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一五”扶贫工作总结2010年12月3日2006年以来,我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精神,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工作意见提出的目标和要求,继续发扬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精神,以全县93个贫困村为主战场,以“整村推进”贫困村为重点,全面实施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化扶贫和科技扶贫培训为重点的“一体两翼”战略,扎实开展“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十一五”扶贫工作任务全面完成。一、工作主要成绩。(一)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贫困人口逐年减少。到2010年底,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从2005年底的1584元增加到2941元,增加1357元,年均增长17.2%;农村贫困人口预计从2005年底的12.26万人减少到8.9万人(含返贫人口),贫困人口占农业人口的比例从46.3%下降到32.2%,贫困人口下降14.1个百分点。全县93个贫困村基本实现“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目标。(二)“整村推进”和连片开发,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状况。2006年以来,全县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扶贫资金3369.2万元,新建通村四级公路4条21.7公里,新建村级道路2条564公里,新建独立桥4座89延米,新建人畜饮水工程130处(修建水池52座4160立方米,架接引水管14.69万米)和家庭水柜569座,改造特困农户茅草房372户2.23万平方米。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解决和改善了318个自然屯6.9万人的行路难和交通难、121个自然屯2325户1.02万人和0.8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难问题,改变了372个农户的居住条件。2009年,自治区将我县作为连片开发革命老区建设项目区,在5个乡镇的10个贫困村整合投入各类资金4063.848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扶贫资金333.9万元,整合部门资金3729.948万元,实施村屯道路28条60.9公里,独立桥1座,码头2处100.5米,硬化村屯道路6条2296米;新建人畜饮水工程50处,家庭水柜193座,水利渠道6条13公里;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0个台区,生态公益林建设6.3万亩,危房改造179户,异地安置农户24户;安装广播电视接收设备2183个,建移动基站1个,新建整村推进示范村1个,新建中小学教学综合楼3栋1200平方米,维修小学校舍2所;完成实用技术培训6400人次,完成劳动力转移120人次。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使10个行政村的自然村通路率从原来的52%提高到64%;解决饮水困难的比例从原来的87%提高到94%。(三)产业扶贫打牢了贫困农户增收基础。五年来,全县投入产业开发扶贫资金1460.4万元,建成桑蚕制种基地1个, 建立种桑养蚕示范户246个,扶持1.4万个贫困农户扩种桑园2.1万亩;扶持1.36万个贫困户种植板栗3.6万亩,兴建板栗低产改造示范基地5200亩,扶持1.24万个贫困农户进行板栗品改低改6.1万亩。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23.5万亩,年总产量达8000多吨;桑园面积从2004年的1000多亩发展到3万亩,新种植核桃5261亩,新种油茶6322亩。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板栗生产和种桑养蚕为特色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四)广东对口帮扶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共投入广东帮扶整村推进示范村建设资金449万元,实施5个整村推进示范村。整村推进示范村项目涉及村屯道路,人畜饮水,水利渠道,危房改造,房屋立面装修,沼气池,村路、屯路、巷道硬化,移民新村建设,卫生室,村(屯)文化活动室以及体育运动场,产业开发和科技培训等,项目的实施,使5个行政村实现了“整村推进”目标,并成为我县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同时,还投入东莞市捐助资金270万元,为9所中小学校新建教学综合楼3700平方米,添置教育教学设备等,使这些学校的教育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五)科技扶贫培训提高了农民素质。5年来,投入财政科技扶贫资金254万元,通过省、市、县、乡四级科技扶贫培训服务网络,对贫困村群众实施种桑养蚕、板栗品改低改、水产畜牧养殖、经济林果栽培等全方位扶贫培训8万多人次,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掌握了12门农业生产实用技术,科技对农业农村经济贡献率由20%提高到40%;以劳务技能培训阳光工程、雨露计划为契机,培训全县4800农民带动2.2万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拓宽了贫困农民劳务增收的新渠道,转移就业劳动力年劳务收入2亿多元以上。(六)扶贫贷款贴息到户工作稳步推进。2005年,我县成为自治区扶贫贷款贴息到户第一批试点县,为取得试点经验,我们根据工作要求,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将扶贫贷款贴息到户方式制度化、规范化,让扶贫资金最大限度地落实到贫困农户,实现贫困农户增收的目标。五年来,我县每年平均投放到户贷款1200多万元,年发放财政贴息资金60多万元,扶持1600多个贫困农户实施种桑养蚕、规模养殖和板栗品改、经商等项目,信贷扶贫贷款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资金保障。二、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狠抓工作责任落实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目标任务。为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县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县直各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和协调。各乡镇也相应成立领导机构,负责本乡镇扶贫开发组织工作。在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中,我们成立专门的指挥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县四家班子领导任成员,下设12个项目协调小组,实行专项工作负责制,带动全县各级各部门全力投入会战,确保各项目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在“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中,制定好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并层层分解到部门、乡、村,做到有目标、有任务、有方案,为全面有序推进扶贫工作打牢基础。二是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为整合贫困村扶贫开发力量,我们将广东对口帮扶、区市单位对口东兰挂点村、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点全部调整到整村推进村和贫困村。制定了挂村帮扶责任制,明确挂村单位主要领导负总责,一名副职领导具体抓,两名干部专门驻村工作,要求挂村单位为联系村制定发展规划,引进资金,切实为民办好事办实事,将帮扶工作列入挂村单位和乡镇年度工作考评内容,县委、县政府与各乡镇、各部门签订了扶贫工作责任状,对领导不力、项目进度慢、不按要求完成任务的单位、乡镇负责人,进行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有力地促进了工作高效运转。三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扶贫工作。我们认真按照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的意见要求,以抓好基层组织建设来促进扶贫工作有效开展:第一,县委组织部与挂点帮扶单位签订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目标责任状,明确挂村单位工作职责,将基层组织建设成效与挂村单位责任人年度考评内容挂钩。第二,结合村委会换届选举,将扶贫工作热情高的农民骨干选配到村委班子,提高基层组织能力。第三,加强村干培训,提高村干综合素质。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综合素质能力不断增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二)突出重点,夯实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一是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条件。我们把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来抓,为改变老区的落后面貌,我们提出实施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构想,经多方努力,得到广西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促成了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实施。在2005年开始的“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工作中,我们多渠道整合资金投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使农村生活生产、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基础条件得到全面改善,加快了贫困村的经济发展步伐。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确保转移就业。我们把开展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农业科技培训作为扶贫工作首要任务来抓。在科技扶贫培训方面,根据全县贫困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科技扶贫培训计划,聘请专家到村、项目点集中讲课,示范培训,并组织项目农户到扶贫示范户、示范基地以现场会的方式进行现场参观培训。在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培训方面,县、乡层层建立劳力转移就业和培训领导机构,强化工作领导,认真制定工作方案,确保劳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加强宣传发动,抓好调查摸底,做到群众支持、对象准确;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劳力转移就业和培训工作,保证学员学得技术、走得出去、收入稳定。三是抓好产业开发,增强发展后劲。我们以花神丝绸公司、华海食品公司、河丰药业公司、等龙头企业为推动,整合产业开发、信贷扶贫资金750万元,大力扶持农户调整,形成了“三种三养三加工”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即:种桑、种板栗、种中药材,养蚕、养鱼、养乌鸡,中药材加工、板栗加工、桑蚕加工。通过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开发,积极培育农村支柱产业,使全县农业产业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整,极大地推进了贫困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为促进农民增收收入打下了坚实基础。(三)整合资金,加大“整村推进”贫困村投入力度一是整合扶贫资金,集中捆绑使用。在“整村推进”贫困村扶贫开发中,我们按照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要求,整合财政扶贫、以工代赈等扶贫资金,扶持贫困村实施路、桥及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将扶贫贴息贷款与产业开发扶贫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和产业项目开发。2005年以来全县安排贫困村基础建设的扶贫资金3360.5万元,产业开发扶贫资金900多万元,为改变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现状注入“强心剂”。二是整合涉农部门资金,集中扶贫开发。2005年以来,共整合水利、农业、林业、水产畜牧等涉农部门资金2230万元投入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实施村屯道路、人畜饮水工程,农田水利,退耕还林,学校建设、开办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等,有力地促进了贫困村扶贫开发。三是整合信贷扶贫资金,投入产业开发。2005年8月和2006年9月,自治区将我县列为扶贫到户贷款贴息方式改革试点县和贷款贴息到户奖补试点县,我们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强化组织领导,狠抓措施落实。每年用于扶持贫困农户实施种植、养殖、商贸加工等项目的贴息贷款达1200万元,解决了贫困农户在生产开发中的资金难问题,有力地带动了贫困农户增收。(四)强化管理,确保扶贫项目和资金落到实处一是严格实行扶贫资金封闭管理和资金报帐制度。为确保资金切实落实到位,覆盖到贫困户,我们实行严格的资金管理制度。第一,坚持资金跟项目走,按项目计划使用扶贫资金,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坚持专户管理封闭运行,保障扶贫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防止出现挤占、挪用和截留现象;第二,严格实行扶贫资金报帐制,根据项目的进展情况,分期分批拨付资金,加强扶贫资金使用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第三,严格实行扶贫资金管理责任追究制度,始终坚持“谁审批、谁负责,谁投放、谁回收”,做到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公开透明,全面接受群众监督;第四,严格扶贫资金检查和审计,加强对扶贫资金使用单位的监督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安全使用。二是全面推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制。在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各主要环节中,严格实行逐级公开公示制,在贫困村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使扶贫项目成为“阳光工程”,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运作规范,使广大群众真正受益。三是严格项目检查管理制度。为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我们在每一类项目的实施前都认真制定了工作方案,在实施中进行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有关部门限期整改,保证了项目各项任务和完成。三、存在问题在扶贫开发各项工作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实践工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1、我县属山区县,自然村分散,整村推进难度大。2、上级扶贫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群众所需,而且产业扶贫项目周期短,短时间内难见成效,有一些贫困群众还没有完全脱贫。3、在贫困村搞新农村建设,建设点与整村推进存在矛盾点和面如何结合需要探索和创新,而且重点村普遍存在基础条件差,同样资金建设与其它村相比,要求达到同样标准有难度。4、因为贫困,大部分重点扶贫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乡村配套和自筹资金难以落实,也无法垫付项目实施有关费用。同时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在家群众参与项目实施力度不够等。四、下步打算我们将认真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天力学校入学考试题目及答案
- 滑膜成纤维细胞免疫特性-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古代文学常识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公需科目考试含答案
- 2025年高级项目管理岗位选拔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职称考试医学题库及答案
- 长安入职试题及答案
- 绿色溶剂替代-第1篇-洞察及研究
- 《招标投标管理办法》
- 保密观考试题及答案2025保密观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衰弱护理管理专家共识解读
- 2025版农业合作社成员个人借款合同范本
- 2025年乒乓球裁判证考试试题及答案
- 活动成都热波zebra音乐节营销策划方案5月1日5月3日
- 八年级历史上学期(2025版)导言课课件
- 混凝土施工示范样板制作方案
- 酒店房卡管理制度与操作流程
- 2024年(IPA)国际注册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认证考试真题卷(含答案)
- 2025-2026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小学英语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2025年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网络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