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doc_第1页
精心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doc_第2页
精心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doc_第3页
精心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doc_第4页
精心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心设计物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武平电大工作站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号:072C3R2004 姓名:王发祥 (指导老师:福建师范大学 王平教授)摘要: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既像磁石,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把学生快速聚拢分散思维,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充分给予学生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积极性,又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为整堂课的教学定下和谐、自然的基调。而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直观性等特征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导入,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越来越受师生喜爱。它能使课堂教学更具丰富多彩性,通过物理学科的不同章节、不同特点、不同内容来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导入物理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声音、图像、动画和视频等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能充分表现教学内容,可强烈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关键词:课堂教学 多媒体 导入设计 教学效益有一句俗语:“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一个好的课堂教学导入既像磁石,使这堂课先声夺人,引人入胜,把学生快速聚拢分散思维,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充分给予学生启迪,提高整个智力活动积极性,又是师生间建立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为整堂课的教学定下和谐、自然的基调。从这个意义上讲,成功的课堂教学导入,既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进一步提高整堂课的教学效益,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的是,课堂教学导入的形式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不是必然的,更多体现为一种构思、一种创造。因此导入方法不可千篇一律,应根据章节内容、学生实际和教者自身情况等多种因素设计出切题、自然,体现“实、精、活、美”等特点的和谐统一的导入方法。而通过具有科学性、先进性、直观性等特征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导入,形象生动,学生感知鲜明,越来越受师生喜爱。它能使课堂教学更具丰富多彩性,也最能体现出导入设计的“实”与“活”,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创设轻松自如的学习氛围,提高物理课堂效率极具促进作用。下面就近几年本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结合教材自身特点,谈谈如何利用CAI多媒体课件平台(如Flash、Photoshop、Authorware、3DMAK等)进行课堂教学导入的精心设计。一、导入设计应把握的要求与原则良好的导入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课堂导入虽然只是教学过程的开始阶段,但基于教师对整个教学过程和学生认知水平的整体考虑,导入环节的把握恰恰反映了我们教师对物理学科的理解和对物理教学过程的把握,而且多媒体导入设计涉及到教师的软件认知程度与应用技能高低等众多方面。为此,物理教学导入设计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它不仅要求教师具备敏锐的眼光,灵活的思维和创新的头脑,还要求教师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一些必要的原则。 (一)“实”与“活”是设计课堂导入的关键“实”指力求实效,“活”是灵活多样。生活场景录像或图片的播放最能体现真实性和灵活性,拉近物理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到科学的真实性,感受到科学和日常生活的紧密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有更迫切的学习愿望和更强烈的学习兴趣。尤其是人机互动、演示清晰等特点,为物理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大容量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1、从实际出发,突出科学性、实效性多媒体导入设计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有的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是教学内容的必要补充,有的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对于教学内容的讲授和学习是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应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导入时,这些都应从教学内容科学性出发,违背科学性、实效性导入,尽管生动精彩,也只能是哗众取宠,不足为取。2、立足于整体,突出目的性、必要性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应依既定教学目标来精心设计,具有目的性、必要性,不设计与教学目标无关内容,避免设计的导入游离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之外。3、手段要丰富,突出灵活性、趣味性运用多媒体设计充满情趣的导入,能变平淡为热烈,变枯燥为生动,妙趣横生,趣味十足,引人人胜,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能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4、从学生出发,突出启发性、知识性教学,是重点教给学生如何“学”。只有学生懂思考,才能达到学会、会学,因而导入设计应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启发诱导、灵活有趣,能使知识承前启后、循序渐进的有效导入,既能照顾到学生年龄、性格特征等多方面,又有启发思维、知识巩固和递进的作用。(二)“精”与“美”是设计课堂导入的技巧 物理课堂导入设计的“精”是指要简明扼要,“美”是要给人美感享受。利用“精”与“美”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一个新颖、别致、趣味盎然的课堂导入情景,以丰富逼真的图象、生动形象的动画、优美动听的音乐和虚拟的实验场景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思维的发展,整堂课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应简洁有序,突出精炼性、规范性多媒体课件导入设计强调短小精焊、操作规程科学合理、有序,一般两三分钟即转入课题。当然要想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2、形式要巧妙,突出多样性、抒情性多媒体课件导入方式众多,一般要从课型需要入手,因新授、复习等课型不同而不同设计。设计导入应注意配合交叉运用,要新奇巧妙,不宜每堂课都使用一种模式,否则起不到激发学生、引人人胜、架桥铺路作用。比如可应用Flash动画、或Photoshop图片、或Authorware、或3DMAK、或几种应用组合等。同时要体现抒情性,每一种导入都应设法让学生进入一种状态,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二、导入设计的方法(一)引用生活法这种方法就是通过引用大量生活事实,用活生生的事例来引导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有助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索物理规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将所学物理知识应用到社会实践中。例1教学压强知识时,教学前我先播放课前准备好的数码相机或DV中“磨剪子、戗菜刀”的实录片段。影像中那粗犷的叫喊和满脸沧桑的生活特写真实镜头一下子调起了学生们的胃口,然后我又重点播放“磨”和“戗”的精彩过程,并提出几个与压强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认真思考并进行分组讨论。由此引入的讨论非常热烈,整堂课氛围异常活跃,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放开了,他们纷纷结合实际生活中如何“磨”和“戗”来讨论“压强”的知识,学习过程自然轻松,学习效果也非常明显。例2在探究功率时,为方便又形象地描述功率的定义,可以首先运用Flash制作出两个形象具体的做功动画情境来导入新课。“一个重10千克的木箱,需要从一楼搬到六楼,一个小孩搬运时花的时间是3分钟,而一个成人搬运只花了1分钟。试比较这两人做功的相同和不同之处?”除了对木箱做功相同,做功时间不同之外,学生会想到他们做功的快慢不同。由此教师可以水到渠成的引入一个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功率,从而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可以顺利地得出功率的定义。(二)设置悬念法通过有目的、有方向、科学性地设置疑问,留下教学悬念,可以灵活地刺激学生的求知欲,激化学生释疑而探索的心态。这种方法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能全身心投入到探索学习中去。例3比如教学照相机一节时,课前我以Authorware为平台自主创作一个多媒体课件,在新课引入部分,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我把在外地旅游时拍摄到的一些经过用Photoshop加工美化过的数码相片,利用Flash制作了一个配有音乐的动态相册插入到课件中播放给学生欣赏。同时我在课堂上现场利用数码相机给全班同学拍摄了一张上课的集体照,然后把相机与电脑连接,立即显示刚拍摄的相片,用Photoshop软件迅速加工后,通过屏幕放大让同学们欣赏。接下来再拍摄下相机上所成像的大小随被照物体到镜头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的所有相片,并将其做成动画,在当学生看到那一张张美丽的相片时顿时精神百倍,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习积极性一下子调动了起来。这样不但防止了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反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40分钟下来收到了远超想象的效果。例4教学凸透镜章节时,我的课堂教学导入是这样设计的。先取一段火灾视频,放映并提问:“火灾发生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水,水能救火,水火不相容,但同学们可能不一定知道水也可以引火。”而后再把制作好的Flash故事动画,配上讲述: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很久以前,一次翻船事故把五个大人漂泊在一个荒岛上,他们把两个表蒙玻璃取下,互相扣在一起,并在里面注入了清水正对着太阳光,不久后终于引燃了柴火。然后引导学生再思考:这是怎么回事呢?是什么原理能通过水引燃火?学生非常感兴趣,不断地讨论并积极查找相关的知识。让同学们充分讨论后,接下来我才引出凸透镜的知识来为学生解开这个迷团。例5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教学时,我利用3DMAK软件先创设这样一个情境:把一个巨大的铁锁悬挂在教室的天花板上,将它拉至偏离竖直位置,紧靠一个人的头。在学生目不转睛时,然后把铁锁放开,铁锁开始了运动。下面的学生为这个人捏了一把汗,不知他能否避免这一“劫难”。然而这个人却稳如泰山的站着一动不动,铁锁摆回来时并未碰到他的头。这一场面具有很强吸引力,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情不自禁地思考其中的奥秘,从而为进一步的“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知识传授做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三)实验探究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演示实验多以实物演示为主要手段,而一些无法在实验中观察的现象或实验中瞬间现象的定格,我们就可采用多媒体电脑软件进行模拟仿真实验。奇妙新异的实验再配上多媒体,可大大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教师课前把这些模拟实验应用电脑软件进行认真制作,就可先通过物理实验导入,再表演计算机动画实验,以动画为中介,把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清楚地表现出来,使本来看不见或看不清的东西变为具体形象的动画片。例6比如在探究“串联、并联电路特点”中,可以借助计算机CAI动画制作导入新课:由三盏灯,三个开关、一个电源和若干导线连成实际电路(如图1所示),通过开关的通、断,使其中一灯断开,另二灯串联,或一灯短路,另二灯并联。在动画中用带箭头不同颜色的间断线标明电流流动的路程线和灯发光的情况,通过动画中电流的流动情况和灯的发光情况引入串联、并联等特点,有效帮助了学生理解串并联电路的结构特点和简化较复杂电路的方法。(图1)例7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教学中,我首先布置课前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探讨性实验了解物体距透镜的位置不同时所成像的性质和位置,并理解在实际中有何应用?然后我利用部分学生课前实验过程时,用数码相机或(DV)拍下蜡烛在2F外,F与2F之间、F以内各取五个位置所成像的位置、性质(如图2),利用Photoshop和3DMAK制成课件,在每一张图下方配上成像光路图,通过鼠标点击,重现物体在不同位置时像的正立和倒立,放大和缩小,实像和虚像,物体由远处向透镜移动时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逐渐变化情况,给学生一个形象的、连续的、鲜明直观认识(如图3)。再用课件显示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在实际中的应用情况,用动画形成给出它们的成像光路图,让学生分析它们应用透镜的那种性质,使学生理解怎样运用物理应用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堂导入时,我用计算机将透镜挡住一半,物体、透镜、光屏三中心不同同一高度时像的性质和位置显示在出来,让学生从实际图象中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加深对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2F2FFF(如图2)(如图3)(如图3)例8在教学“导体容易导电”内容时,我们还可用3DMAK电脑软件模拟金属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中内部的正负离子,在通电前后的微观运动。使学生在观察模拟实验后,较易理解导体容易导电的原因。在头脑中对自由电子(正负离子)的定向移动有深刻印象,为下一步电流知识的引入作了很好的铺垫。同样,我们在教学“电动机的原理”时,可以通过3DMAK模拟通电线圈在转动过程中任一时刻的定格,来分析线圈的电流方向和受力方向,从而很方便地引导学生理解电动机的原理。(四)创设情景法情景创设方法形式多样,可通过学生的情景扮演,通过教师刻意渲染的教学氛围,或通过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现象创设,但通过多媒体视频手段创设,最能起效果。例9机械运动章节教学导入时,我先准备了一些“神舟七号”升天的模拟动画(或视频实录片断)片段。播放后,学生让在感受这一激动人心的科技成果时,体会到了“位置变化”的内涵。这升天的模拟动画中,既有火箭点火前和升空时与发射塔的位置关系,又有火箭脱离船体前后与飞船的位置关系,还有宇航员与飞船及宇航员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然后我引导学生想象:“宇航员翟志刚实现中国首次太空出舱行走,他与飞船又有怎样的位置关系?”,通过观看模拟动画(或视频实录片断)后充满激情地进行分析讨论,学生们更加投入、更加专注。他们想到自己今天所学的物理知识就与“神舟七号”升天这样重大的科技成果有关时,每个人的学习愿望也就更加强烈了。讲授光的直线传播时,在传统教学中老师总是急于把 “ 光沿直线传播 ” 的结论亮出,但现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地球上出现日全食情景来引入新课,学生会被日全食美丽、壮观、奇妙情景深深吸引。并适时提出问题地球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其中包含了什么物理道理?这样可启发学生的思维,再由教师结合其他生活中例子指导学生得出光沿直线传播的结论,这会给学生产生难以忘怀的印象。例10在引导学生学习重力知识时,除了复习前一章学过的力的一般知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着重放在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使学生认识了重力的存在,然后通过学生的探究实验,研究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用在坐标上作图的方法得出了重力跟质量的关系,这种做法思路简捷,学生容易掌握,同时学会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多媒体图象法。教学中应注意通过学生熟悉的例子应用多媒体技术来创设问题情景,以观察思考开路,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于探究问题的积极性。通过探究解决本书中“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重点问题,通过让学生利用重垂线观察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通过一系列有趣的活动利用重心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解决力的方向及作用点的难点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因此这节课教学的导入应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我首先通过实物演示:(1)将一只木球举到一定的高度让其自由落下;(2)把一只木球斜向上抛出,观察其运动路线;(3)让一只木球在讲台上沿直线运动,滚到讲台边后落向地面,观察其运动路线。然后引导学生:师:(1)在演示的几种情况中,球的运动有什么共同之处? 生:不论这些球的运动状态如何,它最终都将落回地面。(2) 进一步启发: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生:木球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某力的作用,球都落回了地面一定是受到了指向地面的力的作用。达到这种效果后,我再利用课前以Authorware制作好的示意图放影给学生观察,然后引导学生“想想做做”:师:请同学们用一根细线拴住自己的橡皮作图(121-1)所示的实验,说出你们的感受。生:手中的橡皮做圆周运动时需要用一定的力拉着,否则就会甩出去。师:无云的夜晚,我们总能看到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试想想,是不是地球上有力在牵着月球?出示多媒体示意图1: 月亮在不停地绕着地球旋转。出示多媒体示意图2:苹果落地和万有引力。最后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师:地球和月亮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地面附近的物体也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通常还把重力的大小叫做重量。木球无论怎样运动都最终落到地面,就是受到了重力的作用。通过采用实物演示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这样有趣的情境导入课题,不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师生之间还能够进行良性互动,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1光的反射教学前时,我用投影仪投放了一段视频和用Photoshop预先制作的图片:绚烂的霓虹灯,往来穿梭的车灯,五彩缤纷的灯光喷泉构成的武平山城美丽夜景,同时伴有优美动听的我的故乡音乐,将学生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光学“意境”。不但提高了学生对光现象的直观印象,还激发了他们对知识的求知欲。在期末复习功和功率时,此章是衔接运动、力和功的关键章节,为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重视和牢固程度,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科学知识。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展示一幅漫画,让学生首先联想有关“功”的关键知识点,接着利用动画演示一段“费了力却没有做功”的小品,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在给人美感享受下,在愉悦的气氛中将原先比较抽象的知识形象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启迪了学生思维,提高课堂复习效率。(五)故事导入法孩子天生爱听故事,所以故事导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方法之一。用学生喜欢的故事作为课堂导入,能很快地把课堂导入到和谐有序的氛围之中,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传递融入和谐的情感交流之中,同时又能使课内和课外紧密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得到激发。而具有声、光、像等多种效果的故事,更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例12在讲惯性一节时,我通过多媒体用图、文、声引入这样一个故事:(先出示一段视频,接着是故事朗读)有一油田突然失火,情况万分紧急!有人迅速报警。各路消防车陆续赶到,但由于火势太大,消防队员都无法靠近,火势一时无法扑灭,大伙儿都非常着急。此时,大家听到远处传来了汽车的巨大轰鸣声。只见一辆旧消防车疾驶而来,该车几乎没有减速就直奔火源中心冲去,车上队员急忙下车救火,火舌很快被扑灭。事后,油田老板激动 地握住该队队长的手一个劲地感谢。某报记者急忙采访队长并兴奋地告诉他:“油田老板已许诺,哪只队首先灭火,将奖励一大笔钱给他。请问,你们得到钱后,第一件想做的事是什么?”只能那个消防队长愤愤地说:“得到钱后,我们首先要换掉车上那个失灵的刹车片!”放完后,所有同学大笑不已。我马上提问:“同学们为什么笑?”并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同时投射课题):“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讲的惯性。”接下来课进行的很顺利,收到了极好的效果。例13在教学“电荷”一课时,我先投放一则寻电荷启事的Flash动画:“有一对双胞胎电荷兄弟,分别投身玻丝派(玻璃,丝绸)和橡毛派(橡胶,毛皮)工作,其特征是对于微小的物体有嗜好,由于与同门师弟不合,双胞胎电荷兄弟双双离家出走,在相遇时不知为何瞬忽间不知身去何处。望知情者告知其父母,必有重谢!联系人:原子。”动画放完后,所有学生的求异心理被迅速抓住,我再提出本节课的课题及学习的目标,然后完成下一步的电荷知识教学自然顺理成章。(六)温故衔接法“温故而知新”,温故衔接法也是复习导入法。物理教学中的这种教学导入方法用已知知识做铺垫,注重知识衔接,将新旧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进行复习、归纳、总结和运用,一方面便于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另一方面可促进知识的延伸,顺势过渡,一举多得,极具实用价值。例14电学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完欧姆定律后,我就把要用到串并联电路中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使用Photoshop制作成一张张图片,然后使用“会声会影软件”将其设计成电影方式作为新课前的导入,先引导学生复习旧知识点,再与新课内容衔接。经过一段时间后发现,在解题过程中,使用电流、电压、电阻的特点时,以往学生经常张冠李戴的现象如今再也不会出现。利用实验复习,既可以创造一种直观的环境,又可以较好地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阿基米德原理”时,我设计了复习“浮力实验”法来导入。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浮力”的概念。请同学们想想:我们是怎样证明下沉的物体受到浮力的?(师取出实验装置,引导学生回忆实验过程)。 2、师:边播放用Authorware已制作好的课件,边引导学生思考:当我们把重物从空气中像电视慢动作一样地逐步放入水中,想一想,物体受到的浮力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猜想一下浮力与什么因素有关。3、演示、观察、回答,生:随着深度的增大而增加。4、师:按照同学们的说法,也就是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所处的深度有关,是吗?请再看一遍多媒体课件的模拟实验演示。当物体浸没水中后,浮力就不再改变,显然不能认为浮力与深度有关。5、师:在上述实验或模拟实验演示中,我们知道,除了深度改变外,还有什么因素在改变呢?生:物体浸入水下的部分在改变。未浸入时浮力为零,随着浸入的部分变大,浮力也就变大;完全浸没以后,浸入的部分不再改变,浮力的大小也就不变。6、师: 播放Flash动画:2000多年前,阿基米德为了完成皇帝交给他的使命“辨别皇冠真伪”而终日苦苦思索。一天,阿基米德在洗澡,无意中他发现浴缸的水被溢出时,猛然想起了身体入水部分的体积跟排开的水的体积相等。于是,他欣喜若狂地叫着喊:“我想出来了,我想出办法来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能得到什么启发吗?生: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体积,或者说是与排水的量有关。7、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通过以多媒体课件平台设计温故衔接法导入,把已学过旧知识作为将要学习的新知识的“引燃点”,使学生在“温故”基础上“入题”、“知新”,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七)练习导入法 练习式导入新课是最常用、最简单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多用于学生已获得了较多的物理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知识,新课内容将在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探究。练习形式可多种多样,既可笔答,也可口答,教师根据不同物理教学内容来精心设计导入将会对新知识教学产生良好效果。练习型多媒体课件导入设计是通过一些与新课相关联的练习形式来训练,使学生掌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