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法律问题初探.doc_第1页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法律问题初探.doc_第2页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法律问题初探.doc_第3页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法律问题初探.doc_第4页
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法律问题初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可口可乐收购汇源案法律问题初探目录目录1Extract2壹、可口可乐与汇源并购案回顾3贰、关于管辖的讨论42.1 商务部反垄断局对该案进行管辖的法律依据42.2 关于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第三条的讨论52.3 规避管辖的可能性6叁、经营者集中审查的实体标准63.1 集中度及相关市场73.2 传导效应73.3 政策及特别事件对反垄断审查的影响8肆、风险提示及潜在的解决方案9ExtractOn March 18th this year, Chinas Ministry of Commerce rejected Coca-Colas $2.4 billion dollar bid to acquire the countrys leading pure juice brand, China Huiyuan Juice Group on the grounds it would give the Atlanta-based drinks maker an unfairly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market. After researching,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 recognizes that such a concentration would have a disadvantageous impact on competition, it said. After the merger, Coca-Cola might use its controlling position in carbonated drinksin a way that would force consumers to accept higher prices. In a written response to questions, Hong Kong-listed Huiyuan said it respects the Ministry of Commerces comments on the tender offer on Coca-Colas acquisition of Huiyuan Juice. The stock fell nearly 20% on news the deal was dead. The proposed deal was also seen as an important test of Chinas antitrust law passed last August, the Business Week said. Huiyuan has a commanding lead in the 100% fruit juice and juice pure market with about 40% share, it actually saw sales fall in the first half, and it lost market share in the low end market of mixed fruit juices, which account for about 75% of the entire fruit juice segment. On the other hand, Coke, dominant in the carbonated drinks market, is No. 2.This dissertation, aims to analyze the Cokes case on the basis of regulation on enterprise concentration by Antimonopoly Law, and thus discuss the detail of legal system which regulates enterprise concentration.The dissertation develops this thesis in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recalls the case from the Cokes announcement of its offer to the disapproval of the deal publicized by Commerce Minister. The second part concerns to the jurisdiction issues. Huiyuan, which was seemed as a domestic enterprise, is actually a firm registered in Cayman Islands located in the Caribbean region, while Coca-Cola is an American company. Hence, the attempted acquisition took place between two overseas companies. Therefore, there was a question mark on whether Coke-Cola and Huiyuan are obliged to fulfill the stipulations with regard to the Antimonopoly Law of China.As it laid out in the State Council Regulation on Notification of Concentration of Business Operators (the “State Council Regulation”). The State Council Regulation requires a merger control filing if, during the previous fiscal year, (1) the total global revenue of all business operator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centration exceeded RMB10 billion (USD1.5 billion) and at least two of the business operator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centration each had revenue of more than RMB400 million (USD58.6 million) in China, or (2) the total revenue in China of all business operator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centration exceeded RMB2 billion (USD292.9 million) and at least two of the business operators participating in the concentration each had revenue of more than RMB400 million (USD58.6 million) in China. This notification shows the concentration shall be made an antitrust review by Commerce Minister if the revenue in China of the participated partied exceed a certain level with no regard to the nationality of the parties.The third part of this thesis researches on the factors shall be taken in account when proceeding the Antimonopoly review, including, for example, the degree of concentration in the relevant markets, the market share of the participants to the proposed concentration, the effect on consumers, the effect on market access, the effect on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an the effect on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In this part, the reasons for the disapproval given by the Commerce Minister will be questioned from various angles.The last part will give some recommendation for the Merge & Acquisition in the frame of Antimonopoly Law of China.壹、可口可乐与汇源并购案回顾2008年9月1日上午,在香港联交所挂牌刚一年半的汇源突然在开市前停牌,透露公司正在进行一项并购交易。两天后,汇源宣布,可口可乐公司已向持有汇源66%股权的三大股东中国汇源果汁控股有限公司、达能及华平基金旗下Gourmet Grace提出每股12.20港元收购要约。由于引发全面收购要约,此宗收购金额合计179亿港元(约合24亿美元)。这一报价,较汇源前一交易日收盘价4.14港元,溢价近2倍,对应市盈率高达25.99倍。交易宣布当日,汇源复牌以10.94港元高开,股价一度冲至11.28港元;最终收于10.94港元,较前日上涨164.25%,显示市场对交易获批前景持乐观态度。汇源收购案背后的教训 负重反垄断 来源:LinkMall.Cn 作者:张向东 王姗姗 秦旭东 梁冬梅 董凌汐 赵何娟 李增新2008年9月18日,可口可乐公司向商务部反垄断局递交了申报材料。2008年11月20日,商务部认为可口可乐公司递交的材料已经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下称“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经营者向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申报集中,应当提交下列文 件、资料:(一)申报书;(二)集中对相关市场竞争状况影响的说明;(三)集中协议;(四)参与集中的经营者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上一会计年度财务会计报告;(五)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文件、资料。申报书应当载明参与集中的经营者的名称、住所、经营范围、预定实施集中的日期和国务院 反垄断执法机构规定的其他事项。关于申报材料的要求,故对此项申报正式进行立案审查,并通知了可口可乐公司。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在经过三十天的初步审查和近六十天的进一步审查之后,发布2009年第22号公告 ,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该公告公布后,香港股市立即做出了强烈的反应,汇源股价当天下跌20%,不得不停牌。此后,汇源股价回到2008年宣布收购要约前的水平,而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则显示出轻微上扬的态势。贰、关于管辖的讨论商务部部长陈德铭曾在公开场合发表这样的言论:可口可乐兼并汇源发生在两个外资企业之间,可口可乐是总部在美国的公司,汇源果汁是一个注册在开曼群岛的外国公司,这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企业兼并不涉及到中国投资政策,只涉及到中国对这两个企业在中国销售产品经营集中度的审核问题。既然是两个外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对可口可乐并购案的管辖是否是与反垄断法域外效应的体现?在何种条件下该类外国公司的并购会触发中国反垄断审查?这样的反垄断审查风险有无规避的可能?本节笔者将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2.1 商务部反垄断局对该案进行管辖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反垄断局对可口可乐并购汇源一案管辖的主要依据是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第三条规定,其具体标准为: (一)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二)参与集中的所有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合计超过20亿元人民币,并且其中至少两个经营者上一会计年度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均超过4亿元人民币。 在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一案中,由于交易后可口可乐公司将取得汇源公司绝大部分甚至100股权,从而取得了汇源公司的决定控制权,因此,该交易符合集中的法定标准;同时,可口可乐公司和汇源公司2007年在中国境内的营业额分别为12亿美元(约合91.2亿人民币)和3.4亿美元(约合25.9亿人民币),分别超过4亿元人民币,达到并超过了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的申报标准,因此此案该案毫无疑问的触发了反垄断审查,中国有权依法对该案进行管辖。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反垄断审查决定答记者问此外,关于反垄断审查的具体职能部门,根据反垄断法第九条之规定,国务院设立反垄断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反垄断工作。而根据目前情况来看,发改委、工商局总局、商务部各分管价格垄断、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和经营者集中,而反垄断委员会则负责承担这三个部门的协调职责。由此可见,可口可乐与汇源并购案的直接管辖部门为商务部反垄断局,但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对于该案的处理有很大的话语权。2.2 关于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第三条的讨论首先,关于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下称“规定”)第三条的立法意图及意义。细读该条规定我们可以发现,欲行集中的各方主体是否是中国企业并不影响该项集中触发中国反垄断审查。触发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必备要件是集中参与各方在中国境内营业额达到或超过4亿元人民币。这样的规定很好的体现了反垄断法唯一关注的焦点是对经营者集中对中国市场的竞争状况所产生的影响,而非集中带来的所有权变动。其次,值得留意的是,商务部在2009年3月公布了经营者集中申报暂行办法(草案)(下称”暂行办法”),该暂行办法的第四条至第七条对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所称的营业额做出了规定。其中,暂行规定第五条对单个经营者营业额的界定如下:单个经营者的营业额为参与集中的单个经营者的营业额应为下述经营者的营业额相加之和:(一)该单个经营者;(二)第(一)项所指经营者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其他经营者;(三)直接或间接控制第(一)项所指经营者的其他经营者;(四)第(三)项所指经营者直接或间接控制的其他经营者;(五)第(一)至(四)所指经营者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者共同控制的其他经营者。参与集中的单个经营者的营业额不包括上述(一)至(五)项所列经营者之间发生的营业额。笔者认为,该规定在实践中会产生以下疑难问题,第一,如何界定该条所称的“直接或间接控制”,暂行规定的第三条 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第三条【控制权】 反垄断法第二十条第二、三款所称“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包括: (一)取得其他经营者50%以上有表决权的股权或资产; (二)虽未取得其他经营者50%以上有表决权的股权或资产,但通过取得股权或资产以及通过合 同等方式,能够决定其他经营者一名及以上董事会成员或核心管理监督机构人员的任命、财务预算、经营销售、价格制定、重大投资或其他重要的管理和经营决策。控制权的取得应当根据前述各项因素进行综合判断。但为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而授予其对公司章程变更、资本金增减或清算等事项的否决权不视为取得控制权。两个或两个以上经营者(简称母公司)共同设立一个持续、独立经营的新企业,构成反垄断法第二十条所称的经营者集中;但仅承担母公司的研发、销售或生产特定产品等某项具体职能的特定目的公司除外。对“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进行了规定,但根据其首文“反垄断法第二十条第二、三款所称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我们很难判断暂行规定第五条至第七条所称“直接或间接控制”是否就是第三条所称“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第二,该第五条规定第三款所称“直接或间接控制第(一)项所指经营者的其他经营者”很可能导致对营业额范围的界定过于宽泛的问题。举一个极端的例子,所有国有企业毫无疑问的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直接或间接控制,按照该暂行规定的第五条第三款以及第四款,岂不是涉及一间国有路边摊的收购都要进行反垄断审查申报?除了国企之外,涉及到风险资本、特殊财务安排的公司在进行并购业务时营业额如何计算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2.3 规避管辖的可能性由于汇源的性质属于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所称“特殊目的公司”,所以关于该起收购的性质曾经存在争论。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若两公司进行资产收购,应视为外国公司收购中国公司;若两公司进行股权收购,则应视为两个外国公司间的收购。笔者认为,区分这起收购的性质无关反垄断审查的触发,因为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第三条之规定并未区分两种收购的区别,只要该案达到了第三条所设定的营业额标准,就必须进行反垄断审查的申报。若不进行申报,则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叁、经营者集中审查的实体标准商务部在否决该起并购案的公告中使用了三个理由,一是集中可能排除或限制了竞争;二是品牌在相关市场支配地位的传导效应;三是对产业竞争格局产生不良影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公告2009年第22号 商务部关于禁止可口可乐公司收购中国汇源公司审查 决定的公告 1、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有能力将其在碳酸软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饮料市场,对现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效果,进而损害饮料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品牌是影响饮料市场有效竞争的关键因素,集中完成后,可口可乐公司通过控制“美汁源”和“汇源”两个知名果汁品牌,对果汁市场控制力将明显增强,加之其在碳酸饮料市场已有的支配地位以及相应的传导效应,集中将使潜在竞争对手进入果汁饮料市场的障碍明显提高。 3、集中挤压了国内中小型果汁企业生存空间,抑制了国内企业在果汁饮料市场参与竞争和自主创新的能力,给中国果汁饮料市场有效竞争格局造成不良影响,不利于中国果汁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这三条理由分别针对反垄断法第二十三条的第一款至第六款做出,本节将就商务部反垄断局做出最终决定的三个着眼点:集中度及相关市场、传导效应以及其他因素进行讨论。3.1 集中度及相关市场反垄断法第二十七条第一款和第二款把经营者在相关市场中的市场份额及市场的集中度作为是否允许经营者集中的两个重要的指标。市场份额及市场集中度的计算都仰赖于相关市场的界定。而所谓“相关市场”,是国际反垄断和竞争法律中普遍使用的一个概念,涉及商品范围、时间范围和地域范围三方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会不会造成市场垄断,首先要确定的就是市场范围。是纯果汁或中高浓度果汁市场、果汁饮料市场还是整个非酒精饮料市场?这三个范围的界定对于市场份额的统计有天壤之别,更可直接影响垄断与否的判定。相关市场的确定不属于法律问题而属于经济问题,故本文不就其确定的原则及具体方法做出讨论。但需要指出的是,其具体的操作应依照商务部公布的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草案)进行。从商务部的公告中我们可以看到,商务部最终将本次并购的相关市场界定为果汁类饮料,其中包括100纯果汁,浓度为2699的混合果汁,以及浓度在25以下的果汁饮料。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就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反垄断审查决定答记者问 事实上,这样的界定曾经被可口可乐和汇源看作是一个相当积极的信号,因为按照Euromonitor发布的2008年市场份额数据,可口可乐旗下所有果汁品牌加起来在中国果汁市场占据的份额约为11.8%;位居第二的汇源占8.5%。二者并购后份额仅占20.3%。如以20.3%的市场份额计算,得出的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简称HHI 为世界通行的确定市场集中度的标准)约为552,低于1000(低于1000通常被认为该项集中绝对安全),这样的HHI不仅和“垄断”还有很远距离,在美国和欧盟都很可能会即刻得到不存在垄断的结论,并有望优先获得通过,无需进一步审查。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Patrick Chovanec由上述论述我们可以得知,市场份额及市场集中度并不是可口可乐与汇源未通过反垄断审查的主要原因,那么该案未获批的原因是什么呢?3.2 传导效应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在就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公司反垄断审查决定答记者问时表示,商务部担心可口可乐公司利用在碳酸软饮料市场所占有的市场支配地位增强其在果汁类饮料市场的竞争优势和影响力,产生强强联合的叠加效应。例如,将果汁饮料与碳酸饮料搭售、捆绑销售或附加排他性交易条件,使其在碳酸饮料市场上的支配地位传导至果汁饮料市场。这种可能的状况将严重削弱甚至剥夺其他果汁类饮料生产商与其形成竞争的能力,从而对果汁饮料市场竞争造成损害,最终使消费者被迫接受更高价格、更少种类的产品。事实上,有专家表示,商务部对于可口可乐与汇源的并购案做出的裁决参照了2003年可口可乐欲收购澳洲Berri案的裁决思路。澳洲反垄断机构ACCC认为:碳酸饮料和果汁饮料为“互补”的关联产品,并购后将发生“传导效应”(conductivity principle),可口可乐有动机和有能力利用自身的市场支配地位,增加Berri的果汁销售,并且通过其他非食品店渠道销售Berri果汁,具有排除或限制竞争的效果,会减少消费者的选择。从而,澳洲反垄断机构否决了可口可乐的并购申请。 汇源收购案背后的教训 负重反垄断 LinkMall.Cn 作者:张向东 王姗姗 秦旭东 梁冬梅 董凌汐 赵何娟 李增新笔者认为,对经营者集中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管制是反垄断规制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我们可以把经营者集中管制视作是一种事前控制手段,而把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管制视作是一种事后控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