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docx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docx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docx_第3页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我的童年.docx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童年知识目标:掌握生字词和文学常识。能力目标: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情感目标: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教学重点:1、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特点。2、体会作者缅怀“苦难”的情怀及学习作者苦中作乐的精神。教学难点:品味本文平淡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法、分组讨论法。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设问导入师:同学们,如果要用一种颜色形容你的童年,你会选择什么颜色?为什么?生:师:我会选择绿色。我从小生活在一个小山村,虽然物质匮乏,却是我和小伙伴快乐的天堂,我们游戏的道具全都来自大自然:春天用野草和泥巴过家家、夏天拈一片细长叶子吹口哨、秋天比赛爬树或者爬竹竿、冬天到水田里砸一块冰用草绳拴着玩,偶尔还会舔上几口。师:我们的童年绚丽多姿难以述尽,而季羡林先生却说“自己的童年是一片灰黄”。季老先生为何这样说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到季羡林的我的童年一文中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二、检查预习【出示课件】1、生字词注音(四位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注音,其他学生在草稿本上注音)ychunshnslngdnggng教谕椽子生疏溺爱肃然起敬孤苦伶仃万象更新hnmicunlnng浑浑噩噩光大门楣蹿房越脊绿林英雄宁大嫂【更改后齐读】2、词语解释教谕:学官名。宋京师小学和武学中设。元、明、清县学均置,掌文庙祭祀、教育所属生员。生疏:不熟悉;疏远,关系不亲密琐事:繁杂零碎的事溺爱:对自己的孩子过分宠爱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一切景象;更:变更。用作褒义。多用来形容景象或事物发生变化;呈现出新的气象。孤苦伶仃: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相依为命:互相依靠着过日子。泛指互相依靠,谁也离不开谁。不以为然: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家徒四壁:徒:只,仅仅。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浑浑噩噩:形容无知无识,糊里糊涂。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绿林英雄:泛指结伙聚集山林中的反抗政府或抢劫财物的组织集团。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3、作家作品(1)学生简介(2)教师补充【出示课件】季羡林(1911.8.62009.7.11):中国山东省聊城市临清人,字希逋,又字齐奘。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学者、翻译家和作家。季羡林先生精通12国语言:汉语、南斯拉夫语、梵语、阿拉伯语、英语、德语、法语、俄语、吐火罗语等,翻译了大量作品。季羡林的学术研究,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其著作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季羡林在大陆被许多人尊重,并被奉为中国大陆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本文选自季羡林自传:季羡林先生用自己的笔,讲述了他从山东临清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的孩子,一步一步成长为学贯中西、享誉海内外的学术大师的人生历程,记述了他九十多年来所遇到的人和事,见证了时代的变迁,展示了他个人的奋斗经历和情感世界。三、研读探究1、季先生在介绍自己的童年生活时,一开始就说“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来,眼前没有红,没有绿,是一片灰黄”。同学们,“灰黄”的颜色可以让你联想到什么?明确:荒凉、没有生机、没有希望、带着饥饿和痛苦。2、作者为什么说自己的童年是“灰黄”的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全文,勾画批注要点,然后小组讨论归纳。明确:出生时社会混乱黑暗、家境衰落贫穷至极、平日生活异常艰苦、六岁离开母亲去济南。资料补充:季羡林出生于1911年。那一年,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中国发生了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北方发生瘟疫,南方发生水灾。社会混乱得一塌糊涂。“然而真正从心眼里爱我的只有母亲一人,别人不过是把我看成能够传宗接代的工具而已。这一层道理一个六岁的孩子是无法理解的。可是离开母亲的痛苦我却是理解得又深又透的。”一条老狗【出示课件】去济南使他离开了母亲,生活条件的改善却伴随着痛苦的思念。所以作者才说自己“宁愿再啃红高粱饼子就苦咸菜”。在济南期间,季羡林只回过三次家,不是探病就是奔丧。此后,在母亲的有生之年,母子俩再未见面。这对与母亲感情深厚的季羡林来说,无疑是永不能挽回的“永久的悔”,而且这种“悔”随年龄的增长,愈发痛彻心扉。季羡林去世后,于2010年4月5日清明,他的骨灰在他的家乡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官庄村安葬。至此,季羡林先生实现了回到“母亲身边”的生前遗愿。3、如果用一个字形容作者童年生活,你会选择哪一个字?明确:苦4、作者写苦难的童年生活,目的仅是为了“展览”“控诉”苦难吗?明确:不是私以为,季先生是为了“缅怀”苦难。他是在表达这样一个主题:再深重的苦难也无法剥夺永恒的“人性美、人情美”。就是因为作者内心深处对人性美、人情美的缱绻情怀,所以我的童年在苦难的背景下也闪现了耀眼的光芒。(1.5分钟9:09:00)5、请同学们再次快速阅读每天最高的享受和开始认字两部分,然后讨论归纳“我”的童年在苦难的“底色”上还有哪些“亮色”?(讨论2分钟,展示2分钟明确:每天吃半个白面馒头、偷吃死面饼子、与小伙伴畅快地游戏(可以看得出来我是很快乐的。)6、在这何其简单的快乐中,却使我们看到了那些珍贵而美丽的人性和人情。请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珍贵而美丽的人性和人情?明确:人性善良、友爱、天真、活泼人情邻里情、亲情、友情7、我们探讨至此,老师有一个疑问了:作者说自己的童年是“一片灰黄”,你觉得真是这样的吗?明确:不是。8、作者写了童年这么多事情,却在第八段说“现在写这些事情还有什么意义呢?”你认为这到底有没有意义?简要说说理由。明确:作者用“受用不尽”点出“身边琐事”的价值。在作者看来,穷苦的童年正是宝贵的财富,它能让一个人自立、自励、质朴、进取,珍惜一切、知足常乐,克服人生中的艰难困苦,直达成功的彼岸。甚至在苦难的贫瘠的土壤里还能开出一朵朵美丽的花来。反之,过度舒适安逸的童年,倒有可能让人脆弱、懒惰、一事无成。美学大师朱光潜的一句名言:有钱难买幼时贫。“幼时贫”之所以如此保贵,在于它能够使孩子提前涉世,早日领略人生,认识生活的艰辛,从而增强竞争意识,发愤长志、求知、学本领,乃至成就事业。9、仿照例句,谈谈你对“苦难”或“贫苦”的认识。在苦难的土壤中,快乐和幸福也会倔强地发芽开花。在贫苦的底色里,乐观和希望也会骄傲地发光发亮。10、谈收获:可从思想内容方面、写作技巧方面、待人处事方面、生活态度方面、教育孩子方面谈你的收获。四、教师总结季羡林写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