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1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2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3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4页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的叔叔于勒 莫泊桑周至县九峰初级中学 邢飞涛教学目标:1、朗读文章,纠正读错的汉语拼音。2、梳理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3、转换不同的立场来比较阅读文章,分析人物,把握作品主旨。重点难点:站在普通人的立场,用“人”的眼光来分析人物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莫泊桑简介: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契诃夫、欧亨利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左拉他的作品无限的丰富多彩,精彩绝妙,令人叹为观止。屠格涅夫他是19世纪末法国文坛上“最卓越的天才。”托尔斯泰他的小说具有“形式的美感”和“鲜明的爱憎”,他之所以是天才,是因为他“不是按照所希望看到的样子而是照事物本来的样子来看事物”,因而“就能揭发暴露事物,而且使得人们爱那值得爱的,恨那值得恨得事物”。恩格斯应该向莫泊桑脱帽致敬。一、 朗读文章与普通话正音1、 请同学们自由的出声朗读文章2、 普通话正音拮据jij 栈桥zhnqio 褴褛lnl 煞白shbi十拿九稳shnjiwn 阔绰kuchu 哆嗦dusu二、 文章内容概括1、 请同学们把文章中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同学们准备之后自由陈述自己的概括)。2、 请同学们按照故事的时间线索来完成下面的填空题(注意:每空只能填写一个汉字,并且这个字必须是动词)。()于勒()于勒()于勒()于勒三、 文章主旨探究(一)小说的情节简单,人物关系清楚,文中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多端,小说的作者在这里要告诉我们读者什么秘密呢,请同学们交流对作品主旨的看法。1、 同学们交流(大约总是会停留在人情冷漠,唯利是图一类的话语)。2、 教师小结:让我们再次大声的朗读屠格涅夫和恩格斯的赞语吧,若作品的主旨仅止于唯利是图这样的命题,那么作者又有何天才可言呢,作品到底蕴藏着什么秘密等待着我们的发掘呢?下一课时我们再见。第二课时一、 教师导语:当我们用“见钱眼开”之类的词语来描述菲利普夫妇的时候,我们或许已经丧失了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我们其实已经把自己看做了一个道德的审判者,一个道德完美的人。比方说吧,我们在批判范美忠地震时逃跑自身而不顾学生,我们其实已经假定我们自己百分之百会先人后己的;我们在赞美张丽莉老师不顾个人安危舍身救护孩子们,继而产生瞬间的道德升华,其实我们已经假定我们自己也会向她那样,可事实真会如此吗?因此当我们换一个角度站在一个穷人的立场,来重新看待这个故事,我们或许会发现这个故事更多更深层次的含义,或许只有如此,才配得上左拉所言“精彩绝伦,令人叹为观止”。二、 把握当事人的身份,重新寻找我们的立场,分析人物行为的动机。1、菲利普夫妇。朗读81页“我大姐那时二十八岁是因为有一天晚上到于勒叔叔的来信。”82页“毫无疑义,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别把男孩惯坏了。”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文章中的措辞“你们要不要我请你们吃牡蛎?”为什么不直接说“我们吃牡蛎吧!”。母亲真的肚子痛吗?为什么母亲又说别把孩子惯坏了?特别要注意的是大姐28岁,二姐26岁,而二姐找到对象还是因为那封“有钱”的信。综上我们基本上可以判定这是一个非常穷困的家庭。确认立场:一对非常穷的夫妇2、于勒。朗读“我把五法郎银币给了他上帝保佑您,我的年轻的先生!”教师注意引导孩子们关注这里的细节描写“年老的满是皱纹的水手的手”,“上帝保佑您”,和半跪着的插图。综上我们基本上可以确认现在的于勒是勤劳善良的劳动者。确认立场:年老但却勤劳善良的水手。3、 人物动机探究:请大家站在我们刚刚确认的立场上分析,甚至假设我们自己就是当事人。为什么一对非常穷的夫妇要避开亲弟弟于勒?又为什么年老的于勒不选择再次回到哥哥的家呢?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交流。之后教师小结,这或许是在向我们讲述穷人生活中的种种的无奈,或为了尊严,或为了良心,或许仅仅只是为了一个最低的标准活着,便不得不如此令人心酸。或许在这里我们只是走完了小说探究的第一步,还有更多的秘密在等待着我们的发掘。三、 十年等待“一封假信”1、来信的真假之辨阅读7980页“据说他当初行为不正,糟蹋钱于是每星期日,一看见大轮船喷着黑烟从天边驶过来,父亲总是重复他那句永不变更的画: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那时候大家简直好像马上就会看见他挥着手帕喊叫着:喂!菲利普!”请同学们仔细咀嚼文字,判断于勒发财信息的真伪,默看之后请大家交流看法。2、 思索:作者为什么要描写一位穷人十年执著等待一封假信,且已明知是一封假信(甚至我们可以大胆的断定十年来“于是每星期日”这一笔是生活中本不可能发生的而莫泊桑有意要书写的一笔)?请大家交流看法3、 小结:读到这里或许我们会发现或许莫泊桑更让我们认识的一个更沉重的话题穷人的出路在哪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