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4讲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2018绵阳模拟)有学者指出:“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是战国之后历代专制主义者所能泯灭的,它所留给后世的宝贵思想财富,两千多年来世代传承不已,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更有难以估量的现时价值。”这说明()A历代以百家思想为官方思想B“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C百家思想符合现实社会需要D历代君主企图扼杀各家思想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诸子百家的智慧和伟大成就不仅有相当的历史价值”可知“百家争鸣”具有深远历史影响,故B项正确;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B2(2017郑州模拟)“夏礼吾能言之,杞(杞国是夏朝的后裔)不足征(通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说明孔子()A熟悉夏商礼制B感叹杞宋衰落C重视文献记载 D重建礼法规范解析:文献充足就可了解夏商的礼,反映出孔子因礼法缺失,希望重建礼法规范,故D项正确;A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B、C两项在材料中无涉及,排除。答案:D3(2017汕头模拟)孔子说,君子在与他人保持和谐友善的同时还能坚持独立思想而不苟同于人,小人习惯于附和苟同别人的观点,但内心深处却并不友善。后世儒者经常以此诫勉君臣,这体现出儒学()A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B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C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D重视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儒学具有调节政治关系的功能,故A项正确;具有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倡导与人为善、社会和谐结论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儒家并没有提倡思想自由,而是让人要有独立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4(2017皖南八校联考)荀子不仅彻底否定了天有意志的传统天命论,还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这说明荀子()A清除了儒学中的迷信思想B具有朴素的人文主义思想C接受了法家“人治”主张D完善了儒家“德政”思想解析:材料中“把天还原给自然,把人还原给社会”表明人从天命的控制下解放,说明以人为中心,故B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在材料中无涉及,排除。答案:B5(2018黄冈模拟)据左传载,“夫名以制义,义以出礼,礼以体政,政以正民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与天地并。君令臣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妇听,礼也。”礼记中说:“礼乐刑政,其极一也。”这两则材料反映了“礼”主要的社会功能是()A端正民心的工具 B凝聚家族的手段C维系等级的套路 D齐家治国的方式解析:依据材料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可知是有利于“齐家”,材料中“礼之可以为国也久矣”可知是“治国”,故D项正确;A、B两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答案:D6(2017衡水模拟)有学者指出,法家所主张的富国强兵的“霸道”,绝非漠视“顺乎民情”的“先王之道”,而是通过“政、令、刑、赏”有效地将民意、民情、民心凝聚为统一的“政治意志”。这反映出法家()A“霸道”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B“顺乎民情”推动社会发展进步C政治措施旨在保障民众的生活D否定“先王之道”实现富国强兵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法家的“霸道”政策采取多种政策有利于统一的实现,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题意。答案:A7(2017蚌埠质检)战国时期,“天下”一词成为流行词汇。孟子说:“仁者无敌于天下”;墨子说:“一同天下”;庄子也说:“一心定而王天下”;韩非说:“令行禁止于天下”。这种现象反映了()A诸家思想日益趋同 B统一成为诸子共识C儒学地位逐步提升 D诸子认同民本思想解析:根据材料“仁者无敌于天下”“一同天下”“一心定而王天下”“令行禁止于天下”表明各家都主张统一,故B项正确。答案:B8(2017江西调研)自汉高祖初年至汉武帝初年,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想还比较活跃,这一时期的辞赋,主要是继承楚辞的传统,内容多是抒发作者的政治见解和身世感慨之作。这主要反映出汉初()A文学多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B“百家争鸣”局面得到持续发展C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D统治者对思想控制尚不严厉解析:根据“诸王纳士,著书立说,文化思想还比较活跃”可知汉初统治者对思想控制并不严厉,故D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D9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以下对这一思想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C建议以礼入法,以法护法D主张民性本善,君权神授解析:根据材料“有善质而未能善”“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知,D项符合题意;A项是主张思想领域里的大一统;B项是荀子的观点,认为人性本恶;C项是法家思想。故A、B、C均不符合题意。答案:D10(2017咸阳模拟)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这种变化()A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B体现了道家休养生息政策C反映了家庭伦理关系的紧张D使儒学独尊地位得以确立解析:依据材料“先秦儒家在社会道德伦理层面强调的父子关系应是父慈子孝;但汉代以后儿子要绝对服从父亲变成了一种法定义务”可以得出这种变化吸取了法家思想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11(2017湛江模拟)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A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B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C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D“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解析:“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表明当时的学术氛围比较宽松,故B项正确;A项与时间不符,排除;C、D两项材料未涉及,排除。答案:B12(2017石家庄模拟)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C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解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这一行为从道义上来看是没有问题的,但于国法不容,所以采取了这种政策,而“汉灵帝下旨,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可见国家对伦理的重视,故B项正确;A、C、D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5分) (2017永州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法家相信人性本恶,只有靠强权的统治者依据透明、客观的法律来实施奖惩,才能维持社会秩序与稳定。统治者自身就是法律的主人。因此,尽管儒家和法家都信奉社会秩序,但是前者提倡自律,家庭和国家要遵循传统的礼制,而后者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法家的“法”不仅意指法律,还有方法和程序的含义。最初的法家就承认法律与统治术是有区别的,后者指的是权力的行使。因此统治手段不仅决定了法律的权威或者公信力,还决定了法律的有效性。因此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于术,即行使权力的方法论。韩非子综合整理了他对于统治术的领悟,认为国家统治者与其下属的官僚阶层存在利益冲突,而官僚阶层又统治人民大众。因此王道依赖于“势”,即王者的神秘力量。王者能够超然、不偏不倚地通过官僚阶层创立社会秩序与稳定。法家的悲剧在于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而秦王朝的迅速瓦解导致法家思想无法再成为主流。其后的汉朝在正式场合拒绝法家思想,独尊儒术。但是,中国的统治者总是发现法家的理论和实践非常有用。因此,倾向于中央集权的中国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外儒内法”。统治者不仅要怀柔,也要使用铁腕。外儒内法(1)根据材料,概括作者对法家的认识。(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家和法家的历史地位。(15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法家相信人性本恶”得出人性本恶,依据材料“相信依靠严刑峻法才能确保实现最终的和平”得出严刑峻法,依据材料“统治社会的权威或者法律源自于术”“王道依赖于势”得出法、术、势相结合,依据材料中“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得出成为秦国的治国之道,依据材料中“中国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外儒内法。统治者不仅要怀柔,也要使用铁腕”得出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实际上奉行外儒内法,结合所学,分析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得出儒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依据材料中“秦朝残酷无情地奉行了法家思想,而秦王朝的迅速瓦解导致法家思想无法再成为主流”得出秦国和秦朝时期,法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治国指导思想,依据材料“汉朝在正式场合拒绝法家思想,独尊儒术”得出汉武帝时期,儒家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治国指导思想,依据材料“中国政治文化本质上是外儒内法。统治者不仅要怀柔,也要使用铁腕”得出实际上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外儒内法,两者结合并用,结合所学,概括回答即可。答案:(1)认识:人性本恶。严刑峻法。法、术、势相结合。成为秦国的治国之道。汉朝以后的统治者实际上奉行外儒内法。(2)地位:儒家和法家在春秋战国时期兴起。秦国和秦朝时期,法家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治国指导思想。汉武帝时期,儒家上升为占统治地位的治国指导思想。实际上中国古代统治者奉行外儒内法,两者结合并用。14(12分)(2017太原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做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敬称。汉书后汉书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所述历史现象的认识。(要求:准确概括历史现象,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根据题意,准确概括历史现象。根据材料“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得出古代官员爱民如子;根据材料“前有召父,后有杜母”“父母官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官的敬称”得出百姓视官员为父母,加以概括;其次,根据题意,史论结合,谈谈对上述现象的认识,可以从政治方面中央集权、维护统治,经济方面小农经济,文化上儒家民本思想,加以论述;最后,对这一官民间的关系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马戏团大型户外演出场地租赁合同范本
- 休闲度假景区商铺转租合同及旅游资源开发协议
- 鱼塘承包与休闲渔业融合发展及品牌推广合同
- 香港金融行业专业人才派遣:全方位合作合同
- 警长职级晋升管理办法
- 资产管理办法与解释
- 东临新区拆迁管理办法
- 足球训练经费管理办法
- 高中新媒体管理办法
- 青贮饲料购销合同中的季节性供需平衡与价格调整机制
- 政府专职消防员入职考试250题及答案
- 砖厂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方案全套资料汇编
- 四川九寨沟国家地质公园规划(2022-2035年)
- 气压治疗课件
- 《口腔材料学》教材笔记(12章全)
- 七上数学期末26天复习计划
- 新能源汽车维护与故障诊断-课件-项目二-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技术
- 18项护理核心制度
- 财务管理基础(第四版)全套教学
- 四级完整词汇(打印专用)
- 穴位注射操作规范及流程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