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中国古代园林一、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1. 世界园林体系:1) 自然式中国古代园林2) 几何规则式西方2. 中国古代造园的基本观念:1) 源于自然、高于自然2) 布局自然,所造假山池沼,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 表现名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特色二、中国古代园林的发展追求“咫尺重深”、“以小见大”、“巡回数尺间,如见小蓬瀛”典型:苏州园林、上海豫园;明代出现园林专著园冶(计成)园林,尤其是皇家园林景观体系格局趋于成熟,唐代宫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纪念碑,规模建制宏大,是明清园林无法比拟的士人园林的勃兴,士人园林的特点(了解)最典型的是“上林苑”(建于西汉)春秋战国时代,功能由娱神发展成娱人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 筑山理池 植物 中国古代园林的构成要素 动物 建筑 匾额、楹联、刻石 铺地(一) 筑山1. 发展:2. 园冶的精髓:可归纳为“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两句话。1)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计成处于封建社会的后期,所以在园冶中,属于封建士大夫阶层闲情逸趣的内容很多。如何将“幽”、“雅”、“闲”的意境营造出一种“天然之趣”,是园林设计者的技巧和修养的体现。以建筑、山水、花木为要素,取诗的意境作为治园依据,取山水画作为造园的蓝图,经过艺术剪裁,以达到虽经人工创造,又不露斧凿的痕迹。2) 造园不是单纯地摹仿自然,再现原物,而是要求创作者真实地反映自然,又高于自然。3) 例:a) 在园林中叠山,就“最忌居中,更宜散漫”。b) 在厅堂前置山,“耸起高高三峰,排列于前”,那就是败笔。(二) 理池1. 水是园林中最富有生气的因素2. 理池的方法:“掩”、“隔”、“破”(要会区分)(三) 植物 中国古代园林对植物的处理:1) 讲究姿色美2) 讲究颜色美3) 讲究香味4) 讲究象征意义A. 松柏象征坚强、长寿B. 莲花象征洁净无瑕C. 兰花象征幽居清高D. 牡丹象征荣华富贵E. 石榴象征多子多孙F. 紫薇象征高官厚禄G. 岁寒三友:松、竹、梅H. 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四) 动物 功能:1) 观赏娱乐2) 隐喻长寿3) 借以扩大和净化自然境界(五) 建筑1. 功能:1) 可行、可观、可居、可游2) 点景、隔景作用3) 移步换景、以小见大、渐入佳境2. 建筑形式:1) 厅堂:园林中的主体建筑,通常坐北朝南。2) 楼阁:较高层建筑,注意体量处理3) 书房馆斋:尽可能避开园林中主要游览路线4) 榭:常建于水畔或花丛边,借以成景;三面临水,供认游憩、眺望5) 轩:区别于榭6) 舫:仿造舟船的小型建筑,在江南和岭南园林中常见到7) 亭:开敞的小型建筑物8) 路与廊:A. 是古代园林中最富有可塑性与灵活性的建筑;B. 不仅有交通功能,更重要的是有观赏作用;C. 有单廊和复廊之分,复廊有扩大园林空间,移步换形增添景色(拓展:典型的复廊及复廊上常用到的构景手段,结合现岛知识)9) 桥10) 园墙:(龙墙隔景) 上海豫园五条龙墙:伏卧龙、穿云龙、双龙戏珠、睡眠龙(六) 匾额、楹联、石刻:(掌握书上的例子)(七) 铺地1. 圆形:象征主人的八面玲珑2. 多角形:寄托主人处事有节气讲原则3. 蝙蝠形图案铺地:希望时时事事处处是福中国古代园林分类分类方式分类特点典型例子身份皇家园林. 规模宏大. 多真山真水. 建筑体型高大而富丽堂皇北京颐和园北海公园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 规模较小. 常用假山假水. 建筑体型小巧玲珑而淡雅素净苏州拙政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宗教园林)宗教特色天坛、太庙附设的花园地理位置北方园林(黄河类型园林). 园林范围大. 建筑富丽堂皇. 缺少常绿树木. 风格粗狂而秀美不足北京江南园林(扬子江类型园林或长江类型园林). 园林范围小. 建筑精美工致. 多常绿植物. 风格明媚秀丽,景致曲折深幽苏州岭南园林(珠江类型园林). 颇具热带风光. 为适应天气,建筑物都较高而宽敞广东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艺术风格自然式园林(自然山水、自然风景式园林). 以自然风景为主流. 配以适当建筑源于中国规则式园林(几何式、整形式、建筑式园林)以建筑严谨均衡的几何图形的空间布局,作为风光园林的表现主题源于西方混合式园林中西结合常用的构景手段:(一)对景:所谓对景即两个景致相隔一定的空间彼此遥遥相对,可使游人观赏到对方景色。这是平面构景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中国古典园林应用较多的造园手法,几乎每园中都能看到。因为中国山水园林习惯于将水面布局在全园的中部,这样平坦的水面就构成一个很好的对视空间。水面倒影与岸上景色虚实结合所构成的美景,只有在对岸才是最佳观景位置,于是环水的景致自然就形成彼此的对景。中国古典园林正是运用了自然界的景观构成规律,环水布景,形成丰富而不显拥挤的景致环境。 (二)借景:借景多是立面景观的构景方法。就是将园外甚至远方的景观组合到园内某一方向的立面景观中,使之景深增加,层次丰富,造成在有限空间看到无限景致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也是以围墙环绕,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空间。然而不管多大规模的园林也只是地表环境中的一个局部,都是处于外界环境的包围之中。这种自我的封闭如果不在构景中给以掩饰和突破,就会使人产生狭小的感觉,而降低景观的美感强度;外围的景观若与园内景观在立面上不协调,也会因其结构的混乱而造成美感强度的降低。因此如何将园内外的景观组合好,影响着全园景致的整体效果,“巧于因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借得恰到好处就是对生境、画境、意境的最好统一。 (三)添景:添景是又一种立面景凤的构景手法。在空间比较空旷、景观比较单调而无景深层次感的地方,由于某种景观的添置而改变上述状况。这种构景手法称添景。 (四)框景:框景是用有限的空间框架去采收无限空间的局部画面的构景手法。在中国古代园林中,多采用建筑物的门框、窗框或亭、楼阁外廊的柱与檐、栏构成的方框构景。框景的艺术效果不局限于对某一局部景观的突出,还能观赏者角度的变换造成景致的变换,以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 (五)抑景;“揄扬先抑”是抑景手法的指导思想。即通过某景物对游人视线暂时的阻挡作用,产生其绕过此物眼前景致豁然开朗的艺术效果。这种构景手法称抑景。在中国古殿园林中,多选用假山做抑景的景物。 (六)漏景:漏景是通过院墙或廊壁上的各种造型的窗或花棱窗,将院内外或廊壁两侧的景致组合在一起,以扩大视野,丰富有有限空间景观内容的构景手法。 (七)障景:障景即在园林中起到屏障作用的景观。为了满足园林主人各方面的行为需求,园中难免有不雅的场所或器物,为不使之影响全园的景致,往往在其前方造一景观将其遮挡住。这一景观的设计与建造称为障景手法。(八)夹景:远景在水平方向视界很宽,但其中又并非都很动人,因此,为了突出理想景色,常将左右两侧以树丛,树干,土山或建筑等加以屏障,于是形成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这种手法叫夹景,夹景是运用轴线,透视线突出对景的手法之一,可增加园景的深远感。 当风景点的远方,或自然的山,或人文的建筑(如塔,桥等),他们本身都很有审美价值,如果视线的两侧大而无当,就显得单调乏味,如果两侧用建筑物或者树木花卉屏障起来,使得风景点的更显得有诗情画意,这就是夹景。比如颐和园后山的苏州河中划船,远方的苏州桥是主景,为两岸起伏的土山和美丽的林带所夹峙。(九)透镜:透过建筑物与树木之间的空隙从A远望B第四节 中国现存的著名古代园林类型著名古代园林备注(名字来源、特点、简史、主要景点、成就等)北方园林北京颐和园1. 完颜亮行宫(金)清漪园(乾隆)为因英法联军所毁(咸丰)颐和园(光绪、慈禧)2. 主要景点:昆明湖、万寿山、仁寿殿、排云殿、佛香阁、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3. 其园林建筑集我国园林艺术之大成,有“博物馆公园”之称北京北海公园1. 全园以琼岛为中心2. 主要景点:白塔、九龙壁等承德避暑山庄1. 又称承德离宫、热河行宫2. 是我国现存占地最大的皇家花园,也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3. 分宫殿区和苑景区,集中了我国南北方建筑布局特点和艺术风格江南园林沧浪亭1. 建于北宋2. 名字来源于孟子,表述园主因官场失意而投情山水之意3. 其特点以水景、山林野趣取胜狮子林1. 建于元代2. 因园中怪石如狮子状,又因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狮子林3. 全园布局东南多假山,西北多流水,以假山著称4. 园内有宋四大书法家书法拙政园1. 建于明代2. 园以水为主,水面积约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大多临水3. 尤以对景、借景取胜留园1. 建于清代2. 刘恕在明代东园基础上筑寒碧山庄,因刘与留谐音,故改名留园3. “留园三峰”,尤以“冠云峰”最负盛名,系北宋花石纲遗物,为江南最大的无锡寄畅园1. 建于元代2. 因王羲之诗句二得名3. 其借景惠山称谓造园借景一范例个园1. 建于清代2. 此园以竹闻名何园1. 建于清代2. 又名寄啸山庄3. 是扬州古园林中最晚却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西园1. 原名芳圃,建于清代2. 此园既有古典园林特点,又有山林野趣3. 园内尚有乾隆皇帝的御碑亭和天下第五泉兰亭1. 因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而得名2. 是我国园林中最具盛名的书法圣地沈园1. 为南宋名园,现仅存一角2. 因宋代大诗人陆游和前妻唐婉再次邂逅,并在此园壁作下千古流传的情诗钗头凤而闻名于世岭南园林清晖园1. 取名“清晖”,是园主以和煦温暖阳光,比喻父母的养育之恩2. 园内建筑装饰图案大多以岭南佳果为题材,建筑物也具岭南风格可园“咫尺山林”余荫山房“余地三弓红雨足,萌天一角绿云深”特点梁园1. 又称十二石斋2. 清光绪年间为广东四大园林之首第五节 中国古代园林欣赏和中西园林比较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一) 造园艺术,师法自然(了解两条方法)(二) 分隔空间,融于自然(三) 园林建筑,顺应自然(四) 树木花卉,表现自然中国古代园林欣赏(一) 要领会园林的风格和特色(二) 要领会诗情画意的境界(三) 要领会古代园林的地方特色(四) 要领会古代园林景观的不同美 太湖石特点:瘦、透、漏、皱 江南三大名石:苏州留园瑞云峰、杭州绉云峰、上海豫园玉玲珑 留园三峰:冠云峰(江南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