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0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一课时 价层互斥理论 活动 1 利用几何知识分析一下 空间分布的两个点是否一定在同一直线 迁移 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 将这2个原子看成两个点 则它们在空间上可能构成几种形状 分别是什么 o2 hcl 活动 2 利用几何知识分析一下 空间分布的三个点是否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迁移 三个原子构成的分子 将这3个原子看成三个点 则它们在空间上可能构成几种形状 分别是什么 结论 在多原子构成的分子中 由于原子间排列的空间顺序不一样 使得分子有不同的结构 这就是所谓的分子的立体构型 复习回顾 共价键 键 键 键参数 键能 键长 键角 衡量化学键稳定性 描述分子的立体结构的重要因素 成键方式 头碰头 呈轴对称 成键方式 肩并肩 呈镜面对称 一 形形色色的分子 o2 hcl h2o co2 1 双原子分子 直线型 2 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有直线形和v形 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 平面三角形 三角锥形 c2h2 ch2o nh3 p4 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最常见的是正四面体 ch4 ch3ch2oh ch3cooh c6h6 5 其它分子立体结构 c60 c20 c40 c70 资料卡片 形形色色的分子 早年的科学家主要靠对物质的宏观性质进行系统总结得出规律后进行推测 如今 科学家已经创造了许许多多测定分子结构的现代仪器 红外光谱就是其中的一种 分子中的原子不是固定不动的 而是不断地振动着的 所谓分子立体结构其实只是分子中的原子处于平衡位置时的模型 当一束红外线透过分子时 分子会吸收跟它的某些化学键的振动频率相同的红外线 再记录到图谱上呈现吸收峰 通过计算机模拟 可以得知各吸收峰是由哪一个化学键 哪种振动方式引起的 综合这些信息 可分析出分子的立体结构 科学视野 分子的立体结构是怎样测定的 指导阅读p37 测分子体结构 红外光谱仪 吸收峰 分析 同为三原子分子 co2和h2o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 什么原因 思考 同为四原子分子 ch2o与nh3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 什么原因 同为四原子分子 ch2o与nh3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 什么原因 思考 同为三原子分子 co2和h2o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 什么原因 为了探究其原因 发展了许多结构理论 有一种十分简单的理论叫做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这种简单的理论可以用来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二 价层互斥理论 1 内容 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 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 包括成键 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 之间由于存在排斥力 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那种构型 以使彼此之间斥力最小 分子体系能量最低 最稳定 键电子对和孤对电子对 排斥力最小 二 价层互斥理论 2 价层电子对 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 h2o nh3 co2 ch4 2 3 4 2 2 2 4 3 1 4 4 0 4 2 0 2 键个数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个数 价层电子对数 键电子对数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a xb 2 成键 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 键电子对数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键个数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个数 价层电子对数 6 1 5 1 4 0 4 2 6 0 2 2 4 1 3 2 孤电子对的计算 6 2 2 1 a xb 分析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孤电子对数 s n c c s 0 1 4 4 1 2 2 6 6 4 8 3 2 4 2 0 0 2 2 0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 并参与互相排斥 例如 h2o上有2对孤对电子 跟中心原子周围的 键加起来都是4 它们相互排斥 形成四面体 因而h2o分子呈v形 思考 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 为什么水是v型的结构 vsepr模型立体结构 h2o的立体结构 二 价层互斥理论 剖析内容 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 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 包括成键 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 之间由于存在排斥力 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那种构型 以使彼此之间斥力最小 分子体系能量最低 最稳定 排斥力最小 a 4 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vsepr模型 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 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 包括成键 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 之间由于存在排斥力 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那种构型 以使彼此之间斥力最小 分子体系能量最低 最稳定 a 3 直线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价层电子对数 2 4 vsepr模型 正八面体 三角双锥 5 6 3 价电子对的空间构型即vsepr模型 电子对数目 234vsepr模型 二 价层互斥理论 直线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二 价层互斥理论 4 vsepr模型应用 预测分子立体构型 2 3 2 0 0 1 直线形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v形 平面三角形 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的空间 并与成键电子对互相排斥 推测分子的立体模型必须略去vsepr模型中的孤电子对 二 价层互斥理论 4 价电子对的空间构型即vsepr模型应用 4 3 2 0 1 2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 v形 应用反馈 2 0 2 3 空间构型 v形 平面三角形 v形 2 2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 四面体 分析下表中分子或离子的价层电子对数 并预测其结构 3 4 3 2 2 3 3 2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v形 直线形 直线形 四面体 三角锥形 1 1 3 4 四面体 三角锥形 0 4 4 四面体 正四面体 abn型分子的vsepr模型和立体结构 2 3 平面三角形 20ab2 直线形co2 30ab3 21ab2 价 层 电 子 对 数 平面三角形bf3 v形 so2 小结 直线形 模型 4 正四面体 40ab4 31ab3 22ab2 正四面体ch4 三角锥形nh3 v形 h2o 小结 2 确定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由于价层电子对之间的相互排斥作用 它们趋向于尽可能地相互远离 于是价层电子对的空间构型与价层电子对数目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这样已知价层电子对的数目 就可以确定它们的空间构型 1 若abn型分子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孤对电子 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若n 2 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b 若n 3 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c 若n 4 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牛刀小试 2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so3的分子构型 a 正四面体形b v形c 三角锥形d 平面三角形 d 课堂练习 1 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有多种 三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有 形和形 大多数四原子分子采取形和 形两种立体结构 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中最常见的是形 2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 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 h2o b h3o c nh3 d nh4 3 下列分子 bcl3 ccl4 h2s cs2中 其键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4 以下分子或离子的结构为正四面体 且键角为109 28 的是 ch4 nh4 ch3cl p4 so42 a b c d 直线 v 平面三角 三角锥 d c 正四面体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二课时 杂化理论 活动 请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ch4的立体构型 新问题1 1 写出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思考为什么碳原子与氢原子结合形成ch4 而不是ch2 新问题2 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 甲烷的4个c h单键都应该是 键 然而 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 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重叠 不可能得到四面体构型的甲烷分子 c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c 2s22p2 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并重新组合成4个能量与形状完全相同的轨道 我们把这种轨道称之为sp3杂化轨道 为了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尽可能远离 使轨道间的排斥最小 4个杂化轨道的伸展方向成什么立体构型 四个h原子分别以4个s轨道与c原子上的四个sp3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后 就形成了四个性质 能量和键角都完全相同的s sp3 键 从而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 三 杂化理论简介 1 概念 在形成分子时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 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的过程叫做原子轨道的杂化 所形成的新轨道就称为杂化轨道 2 要点 1 参与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能量要相近 同一能级组或相近能级组的轨道 2 杂化前后原子轨道数目不变 参加杂化的轨道数目等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目 但杂化轨道改变了原子轨道的形状方向 在成键时更有利于轨道间的重叠 三 杂化理论简介 2 要点 1 参与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能量要相近 同一能级组或相近能级组的轨道 2 杂化前后原子轨道数目不变 参加杂化的轨道数目等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目 但杂化轨道改变了原子轨道的形状方向 在成键时更有利于轨道间的重叠 3 杂化前后原子轨道为使相互间排斥力最小 故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 不同的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不同 sp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180 每个sp杂化轨道的形状为一头大 一头小 含有1 2s轨道和1 2p轨道的成分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180 呈直线型 sp杂化 1个s轨道与1个p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2个sp杂化轨道 cl cl be 例如 sp杂化 becl2分子的形成 be原子 1s22s2没有单个电子 sp2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120 每个sp2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为一头大 一头小 含有1 3s轨道和2 3p轨道的成分每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呈平面三角形 sp2杂化 1个s轨道与2个p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 例如 sp2杂化 bf3分子的形成 b 1s22s22p1没有3个成单电子 sp3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sp3杂化 1个s轨道与3个p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每个sp3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为一头大 一头小 含有1 4s轨道和3 4p轨道的成分每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109 5 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例如 sp3杂化 ch4分子的形成 c 2s22p2 三 杂化理论简介 3 杂化轨道分类 ch4原子轨道杂化 等性杂化 参与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进行成分的均匀混合 杂化轨道每个轨道的成分轨道间夹角 键角 sp1 2s 1 2p180 sp21 3s 2 3p120 sp31 4s 3 4p109 28 3 杂化轨道分类 三 杂化理论简介 h2o原子轨道杂化 o原子 2s22p4有2个单电子 可形成2个共价键 键角应当是90 why 杂化 不等性杂化 参与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进行成分上的不均匀混合 某个杂化轨道有孤电子对 排斥力 孤电子对 孤电子对 孤电子对 成键电子对 成键电子对 成键电子对 三 杂化理论简介 4 杂化类型判断 因为杂化轨道只能用于形成 键或用来容纳孤电子对 故有 杂化类型的判断方法 先确定分子或离子的vsepr模型 然后就可以比较方便地确定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中心原子孤对电子对数 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杂化轨道数 中心原子价层电子对数 正四面体 v形 三角锥形 co2 0 2 2 sp2 0 4 4 2 2 4 0 3 3 1 2 3 1 3 4 sp sp3 sp3 sp2 sp3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v形 三 杂化理论简介 4 杂化类型判断 对于abm型分子或离子 其中心原子a的杂化轨道数恰好与a的价电子对数相等 2 3 4 sp sp2 sp3 直线型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直线型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直线型 平面三角形或v形 正四面体三角锥形或v形 例1 计算下列分子或离子中的价电子对数 并根据已学填写下表 2 2 3 4 4 4 4 4 sp sp sp2 sp3 直线形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180 180 120 109 5 直线形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v形 三角锥形 180 180 120 109 5 109 5 104 5 107 3 107 3 课堂练习 例题二 对so2与co2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直线形结构b 中心原子都采取sp杂化轨道c s原子和c原子上都没有孤对电子d so2为v形结构 co2为直线形结构 d 试用杂化轨道理论分析乙烯和乙炔分子的成键情况 交流讨论 c原子在形成乙烯分子时 碳原子的2s轨道与2个2p轨道发生杂化 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 伸向平面正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每个c原子的2个sp2杂化轨道分别与2个h原子的1s轨道形成2个相同的 键 各自剩余的1个sp2杂化轨道相互形成一个 键 各自没有杂化的l个2p轨道则垂直于杂化轨道所在的平面 彼此肩并肩重叠形成 键 所以 在乙烯分子中双键由一个 键和一个 键构成 c原子在形成乙炔分子时发生sp杂化 两个碳原子以sp杂化轨道与氢原子的1s轨道结合形成 键 各自剩余的1个sp杂化轨道相互形成1个 键 两个碳原子的未杂化2p轨道分别在y轴和z轴方向重叠形成 键 所以乙炔分子中碳原子间以叁键相结合 大 键c6h6 sp2杂化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一课时 价层互斥理论 活动 1 利用几何知识分析一下 空间分布的两个点是否一定在同一直线 迁移 两个原子构成的分子 将这2个原子看成两个点 则它们在空间上可能构成几种形状 分别是什么 o2 hcl 活动 2 利用几何知识分析一下 空间分布的三个点是否一定在同一直线上 迁移 三个原子构成的分子 将这3个原子看成三个点 则它们在空间上可能构成几种形状 分别是什么 结论 在多原子构成的分子中 由于原子间排列的空间顺序不一样 使得分子有不同的结构 这就是所谓的分子的立体构型 一 形形色色的分子 h2o co2 1 三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直线形180 v形105 一 形形色色的分子 2 四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hcho nh3 平面三角形120 三角锥形107 3 五原子分子立体结构 一 形形色色的分子 ch4 正四面体 4 其它 一 形形色色的分子 p4 正四面体60 c2h2 直线形180 同为三原子分子 co2和h2o分子的空间结构却不同 什么原因 思考 同为四原子分子 ch2o与nh3分子的的空间结构也不同 什么原因 二 价层互斥理论 1 内容 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 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 包括成键 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 之间由于存在排斥力 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那种构型 以使彼此之间斥力最小 分子体系能量最低 最稳定 键电子对和孤对电子对 排斥力最小 二 价层互斥理论 2 价层电子对 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 h2o nh3 co2 ch4 2 3 4 2 2 2 4 3 1 4 4 0 4 2 0 2 键个数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个数 价层电子对数 键电子对数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中心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数 a xb 2 成键 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 键电子对数 与中心原子结合的原子数 键个数 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对个数 价层电子对数 6 1 5 1 4 0 4 2 6 0 2 2 4 1 3 2 孤电子对的计算 6 2 1 2 a xb 二 价层互斥理论 剖析内容 对abn型的分子或离子 中心原子a价层电子对 包括成键 键电子对和未成键的孤对电子对 之间由于存在排斥力 将使分子的几何构型总是采取电子对相互排斥最小的那种构型 以使彼此之间斥力最小 分子体系能量最低 最稳定 排斥力最小 a 3 价电子对的空间构型即vsepr模型 电子对数目 234vsepr模型 二 价层互斥理论 直线 平面三角形 正四面体 二 价层互斥理论 4 vsepr模型应用 预测分子立体构型 2 3 2 0 0 1 直线形 直线形 平面三角形 平面三角形 v形 平面三角形 中心原子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的空间 并与成键电子对互相排斥 推测分子的立体模型必须略去vsepr模型中的孤电子对 二 价层互斥理论 4 价电子对的空间构型即vsepr模型应用 4 3 2 0 1 2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正四面体 三角锥形 正四面体 v形 应用反馈 2 0 2 3 空间构型 v形 平面三角形 v形 2 2 平面三角形 四面体 四面体 abn型分子的vsepr模型和立体结构 2 3 平面三角形 20ab2 直线形co2 30ab3 21ab2 价 层 电 子 对 数 平面三角形bf3 v形 so2 小结 直线形 模型 4 正四面体 40ab4 31ab3 22ab2 正四面体ch4 三角锥形nh3 v形 h2o 1 若abn型分子的中心原子a上没有未用于形成共价键的孤对电子 运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下列说法正确的 a 若n 2 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v形b 若n 3 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三角锥形c 若n 4 则分子的立体构型为正四面体形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c 牛刀小试 2 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判断so3的分子构型 a 正四面体形b v形c 三角锥形d 平面三角形 d 课堂练习 1 多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有多种 三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有 形和形 大多数四原子分子采取形和 形两种立体结构 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中最常见的是形 2 下列分子或离子中 不含有孤对电子的是 a h2o b h3o c nh3 d nh4 3 下列分子 bcl3 ccl4 h2s cs2中 其键角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4 以下分子或离子的结构为正四面体 且键角为109 28 的是 ch4 nh4 ch3cl p4 so42 a b c d 直线 v 平面三角 三角锥 d c 正四面体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构型 第二课时 杂化理论 活动 请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分析ch4的立体构型 新问题1 1 写出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图 思考为什么碳原子与氢原子结合形成ch4 而不是ch2 新问题2 按照我们已经学过的价键理论 甲烷的4个c h单键都应该是 键 然而 碳原子的4个价层原子轨道是3个相互垂直的2p轨道和1个球形的2s轨道 用它们跟4个氢原子的1s原子轨道重叠 不可能得到四面体构型的甲烷分子 c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 鲍林提出了杂化轨道理论 c 2s22p2 由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混杂并重新组合成4个能量与形状完全相同的轨道 我们把这种轨道称之为sp3杂化轨道 为了四个杂化轨道在空间尽可能远离 使轨道间的排斥最小 4个杂化轨道的伸展方向成什么立体构型 四个h原子分别以4个s轨道与c原子上的四个sp3杂化轨道相互重叠后 就形成了四个性质 能量和键角都完全相同的s sp3 键 从而构成一个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 三 杂化理论简介 1 概念 在形成分子时 在外界条件影响下若干不同类型能量相近的原子轨道混合起来 重新组合成一组新轨道的过程叫做原子轨道的杂化 所形成的新轨道就称为杂化轨道 2 要点 1 参与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能量要相近 同一能级组或相近能级组的轨道 2 杂化前后原子轨道数目不变 参加杂化的轨道数目等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目 但杂化轨道改变了原子轨道的形状方向 在成键时更有利于轨道间的重叠 三 杂化理论简介 2 要点 1 参与参加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能量要相近 同一能级组或相近能级组的轨道 2 杂化前后原子轨道数目不变 参加杂化的轨道数目等于形成的杂化轨道数目 但杂化轨道改变了原子轨道的形状方向 在成键时更有利于轨道间的重叠 3 杂化前后原子轨道为使相互间排斥力最小 故在空间取最大夹角分布 不同的杂化轨道伸展方向不同 sp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180 每个sp杂化轨道的形状为一头大 一头小 含有1 2s轨道和1 2p轨道的成分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180 呈直线型 sp杂化 1个s轨道与1个p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2个sp杂化轨道 cl cl be 例如 sp杂化 becl2分子的形成 be原子 1s22s2没有单个电子 sp2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120 每个sp2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为一头大 一头小 含有1 3s轨道和2 3p轨道的成分每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120 呈平面三角形 sp2杂化 1个s轨道与2个p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3个sp2杂化轨道 例如 sp2杂化 bf3分子的形成 b 1s22s22p1没有3个成单电子 sp3杂化轨道的形成过程 sp3杂化 1个s轨道与3个p轨道进行的杂化 形成4个sp3杂化轨道 每个sp3杂化轨道的形状也为一头大 一头小 含有1 4s轨道和3 4p轨道的成分每两个轨道间的夹角为109 5 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型 例如 sp3杂化 ch4分子的形成 c 2s22p2 三 杂化理论简介 3 杂化轨道分类 ch4原子轨道杂化 等性杂化 参与杂化的各原子轨道进行成分的均匀混合 杂化轨道每个轨道的成分轨道间夹角 键角 sp1 2s 1 2p180 sp21 3s 2 3p120 sp31 4s 3 4p109 28 3 杂化轨道分类 三 杂化理论简介 h2o原子轨道杂化 o原子 2s22p4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5企业办公装修合同协议书范本下载
- 2026年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必考题
- 2026年遵义师范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考试题库及答案1套
- 2026年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必刷测试卷附答案
- 2026年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单招职业倾向性考试必刷测试卷必考题
- 2026年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必刷测试卷及答案1套
- 2026年重庆传媒职业学院单招综合素质考试题库附答案
- 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景区服务与管理》课程标准
- 运维培训计划及方案
-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期中模拟测试卷(含答案)
- 高耗能落后机电设备淘汰目录
- 维修空调合同模板7篇
- 旋风除尘器设计计算
- 在线网课知慧《国际商务(双语)(吉林财大)》单元测试考核答案
- 新产品开发计划书
- 创新管理及其实施策略
- 中药贴敷在骨折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 母婴护理讲师如何讲好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