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时效性.doc_第1页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时效性.doc_第2页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时效性.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时效性对于我国的传统教育思想来说,语文课堂作为我们母语的培养基地,作用确确实实应该是不可小觑的,但是高中语文却在不经意间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主要原因是高考中基本上没有课本上的知识,学生对分分小命根追求的越是狂热,也就开始越加地吝啬地给语文学科的时间。于是,无论是在什么等级的学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都不是很高,这令我们每一个励精图治,天道酬勤的语文教员都充满了惶惑。那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我,在这里谈谈我的管窥之见。首先,我来简单分析一下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它不能够立竿见影,例如说,我们学习很多的现代文,我们逐篇去分析,鉴赏,可是考试中,却基本不出现书上所有现代文课文的内容,顶多有时候,出现一、两个个别字词而已。文言文的背诵,学生要将近背诵20篇课文,加上几十首诗歌,而在高考中却只考5句左右,所以,学生遇到难背诵的,就会说,“老师,这5分我不要了还不行么,有这时间我学点别的科目收效更大。”这令我们很无奈,我们总是耐心地引导,告诉他们语文学科是一个滴水石穿的过程,不能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可是学生还是一个天性好玩好动的孩子,他们似乎无法相信和理解。只有少部分同学按照课本和老师的要求完成。所以,这让我们的学科进行得举步维艰。事实上,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首先我们自己应该认识到,我们学科的作用和实效。我们知道,通过高中的学习,学生可以循序渐进地读懂古代作品,品味古典文化的魅力,做一个更有中国味的中国人,更具有龙的精神和脊髓。并且,只有语文学习才让他们感受到只有在精神世界才存在的一种美,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莱特,特洛伊战争由海伦而引发,海伦是任由读者按内心审美去勾画的,这种美有他们的主观意愿的参与其中,这是其他学科所难以企及的。另外,语文的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更顺畅、更贴切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人更好地沟通,能够做到“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更好地发挥语言这一人类交流工具的作用。既然,我们知道语文学科的重要性,我们就应该研讨,怎样更好地引导学生来充满激情和热情地来学习语文学科呢?我认为分为以下几点。一、情境式教学情境教学通过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使教学在积极的情感和优化的环境中开展,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参与认知活动,以激活学习者的情境思维,从而在情境思维中获得知识。我认为根据语文的学科特征,情境式教学可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教师的语言,一是老师通过各种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的学习氛围。在语文课上,本来就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教师不能以枯槁、平实的语言面对学生,最好做到妙语连珠,口吐珠玑,给学生形成一种文学审美的意境。尤其表现在导语上。如讲李白可以这样导入“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三分啸成酒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样的导语既言简意赅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何乐而不为呢?其次,就是为学生创设情境,有的时候,人的阅历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理解能力,而我们的学生还处于少不更事的人生时期,很多内容是他们所难以理解和体悟的,那么我们只能利用一些特殊的手段去解决这些问题,比较直观的就是对音乐和影像的合理应用。例如,我在上秋声赋的时候,第一课时中学生都表示理解不到这种悲秋的思绪,搞不清楚古人为何悲秋?于是,课下我就找到大量关于表现秋天萧瑟的图片和作者的经历,以及一首古筝曲细雨微风作以背景音乐,第二课时中我将这些资料一一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很真切地体会得到作品中的悲情,并能饱含感情地阅读,积极地去理解全文。又例如,一位教师朋友给我讲,他曾在一堂心理描写的课上,为了让学生写出真正的内心活动,她是这样创设的:匆匆忙忙走进教室,进屋气喘吁吁地说,同学们老师刚刚接到一个电话,说是我们班一位同学的妈妈在今早上班途中被一辆轿车撞到,由于伤势严重,那位女同志只说出孩子是我们学校我们班的没有说出姓名就晕厥过去,请问有可能是哪位同学的家长?我们可以派一名同学去看看。这时,学生们都沸腾了,很多同学都大声喊道,老师,肯定是我妈妈,我妈妈就那个点上班,让我去吧,一时间,“让我去吧、让我去吧”的喊声乱成一片,还有学生这时已经急得流下眼泪,就连不可能是自己家长的同学也在替同桌,替好朋友着急,老师,让某某去吧,她妈妈是残疾人这时,老师看时候差不多了,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心理描写”四个大字,顿时,教室安静了下来,学生们都深深叹了一口气,开玩笑地说,老师,下回不能这样啦!随后,学生们都将自己的刚才的内心细致地描绘了出来,写得都很好,很淋漓尽致。我认为这就是很成功的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情境。当然了,创设一个好的情景也需要教师花费很多心思,教师要多思考。二、教师要博学多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想要把语文课上好,教师本身就要犹如一眼汩汩流淌的的清泉。语文教师如果仅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靠传授教材的知识来应付考试,那就远远不够了。无论是从学生的角度还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都应不断充实自己。首先,教师要钻研教材,并加以自己独特的见解,把自己理解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告别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其次,经常阅读与教材相关的资料,如报刊或网络。假如要讲阿房宫赋,我在认真备好教材之外,上网查阅有关秦朝和秦始皇的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再其次,读课文的原著及有关专业的书籍,充分利用课内外知识帮助学生掌握课文内容。课外知识的掌握也不可小看,教师要经常读一些好的作品,适宜学生的理解水平,然后推荐给学生,促进学生的课外阅读,用几分钟来换取学生课下几十分钟甚至几个小时的自主学习。“腹有诗书气自华”,教师丰富的知识、独特的见解、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定能叩响莘莘学子的心弦,既教活了语文课,又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关注社会了解社会“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们要时刻关心社会,因为我们的认识很容易就传达到学生那里去,首先我们要做一个通情达理的人,从阅读中提高自我的审美品味,对学生形成耳濡目染的教育。阅读社会这大书,观察生活的丰富多变,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不断地去接触社会,不断地阅读生活,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致于成为时代的文盲。如果教师自觉接受当代学生对教师知识的挑战,学习生活中鲜活的语言,那么语文课堂就能活起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语文教学中,除了要求自己关注社会外,还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因为学生作文首先要学会做人。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融入社会之中,关心祖国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关心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及为多数人所瞩目的带倾向性的问题。有了这样一腔热血,他们自然就会关注时代的发展,留心社会的走向,注视世界的变化,也就会自然地主动地去浏览报刊,注意新闻,关注时局,议论时事,抨击时弊。关注社会,就能开阔视野,陶冶性情,改变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陋习,将语言文字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结合起来。就能使作文教学活起来,在作文考场上就有了正确的思想观点、丰富的写作素材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宣泄了。新课标要求以人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