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课时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第五课时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第六课时课文精析精练曹刿论战第七课时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第八课时课文精析精练醉翁亭记第九课时课文精析精练鱼我所欲也第十课时课文精析精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十一课时课文精析精练邹忌讽齐王纳谏第十二课时课文精析精练桃花源记 第二篇文言文阅读 第十三课时课文精析精练马说第十四课时课文精析精练小石潭记第十五课时课文精析精练岳阳楼记第十六课时课文精析精练爱莲说记承天寺夜游第十七课时课文精析精练 论语 八则 第二篇文言文阅读 第二篇文言文阅读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作家作品 刘禹锡 772 842 字梦得 汉族 唐朝彭城人 祖籍洛阳 唐朝文学家 哲学家 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 有 诗豪 之称 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 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 曾任监察御史 政治上主张革新 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今湖南常德 有 刘梦得文集 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 后来发展成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用韵的 词义详解 在 在乎 在于 动词 名 名词作动词 出名 灵 名词作动词 灵异 神奇 也有 灵气 的意思 斯 指示代词 这 是 判断动词 陋室 简陋的屋子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惟 只 馨 香气 这里指品德高尚 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蔓延 长上 入 这里是 映入 的意思 鸿儒 学识渊博的学者 儒 旧指读书人 白丁 平民 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调 ti o 素琴 调 调弄 素琴 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 古代用泥金书写的佛经 一说即 金刚经 丝竹 琴瑟 箫管等乐器 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乱耳 扰乱耳朵 乱 扰乱 案牍 d 公文 文书 劳 使动用法 使 劳累 原文理解 1 以比喻起兴 意在引出下文的陋室的语句是 山不在高 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 有龙则灵 2 点明主旨的语句是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3 描写陋室环境 突出景色宁静淡雅的语句是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4 交代室中交往的人 突出交往的人的高雅渊博的语句是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5 写室中事 突出超凡脱俗的情趣的语句是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6 以古代名人自况的语句是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7 画龙点睛之笔 含不尽之意的语句是 孔子云 何陋之有 内容解析 第一层 以类比的方法论理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概括全文主旨 开头四句采用诗歌手法以山水起兴 引出中心句 第二层 描写陋室环境的清幽宁静的画面 写室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超凡脱俗 作者从居室环境 交往人物 室中生活三方面具体描绘了陋室 第三层 以古代名贤自况 证明陋室不陋 引孔子之语作结 画龙点睛 主题归纳 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 极力形容陋室不陋 表达了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写作手法 1 托物言志 2 虚实结合 3 比喻 拟人 对偶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二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7 文章的点题句是 8 文章作者描写陋室的环境雅致 令人赏心悦目的句子是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9 文章中突出室主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 10 文章中写室主人不受世俗羁绊 超凡脱俗的生活情趣的句子是 三 简答 11 文章的标题是 陋室铭 可是开篇却从山和水写起 有关山和水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12 斯是陋室 惟吾德馨 这两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谈笑有鸿儒 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 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以 山 和 水 比喻陋室 以 仙 和 龙 自比 意在说明自己的陋室也具有 名 灵 的性质 自然地引出文章的主旨 惟吾德馨 陋室 二字扣题 德馨 一语统领全篇 是全文的核心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13 本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陋室的 突出了陋室的什么特点 14 请从语言表达的角度对 苔痕上阶绿 草色入帘青 一句加以赏析 15 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作者在此引用这两个典故有何作用 本文主要从陋室周围的环境 室主人的日常交往 室主人的生活情趣三个方面来写陋室的 着力突出了陋室的清幽雅致和室主人的高雅脱俗 以及生活的恬淡自如 这一句采用对偶的修辞手法 句式工整 音韵和谐 采用一 绿 一 青 两个形容词 色彩搭配协调 给人以清丽淡雅之感 同时采用一 上 一 入 两个动词 具有拟人化的色彩 突出了景物的生机与活力 作者意在以古代名贤自况 表明自己无论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都要干出一番成就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作家作品 郦道元 约470 527 字善长 范阳涿县人 北魏地理学家 散文家 本文节选自 水经注 水经注 是为我国第一部记述河道水系的专著 水经 的注释 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 全书共40卷 词义详解 自 从 此处有 在 之意 三峡 指长江上游重庆 湖北两省间的瞿塘峡 巫峡和西陵峡 三峡全长实际只有四百多里 略无 毫无 阙 通 缺 空缺 嶂 zh ng 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亭午 正午 夜分 半夜 曦 x 日光 这里指太阳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襄 漫上 陵 大的土山 沿 顺流而下 溯 s 逆流而上 或 有时 王命 朝廷的文告 宣 宣布 传达 朝发白帝 早上从白帝城出发 白帝 城名 在重庆市奉节县 江陵 今湖北省江陵县 奔 飞奔的马 御风 驾风 素湍 白色的急流 绿潭 绿色的潭水 回清倒影 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岸上景物的影子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原文理解 1 写山的连绵不断的特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2 从俯瞰和仰视两个角度写山的总体特征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3 由特定的条件来渲染山的高峻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4 写出夏水水势之大的语句 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5 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春冬之时的水势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6 引用的渔歌 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内容解析 第一段 从不同角度总写山的特点 为下文写水和两岸的景色作铺垫 第二段 写三峡夏水的特点 第三段 描写三峡春冬之时的景色 第四段 写三峡秋季的景色 主题归纳 本文用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 清幽秀丽的景色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写作手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二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6 文中写三峡两岸地貌特征的句子是 7 采用俯仰结合的角度写三峡两岸山势总体特征的句子是 8 文中写由景入心的句子是 9 运用夸张 对比的手法强调水流湍急的句子是 两岸连山 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隐天蔽日 清荣峻茂 良多趣味 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第4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陋室铭三峡 10 描写三峡春冬之水的句子是 11 写深秋三峡凄凉寂静的句子是 三 简答 12 重岩叠嶂 和 隐天蔽日 两句在写景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13 自非亭午夜分 不见曦月 一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14 请理清第二段中作者的写作思路 15 分别用一个四字短语概括文中每一段的内容 16 文章开篇为什么从高山写起 素湍绿潭 回清倒影 空谷传响 哀转久绝 分别从俯视和仰视两个角度写景 由特定的条件极力突出三峡的特点 渲染三峡的高峻 作者先总写夏水的特点 然后以比喻 夸张的修辞手法进行虚写 进一步突出夏水的特点 山高岭连 迅疾凶险 清幽俊逸 肃穆凄凉 因为水的特点与山势有关 作者意在借山高岭连的地势为下文写水作铺垫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作家作品 诸葛亮 181 234 字孔明 琅琊阳都 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人 三国时期蜀国著名政治家 军事家 谥号忠武侯 有 诸葛丞相集 诸葛亮的 出师表 分为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 本文是 前出师表 表 是古代向皇帝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陆游在 书愤 诗中赞 出师表 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在 感状 中赞 出师表 云 凛然出师表 一字不可删 文天祥在 正气歌 中赞 出师表 云 或为出师表 鬼神泣壮烈 有一副对联很好地评价了诸葛亮的一生 上联 收二川 排八阵 六出七擒 五丈原前 点四十九盏明灯 一心只为酬三顾下联 取西蜀 定南蛮 东和北拒 中军帐里 变金木土爻神卦 水面偏能用火攻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词义详解 先帝 指刘备 中道 中途 崩殂 c 死 殂 死亡 疲弊 困乏无力 诚 的确 侍卫之臣 宫廷里守卫的臣子 盖 连词 表推断原因 开张圣听 扩大主上圣明的听闻 遗德 留下的美德 恢弘 发扬 振奋 妄自菲薄 随意看轻自己 妄 随意 菲薄 微薄 轻视 引喻 称引 譬喻 失义 不合道理 义 适宜 恰当 宫 指皇宫 府 指丞相府 陟 zh 升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罚 惩罚 臧 善 否 恶 作奸犯科 做奸邪的事情 犯科条法令 作奸 干坏事 科 科条 法令 论 判定 昭 显示 平明 公平英明 理 治 偏私 偏袒私情 内外 内 指宫中 外 指府中 异法 行不同的法度 良实 忠良笃实 志虑忠纯 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 简 挑选 拔 提升 遗 给予 悉 全部 咨 询问 征求意见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裨 b 补阙漏 补救缺点和疏漏 裨 增益 阙 通 缺 广益 增益 淑 和善 均 公平 晓畅 明达 通晓 行 h ng 阵 军队的行列 泛指军队 痛恨 痛心遗憾 死节 为国而死的气节 隆 兴盛 计日 计算着天数 指时日不远 布衣 平民 躬耕 亲自耕种 闻 有名望 闻名 达 通达 此指官运通达 卑鄙 地位低微 见识鄙陋 卑 身份低下 鄙 鄙野 粗野 猥 w i 辱 降低身份 枉屈 屈尊前来相访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顾 看望 拜访 许 答应 许允 驱驰 奔走效劳 倾覆 兵败 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208 刘备被曹操击败的事 尔来 从那时以来 即从刘备三顾茅庐到诸葛亮出师北伐以来 夙夜 早晚 不毛 不长庄稼 指未开发的荒凉的地方 毛 苗 奖率 奖励和率领 三军 古代诸侯国的军队分上 中 下三军 三军即全军 庶 希望 竭 尽 驽钝 比喻才能平庸 驽 下等的马 钝 刀刃不锋利 攘 r ng 除 排除 铲除 攘 排斥 排除 奸凶 此指曹魏政权 斟酌 权衡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 托 委托 交给 效 效命 责任 慢 疏忽 怠慢 彰 显示 显扬 咎 过失 咨诹 z u 善道 征求好的建议 咨诹 询问 善道 好道理 察纳 考察采纳 雅言 正确意见 临表涕零 面对着 表 落泪 涕零 落泪 原文理解 1 天下局势不利于蜀汉的客观条件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 有利的主观条件及成因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3 说明亲贤远佞的利弊 亲贤臣 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 远贤臣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4 言明无意于功名利禄 品格高远 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5 赞先帝的宽宏气度和不耻下问的品德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6 千古名句 说尽作者一生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7 追述白帝城托孤 为下文 遗诏 张本 先帝知臣谨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8 为北定中原做准备 故五月渡泸 深入不毛 9 战略目标 当奖率三军 北定中原 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 兴复汉室 还于旧都 10 诸葛亮的情感基础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内容解析 第一段 分析当前形势 提出广开言路的建议 为全篇的议论张本 第二段 提出严明赏罚的建议 这是给后主提出的第二项建议 第三段 出师前在内政上所作的安排 为下文写 亲贤 张本 第四段 出师前在军政上所作的安排 也是为下文写 亲贤 张本 第五段 在两汉兴衰的历史上提出第三条建议 亲贤远佞 第六段 自叙本志及先帝 三顾茅庐之恩 最后概述与先帝患难与共的历史 说明了创业艰难 进一步表达了作者效忠于刘氏父子的心愿 第七段 表达尽力兴复汉室的决心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主题归纳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对朝廷内政所提出的建议 文章总结了 亲贤臣 远小人 才能使蜀汉兴旺的历史经验 表达了作者 北定中原 兴复汉室 的决心 抒发了诸葛亮忧心国事 效忠于刘氏父子的情感 写作手法 1 寓情于议 全文以议论为主 叙事 议论 抒情相结合 在谈论形势 任务 治国方针和历史经验中 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 就是希望后主刘禅能继承先帝的遗志 完成 兴复汉室 的大业 2 寓情于事 在叙述作者本人身世 追随先帝创业经过和 授命以来 的工作的同时 抒发了对先帝的感激之情 表达了效忠刘氏父子的心愿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二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1 文中表明天下局势不利于蜀汉的客观条件的句子是 12 表明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句子是 13 表明形成有利的主观条件的原因的句子是 14 提出 广开言路 的建议的句子是 15 表明任用向宠带来的良好局面的句子是 16 表明诸葛亮这一切行动的感情基础的句子是 今天下三分 益州疲弊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盖追先帝之殊遇 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 必能使行阵和睦 优劣得所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第5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出师表 17 表明 三顾茅庐 的故事的句子是 三 简答 18 先帝 陛下 愚 分别指谁 19 诸葛亮对刘禅提出的三条建议是什么 哪一条是主旨所在 20 为什么在分析不利的形势之后又引出有利的主观条件呢 21 第六段表达了作者对刘备父子怎样的思想感情 22 全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 先帝不以臣卑鄙 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咨臣以当世之事 刘备 刘禅 诸葛亮 广开言路 严明赏罚 亲贤远佞 亲贤远佞 要后主既意识到客观形势的危急 又树立起兴复汉室的信心 报先帝 忠陛下 希望刘禅能够继承先帝遗志 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第6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曹刿论战 第6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曹刿论战 第6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曹刿论战 作家作品 左传 原名 左氏春秋 又称 春秋左氏传 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 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大都以鲁国角度记史 记述了从鲁隐公元年 前722 至鲁悼公十四年 前454 间268年的史事 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词义详解 伐 讨伐 攻打 肉食者 指有权位的贵族 间 ji n 参与 鄙 鄙陋 眼光短浅 乃 于是 就 何以战 即 以何战 凭什么作战 以 用 凭 弗 不 专 独自占有 徧 同 遍 遍及 普遍 第6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曹刿论战 牺牲 玉帛 b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牺牲 祭祀用的猪 牛 羊等 玉 玉器 帛 丝织品 加 虚夸 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信 信实 这里指对神说实话 孚 f 为人所信服 福 名词作动词 赐福 保佑 狱 案件 察 明察 弄清楚 情 诚心 实情 这里指对各种诉讼案件处理得合情合理 忠 尽心竭力 属 类 鼓 名词作动词 击鼓进军 败绩 大败 驰 驱车 追赶 轼 古代车厢前用作扶手的横木 既克 已经战胜 克 战胜 攻下 盈 充满 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靡 m 倒下 遂逐 就追赶 第6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曹刿论战 原文理解 1 点明战争发生的时间 交战双方和战争的性质 十年春 齐师伐我 公将战 2 足见其积极参与精神 曹刿请见 3 曹刿请见的原因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4 把希望寄托在贵族身上 足见其鄙陋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5 把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再见其鄙陋 牺牲 玉帛 弗敢加也 必以信 6 体现取信于民的思想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7 能看出鲁庄公急躁冒进 公将鼓之 8 鲁国大获全胜的标志 遂逐齐师 9 曹刿登轼而望的原因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10 最佳追击时间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内容解析 第一段 以鲁庄公与曹刿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第二段 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 第三段 写曹刿论述这次战争取胜的原因 第6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曹刿论战 主题归纳 本文记录了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 它生动地说明 政治上取信于民 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 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 写作手法 1 详略得当 中心突出 本文重点在记述曹刿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而不是记述战争的经过 2 结构严谨 层次清楚 3 运用对话 文字简洁 通篇以对话为主 展开情节 第6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曹刿论战 第6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曹刿论战 二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9 文中交代战争发生的时间和敌我双方的句子是 10 曹刿请见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11 曹刿认为反击的最佳时机是 曹刿确定反击最佳时机的依据是 12 曹刿认为追击的最佳时机是 曹刿确定追击最佳时机的依据是 13 忠之属也 所评价的具体内容是 十年春 齐师伐我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一鼓作气 再而衰 三而竭 彼竭我盈 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夫大国 难测也 惧有伏焉 第6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曹刿论战 14 标志战争结局的语句是 三 简答 15 第一段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战争的性质 16 第一段中哪句话可以看出鲁庄公迎战草率 齐师攻打鲁国 而鲁庄公仓促应战 说明了什么 17 曹刿作为布衣平民 在 齐师伐我 之时 请求拜见鲁庄公 其原因是什么 18 曹刿为什么认为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 必以情 可以作为作战的条件 19 何以战 一问 表明曹刿怎样的思想特征 齐师败绩 遂逐齐师 齐师伐我 可以看出这场战争是齐国侵略鲁国的非正义战争 公将战 说明了鲁庄公对战争的认识浅薄 目光短浅 也是 鄙 的一种表现 他认识到统治者目光短浅 他对此次战争有深远的考虑 或 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 因为国君尽职尽责 就是对国家和百姓的大恩惠 大信用 曹刿深谋远虑 重视战前的政治准备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作家作品 宋濂 1310 1381 字景濂 号潜溪 谥号文宪 浦江 今浙江省义乌县西北 人 明代文学家 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 宋濂与刘基 高启并列为 明初诗文三大家 朱元璋称他为明代 开国文臣之首 刘基赞许他 当今文章第一 四方学者称他为 太史公 著有 宋学士文集 本文是一篇赠序 其中的 序 并非 序言 而是 赠言 的意思 序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赠序相当于今天的议论性散文 多为推重 赞许或勉励之辞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词义详解 嗜 特别爱好 无从 没有办法 致书 得到书 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假借 借 假 借用 走 跑 赶快去 逾约 超过约定的期限 加冠 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 束发戴帽 礼 表示已进入成年 患 担心 忧虑 硕师 才学渊博的老师 硕 大 尝 曾经 趋 奔赴 先达 有道德 有学问的前辈 叩问 求教 叩 问 德隆望尊 道德高 声望重 辞色 言辞和脸色 援疑质理 提出疑难 询问道理 援 提出 质 询问 叱咄 训斥 呵责 至 周到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复 这里指辩解 俟 等到 负箧 qi 曳屣 x 背着书箱 托着鞋子 穷冬 深冬 皲 j n 裂 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舍 指学舍 书馆 支 通 肢 媵 y ng 人 指婢仆 汤 热水 沃灌 浇洗 寓逆旅 寄居在旅店里 逆旅 旅店 容臭 香袋 烨 y 然 光彩照人的样子 缊 y n 袍敝衣 破旧的衣服 缊 粗麻旧絮 敝 破 耄老 年老 耄 年七十以上的通称 预 参加 缀 连接 引申为跟随 追随 廪稍 官家给的粮食 葛 夏布 指夏天穿的衣服 夷 平和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理解 1 一开始就揭示 嗜学 和 家贫 之间的矛盾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 无从致书以观 2 初步揭示了学习的勤奋态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 3 进一步揭示其刻苦精神 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4 照应上文 计日以还 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5 写老师严厉是为了突出作者求师的诚恳 先达德隆望尊 门人弟子填其室 未尝稍降辞色 6 表现尊敬和专心 余立侍左右 援疑质理 俯身倾耳以请 7 写外出求学行路的凄苦 穷冬 烈风 大雪 分别从季节 环境 气候的特点上着眼 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 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 足肤皲裂而不知 8 求学期间的住食之苦 寓逆旅 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 9 作者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 勾勒出他们的形象 同舍生皆被绮绣 戴朱缨宝饰之帽 腰白玉之环 10 总结全段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 表现叩问方面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有司业 博士为之师 未有问而不告 求而不得者也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12 表现旅途方面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 无奔走之劳矣 13 表现生活方面太学生优越的学习条件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 无冻馁之患矣 内容解析 第一 二段 讲叙作者本人年轻时求学之难和用心之专 第1层 叙述幼时求学的情景 写得书之难 表现作者求学之艰苦 第2层 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景 写从师之艰 既表明了 援疑质理 的求教之难 又表明了作者求知的渴望和决心 第3层 再写从师求教之苦 追忆当年求师的种种细节 突出了跋涉的艰难 第4层 叙述求学时期衣食粗劣 生活简朴 说明作者不追求口体之奉 一心向学的精神 第5层 总括全段 勤且艰 是对前四层意思的总括 第三段 说明太学生学习条件之优越 对比 第四段 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主题归纳 本文是宋濂写给他的同乡后辈太学生马君则的 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 作者现身说法 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希望马生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 写作手法 对比的手法 与同舍生的生活条件作对比 突出作者以知识富足和精神充足为乐的高尚境界 比较明显的是作者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的对比 富家子弟的豪阔和作者的贫寒作对比 老师的严厉和自己的谦逊作对比 从对比中得出结论 鲜明 有说服力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二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7 统领全文 为全文定下基调的句子是 8 第一段中初步揭示作者学习勤奋的句子是 9 表明作者坚守信用 绝不耽误还书日期的句子是 余幼时即嗜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 录毕 走送之 不敢稍逾约 第7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送东阳马生序 10 表明作者趋百里之外求学的原因的句子是 三 简答 11 选文是从哪三个方面写作者成年以后求学的艰难的 12 本文是一篇赠序 作者写作此文赠送给马生的目的是什么 13 作者写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的用意是什么 14 作者写幼时读书 手自笔录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弗之怠 表现了他什么样的学习态度 15 文中写求师时 老师的屋子里 门人弟子填其室 有什么作用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求学之难 道路之苦 生活之艰 以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 刻苦努力 争取学有所成 与富家子弟形成对比 以表现 以中有足乐者 进而起到勉励马生的作用 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 烘托老师的知名度高 求教的人多 第8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醉翁亭记 第8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醉翁亭记 第8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醉翁亭记 第8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醉翁亭记 作家作品 欧阳修 1007 1072 字永叔 号醉翁 六一居士 北宋文学家 史学家 为 唐宋八大家 之一 词义详解 壑 山谷 尤 格外 蔚然 草木茂盛的样子 深秀 幽深秀丽 翼然 像鸟展翅的样子 临 靠近 名 命名 谓 命名 辄 就 寓 寄托 林霏 树林中的雾气 开 散开 暝 昏暗 芳 香花 第8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醉翁亭记 发 盛开 佳 美好的 秀 茂盛 伛偻 腰弯背曲的样子 这里指老年人 提携 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 临 来到 蔌 菜蔬 杂然 交错的样子 陈 摆开 摆放 酣 尽兴地喝酒 弈 下棋 觥 酒杯 苍颜 脸色苍老 颓然 醉醺醺的样子 翳 遮蔽 第8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醉翁亭记 原文理解 1 写远望琅玡山外貌的语句是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琅玡也 2 写醉翁亭丰姿的语句是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3 点题的语句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4 微露主旨的语句是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5 写山间朝暮之景的语句是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6 写山间四时之景的语句是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7 写酒不醉人人自醉的语句是 觥筹交错 起坐而喧哗者 众宾欢也 8 写尽归后情景的语句是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9 主旨句是 醉能同其乐 内容解析 第一段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 作者从大处落笔 由远而近 层层进逼 说到 醉翁亭 忽又一笔宕开 说到太守之乐 此微露主旨之法 为全文张本 第8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醉翁亭记 第二段 本段写朝暮四时之景 即景生情 山水之乐 体现得更加具体细腻 用分述总收之法 条理极其清晰 第三段 写太守与百姓游山的四幅图画 第四段 归结全文主旨 结尾才点出作者姓名 收束全文 主题归纳 本文描写了醉翁亭的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 并勾勒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 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娱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情感 写作手法 1 将写景 叙事 抒情高度熔为一炉 2 层次清晰 脉络分明 3 语言简练 骈散结合 4 多用衬笔 主旨突出 第8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醉翁亭记 二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6 直抒胸臆 为全文奠定抒情基调的句子是 7 暗示文章的主旨 并点明贯穿全文的主线的句子是 8 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 9 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 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第8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醉翁亭记 10 最能体现太守与民同乐的句子是 11 能体现滁人游山盛况的句子是 三 简答 12 用简要的文字概括第一段的主要内容 13 作者介绍亭名的由来有什么作用 14 作者写此文时年龄尚不足四十岁 却以 翁 自称 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世界 15 第二段文字描绘了几幅图画 分别是什么 16 第二段描绘景物时是按照怎样的结构顺序来写的 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前者呼 后者应 伛偻提携 往来而不绝者 主要描写醉翁亭周边的环境和亭名的由来 由记述亭名的由来 引出 醉翁之意不在酒 而在于山水之间 在于与民同乐 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旨作铺垫 这是作者的自嘲 是作者对自己沧桑人生经历的感慨 两幅图画 分别是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 按照由分到总的顺序来写的 第9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鱼我所欲也 第9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鱼我所欲也 第9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鱼我所欲也 第9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鱼我所欲也 词义详解 欲 想要 追求 熊掌 熊的前掌 熊掌比鱼更珍贵 味道更美 古人认为珍贵的食品 兼 同时涉及或拥有几种事物 苟得 不合理取得 此处指 苟且偷生 患 祸患 灾难 辟 通 避 躲避 如使 如果 假使 何不用也 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意思是只为求利益 不择手段 由 通过 凭借 是 指示代词 指某种办法 是故 所以 非独 不单 不仅 能 能够 勿丧 不丢掉 箪 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第9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鱼我所欲也 豆 古代食器 有木制 陶制等 用来盛肉或其他食品 蹴 c 踢 不屑 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万种的俸禄如果不辨别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 万钟 这里指优厚的俸禄 钟 古代量器 六斛四斗为一钟 则 连词 这里表示假设 翻译成 如果 何加 有什么益处 奉 侍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吗 得 通 德 与 通 欤 语气词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从前 为了 礼义 宁愿死也不接受 施舍 乡 通 向 原先 从前 已 放弃 停止 本心 天性 天良 原文理解 1 从 所欲 入手 说明人的所欲发生矛盾冲突时 应该选择一个原则的态度对待 要进行正确的抉择和取舍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第9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鱼我所欲也 2 提出 舍生取义 的主张 舍生取义 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3 从反面提出问题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则凡可以得生者 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则凡可以辟患者 何不为也 4 说明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 也是舍生赴死的原因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5 列举种种见利忘义的现象 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内容解析 第一段 通过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来论证全文的中心论点 第二段 举例论证中心论点 第三段 论述羞恶之心人皆有之的道理 有力地论述了 义 重于生命的道理 第9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鱼我所欲也 主题归纳 本文以鱼和熊掌为喻 引出 义 比生命重要 人应该保持本心 舍生取义 认为那种不顾礼仪 只求私欲的行为是可耻的 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应以 义 为重 永远保持本心 写作手法 1 逻辑严密 具有雄辩力量 2 善用比喻和举例论证的手法 颇富说服力 3 正反论证 层次清晰 4 语句流畅 气势充沛 第9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鱼我所欲也 二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5 点明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6 文章第一段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得出结论的句子是 三 简答 7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8 本文是怎样论证中心论点的 9 本文运用了几种论证方法 请举例说明 生 亦我所欲也 义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所恶有甚于死者 针对世人大都为物欲所蒙蔽而不能舍生取义的现象 提出并论证 舍生取义 的观点 激励世人保持舍生取义之心 首先 用比喻论证的方法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舍生取义 然后 从正反两个方面讲道理论证论点 接着 举 穷者不受嗟来之食 的事例 从正面论证论点 最后 举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的事例 从反面论证论点 比喻论证 道理论证 正反对比论证 举例论证 举例略 第9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鱼我所欲也 10 本文开篇有什么特色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1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一句中的 是心 指什么 心 在作者看来 贤者 指什么样的人 12 请写出一句关于 义 的名言 以 鱼 和 熊掌 喻 生 和 义 生动形象地论证了 生 和 义 的关系 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是心 指羞恶之心 即 义 也就是舍生取义 贤者 指那些不为利动 不为势屈 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守 义 勇于舍生取义的人 示例 如果没有了正义和公道 人生在世就没有任何价值 康德 第10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10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第10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作家作品 孟子 前372 前289 名轲 字子舆 待考 一说字子车或子居 战国时期邹国人 鲁国庆父后裔 中国古代著名政治家 思想家 教育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 孟子 一书 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 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 亚圣 之称 与孔子合称为 孔孟 孟子 一书共7篇 基本上是一部语录体散文 内容包括孟子的言行 政治学说以及哲学 伦理 教育思想等学术问题的论争 词义详解 发 起 指被任用 畎亩 田间 田地 举 举用 选拔 筑 捣土用的杵 士 狱官 苦 使 受苦 劳 使 劳累 饿 使 饥饿 第10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空乏 资财缺乏 即贫困 拂 违背 乱 扰乱 动心忍性 使他的心惊动 使他的性格坚韧起来 曾益 增加 曾 通 增 恒 常 过 过失 此处是有过失的意思 衡于虑 思虑堵塞 衡 通 横 梗塞 指不顺 作 作为 奋起 征于色 表现在脸上 征 征验 此处有表现的意思 入 在里面 指国内 拂士 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 通 弼 辅弼 出 在外面 指国外 原文理解 1 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2 人在思想方面经历的磨难 必先苦其心志 3 生活方面经历的磨难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4 行为方面经历的磨难 行拂乱其所为 第10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 人经历磨难的好处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6 从造就人才推及到治理国家 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国恒亡 7 本文的中心论点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内容解析 第一段 举出六位有成就的历史人物 指出他们在取得成就之前都历经艰难的事实 第二段 论述人要有所作为 成就大业 就必须先在思想 生活 行为等方面都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的观点 这里主要是强调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 第三段 从正反两个方面论经受磨练的必要性和益处 第四段 归结全文的中心论点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陈述六个发迹于民间而被举荐的名人事例和相关道理 论证了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这一道理 写作手法 1 采用摆事实 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2 采用大量排比句式 语言富于感染力 第10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二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5 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 6 表明人在思想方面经历的磨难是 7 生活方面经历的磨难是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第10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三 简答 8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在文中作者侧重论述的是哪个方面 9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10 如何理解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11 生于忧患 的观点在今天还有现实意义吗 为什么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作者侧重论述的是生于忧患 本文论证了 磨练人才 和 治理国家 两个问题 重点是告诉人们人才在磨难中造就的道理 忧患磨难可以激发人的斗志 磨砺人的意志 使人奋发向上 从而有所作为 而贪图安逸享受会使人精神萎靡 不思进取 以致死亡 有 虽然今天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 但是没有谁的一生会一帆风顺 更没有谁会随随便便成功 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 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就必须经历 忧患 的历练 言之成理即可 第11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11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11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邹忌讽齐王纳谏 第11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邹忌讽齐王纳谏 作家作品 本文选自 战国策注释 战国策 是一部国别体历史著作 又名 国策 国事 短长 长书 等 由西汉末年史学家刘向编订成书 全书共12策 33篇 其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游说之士的政治言论和军事策略 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 记录了上接春秋 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间的历史 词义详解 修 长 这用指身高 形貌昳 y 丽 容貌光艳美丽 昳 美丽 朝服衣冠 早晨穿戴好衣帽 朝 早晨 服 动词 穿戴 窥镜 照镜子 及 赶上 比得上 旦日 明日 孰视之 仔细地察看他 孰 通 熟 sh 仔细 第11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邹忌讽齐王纳谏 寝 躺 卧 美 意动用法 认为 美 私 动词 偏爱 诚 确实 蔽 蒙蔽 指受蒙蔽 面刺 当面指责 谤讥 指责议论 谤 指责过失 间 ji n 间或 偶然 期 j 年 满一年 期 满 原文理解 1 身材 外貌 这是邹忌自我欣赏的基础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2 妻子的话不容置疑 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 3 忌不自信的原因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4 以家事喻国事 以小见大 今齐地方千里 百二十城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5 独词成句 刻画出齐威王的心悦诚服 王曰 善 6 齐威王设的三赏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受上赏 上书谏寡人者 受中赏 能谤讥于市朝 闻寡人之耳者 受下赏 第11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邹忌讽齐王纳谏 7 用时间的推移 暗指齐国的政治已经日渐清明 令初下 群臣进谏 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 虽欲言 无可进者 内容解析 第一段 写邹忌的比美与反思 第二段 用委婉含蓄的方式指出齐威王受到的蒙蔽之深 从中可以看出邹忌的尽职尽责和能言善辩 第三段 写齐威王纳谏及其结果 主题归纳 本文通过邹忌进谏 齐威王纳谏的故事 生动地说明了广开言路的重要性 只有广泛地听取不同意见 了解不同情况 才能够头脑清醒不受蒙蔽 只有善于改正缺点 才能有所进步 写作手法 采用设喻说理的方法 第11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5 邹忌与徐公比美的前提是 6 邹忌与徐公比美时不自信的原因是 三 简答 7 原来邹忌认为自己是齐国最美的人 事实上他并不如徐公 那么他受蒙蔽的原因是什么 邹忌修八尺有余 而形貌昳丽 城北徐公 齐国之美丽者也 因为妻子爱他 小妾怕他 客人有求于他 皆言其美于徐公 第11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邹忌讽齐王纳谏 8 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9 从邹忌的自省到齐威王的虚心纳谏 再到齐国的大治 这些对你有哪些启示 10 文章开篇写邹忌的美貌有什么作用 11 邹忌是在什么情况下讽谏齐王的 12 请举出中国历史上忠臣进谏成功和失败的各一例 通过打比方进行类比推理 这样可以把复杂的道理说得浅显易懂 使人容易接受 对于统治者 只有闻过即改 从谏如流 才能使国家政治清明 长治久安 对于个人 在日常生活中要虚心接受他人的忠告 要知道忠言逆耳利于行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完善自己 自圆其说即可 这是邹忌自我欣赏的基础 也为下文与徐公比美作铺垫 是由一件家庭琐事引起的联想 然后围绕家庭琐事进行设喻说理 屈原劝谏楚怀王联齐抗秦 最后被放逐 魏征直言进谏唐太宗 才有开元盛世 第12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桃花源记 第12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桃花源记 第12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桃花源记 作家作品 陶渊明 约365 427 名潜 字元亮 浔阳柴桑人 东晋著名诗人 辞赋家 散文家 自号 五柳先生 卒后世称 靖节先生 代表作品有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 等 他最有代表性的诗作是 桃花源诗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即记述事物的文章 词义详解 缘 沿着 顺着 为 作为 行 划船 鲜美 鲜艳美丽 落英 坠落的花瓣 第12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桃花源记 缤纷 繁多而纷乱的样子 俨 y n 然 整齐的样子 属 类 阡陌 田间小路 南北向的为阡 东西向的为陌 交通 交错相通 怡然 愉快的样子 具 详细 要 y o 通 邀 邀请 咸 副词 都 全 妻子 指妻子 儿女 绝境 与外界隔绝的地方 间隔 与外界隔绝 不足 不必 不值得 为 向 对 志 做标志 规 计划 打算 未果 没有结果 意思是没有实现 寻 随即 不久 津 渡口 第12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桃花源记 原文理解 1 点明时代 人物及其职业 晋太元中 武陵人捕鱼为业 2 描写桃林美景 夹岸数百步 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3 桃源的自然环境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 美池 桑竹之属 4 桃源的社会环境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5 桃源中人们的生活 其中往来种作 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6 桃源中人们热情好客 民风淳朴 便要还家 为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 咸来问讯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皆出酒食 7 暗示有再访桃源之意 便扶向路 处处志之 8 充满了神秘色彩 令人可望而不可即 寻向所志 遂迷 不复得路 内容解析 第一段 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林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段 描写桃源中美好的生活图景 第三段 交代桃源中人的来历及之后社会风气 第四段 写离开桃源及其再访桃源未果 第五段 写桃源无法追寻 倍增神秘 第12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桃花源记 主题归纳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年战争的环境里 中年以后常年隐居农村 对农民的愿望有切身的体会 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世外桃源 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意愿 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及对黑暗现实的否定和批判 写作手法 本文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以时间为顺序 从发现桃源 到访问桃源 再到离开桃源 再访桃源 一线贯之 层次分明 故事情节虚实相映 引人入胜 第12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桃花源记 二 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13 文中写桃林地面景色之美的句子是 14 写渔人初到桃花源的感受的句子是 15 写桃花源自然环境之美的句子是 16 写桃花源社会环境之美的句子是 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 屋舍俨然 有良田 美池 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 鸡犬相闻 第12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桃花源记 17 写桃花源人民生活幸福恬适的句子是 三 简答 18 后人根据 桃花源记 的故事凝缩成一个成语 这个成语是什么 它的含义是什么 19 第三段文字描写了哪两个方面的内容 20 渔人离开桃花源 便扶向路 又 处处志之 而后来寻找桃花源的人 寻向所志 却 不复得路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世外桃源 借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村人 设酒杀鸡作食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的好客风尚 写村人自叙秦时避乱来此的经过 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使人觉得 桃花源 是一个似有而无 似真而幻的所在 暗示 桃源 是一个虚构的社会 现实中是不存在的 第13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马说 第13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马说 第13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马说 作家作品 韩愈 768 824 字退之 谥号 文 唐河内河阳 今河南孟县市 人 自谓郡望昌黎 世称韩昌黎 郡望 一词 是 郡 与 望 的合称 郡 是行政区划 望 是名门望族 郡望 连用 即表示某一地域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 故又称韩昌黎 韩文公 晚年任吏部侍郎 又称韩吏部 卒谥 文 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 宋代苏轼称他 文起八代之衰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 与柳宗元并称 韩柳 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 称为 杜诗韩笔 有 文章巨公 和 百代文宗 之名 说 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虽是议论文体 但却讲究文采 马说 通篇运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与 马说 同期的还有 龙说 可以视为 马说 的姊妹篇 词义详解 辱 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骈 pi n 两马并驾 槽枥 喂牲口用的食器 枥 马棚 第13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马说 或 有时 尽 全 这里作动词用 是 吃尽 的意思 食 s 通 饲 喂养 见 通 现 表现 显现 欲 想要 等 等同 一样 安 怎么 哪里 疑问代词 策 马鞭 引申为鞭打 这里意为鞭策 驾驭 道 正确的方法 材 通 才 才能 执 握 策 赶马的鞭子 名词 临 面对 其 难道 表反问语气 邪 通 耶 表示疑问语气 其 恐怕 大概 表推测语气 第13课时 课文精析精练马说 原文理解 1 开篇点明全文中心论点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2 写尽终身遭遇 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3 食量惊人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 4 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预示可悲的后果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 排比句式 是对 食马者 种种无知表现的强烈愤慨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内容解析 第一段 从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出发 说明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 第二段 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 的 不知马 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8、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浙教版
- 2025合同样例:ODM委托加工合同范本
- 2025商场租赁合同样本
- 2025企业合作伙伴协议合同范本
- 2025年房屋买卖合同范本
- 2025智能电子书租赁合同
- 化肥厂成品分类存放规定
- 七年级语文下册 口语交际《插上想像的翅膀接龙精美的童话》说课稿 语文版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How can I get there第二课时说课稿 人教PEP
- 居民燃气安全使用合同书
- 严防管制刀具 对自己和他人负责-校园安全教育主题班会课件
- 医院培训课件:《护患沟通技巧》
- 公路技术状况检测与评定-公路技术状况评定
- 正式员工正规劳动合同范本
- 四川省雅安市2022年中考语文试题
- 人工搬运风险与控制培训课件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肺癌中医护理常规(整理)
- 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方案
- 新媒体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下媒体适老化改造探析
- 医疗保险特药使用申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