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济学视角浅析城市建设拆迁与征地中的利益关系.doc_第1页
从经济学视角浅析城市建设拆迁与征地中的利益关系.doc_第2页
从经济学视角浅析城市建设拆迁与征地中的利益关系.doc_第3页
从经济学视角浅析城市建设拆迁与征地中的利益关系.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经济学视角浅析城市建设拆迁与征地中的利益关系摘 要: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政府与失地农民/被拆迁人之间存在矛盾的根源在于核心利益的冲突,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征地与失地、土地增值与征地补偿、城市扩张与失业、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等五个方面上的利益对立。论文通过对征地和拆迁过程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深层的剖析,找出矛盾的根本所在,并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以“理性经济人”的视角来审视矛盾双方各自无法化解的纠纷问题。提出了基于博弈论的“纳什均衡”策略,为矛盾双方找到一个合理的利益均衡点。以期在保障国家土地制度顺利执行的同时,使农民/被拆迁人的合法权益也能得到维护。关 键 字:征地;拆迁;利益冲突;利益相关;纳什均衡Abstract: The conflict of benefits is the problem source existing in the earth expropriation for urban construction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famers who lose their lands, which is shown in five aspects, earth expropriation and land loss, land increment 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city expanding and unemployment, macrocosmic target and microcosmic target, long-term benefit and current benefitthrough the deep-seated analysis of land requisition and removal of stakeholders , find out the fundamentality of contradictions, and stood in the Angle of economics, with rational economic perspectives about the contradiction cannot resolve the problems. putting forward the Nash equilibrium based on the game theory, make it find a interests balance. with executing the policy of state land, and make the legitimate rights of the farmer/the relocation household can be preserved.Key words: Land expropriation;Demolition;Interest conflict;Stakeholder;Nash equilibrium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由之带来的各相关方利益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的加剧。由于相关各方之间的矛盾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措施进行解决,矛盾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具有不可调和性的冲突,甚至变成流血事件。总的来说,城市化建设的征地和拆迁问题,实际上就是拆迁方和被拆迁方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相应的,随着利益之间冲突的提升必然会导致博弈程度的不断加剧。所谓利益是整个社会领域中最普遍、最敏感的问题,它是社会制度变迁的最根本原因,而利益冲突是利益主体基于利益差别和利益矛盾在利益实现过程中所发生的利益争夺,而此时利益协调是社会和谐与整合的关键。1城市拆迁和征地所引起的利益冲突从经济学视角分析,人类经济生活中的冲突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这一研究前提和“经济人”的假设1。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可以用“经济人”来加以解释。对稀缺资源的追求和竞争,使得冲突不可避免。而在城市建设拆迁与征地活动中政府和失地农民/被拆迁人之间问题的根源实际上就是利益冲突,主要表现在征地与失地、土地增值与征地补偿、城市扩张与失业、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等五个方面。1.1征地与失地随着旧城改造和新城扩张速度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土地需求越来越大,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征地和拆迁力度。相应的,征地和拆迁的加剧带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居民的房屋被拆迁,因为征地和拆迁而引起的利益冲突也就越发明显。有关资料统计,19992010年,耕地减少面积至少1.6亿亩,近3000万农民失去其赖以生存的土地,同时伴随着土地的流失,依附土地的各种权益也随之流失2。在征地拆迁和失地农民安置的实施过程中,农民始终处于被动和弱势地位。首先,农民对征地的前期工作参与不够,对征地、工程建设没有发言权和知情权,被征地农民对不合理的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缺乏抵抗能力,由于“信息不对称”,缺少民主程序、缺乏透明度,失地农民/被拆迁人的抱怨、不满情绪也在随着征地和拆迁不断加剧。其次,被拆迁人和失地农民的土地使用权没有得到承认,被拆迁人在失去原有房屋后,仍要支付高昂的土地使用费给开发商才能得到新的房屋,原有房屋的土地使用权已随着拆迁被政府强行剥夺。然而,土地使用费却是房产商高额利润的根源。最后,在补偿费用的分配机制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甚至乡村干部起着决定性作用,被安置的农户的个人利益往往得不到保证。1.2土地增值与征地补偿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实行垄断。土地转让产生了巨大的收益,但在分享土地的转让收益或增值时,却往往忽视了被征地农民或被拆迁人的利益。政府定价与市场价格差距往往很大,基层农村土地被政府征收后转手给开发商的价格一般在1.33万/ hm2,而给失地农民的补偿仅是1333.3元/ hm2。农民在土地增值中并没有分享到应有的收益。根据有关资料的统计,在土地用途转让增值的收益分配中,政府大约得60-70,村一级集体经济组织得25-30,农民只得5-103。政府和失地农民/被拆迁人之间没有实现公平交易,利益分配机制的缺失或未制度化,使得失地农民/被拆迁人不仅未能从城市开发中受益,反而成为城市发展的“牺牲品”。1.3城市扩张与失业城市的迅速扩展,虽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但对农民来说,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依附于土地的工作。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劳动的对象、工作的场所,农民只有以土地为劳动对象,其价值才能得以实现。农民失去土地也就意味着“农民下岗”4。1.4宏观目标与微观目标政府和农民/被拆迁人的目标取向有时是不同的,甚至存在冲突。政府是站在全民或国家的立场上作决策,而失地农民/被拆迁人则是站在微观个体的立场上,相对于国家政策,他们更加关注的是个人或家庭的目标和需求。1.5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土地对于农民来说是长远收益,中国现行农村养老制度也是基于土地的养老和社会保障。产权交易的规则是,农民决定是否放弃农田使用权,要考虑是否比自有农地更“值”,也就是土地使用的机会成本。农民由于其自身的局限,往往只是着眼于眼前的利益。政府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国家利益和长远利益,理念和认识上的差异决定这种分歧存在的不可避免性。2征地和拆迁中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所谓利益相关者,是指极其有可能受拟议中的某项干预活动(无论是积极或消极)影响的或者指那些会影响到这项干预结果的人、群体和单位。鉴于此,我国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所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主要有:地方政府、开发商、失地农民/被拆迁人。2.1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发展城市,完善城市功能,进行城市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效应”和“规模效应”。理论上,征用权是政府用来提供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产品,而不是私人产品。政府征用土地所得的收益不可避免地要做出一些它认为出于公共利益考虑的决定。政府征用土地的收益主要表现在:实现了政府的目标,促进了公共利益,政府获得了一定的财政收入。也正是由于这种潜在收益的大量存在,使得政府对征用权的使用就存在极大偏好5。由于农民对土地没有所有权,所以在土地交易中土地产权的拥有者(农民或被拆迁人)无权参与交易谈判。政府在土地转让中的完全垄断地位,造就了土地出让金与征地成本之间存在巨大的利益空间。政府通过“征用转让”这一过程,获得了大量的权利租金,这也是旧城改造(扩张)遍地开花的一个原因,利益的驱动,为政府“政治创租”创造了环境。2.2开发商在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催生出了巨大的住房和租房需求,正如土地转让市场的垄断一样,住房需求是他们创造利润的一个重要基础。由于房产买卖带来的巨大利润空间,作为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开发商,就比较热衷于城市的开发,并在城市建设中不断获益。2.3失地农民/被拆迁人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对农民的影响是两方面的,农民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经济人”,他们也会考虑进城成本和进城收益,冲突的产生也是因为他们进城成本和进城收益的现实和预期的巨大反差,从而导致的失衡。另一方面,强制拆迁践踏人权,激化社会矛盾。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住宅及其财产不受侵犯,这也是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是公民的生存权和基本人权。因此,在宪法中加以规定和保护,任何人不得随意剥夺。然而该条例却赋予行政机关在政府认为合理的情况下,可以强行剥夺公民的这些基本权的权利。同时,强制拆迁是无视人权的表现,产生被拆迁人无家可归的恶果,增加社会的不安定因素,损害了社会利益,滋生出了尖锐的社会矛盾。总之,现阶段城市建设征地和拆迁中冲突产生的根源不是征地行为本身,而是不利影响没能有效的控制,缺乏利益主体之间利益协调机制,而出现利益冲突局部激化。在作为谈判对象的地方政府或者从地方政府手中购买了土地使用权的开发商面前,失地农民/被拆迁人总是处于弱势的地位,他们的谈判能力严重的不对称。3化解征地和拆迁中冲突的建议征地使农民或被拆迁人的权益失衡,并引起一系列社会问题。针对这些,作者认为可以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寻求一种合理的机制来化解利益主体之间纠纷。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博弈论所要达到的是“纳什均衡”,也叫“非合作均衡”。“纳什均衡”的结论是:从利己目的出发、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产生的结果是损人不利己的;而替他人着想,愿意损失自己的部分利益以保全他人利益的行为却会使结果最优,双方都能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己的利益6。根据这一经济理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国家退出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博弈,仅扮演游戏规则设定者的角色,而不是和拆迁人分配拆迁利益。博弈论认为,任何制度存在的前提是这种制度是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不可能真正地存在下去。政府应利用其手中的权利设定新的博弈规则,减少行政干预的成分和行政的倾向性,将行政作为调节拆迁人和被拆迁人的博弈的手段7。同时,由于被拆迁人处于弱势地位,政府还应当建立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平等对话的平台,形成平等的对抗关系。第二,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便于拆迁人和被拆迁人在充分掌握对方信息的前提下做出理性选择。在纳什均衡中,参与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决定了其行动空间和最优战略的选择。因此,提供完全的信息至关重要。第三,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选择合作是保证结果最优的最佳策略。在拆迁人和被拆迁人都考虑对方利益,愿意部分让出自己的利益时,才能最大程度实现各自的利益,这是一种利益冲突的妥协,对双方来说都没有实现利益的最大化,但是却实现了各自在既定的条件之下所能得到的最大限度利益。另外, 我国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是一种纯粹的补偿关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背,征地补偿是失地农民和被拆迁人在城市化进程中能获得的最直接的经济弥补,也是最容易引起征地和拆迁冲突的焦点,因此要探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开发商、失地农民/被拆迁人之间最佳的利益链接点,是建立一个合理的征地补偿和利益分享机制。例如,江苏昆山市按照每亩承包田每年补偿400元、口粮田700元、自留地1000元的标准长期补偿,并随着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8。4结论在城市化建设征地和拆迁中失地农民/被拆迁人与国家/地方政府冲突集中表现在土地征用上。要解决因土地征用而引起的冲突,就必须立足于土地制度这一根源。建立一个公平有效的土地制度是目前最迫切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影响最大的就是失地后的就业预期,征地是政府行为,失地农民安置同样也是政府的事,因此,政府必须采取措施改善失地农民/被拆迁人的预期,建立失地农民/被拆迁人就业保障机制,降低失地农民的进城成本预期。这样才能在“允许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全面小康”的进程中,保障发展的健康稳定。参考文献:1 作者.文章名.刊名,年(期),卷:页次1 李怀.城市拆迁的利益冲突:一个社会学解析.西北民族研究,2005,(3):512 王雪丽.城市拆迁中政府行为的理性选择问题初探.云南行政学院报,2010,(3):763彭小兵、谭亚.城市拆迁中的利益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