修辞方法各1分。五、(40分)18.(40分)作文评分标准类 别内 容语 言结 构一类文35-40分中心突出,立意新颖,选材精当,内容生动具体生动流畅,基本无语病(病句不超过2个),能用议论、抒情等手法结构完整,条理清晰,过渡自然,详略得当二类文29-34分中心明确,立意较新颖,选材适当,内容具体生动通顺,偶有语病(明显的病句不多于2个)结构较完整,条理清晰,详略处理得当三类文22-28分有较为明确的中心,立意一般,选材尚可,内容较具体基本通顺,有少量语病(明显的病句不多于3个)结构基本完整,条理较清楚,详略处理较恰当四类文16-21分基本上有一个中心,选材一般,内容不够具体语言不够通顺,语病较多(明显的病句不多于5个)结构基本完整,条理不够清楚,详略处理欠恰当五类文15分以下无中心,内容空洞或题材荒诞不经文理不通,辞不达意,病句太多结构不完整,没有条理,不会分段附:文言文参考译文僖公三十年九月十三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亲近楚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水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很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国国君,敌军一定会撤回去。”郑文公听从了佚之狐的建议。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壮的时候尚且比不上人家,现在老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