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知识讲座.doc_第1页
财政学知识讲座.doc_第2页
财政学知识讲座.doc_第3页
财政学知识讲座.doc_第4页
财政学知识讲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比较财政学 刘宇飞 副教授 2003.09 第一讲:公共部门的必要性提纲 从市场失灵说起。(姑且不论逻辑是否严谨,多数人的直觉如此,也不无道理) 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市场真的完全失灵吗?存在私人解决的可能性 市场办法仍有局限性政府部门仍然又发挥作用的空间。 公共经济目标:效率和公平 公共经济职能: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外部效应 公共品 信息不对称 垄断 收入分配公平 有益品市场真的完全失灵吗? 存在私人解决的可能性 外部效应:科斯定理 公共品的私人提供:纳什均衡及其他 信息不对称:发送信号与筛选机制 垄断:可竞争市场 收入分配公平:慈善捐赠 有益品:市场办法仍有局限性 政府部门仍然又发挥作用的空间公共经济目标:效率和公平 效率:帕雷托最优 次优 第三优次优原则 问题:如果某项帕累托效率条件未能满足,那么,是否还应该尽可能多地追求其它的帕累托效率条件的实现呢? 直觉的回答是肯定的。 但次优理论的回答却是否定的。 次优理论认为,一旦某一效率条件被破坏,那么,即使其余的效率条件可以实现,也不值得去实现了。 次优理论的意义: 在讨论公共经济目标时可以超越帕累托效率标准 次优原则并未彻底否定帕累托最优原则 次优理论的问题: 实现次优条件需要的信息远比有关的最优条件更为复杂第三优原则 黄有光的“三个世界”: 最优世界:无扭曲、无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 次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可以忽略 第三优世界:有扭曲、信息成本和行政成本不可忽略 第三优世界 信息丰富条件下,适用次优原则 信息贫困条件下,适用最优原则 信息稀缺条件下,适用第三优原则 第三优理论并未否定帕累托最优原则和次优原则应用 以经济改革为例 根据次优理论,必须在整个经济的所有经济部门都贯彻新的最优条件,否则就不如不改。因为任何局部的改革都可能弄巧成拙。 根据第三优理论,应该尽可能利用可以利用的信息,全盘策划,统筹兼顾,按部就班进行改革。逐步进行改革还是符合效益的,至少在预期值上如此。 公平 结果公平的思想 过程公平的思想结果公平 平均主义 罗尔斯主义 功利主义 无嫉妒标准过程公平 任何市场过程都是公平的; 只有竞争的市场过程才是公平的; 只有劳动过程才是公平的; 只有在初始阶段有关各方具有同等地位的情况下才又可能通过竞争的市场过程实现公平。 对于“公平”的认识是见仁见智的主观判断。 一个社会再一定时期内会有自己的价值判断。社会经由公共选择的过程加总这种判断。公共经济职能:资源配置和收入再分配 资源配置,以效率为目标 收入分配,以公平为目标 二者应该兼顾第三讲 公共品理论本讲提纲n 公共品的概念与分类n 公共品理论在财政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n 公共品最优提供的条件:萨缪尔逊条件n 全体一致同意原则n 最优多数表决制:自愿接受强制的条件n 简单多数表决制n 阿罗不可能定理n 偏好显示机制的设计公共品的概念与分类n 按照消费中的特征来定义n 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n 有学者只从非竞争性角度定义n 可以把非竞争性+排他性的物品定义为俱乐部物品n 可以把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物品定义为共同资源n 后二者又可合称为不纯粹的公共品公共品理论在财政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n 公共品提供是公共部门的基本任务n 公共品理论首先可以解决公共支出应该投向何方,以及怎样投入和使用才能最有效率的问题;n 其次也可以解决如何为公共品的提供融资,亦即如何收税的问题。n 而财政学的主干就是研究公共支出和公共收入,所以,公共品理论处于财政学理论体系的核心。公共品最优提供的条件:萨缪尔逊条件n 考虑每人为提供1单位公共品而愿意放弃或牺牲的私人品的数量,亦即其边际替代率;n 考虑技术条件决定的,多提供1单位公共品所要求的必须放弃的私人品的数量,亦即其边际转换率;n 不难推出,MRSi=MRT是最优条件。全体一致同意原则n 含义或要求n 好处:一旦实现,不会有任何人受损;n 缺点:实现起来非常困难或成本过高; 少数人可能采取策略行为。最优多数表决制: 自愿接受强制的条件n 多数表决制下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少数人,所以,何以理性的个人会自愿接受可能的对自己的强制?n 接受强制仍然可以是理性选择的结果。n 考虑接受强制的成本,亦即投票行为引起的决策成本和外部成本,并加总之;n 考虑接受强制的收益,并与成本比较。对强制的自愿接受n 比较接受强制的成本和收益,仍然进行理性的算计。n 若接受强制的收益大于成本,则接受强制。n 表决的成本:决策成本和外部成本n 决策成本随做出决策所需人数的增加而上升,若需全体一致同意,则决策成本可能无限高。若只需1人即可做出决策,则决策成本最低。(见P141图)n 外部成本随做出决策所需人数的增加而下降,若需全体一致同意,则外部成本为零若只需1人即可做出决策,则外部成本可能无限高。(见P141图)n 加总两条成本曲线得到典型成员面对的投票成本曲线。n 考虑典型成员的收益,不会随投票所需人数的变化而变化。n 比较成本和收益,可以确定,个人可能接受特定比例的投票表决原则。不会赞成独裁,也不会选择全体一致同意。 ATTACK WIN LOSE DEFENCE 2M-c-d M-c-dATTACKED DEFEATED M-c-d -(c+d)n 最优策略组合是(A-Win,Ad-Dnd)n 设存在不确定性n V=(1/4)(2M-C-D)+(1/4)(M-c-d) +(1/4)(M-c-d)+(1/4)-(c+d) =M-c-dn 引入联合保护的成本为,则比较和M-c-d,可判断个人是否愿意接受对自己的限制。简单多数表决制n 含义n 问题:投票悖论或投票循环n 出路:单峰偏好n 中间投票人定理n 中间投票人定理与帕累托效率投票悖论n 方案 X Y Zn 个人A 1 2 3n 个人B 2 3(1) 1(3)n 个人C 3 1 2n XYXYn YZYZ 由传递性公理: XZn ZXZX 与按照传递性公理得出的结果矛盾n 由三轮投票: XYZX投票循环阿罗不可能定理n 内容:在满足民主社会应该满足的一系列合理的条件下,要想确定无疑地经由已知的各种个人偏好次序推导出统一的社会偏好次序,一般说来是不可能的。n 含义:集体决策很可能要么无法做出,要么就有什么地方不对。合理条件n 理性条件(R)n 帕累托原则(P)n 无限制领域条件(UD)n 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IIA)n 非独裁性(ND)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n 不应该高估民主的集体选择过程的效率。n 但阿罗并未断言说通过政府的集体选择过程注定会事事不如人意。偏好显示机制的设计n 提要n 问题的提出:免费搭乘问题n 林达尔均衡n 克拉克税n MDP过程n 购买保险n 投否决票林达尔均衡n 思路n 林达尔均衡的有效性n 林达尔均衡与囚犯困境n n Dbn 3n 4 1n 2n Da林达尔均衡与囚犯困境n 个人Bn 合作 不合作n 合作 (点1) (点3)n 个人An 不合作 (点2) (点4)n 个人A:2143n 个人B: 3142设计税制以显示偏好n 基本规则:确定关键人物 对关键人物征税n 对真实显示偏好的激励 关键人物没有说谎的动力 非关键人物也没有说谎的动力n 局限性: 预算剩余的处理 仍有策略行为的困扰 执行成本问题 克拉克税示例n 方案P 方案S 税收n 投票者A 30 0 20n 投票者B 0 40 0n 投票者C 20 0 10n 加总 50 40 30比较n 与第二价密封投标拍卖机制类似n 又与英式公开(升价)拍卖类似n 第一价密封拍卖与荷兰式公开拍卖类似,对说真话没有鼓励。克拉克税下可能的策略行为n P S(真) S(假) 税n 投票者A 30 0 0 0n 投票者B 0 40 50 0n 投票者C 20 0 0 0n 投票者D 0 5 50 0n 加总 50 45 100 0MDP过程n 马林沃德(Malinvaud)、德雷泽(Dreze)和博辛(Poussin) 最早提出。n 考虑简单的两人-两商品模型,设公共品生产的边际成本等于1; 令参与者A和B向计划者申报他对于公共品数量增加一单位所愿做出的支付pa和pb, 也就是个人消费公共品与私人品的边际替代率; n 在满足pa+pb1时增加公共品的生产,在pa+pb1时,二人所愿进行的支付大于公共品的生产成本,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公共品数量,DX0,这时要求二人的收入必须减少,即,DYa0,DYb0; n 由假定可知, 二人收入的减少刚好可等于多生产公共品的成本,即, -(Ya+DYb)=DX; n 当pa+pb1时,二人所愿进行的支付小于公共品的生产成本,可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公共品数量,DX0,DYb0; n 由假定可知, 二人补贴的增加刚好可等于少生产公共品的成本,即, (DYa+DYb)=-DX; n 可见,在这一机制中,计划者刚好收取够用的钱,也刚好发放节约下来的钱,计划者不谋求自己的利益。n 上述公共品生产的调整将一直进行到pa+pb=1为止, 而这正是公共品有效提供的条件:MRS=MRT,帕累托最优实现。n 问题:该机制如何保证对参与者说真话进行有效激励呢?n 设个人A说真话,pa=MRSa; n 若DX0,则pa+pb-10, 即 pa+pb-1-2pa-2pa, 亦即 -DX(pb-pa-1)/2paDX, n 此式左边为个人A的贡献, 右边为个人A对于多生产DX 的真正偏好;。n 说真话有利。n DX0时,pa+pb-10, n 即 pa+pb-1-2pa(-paDX), n 此式左边为个人A可得到的补贴, 右边为个人A对于少生产DX 的真正偏好,可理解为他愿索取的补偿。n 说真话有利。n 个人B 少报其偏好,pb0时,则pa+pb-10, 即 pa+pb-1-2pb-2pb, 亦即 -DX(pa-pb-1)/2pbDX, n 此式左边为个人B的贡献, 右边为个人B对于多生产DX 的虚假偏好。n 说谎有利。n DX0时,pa+pb1, n 有pa+pb-1-2pb(-pbDX), n 此式左边为个人B可从公共品少生产DX中得到的补贴, 右边并非个人B的真实意愿。n 说谎不利。购买保险以显示偏好n 新方案P,原方案Sn 政府公布P获胜的概率是p,并宣布出售保险:针对P获胜的保险的费率为p;针对S获胜的保险的费率为(1-p)n 设个人是风险回避者。n 若个人j预计,P获胜比S获胜可多获得等值于Wj的受益,则他将愿意购买价值Wj美元的保险,防止S获胜可能带来的损失。n 个人j支付的保费为(1-p)Wjn 所有与j类似的人共支付(1-p)Wjn 又设个人i预计, S获胜比P获胜可多获得等值于Vi的受益,则则他将愿意购买价值Vi美元的保险,防止P获胜可能带来的损失。n 个人i支付的保费为pVin 所有与i类似的人共支付pVin 政府得到的保费收入总计 R= pVi + (1-p)Wjn 若P获胜,政府需支付Vi n 若S获胜,政府需支付Wjn 显然,政府会选择能让其支付最少的方案获胜,若Vi Wj 则宣布S获胜。若Wj Vi 则宣布P获胜。n 政府总可以得到一个余额 Vi - Wj 投否决票n 每个投票者将一个提案加入备选方案集合,设有n个投票者,产生n个提案,另外还有一个维持原状的方案(共n+1个方案);n 随机决定投票次序;n 每个投票者只能投一张否决票;n 最后留下的没有被否决的方案获得通过。n 例子:三人委员会决定一块集体用地如何利用。T主张建网球场;G主张建花园;F主张建足球场。n 设F(10,10,50) 数字分别对应T,G,F G(15,25,15) T(25,20,20) S(0,0,0)n 设随机选定的投票顺序为FGTn F会权衡否决GTS中的Gn G会权衡否决FTS中的Fn T会否决现状方案S, T获胜。n 其他顺序,结果可能不同,但本例中,T方案会在6个可能的投票顺序中5次获胜。n 投票者为使自己获得最大收益,有动力为其他投票者提供刚好超过其它提案所保证的获益。n 最后,可以预期,获胜的提案就是保证所有投票者获得相等收益的提案。第四讲 公共部门的运行及其效率本讲提纲 需求方面和供给方面:概览 选民:投票与否的抉择 厂商:寻租行为及其低效率 利益集团:集体行动的逻辑 政党与政治家:谋求最大化政治支持 官僚:预算规模最大化 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政府失灵:表现与原因我国财政学对公共选择问题的忽视 迄今我国财政学教科书没有公共决策制定过程的剖析,倾向于假定政府部门当然可以一心为公地把工作做好。 新版财政学教科书前言中已经肯定公共选择理论的借鉴意义,但是尚未见到借鉴的内容。代议制民主下公共决策: 需求方面 选民:是否投票以表达自己的偏好? 厂商:寻租行为及其低效率 利益集团:集体行动的逻辑代议制民主下公共决策: 供给方面 政党与政治家:谋求最大化政治支持 官僚:预算规模最大化选民 理性选民假说 EU=P U(X)-C EU强调投票过程本身对选民的预期效用 EU0,选民会投票 另一个投票悖论: 明知投票没用,还是选择去投票。对“投票悖论”的解释 理性选民假说下,C可能不高 理性选民假说的发展:引入投票行为本身的心理收益D EU=P U(X) C + D 理性选民假说的超越:最小最大遗憾原则选民的最小最大遗憾原则 没有影响 有影响 投票 C 0 未投票 0 U(X)-C 投票策略的最大遗憾: C 未投票策略的最大遗憾: U(X)-C 取最小的最大遗憾, 若CU(X)-C, 则投票, 这意味着C0 EU0, 意味着PU(X)-C0,亦即 CPU(X) 已知P远远小于(1/2),所以,最小最大遗憾原则下投票的条件更容易实现。厂商 寻租(rent seeking) 强调通过影响政府过程谋取私利; 强调造成社会福利净损失,没有任何生产性的产出。 对寻租成本的分析 图洛克对垄断抵消率的再解释 波斯纳的完全竞争的寻租过程 寻租的类型和层次 创租和设租问题 寻租是否可能有助于资源配置的效率?利益集团 积极作用 奥森的“集体行动的逻辑” 对奥森模型的批评 个别利益集团不会为所欲为政党与政治家 理性政治人假说 两党制下政党政见趋于一致:解释 霍泰龄的“大街模型” 空间投票模型 两党制下政党政见趋于一致:批评 政党可能不改初衷 选民可能改为不投票 有时,在野党可以针锋相对、后发制人在野党与执政党刻意相左一例 所表态的问题并非一维 三位选民:L、M、N 两党:A、B 两维问题:X、Y 设对X,L和M赞同,N强烈反对; 设对Y,M和N赞同,L强烈反对 假定执政党注意到,两方案X和Y各有两人赞同,因此决定依多数人的意见,让X和Y都获得通过。 在野党可以针锋相对,强烈反对两方案而获得N和L的选票,成为多数派。 假定执政党考虑到两方案都有人强烈反对,因此搁置X和Y两方案。 在野党可以通过在一个问题上赞成执政党,在另一个问题上反对执政党来获得多数选票。 比如,同意搁置X而反对搁置Y。 搁置X,使强烈反对X的N不反对在野党(当然,这里与执政党打个平手) 问题:N投谁一票? 赞成Y,虽会招致L反对,但是可以得到M和N的选票 可见,在野党在两个方案上的态度都符合N的偏好,而执政党只在一个方案上的态度让N满意。官僚 地位和作用:概览 官僚的目标:预算规模最大化 官僚如何追求预算规模最大化 对官僚追求预算规模最大化假说的批评 官僚问题的解决思路官僚的地位和作用:概览 实施决策+制定决策 好评:具有专业知识; 超脱于党派之争,专注长期利益 恶评:双边垄断 “铁三角”官僚的目标:预算规模最大化 官僚面临的预算约束与众不同,原因是其得自政府规模的非货币收益使得对他而言,公共品的相对价格较低。所以,官僚天生就偏爱更大的政府支出,过多的公共品数量。 几何分析,官僚不会在社会最优点(B=C)停下来,而是会进一步扩张(到B=C)。官僚如何追求预算规模最大化 说服 “要挟” 怠工(官僚主义) 投票对官僚追求预算规模最大化假说的批评 意识形态偏见(就是不喜欢大政府) 矫枉过正(完全忽视需求) 夸大其辞(议会或政治家主导)官僚问题的解决思路 尼斯卡南的思路 委托代理理论的解决思路尼斯卡南的思路 激励官僚部门(在官僚体系内部建立某种竞争结构) 激励官僚个人(允许官僚得到他所节省下来的部分生产费用) 转向私人部门提供委托代理理论的解决思路 委托代理问题发生的两项条件:利益冲突+信息不对称 解决思路1:协调双方的利益; 解决思路2:尽量减少信息不对称 筛选代理人 设计契约 监督腐败行为的经济学分析 见另外的文件。政府失灵:表现 公共选择理论又被认为是研究“政府失灵”的学科。不过这里对应“市场失灵”提出: 派生外部性 内部性 信息不对称 不完全竞争 分配不公平政府失灵:原因 有限的信息,许多行动的后果很复杂,难以预见 政府对其行动的后果的控制能力有限 议会通过立法后,由代理机构负责制定实施细节,而细节决定着后果。 政治决策程序的有限性 问题:理性的个人是否会真地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 盛洪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制度安排载于陈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公共选择问题,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基本思路:个体理性于集体理性的冲突 基本观点:损害少数人就会损害多数人。 多数表决制下外部成本大于零 全体一致同意原则下也存在对于后代人的外部成本(没出生的人无法举手投票) 如果人们不能承担他们应该承担的成本,获得他们应获得的收益,就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在需要集体行动的领域,个人理性不是集体理性的充分条件。 这种实际上由多数人选择的后果,并不被这些多数人拿来与自己在公共选择中的投票相联系。 投票通货膨胀民主将更迅速、更严格地控制每个生产者公共选择的一个错误又会导致另一个错误。政府干预的后果又成为政府进一步干预的理由。(盛洪P8-9)诺斯的分析 “从达尔文以来,进化论对我们理解社会生存具有强烈影响,这一理论的意义是,在历史进程中,无效的制度会被扬弃,有效的制度会存活下来,因此,更为有效的经济、政治与社会组织形式是逐渐演进来的。”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第12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但是,“怎样解释那些经济绩效一直很差的社会和经济的生存?,为什么相对无效的经济会持续呢?是什么妨碍了它们去采用更有效的制度呢?”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第123-124页,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 例子:文字组织的标准化/英语的广泛使用 铁路轨道的宽窄/录象机(电视)制式 其他“技术”标准的确定 诺斯,中文,1994,P132 I:一旦一种独特的发展轨迹建立以后,一系列的外在性、组织学习过程、主观模型都会加强这一轨迹。一种具有适应性的有效制度演进轨迹将允许在环境的不确定下选择最大化目标,允许进行各种试验,允许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去识别和消除相对无效的选择,并保护组织的产权,从而引致长期经济增长。 (卢现祥P84-85)诺斯,中文,1994,P133 II:一旦在起始阶段带来规模报酬递增的制度,在市场不完全、组织无效的情况下,阻碍了生产活动的发展,并会产生一些与现有制度共存共荣的组织和利益集团,那么这些组织和利益集团就不会进一步投资,而只会加强现有制度,由此产生维持现有制度的政治组织,从而使这种无效的制度变迁轨迹持续下去。(卢现祥P85) 张宇燕个人理性与“制度悖论”,载于陈昕社会主义经济中的公共选择问题,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 莎士比亚李尔王第四幕:“当我们降生时,我们为跨进由笨蛋们所设计的舞台而哭泣”。道破对既定制度的不满,或暗示制度的不完善性。 “制度悖论”:在既定制度约束下的个人最优行为(亦即个人理性)并未实现制度理性。 I:在既定制度下可能一方面存在着许多增进个人及社会福利水平的机会,但另一方面却又难以实现; II:制度一方面达到了均衡,但另一方面其后果可能又确实是“灾难性”的。解释 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依赖及积聚效应 制度非中性与利益集团 相对福利论与非适宜制度选择 搭便车与制度惯性 理性的无知与集体行动的逻辑 封闭系统与制度僵化第五讲 公共支出具体分析本讲提纲 公共支出增长趋势及其理论解释 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 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法公共支出增长趋势的理论解释 瓦格纳法则 皮科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论 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改变偏好的其它因素 鲍莫尔的相对价格效应 政党竞争 利维坦瓦格纳法则 基本内容:工业化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公共部门重要性的增加和公共支出的增长。 原因:工业化经济的发展会导致: 经济交往日益复杂,社会冲突增加; 对分配问题的关心日益加强; 私人无力为大型项目有效融资 瓦格纳法则的简单化表述: 公共支出具有收入弹性,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公共支出随之增加。 (这里,人均收入的增加对应着瓦格纳的“工业化经济的发展”) 但瓦格纳法则比较“笼统”。皮科克和魏斯曼的解释考虑了“时间形态”。皮科克和魏斯曼的梯度渐进增长论 强调公共支出增长不是直线型的,而是阶梯型的,渐进增长的。 原因:一方面,不喜欢被征税有一“可容忍的税收水平”可容忍的公共支出水平一般不会赞成公共支出的增加; 另一方面,若社会出现严重危机(如战争或经济大萧条)反省过去 可容忍的公共支出和税收 进而,危机过后公共支出一般不会降回原来的水平。 以上过程中存在“阈效应”、“审视效应”和“更替效应”。 虽然注意到公共支出的增长具有阶段性,但没有指出不同阶段的具体特点。马斯格雷夫的经济发展阶段论 指出,公共支出的增长在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特点。 在经济发展早期阶段,公共投资支出比公共消费支出更加重要; 随着经济发展,公共消费支出和转移支出越来越重要。改变偏好的其它因素 人口统计特征的变化; 技术进步 一国的开放程度鲍莫尔的相对价格效应 前提1:公共部门是劳动密集型的,其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比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业慢,但其工资的提高却往往是同步的。 前提2:对公共部门活动的需求没有弹性 结论:公共生产的单位成本相对上升,既定数量的公共品相对于私人品的价格会上升,公共支出必定增长。 此既“相对价格效应”,又称“鲍莫尔法则”。政党竞争 谋求最大化的政治支持 Meltzer和Richard的分析: 设公共支出只用于对个人进行归总的转移支付,数额为tYa,其中t为税率,Ya为人均收入。 总收入为nYa,设n为总人数。 总税收为ntYa Ya=(Yi)/n,Yi是第i个人的收入 考虑税收对人们工作努力具有负激励效应,这会导致个人收入Yi下降,进而总收入减少,平均收入减少,因而每人可得到的归总的转移支付也减少。如图10-2中先升后降的曲线所示。 在图10-2中,引入反映个人偏好的无差异曲线,并区别穷人和富人穷人的较平坦,富人的较陡峭。何以如此? 固然穷人和富人都不喜欢税率提高,但是,考虑到该制度下转移支付的特点,税率高的另一影响是穷人可以得到的转移支付也随之增加。 所以穷人要比富人对税率的厌恶更轻。 由双方无异线与转移支付轨迹线相切可得,穷人偏好更大规模的公共支出。 随着穷人投票权的扩大,谋求最大化政治支持的政党很自然地会赞同公共支出的扩大,以争取穷人的选票。利维坦(Leviathan) 本指“海中巨兽或怪兽”,现在往往代指不顾公共利益而自我扩张的庞大的公共部门。 有反例何以多角度讨论各种解释 作为更加切合实际的整合分析的基础。 Hendry的“从一般到特殊”方法论公共支出的经济影响 公共支出的归宿 公共支出的激励效应 对商品消费的影响 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 对个人储蓄的影响 公共支出的归宿 问题的提出(意义或重要性) 四种研究方法 可见研究此问题的难度问题的提出(意义或重要性) 关系到公共经济目标的实现 具体地: 第一,公共支出政策的作用更加直接; 第二,公共支出的受益分布并不平等; 第三,名义上的受益者可能并非最终的受益者。 所以,有必要研究谁真正受益的问题。四种研究方法 货币流量方法 分摊法 一般均衡分析 考虑效用函数公共支出的激励效应 公共支出可以分为用来提供两类物品的:一是市场根本不提供的;二是市场虽然提供,但是却提供不足的。 提供“非市场物品”的公共支出的激励效应:赞同 不赞成-表态或退出或激进行动 提供“市场性物品”的公共支出的激励效应: 从商品消费的影响看,有可能“消费过度”,也有可能“消费不足” 从劳动力供给行为看,往往有减少个人劳动力供给的激励 从储蓄行为看,往往有减少私人储蓄的激励,当然并不尽然 消费过度(见图10-5) 消费不足(见图10-6)公共支出项目的成本收益分析 与私人项目CBA的区别: 1收益和成本的范围 2收益和成本的衡量 寻找影子价格 创造影子价格 3选择社会折现率收益和成本的范围 私人项目只考虑私人成本和收益,公共项目则以社会福利最大化为目标,考虑社会成本和收益。 不仅要考虑直接成本与收益,也要考虑间接成本和收益,包括无形收益。 要注意区分技术外部性和金钱外部性,将后者去除。寻找影子价格 在产品有市场价格时要考虑是否存在价格扭曲,一般要将扭曲因素予以剔除。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若政府采购的商品的供给是无弹性的,则无须矫正。创造影子价格 无形收益衡量方法示例 时间价值估计示例 生命价值估计示例 都不完善,但聊胜于无。选择社会折现率 选择合适折现率的必要性 原则: 不可偏高(不能以私人使用资金的边际生产率为标准) 也不可偏低(不应低估私人部门对长期利益的考虑)进一步分析 考虑风险因素的确定性等价方法 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其他原则贝叶斯准则 最大最小标准 最小最大标准 成本有效性分析(CEA)考虑风险因素的确定性等价方法 某人考虑是否参加某培训项目,设当前收入为E元,接受培训后个人收入有可能(设概率为50%)上升Y元,也有可能(设概率为50%)保持在E元。个人预期收入为:EY=50%(E+Y)+50%E=E+50%Y,亦即,个人预期收入增加50%Y。 问题:个人愿为此培训计划支付的学费最高是多少? 是否愿意支付的上限是50%Y? 不是。因为50%Y不是确定性的收入,而是有风险存在。 假设个人是风险回避者,给予个人获得确定性的收入增加的机会,个人将宁愿接受低于50%Y的某一确定性的收入(设为A),而同时保持效用水平不变。 这一确定性的收入A即为有风险的收入(此处为50%Y)的“确定性等价”。 对于项目CBA而言,这意味着,如果其收益的度量没有考虑风险,实际上会高于人们的真实的评价。 可以利用“确定性等价”进行调整。 设个人在一个有50元收入的风险项目与一个有45元收入的确定性项目之间无差异,则45元为那个50元的风险项目的确定性等价。 这里可以说有10%的折扣。 亦即,对于风险项目的收益有必要加以折扣10%,以求得“确定性等价”。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贝叶斯准则 A B C工程I 200 180 120工程II 350 100 200工程III 180 240 150 I: II: III: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最大最小标准 A B C 最小收益工程I 200 180 120 120工程II 350 100 200 100工程III 180 240 150 150不确定条件下决策的最小最大标准 A B C 加总工程I 200(150) 180(60) 120(80)(290)工程II 350(0) 100(140) 200(0) (140)工程III 180(170) 240(0) 150(50) (220)成本有效性分析(CEA) 为避免收益度量的困难,可以确定某一容易观察的目标,设该目标实现即为“有效”。 考虑各种可能实现前述目标的有关方案及其可能发生的成本大小。 确定以最低的成本达成相同有效程度的项目。 启示:“不惜代价”不符合经济学原则。第六讲 税收的规范分析税收公平、税收效率与最优税收税收的公平原则(1) 受益原则 基本要求 税基的选择 税率的确定 新思路:林达尔均衡 受益原则要求根据个人从政府支出中得到好处的大小决定征税的多少。受益越大,征税越多。 如何衡量受益的大小? 财富/收入/消费/公共服务的成本税基的选择问题。 税率的确定方面也存在争论对受益原则的批评和发展 批评: 衡量问题 人际比较问题 收入分配问题 发展: 林达尔“自愿交换模型” 布坎南确定税率结构的条件布坎南确定税率结构的思路 考虑个人对公共品的需求具有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 亦即,收入和价格的变化都会影响个人对公共品的需求。 或者也可以说影响人们对公共品的评价。 或者说影响人们得自公共品的受益的大小。 收入增加,对相同的公共品的评价上升,或者说边际替代率提高,也可以理解为得自同一公共品的受益增加。 税价提高,对相同公共品的评价下降,也可以理解为得自该公共品的受益减少。 设收入增加的同时,将个人的税价提高相同的幅度。 若收入弹性大于价格弹性,则收入增加导致的受益的增加大于价格上升导致的受益的减少。总体看有受益的增加。则依受益原则,该多征税(累进)。 若收入弹性小于价格弹性,则收入增加导致的受益的增加小于价格上升导致的受益的减少。总体看有受益的减少。则依受益原则,该少征税(累退)。税收的公平原则(2) 支付能力原则 基本要求 横向公平 纵向公平 牺牲相等原则 税基的选择 税率的确定横向公平 Equals should be treated equally. 如何判断两人地位相等,或支付能力相等,或福利状况相等? 收入/消费/财产/其他 都有考虑不周之处纵向公平 不同的人应该得到不同的对待,但仍要保证公平。(亦即,不同的人应该得到公正的区别对待) 怎样做到公正的区别对待? 牺牲相等,或福利损失相等。 又可分为绝对牺牲相等、比例牺牲相等和边际牺牲相等。税基选择上的一些争论 支持所得税的主要论点:消费潜力 反对所得税的主要论点:双重征税 主张消费税的另一点理由:对从社会资源的索取行为征税。 反对消费税的主要论点:导致财政危机 为所得税的辩护:何双重征税之有? 往往并列,再以财产税作为补充。税基选择的经济实力标准(1) 综合所得或全面收入 不仅局限于货币收入,且具有不论来源、不论实现与否、不论是否使用的特点。 试图将能够带来福利增进的因素都考虑进来,包括政府补贴性的支出。 但即使两人综合收入相同,福利状况仍然有可能不同。 若考虑这一点进行调整,又产生新问题。税基选择的经济实力标准(2) 一般支出 不是简单的消费税,并不在每次消费行为发生时征税,而是就单位时期内的消费总支出征税。 总收入减去储蓄和投资等非消费支出。 鼓励储蓄和投资,且可累进征课 但对特定群体过重,且实施成本较高。税率结构的确定 没有简单的结论。 三种牺牲相等原则都只是有条件地支持征累进税。并不象有的作者所说的那样,认为牺牲相等原则(特别是边际牺牲相等原则)注定要求征累进税,才可保证公平。 若现实中不具备牺牲相等要求的征累进税的条件,是否累进税就不公平呢? 不见得。(回到前面讲到的对公平标准的认识) “在很大程度上,人们对于税收公平理论的研究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就实行累进税而言,人们发自内心的直觉并不比科学离真理更远。”税收的效率原则 税收效率原则是否要求“税收中性” “税收中性”的含义 现实中是否存在纯粹的税收中性 效率损失最小化是合适的税收效率原则 税收中性 经济学中的“中性”一词往往强调“没有影响”(考虑“货币中性”一说)。 怎样做到不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 应该“出人意料”,但这又 1 不符合斯密的合适的税收原则 2 还是会影响人们的行为 彻底的出人意料是不可能的。 利用经济学术语,税收中性指的是,税收不应该破坏现实中资源有效配置的一系列帕累托效率条件。 全面考虑人们的多方面选择,绝大多数税收都会在这样那样的某一方面破坏税收中性。 有人将“税收中性”理解为扭曲最少的税收。这里已经承认税收带来扭曲了,而果然有扭曲,也就不是中性的了。 为避免对这一用词的误解,不如将上述理解的效率原则直接称为“扭曲最小”或“效率损失最小”。效率损失何以发生 税收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收入效应不会产生效率损失 替代效应产生效率损失什么是税收的收入效应? 基本理解:税收使个人可支配的实际收入下降,或支付能力下降,但并未改变人们的行为方式。 怎样理解“并未改变行为方式” ? 用经济学术语说,指税收没有改变人们的边际替代率。 没有改变行为方式也可以理解为对人们的行为没有扭曲。因此没有效率损失。什么使税收的替代效应? 基本理解:税收的征课使纳税人的行为方式发生改变。 亦即,改变了人们的边际替代率。 或者说对个人的行为造成了扭曲,因此也就产生了效率损失。 典型如英国历史上“窗户税”的例子。收入效应不会产生效率损失 考虑两种商品X和Z,价格分别为Px和Pz,设个人收入为Y,可写出个人面临的预算约束为:PxX+PzZ=Y。预算线斜率为(-Px/Pz)。若再引入与该预算线相切的无差异曲线,知MRS=( -Px/Pz)。 假设税前MRS=MRT=-Px/Pz,帕累托效率条件成立。 设对两种商品同样征税,税率为t,税后个人的预算约束为(1+t)PxX+(1+t)PzZ=Y, 可知这相当于PxX+PzZ=Y/(1+t),即实际收入下降,而预算线和无差异曲线的斜率以及MRS并未变化。可见只有收入效应发生。 税后MRS=MRT=-Px/Pz这一条件仍然成立。所以收入效应不产生效率损失。替代效应产生效率损失 设只对X产品征税,税率为t,个人税后预算约束为: (1+t)PxX+PzZ=Y,预算线斜率发生变化,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