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牵一“奇”而动全“文” 观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点评执教:南昌市朝阳小学 贾雪霞 点评:张媛媛 【教材分析】观潮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写动态景的文章。课文记叙的就是一次观潮的盛况,写的是作者耳闻目睹的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景象,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由远而近、奔腾西去的全过程,描绘出江潮由风平浪静到奔腾咆哮再到又恢复平静的动态变化,写出了大潮的奇特、雄伟、壮观。作者写“潮”,先闻其声,再观其形,惊叹于其变化之美。作者不仅用比喻等方法直接描绘了潮水汹涌澎湃、雷霆万钧的情状和声威,还从观潮的人数之多、热情之高间接表现了大潮的奇特,场景震撼,使人身临其境,很容易激起学生对自然山河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在这篇课文中,作者通过抓住潮水的声音和样子,以及观潮人们的反应,给我们展现了钱塘江大潮的奇特景观。设计本堂课,作为第一课时,首先指导学生学习词语和句子,在整体把握作者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的时间顺序描写大潮的景观后,重点品读潮来之时的景观,首先带领学生划出表示声音和样子的句词,借助表格形式梳理出描写潮水声音与样子词语,分成两列展示,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声音和样子的变化,通过对比句子、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形式,让学生感受变化,进而感受钱塘江大潮这一天下奇观的奇特,壮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观潮、闷雷、水天相接、沸腾、山崩地裂、人声鼎沸”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3.通过感受“潮来时”声音和样子的变化,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感悟作者的写景方法。 4.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景观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2.通过感受“潮来时”声音和样子的变化,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奇特,感悟作者的写景方法。【教学过程】一、入“奇”境1.板书课题观潮,指导写“潮”字,左右结构,中间部分写紧凑,给月字竖撇让位。2.齐读课题。3.理解:钱塘江大潮是什么,课文第一段给我们介绍了,课件出示第一段,生齐读。4.这段告诉我们钱塘江大潮是什么?预设:生答(天下奇观)5.比较两个“观”字课件出示字典中解释,理解两个“观”,进而理解天下奇观,就是天底下奇特的景观。6.结合资料袋中的图文理解为什么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1)生默读(2)结合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为什么成为奇观吗?(3)指名生回答7.师小结:正因为从宽处突然进入窄处,所以形成了这天下奇观。二、理“奇”观1.这天下奇观,作者是怎样写下来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每段写了什么?2.生交流预设梳理出:潮来前(2) 潮来时(3.4) 潮头过后(5)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师小结:是的,就是按照从先到后的时间顺序把观潮的过程写清楚的。三、品“奇”妙 这节课,我们聚焦潮来时的景象,感受这天下奇观。请同学们自由出声读3、4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看看潮来时是什么景象。(一)检查词句1.出示句子: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 (1)课件出示词语“人声鼎沸” ,指名生读,正音。(2)学习“鼎”字。 课件出示“鼎”字字理和古代的鼎的图片,指出鼎用来煮东西的器物。找出两者间的相似之处? 指名回答。 师小结:鼎字的下半部分特别这个鼎的脚,甲骨文的鼎,小篆的鼎,越来越像现在的鼎字。(3)学习“沸”字:沸是沸腾,人声鼎沸就是人发出的声音,像锅里的水沸腾了,形容人声嘈杂喧闹。(4)全班齐读。 2.出示句子:那条白线,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1)指名读句子 (2)课件出示词语“横贯江面”,齐读。 (3)理解“横贯江面”:贯,就是穿过,贯通的意思 (4)积累词语:如雷贯耳:形容人名声很大。 学贯古今: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通晓古今。 (5)齐读“横贯江面”、“如雷贯耳”和“学贯古今”三个词语。 (6)指导写“贯”字 生观察: “贯”字 引导学生注意:写的时候要,上面扁一点,下面长一些,上下对齐。 范写,并提示笔顺,学生写,教师评。 3.出示句子: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指名读句子。 (2)指出长句子关键要注意停顿,并范读。 (3)齐读。 4.出示句子: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朕的颤动起来。 (1)指名读句子。 (2)课件出示词语“山崩地裂”,齐读。 (3)拆字理解“山崩地裂”,形容声音特别大。 (4)引导学生接读:大得“好像大地都被朕的颤动起来”。 (二)交流感悟 1.请同学们默读3、4自然段,找出描写潮来时声音和样子的词句。你们看,老师找出了隆隆的响声,这是声音,用横线画出来,找到了一条白线,这是样子,用波浪线画出来,你们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完成表格声音样子隆隆的响声响声越来越大一条白线拉长变粗横贯江面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山崩地裂千万匹白色战马 (1)交流填写 (2)引导学生纵横向发现,并指导朗读纵向看: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大 潮水的样子也在变化(由线变长、变粗再到变高、变急)指导朗读: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大。(齐读) 潮水样子的变化。(师生合作组齐读)横向看:随着声音的变大,气势也越来越壮观。(3)除了声音的变化,气势的变化,你还发现有什么变化? (4)小结:潮是动态的景观,作者正是抓住这些变化,写出了这天下奇观。 四、读“奇”境 作者抓住变化,写出了这天下奇观,接下来也让我们一起来读出这变化,感受这天下奇观。 (一)出示句子: (1)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2)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1.指名两位学生读,提醒读出变化。 2.师生合作读,老师读第一句,学生读第二句。 (二)出示第四段 1.四人小组合作读,小组练。 2. 一组展示读,老师配上音乐。 (三) 背诵。 1.PPT出示: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_,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_,只见东边水田相接的地方出现了_,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_,_,_。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_。浪潮越来越近,犹如_,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_,好像大地都被的颤动起来。2.师配音乐,生齐背诵。五、入“奇”情1.播放钱塘江大潮潮来之时的视频资料,学生观看。2.学生再次感受这天下奇观,相信脑海里会浮现刚刚积累的词句。 板书设计: 潮来前(2) 观潮 潮来时(3、4 ) 声音 变化 潮头过后(5) 样子 【教学反思】课文观潮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并且是写钱塘江大潮的动态景,作者通过抓住潮来前、潮来时、潮头过后等不同时间的潮水的声音、样子的变化,观潮人们的反应,向我们展示了钱塘江大潮壮丽奇特,可谓真正的天下奇观。1.词句教学,力求扎实有效对课文中的新词,我改变了以往一开始先集中教新词语的做法,而是渗透在读课文的过程中,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有机地让学生进行理解。在读完课文后再让学生根据意思说出词语,然后通过朗读让学生加深记忆。这样教学词语不仅节约时间,也十分有利于学生对词语的积累。比如:在学习“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时,先带领学生借助图片和字理,理解人声鼎沸的意思就是人发出的声音,像锅里的水沸腾了,形容人声嘈杂喧闹。然后带着理解学习读好整个句子。 这样的设计,不仅帮助学生在句子中学习词语、积累词语,同时也是为学生的朗读与积累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得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扎实有效,层层递进。2.壮观场面,重视朗读和背诵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课堂中教师就是应该抓住机会,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多读,让学生读懂,读通,读熟,读得有情有趣,读得津津有味。在读好句子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通过手势指引,通过对比读,通过师生合作读,生生合作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己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课文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并且帮助学生积累课文中好的语言材料。熟读自然就能成诵,读着读着,让孩子在适当的“扶手”下,背诵3、4段,孩子兴致很高。 好的语句读熟了,有意识地让学生背背,强化一下记忆,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积累,很有必要,也很值得提倡。 3.语文学习,注重积累和运用 如果学生上完观潮只了解了钱塘江潮是怎么回事,那么这堂课就成了地理课。语文课教师的主要任务不应该只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应该借助课文内容,设计各种语言训练的情境,千方百计地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比较注重课文语言的积累和运用。比如课文语言的积累,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大量的朗读,让学生熟读成诵,从而使学生在读懂理解的基础上,比较轻松地达到积累课文语言的目的。语文课,要有语文味,要注重语言文字的积累运用,使得语文课完成语文课的使命。 4.恰当使用多媒体,锦上添花 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必须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为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服务。这堂课在学完内容后,采用了录像手段,再次感受观潮时的气氛,既帮助学生理解,又能促进记忆,对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当然,并没有把视频放在最前面去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想象,而是在学生充分阅读和想象之后,再给孩子一次冲击,加深印象,此时观看视频时,课堂上积累的词语会时不时地浮出脑海,此时的视频变成了有效的语言环境的刺激。【设计点评】 观潮是一篇以写景为主的散文。文章语言优美,词语丰富,句子变化错落有致。特别是“潮来时”一段,把钱塘江潮描绘得有声有色,读来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景。那么,如此天下奇观,如何教会学生品读感悟:对于四年级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边读边想象画面交流体会,会不会破坏意境?在学文之前,看视频,视频先入为主,又占据了语文课学习语言文字的主体地位。怎么办?在教学设计中,贾老师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读为本,紧抓“奇”进行教学,初读感知“奇”,品味探究“奇”,美读感悟“奇”。1.图文+读,感知“奇”开课伊始,贾老师揭示课题后,指出这个“潮”是钱塘江大潮,接着齐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明白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并借助资料袋的图文,直观的让学生感知大潮之“奇”。这一读一图,使天底下奇特的景观钱塘江大潮,初初浅浅、朦朦胧胧的“奇”初现脑海中。 2.变化+读,品味 “奇” 在阅读中梳理,在梳理中探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多种感官参与,自主阅读、全班品读等多元阅读阅读形式的设计,为学生搭建了自我建构、自主感悟,自我展示的平台。贾老师在这一环节中,直奔课文重点段第3、4自然段:先自由出声读3、4段,边读边划出描写潮水声音和样子的词句;接着学生交流潮水声音和样子的词句,并用表格的形式梳理,带领学生纵横向去发现,发现声音越变越大,潮水的样子也由白线拉长、变粗、变高,变得有力,更急、更猛。这个环节,学生充分朗读,积极交流,认真梳理发现,深刻地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3.对比+读,体悟“奇” 贾老师这节课中,在体悟潮水的变化时,使用表格的形式是用外在直观的方式展示了变化,要想让变化走进学生的内心,让学生领略“奇”,只有一条路,那就是读,朗读。贾老师在这一环节中,为了让孩子从中感悟蕴藏在变化之中的“奇”,一方面让孩子带上动作,跟着老师的手势去读。另一方面,师生合作读,一组一组地读出变化,潮水的声音越来越大,老师的手势越来越高,高过头顶,学生的潮水般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潮水一开始只是一条白线,但是它随着距离的靠近,它变粗、变长、变高、变急、变得有力,更猛。学生收获的不仅是潮水的变化,朗读能力得到提高。这一环节中,学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届渤海石油装备制造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1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届四川华西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届中国石油工程建设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春季招聘10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国药集团中联药业限公司招聘【6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招聘200人(第二批)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中建七局(上海)限公司校园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农产品直播营销推广协议
- 2025年农产品预售合作协议协议
- 揭秘物理学世界
- 教育创新解决方案
- 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
- 点的立体构成
- 环境因素识别评价台账
- 《史记》上册注音版
- JJF 1985-2022直流电焊机焊接电源校准规范
- 《研究生学术英语读译教程》课件Unit 8 The Lessons of Economics
- 《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
- 上锁挂牌教程课件
- 阅读推荐课《不老泉》课件
- 护士长医院感染管理知识培训正式完整版课件
- 风功率预测系统及测风塔专项检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