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涂县排水规划说明书20140105.doc_第1页
当涂县排水规划说明书20140105.doc_第2页
当涂县排水规划说明书20140105.doc_第3页
当涂县排水规划说明书20140105.doc_第4页
当涂县排水规划说明书2014010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说明书说明书 终稿 终稿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013 10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 工程名称 工程名称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编制单位 编制单位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资质证书 资质证书 甲级 证书编号 证书编号 081060 项目审定 项目审定 周征舸 院长 高级工程师 国家注册规划师 项目审核 项目审核 吴友兵 副院长 高级工程师 国家注册设备 给排水 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 吴秦 工程师 项目编制人员 项目编制人员 陶冬民 工程师 王宝珠 助理工程师 王金花 助理工程师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 专家评审意见答复 1 明确县城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与本规划的关系 答复 本规划范围与总体规划用地范围一致 部分服务范围超过本次排水规划 范围的排水设施 按其服务范围确定其相关规模及工程技术参数 已在概述章 节予以明确 2 明确与规划范围外区域之间的关系说明 答复 已增加周边区域排水工程设施现状与规划章节 详见第五章 3 增补供水量与污水量之间关系的相关说明 答复 已对每个污水处理系统范围内的用水量进行预测 并根据用水量计算区 域污水量 详见污水工程规划章节 4 进一步复核防洪规划的相关说明 答复 已复核防洪规划的相关说明并进行了相应完善 详见概述部分防洪规划 章节 5 在复核现有资料准确性的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雨水分区划分并核算排涝泵站 规模 答复 已优化分区及核算排涝泵站规模 参见 雨水工程相关图纸 6 增补水系规划说明及图纸 答复 已增加水系规划说明及图纸 参见雨水工程规划章节及 雨水工程相关 图纸 7 增加污水厂的厂址选择说明 答复 已增加污水厂的厂址选择说明 详见污水工程规划章节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3 目目 录录 前前 言言 6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8 1 1 自然条件 8 1 2 历史沿革 10 1 3 县城总体规划相关概述 12 1 4 城市防洪规划概况 16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给排水现状及规划概况区域给排水现状及规划概况 20 2 1 区域给排水现状概况 20 2 1 1 区域给水现状基本情况 20 2 1 2 现状排水体制 20 2 1 3 雨水工程设施现状 20 2 1 4 污水工程设施现状 22 2 1 5 雨水工程存在问题 24 2 1 6 污水工程存在问题 25 2 2 上一轮排水规划介绍 25 第三章第三章 总则总则 29 3 1 规划依据及采用的规范 29 3 2 规划原则 29 3 2 1 雨水工程规划原则 30 3 2 2 污水工程规划原则 30 3 3 规划范围 30 3 4 规划年限 31 3 5 排水体制 31 3 6 规划设计标准 31 3 7 水域功能区划分原则 37 3 8 水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 37 3 9 城市水域功能区划与水质标准 38 第四章第四章 道路竖向规划道路竖向规划 41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4 4 1 道路系统 41 4 2 设计原则 41 4 3 设计考虑主要因素 41 第五章第五章 周边区域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及规划分析周边区域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及规划分析 42 5 1 雨水工程 42 5 2 污水工程 42 第六章第六章 雨水工程规划雨水工程规划 44 6 1 雨水受纳水体 44 6 2 雨水分区及系统布局 44 6 2 1 雨水分区介绍 44 6 2 2 内河水系控制规划 46 6 2 3 各分区雨水规划概况 52 第七章第七章 污水工程规划污水工程规划 58 7 1 污水分区与系统布局 58 7 2 各片区污水规划 58 7 2 1 当涂县城污水处理系统 58 7 2 2 滨江新城污水处理系统 63 7 3 污水提升泵站 65 7 3 1 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原则 65 7 3 2 污水泵站规划 66 7 4 污水处理厂 67 7 6 污泥处理 75 7 6 1 污泥处理方案比较 75 7 6 2 污泥处置方式 76 7 7 尾水的排放及回用 76 第八章第八章 排水工程管理规划排水工程管理规划 78 8 1 管理体制与机构设置 78 8 2 管理设施 78 8 3 调度规程 78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5 第九章第九章 近期建设规划近期建设规划 80 9 1 近期建设项目安排的原则 80 9 2 近期建设规划项目 80 第十章第十章 投资估算投资估算 83 10 1 投资估算的依据和办法 83 10 2 投资估算 83 10 3 近期建设计划投资估算 86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规划实施意见规划实施意见 89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6 前前 言言 当涂县城位于马鞍山市主城区南部 北抵大金山 虾蚂山与马鞍山经济技 术开发区仅明珠路 姑山路 之隔 西临长江黄金水道 南至太白镇 东依十 里长山 白纻山 其间有黄山大道 宁芜铁路和建设中的宁安城际轨道贯穿南 北 其东有南北向宁芜高速公路相切及 314 省道东延 当涂县城北距马鞍山市 城市中心区约 10 公里 在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中 两者区域空间呈组团式相 连 南距芜湖市城市中心区约 20 公里 当涂县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雨量 充沛 气候宜人 境内河网密布 沟渠纵横 素称 江南鱼米之乡 当涂县现 辖 7 个镇 3 个乡 姑孰镇 黄池镇 乌溪镇 石桥镇 塘南镇 护河镇 太 白镇 大陇乡 江心乡 湖阳乡 根据 当涂县城总体规划 2011 2030 当涂县城新一轮总体规划面积为 65 平方公里 与上一轮总体规划相比 规划面积增加较多 县城的发展战略及 产业布局也进行了较大的调整 同时 随着近几年当涂县城经济和社会建设的 飞跃发展 城市道路 排水等市政工程也有了新的调整 原 当涂县城排水工 程规划 2008 2020 已经不能很好的解决排水工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指导县 城排水工程的发展方向 因此 受当涂县规划局的委托 由马鞍山市城乡规划 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我院 编制 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本次排水工程规划范围与 当涂县城总体规划 2011 2030 一致 即北 至广福路 金山湖 釜山路及襄城河上游 南至新太路 太白镇边界 西至长 江岸线 东至马芜高速 总面积为 65 0 平方公里 本次排水工程规划年限与县 总规一致为 2011 2030 年 本规划由雨水工程和污水工程两部分组成 雨水规划根据城区姑溪河 襄城河 青山河三大外河 将县城划为四大片 区 即城北片区 中心片区 滨江片区 城南片区 另根据各片区内现有河流 河堤 山峦 宁芜铁路 黄山大道 205 国道 及宁芜高速公路的自然划分 将整个城区再细分为十一个排水分区 即黄山分区 大陡门分区 章塘分区 焦家分区 护城河分区 护驾场分区 滨江新城分区 南部新城西分区 南部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7 新城东分区 城东南分区 芮港桥分区 雨水工程规划主要内容为 规划新建 或扩建雨水泵站 10 座 铺设雨水管道 93105 m 整治规划保留水系 93320m 污水规划主要以姑溪河 襄城河为界将整个当涂县县城规划区域分为三个 污水处理系统 分别为当涂县城污水处理系统 当涂第二污水厂处理系统和马 鞍山开发区银塘污水处理系统 当涂县城污水处理系统由中心城区和东部新城 两个分区组成 规划面积约为 30 1 km2 规划范围内属于当涂县第二污水厂处 理系统由滨江新城和城东南两个分区组成 规划面积约为 32 5 km2 黄山大道 以东 釜山路以北和湖西南路以西部分为马鞍山开发区银塘污水处理系统 规 划面积 2 4km2 共建设污水泵站 9 座 其中在建泵站 2 座 分别为太平府路 原东环路 北段污水泵站 太平府路南段污水泵站 改建天井街泵站一座 规划新建泵站 6 座 分别为提署路污水泵站 江东大道污水提升泵站 桓公路 污水提升泵站 涂山大道污水提升泵站 滨江新城 1 污水泵站和滨江新城 2 污 水泵站 新建污水管道 54205 m 扩建当涂污水处理厂 3 万吨 天 本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得到当涂县规划 建设 水利 环保 市政 公路等 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 在此深表感谢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8 第一章第一章 概述概述 1 1 自然条件自然条件 1 1 1 地理位置及地貌 地理位置及地貌 当涂县位于安徽省东部 长江下游中段 东邻江苏溧水县 高淳县 南接 芜湖市 芜湖县和宣城县 西临长江与和县隔江相望 北抵马鞍山市区和南京 市江宁区 根据 2012 年 9 月 10 日马鞍山市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当涂县现国土 总面积 995 平方公里 当涂县城西临长江 为长江中下游冲积平原一部分 县城东依十里长山 白纻山 西濒长江与江心洲相望 南与太白镇相连 北与马鞍山经济技术开发 区南区接壤 本次规划的县城 地面高程基本在 7 0 米至 9 2 米之间 黄海高程 以下 未注明均为黄海高程 老城东 北 西三面原多为农田和菜地 地面高程基本 在 6 2 米至 7 5 米之间 现城西辟为经济开发区 城北 城东开发建成新城 县 城东部紧依大金山 十里长山 白纻山 山峦高度在 50 米至 128 米之间 城内 有小黄山 凌云山襄嵌 高度分别为 49 米 98 米 县城内河渠纵横 水系较为丰富 长江 姑溪河 青山河等外河水系的防 洪堤埂高程较高 标高基本在 12 9 米至 13 7 米 吴淞高程 襄城河 乙字河 等外河堤埂标高基本在 9 7 米至 12 2 米 吴淞高程 1 1 2 气象 气象 当涂县气候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 四季分明 季风显著 温和湿润 梅雨集中 降水季节性强 时空分布不均 温度 全年平均气温 16 2 最冷月 一月 平均 2 8 最热月 七月 平均 27 9 历年最高气温 41 1 1995 年 8 月 23 日 最低气温 13 9 1991 年 12 月 29 日 无霜期 230 天 降水 历年平均降雨量为 1457 毫米 5 9 月份占年降雨量的 60 7 月份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9 是全年降雨量最多的月份 占年降雨量的 18 历年最多降雨量为 1895 5 毫 米 1991 年 最少降雨量为 460 4 毫米 1978 年 年降雨量数 120 天 年最 多连续降雨 690 毫米 16 天 历年一日最大降雨量 252 毫米 1989 年 7 月 湿度梅雨 年平均相对湿度 77 每年 6 月下旬 7 月中旬 都会出现一 段降水量大 降水日数多的梅雨天气 梅雨期最长达 43 天 1974 年 梅雨量 最多达 530 9 毫米 1969 年 占全年降雨量的 45 风向和风速 全年主导风向东风 季风东风 夏季东风 西南风偏北风 冬季东北风 年静风 19 年平均风速 2 6m s 最大风速达 24 3 m s 东北风 1990 年 9 月 1 日 日照 年平均日照 2133 小时 最多年日照达 2378 6 小时 1966 年 日平 均 6 5 小时 最少年日照为 1800 2 小时 1985 年 日平均 4 9 小时 1 1 3 水文 水文 当涂县城最大的过境水体是长江 长江当涂段全长约 18 6km 河道走向为 西南 东北走向 是一个一端束窄中间放宽的顺直分叉型河道 长江经过江心 洲后在小黄洲尾部汇合 长江右岸分布着当涂县城的两大水厂及当涂地区的工 业用水取水口 是当涂县城的主要水源 长江当涂段历年最高水位 10 406m 太平口 黄海高程 相应流量 92600m3 s 多年平均流量 29000 m3 s 实测最小月平均流量 6300 m3 s 江水夏 季最高水温 32 2 历年平均水温 17 7 当涂县城内河渠纵横 湖塘密布 其外围的姑溪河自小花津至金柱关全长 约 23 4km 流域面积约 983 5km2 乙字河是陈焦圩堤和长江大堤间的一条夹河 全长约 5 8km 襄城河源于当涂县十里长山和黄梅山 龙王山 上游分两支 至 314 省道桥下合二为一河 再向西流汇入长江 全长约 10km 流域总汇水面 积约 31 44km2 金山湖水域面积约 0 6km2 章塘水域面积约 0 16km2 两湖塘 汇集大金山 虾蚂山一带约 5 0km2的雨水 并与襄城河相通 古代抵御外来侵 袭的护城河长约 5 3km 水域面积约 0 48km2 1 1 4 土壤及地震烈度 土壤及地震烈度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0 当涂县地处扬州 铜陵断裂带中段 宁芜山岩断陷盆地南段 还受境内次 一级构造带制约 且受茅山断裂 郯庐大断裂的影响 根据 中国地震裂度区 划图 县域属 6 度或 6 度以上地震区 当涂县城用地西临长江 为长江中下游冲击平原的一部分 城内地质为长 江第一 二级阶地 主要持力层为亚粘土和粉质粘土 地基承载力为 120 130KPa 地震基本裂度 6 度 重要构建筑按 7 度设防 1 1 5 物产矿藏 物产矿藏 当涂县矿产资源丰富 矿种多 成矿条件好 主要包括铁 铜 金 硫铁 矿 耐火粘土 高岭土 石英矿岩 玄武岩 第四季粘土等 当涂县是安徽省 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之一 粮 棉油作物品种达 114 种 动物资源多以家禽 家畜为主 因地形复杂 水网密布 生态条件多样 水产资源丰富繁多 全县 鱼类共 70 多种 此外 县域内中药材资源也较为丰富 北部山丘分布有少量林 木资源 1 2 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当涂县城 今姑孰镇 历史悠久 一千七百多年来 历经沧桑变幻 西周 属吴国 春秋战国先后由吴改属越国和楚国 自秦始 以现今境内小丹阳为治 置丹阳县 因汉以后 属丹阳郡 治所在现今的宣城 西晋太康二年 公元 281 年 分为丹阳 于湖二县 于湖县故址在现今当涂县南 东晋咸和初 在 于湖县侨置淮南郡和当涂县 以安置北来士族 淮南郡原北方治所在现今的寿 县 当涂县原北方治所在现今怀远县东南的涂山 均西汉时所置 晋末 迁当 涂县于现今的南陵县东南 割于湖县为实土 隋开皇九年 公元 589 年 当涂 县又移治姑孰 即现今的姑孰镇 辖原于湖县和现今的芜湖 繁昌两地 原丹 阳县则于开皇十一年 公元 591 年 并治为溧水县 唐武德三年 公元 620 年 复置丹阳县 当涂县则改置南豫州 唐武德八年 公元 625 年 废南豫州 复置当涂县 唐贞观元年 公元 627 年 废丹阳县 改丹阳 即今小丹阳 为 镇 隶属当涂县 五代南唐 当涂县境先后改置为建平军 新和州 雄远军 宋开宝八年 公元 975 年 改称为平南军 太平兴国二年 公元 977 年 复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1 置当涂县 并设太平州 元改太平州为太平路 明改太平路为太平府 清因之 治所均在当涂县城 辖当涂 芜湖 繁昌三县 民国元年 1912 年 裁府留 县 当涂县先后划属安徽省芜湖道和第二 第九 第六行政督察区 1928 年 8 月 1932 年 10 月 一度直隶安徽省 1949 年 4 月 24 日 当涂县解放 在当涂 县城设当涂市 分郊区为当涂县 同年 5 月 在当涂市设皖南行署芜当专区 当涂市 县均属管辖 1950 年 5 月 废市归县 芜当专区并入宣城专区 1956 年 10 月 从当涂县划出马鞍山矿区 采石镇和部分乡村 另立马鞍山市 1958 年 11 月 从芜湖专区划出属马鞍山市管辖 1959 年 4 月 复归芜湖专区 地 区 管辖 1980 年 1 月 划属宣城地区 1983 年 6 月 又划归马鞍山市 同时 将大桥乡划属芜湖市郊区 县城建设在民国前由县知府管辖 民国时期县府下设实业局 建设局 科 分管 建国后先由县人民政府建设科主管 后改由城关镇政府负责 78 年成立 基本建设局后 归属该局 1984 年 9 月底 市政 规划 环卫等城区工作规划 归城关镇 直至 1989 年 10 月 又归口县城乡建设局 到目前为止 姑孰镇已 是一个各项设施较完整 初具规模的城镇 当涂近年来坚持科学发展观 积极实施安徽省提出的 东向发展 战略 强 力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 农业产业化 市场化和经济国际化进程 在融入长三 角发展中实现新跨越 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十三年位列安徽省之首 当涂是安 徽免征农业税第一县 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 安徽首座国家卫生县城 安徽省 创建文明县城工作先进县 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安徽省首届投资环境十佳县 浙商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连续多次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县 当涂民歌入选国家首 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11 年 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248 亿元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 35 亿 元 固定资产投资实现 290 亿元 自 2003 年起 连续八年位居全省综合 十强 县 前列 自 2005 年起 连续六年跨入全国中部百强县行列 五年来 先后荣 获全国卫生县城 全国科普示范县 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全国 两基 教育先 进地区 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县 全国平安畅通县 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2 先进县 全国残疾人康复示范县 全省文明县城 全省综治模范县 入选 2011 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和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 1 3 县城总体规划县城总体规划相关概述相关概述 2011 年 由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承担了 当涂县城总体规 划 2011 2030 以下简称本次规划 的修编工作 现将其主要内容简述如下 1 3 1 规划期限与范围 规划期限与范围 本次规划期限近期至 2015 年 远期至 2030 年 远景展望至本世纪中叶 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 本次规划的范围分为两个层次 一是规划区 即当涂县行政辖区范围 总面积约 995 平方千米 二是中心城区 东至马芜高 速公路 西至长江 南至太白镇区规划边界和新太路 北至市县管理事权划分 界线 即姑山路 振兴路 县域行政边界 规划总用地面积约 65 平方千米 其中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 49 51 平方千米 1 3 2 城市性质 城市性质 当涂县域定位为 皖江城市带先进制造业基地 南京都市圈生态文化休闲 基地 全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中心城区性质为 马鞍山市域服务业中心 马鞍山主城区的副中心和滨江宜居城区 当涂县经济行政文化中心 南京都市 圈园林式文化名城 1 3 3 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 按照 整合空间 多元驱动 体现特色 的原则 县域形成西部沿江都市 发展区 北部临湖都市发展区 南部高效农业与生态涵养区 江心洲休闲度假 区四大片区 规划城镇和产业沿江和沿主要交通走廊布局 形成 一核一带一轴 的城镇 空间结构 一核 指中心城区 一带 指以宁安城际铁路 宁芜铁路 马芜 高速公路和黄山大道等重要交通干线为依托形成的沿江城镇发展带 一轴 指 以江东大道为依托形成的城镇发展轴 按照 极化中心 分级发展 重点培育 园镇互动 的原则 构筑 中心城区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3 副城 中心镇 新社区 三级城乡体系 表 1 1 人口及用地规模一览表 城镇城镇 等级等级 规模规模 结构结构 万人 万人 城镇城镇 名称名称 城镇人口城镇人口 万人 万人 建设用地建设用地 平方千 平方千 米 米 城镇职能城镇职能 中心 城区 40 中心 城区 48 5549 51 马鞍山市域的服务业中心 马鞍山主城区的副中心 和滨江宜居城区 当涂县经济行政文化中心 南京 都市圈园林式文化名城 太白8 1219 综合型城镇 当涂经济技术开发区新兴增长区及综 合配套组团 年陡8 1313 综合型城镇 马鞍山承接产业转移的高平台和新兴 战略性产业的集中地 黄池12 1718 综合型城镇 县域经济发展新兴增长极和南部中心 镇 石桥6 1010 综合型城镇 大公圩地区的综合性服务中心 重要 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江南水乡农业休闲观光服务 基地 中心 镇 20 江心洲36 12 旅游型城镇 以生态涵养 休闲度假 文化体验 商务服务 现代农业功能为主的生态休闲度假基地 新社 区 0 1 1 0 1 3 4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规划 1 规划目标 规划目标 遵循文化为魂 生态为基 集约节约 高效宜居的规划原则 按照交通枢 纽引导城市中心体系构建 公共交通走廊引导居住用地开发 快速路引导产业 用地布局的要求 将中心城区建成布局合理 功能完善 水城相融 特色鲜明 的园林式文化名城 2 空间布局结构 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按照强化核心 分区发展 形成 一核三带六区 的空间布局结构 一核 指姑溪河与青山河交汇处的城市公共服务中心 三带 指长江 姑 溪河 青山河三条体现当涂滨江水城特色的景观带 六区 指老城区 城东 新区 城西开发片 城北新区 城南新区 滨江新区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4 3 片区功能与发展策略 片区功能与发展策略 实施 完善老城 推进城东 提升城西 优化城北 开发城南 发展滨江 的发展策略 实现城市 北优东进南拓 的发展方向 4 土地利用规划 土地利用规划 2030 年规划城市建设用地约 5066 2 公顷 人均用地 101 3 平方米 表 1 2 土地规划用地类别 规划用地规划用地 序号序号用地类别用地类别用地面积用地面积 公顷 公顷 占城市建设占城市建设 用地 用地 人均建设用地人均建设用地 平方米 平方米 人 人 1R居住用地1237 524 424 8 2A 公共管理与 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469 99 39 4 3B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570 611 311 4 4M工业用地815 316 116 3 5W物流仓储用地6 10 10 1 6S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721 214 214 4 7U公用设施用地44 70 90 9 8G绿地与广场用地1126 522 222 5 9弹性用地74 41 51 5 城市建设用地5066 2100101 3 5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一是城市道路系统 建成与组团式城市布局结构相适应 功能合理 安全 生态的城市道路系统 总体路网密度不低于 7 5 千米 平方千米 道路面积率不 低于 15 城市道路系统由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和支路组成 表 1 3 城市规划道路 道路等级道路名称起讫点长度 米 宽度 米 釜山路西侧规划边界 江东路388250 黄山大道明珠路 新太路1012150 北侧规划边界 提署东路172160 快速路 江东大道 提署东路 青山路366126 主干路银黄路黄山大道 湖西南路132250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5 太白路工业干道 湖东路323440 太白东路湖东路 东联路208340 提署东路振兴南路 马芜高速355340 先锋路 常韦北路444350 莲云路 常韦北路 湖东路196040 涂山大道西侧规划边界 马芜高速953360 红杨路金柱路 黄山大道351240 新太路金柱路 黄山大道372560 莲云路 红杨路203850 金柱路 红杨路 新太路133245 隆昌大道釜山路 宝塔路348640 隆昌大道宝塔路 新太路360660 长沟路双闸路 新太路410540 姑孰北路明珠路 太白路308845 莲涂路莲云路 南侧规划边界107540 振兴北路明珠路 釜山路211540 振兴路 振兴北路 青 山大道 釜山路 涂山大道684440 太平府路广福路 涂山大道670760 东联路太白东路 提署东路167040 明珠路黄山大道 振兴北路126040 广福路隆昌大道 太平府路322830 襄城北路姑孰北路 于湖路156930 青莲路姑孰路 湖东路218930 青莲东路太平府路 江东大道146850 黄池路振兴南路 湖东路85624 黄池东路湖东路 江东大道140524 东联南路江东大道 太白南路93930 礼贤路金柱路 黄山大道112630 金柱路 黄山大道147030 广福路 黄山大道 振兴南路199720 黄池路振兴路 石门路133124 双闸路先锋路 常韦北路382830 梅香路先锋路 常韦北路398130 宝塔路 灯塔路 常韦北路 花林路 西段 花林路东段 314330 盛泰路 先锋路 常韦北路 花林路 西段 花林路东段 827730 鲁桥路金柱路 程桥路170430 红桥路隆昌大道 黄山大道218435 先锋路双闸路 新太路386530 次干路 金柱路太白路 莲云路300830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6 隆昌大道双闸路 红杨路274530 隆昌大道黄山大道 釜山路195430 程桥路双闸路 新太路377130 霞飞路 双闸路 盛泰路 红杨路 新太路 257930 红桥路 盛泰路 涂山大道 红杨路 新太路 174530 马驿路双闸路 南侧规划边界234930 南津路双闸路 南侧规划边界250730 姑孰路太白路 姑溪河212420 莲涂路双闸路 莲云路117235 常韦北路双闸路 南侧规划边界222730 东营北路 明珠路 银黄路 黄山路 太白路 211420 东营南路太白路 提署路167420 桓温路花林路 南侧规划边界226430 于湖路黄山路 凌云路403024 釜山路 凌云路286724 石门路 凌云路 马芜高速287130 金柱路青莲东路 凌云路215024 桃山路纬三路 涂山大道66330 太白南路太白东路 提署东路187930 桥头路青山路以北224430 6 市政工程设施建设规划 市政工程设施建设规划 1 220 千伏变电站 随着规划区用地的逐步开发利用 规划区内产业配套 生活居住等将得到 进一步完善 必将拉动电力需求的飞速增长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 充分利用中 心城区周边供电资源 结合 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 2020 规划新建 2 座 220 千伏变电站 分别为章塘变 双闸变 每座 220 千伏变电站规划主变 容量为 3 180 兆伏安 远景可扩容为 3 240 兆伏安 预留占地面积不小于 3 公顷 2 110 千伏变电站 根据负荷预测结果 结合 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 2020 规划 10 座 110 千伏变电站 其中保留现状姑孰变 规划升压 35 千伏城西变电站为 110 千伏襄城变变电站 新建 8 座 110 千伏变电站 分别为小桥变 振兴变 外滩 变 莲云变 永兴变 凌云变 程桥变 泰坝变 每座 110 千伏变电站 主变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7 容量均按 3 50 兆伏安考虑 预留占地面积不小于 0 5 公顷 1 4 城市防洪规划概况城市防洪规划概况 当涂县现未编制单独的防洪规划 其防洪设施依据马鞍山市城市防洪规划 进行建设 现对 马鞍山市城市防洪规划报告 简要介绍如下 1 4 1 规划范围 主城区 市辖区 马鞍山市主城区东到东环路 南到南环路 西北分别 以长江水道和省界为界 副城区 本区又划分为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姑孰区 当涂县城 均座落在陈 焦圩内 它东到规划的江东大道 南西北分别到姑溪河 江堤和采石河 本次编制的防洪排涝规划范围位于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副城区中 1 4 2 设计水平年 规划的基准年为 2005 年 根据 马鞍山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2 2020 确定的规划期限及城市现状 情况 确定市防洪规划的水平年为近期 2010 远期为 2020 年 1 4 3 防洪水文分析 1 点 面设计暴雨 表 1 4 当涂县城点 面暴雨成果表 重现期 10 年一遇20 年一遇50 年一遇 历 时 均值 mm Cv点暴雨 量 mm 面暴雨 量 mm 点暴雨 量 mm 面暴雨 量 mm 点暴雨量 mm 面暴雨 量 mm 1h450 4873 867 987 880 7105 897 3 24h1050 58183 8170 9226 8210 9282 5262 7 3d1370 6242 5225 5301 4280 3378 1351 7 2 设计净雨 表 1 5 当涂县城设计净雨成果表 暴雨损失量 mm 重现 期 面雨量 mm 损失地下合 净雨 R24 P1h P24hnR3 R24 净雨 R3 m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8 量水计 mm m 10 年 一遇 170 940408090 90 40 710 5550 20 年 一遇 210 9404080130 90 380 70 5369 4 50 年 一遇 262 7204060202 70 370 690 52105 4 3 设计洪水 表 1 6 襄城河洪峰流量及模数成果表 洪峰流量 m3 s 洪峰模数 m3 s km2 流域名称 流域面 积 km2 10 年 一遇 20 年 一遇 50 年 一遇 10 年 一遇 20 年 一遇 50 年 一遇 江东大道 以上 18 646 377 62 494 17襄城 河 河口以上41 457 699 21 392 4 4 内河洪水位分析 表 1 7 襄城河原水面线表 单位 m 黄海高程 节点襄城闸襄城桥铁路桥姑孰桥 三叉 河口 省道桥小桥 江东 大道 设计 水位 8 888 888 888 968 979 079 189 21 原襄城河泵站规模为 8 6 m s 其中低排 6 0m s 高排 2 6m s 根据安徽 省水利规划办公室关于襄城河堤防设计洪水位的意见 在原襄城河泵站北侧的 襄城河出口再新建襄城河排涝泵站 承担低排区 山丘和部分高排区的排涝任 务 共新增装机 30 7m s 其中低排 13 7m s 高排 17m s 目前襄城河排涝 泵站正在建设 襄城河流域防洪排涝工程形势已发生变化 应考虑襄城河干流 河道 流域内金山湖 章塘等水体的调蓄作用 综合因素考虑 襄城河排涝进 水池侧最高 防洪 水位调整为 10 80m 其余水位根据此水位进行相应调整 1 4 4 堤防加固规划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19 当涂县城陈焦圩西临长江 南 北部分别被姑溪河和采石河所包围 内有 襄城河 城市防洪主要工程措施是筑堤防洪 经过建国后 50 年的建设 形成了 以采石河左堤 长江堤防 襄城河右堤组成的开发区堤圈 以襄城河左堤 长 江堤防 姑溪河右堤组成的当涂城关堤圈 堤防总长 29 629km 其中开发区堤 圈长 15 252km 当涂城关 14 377km 1 姑溪河当涂城关段河堤 姑溪河当涂城关段堤自当涂城关白竹山起到姑溪河铁路止全长 3200m 为 3 级堤防 通过 1999 2003 年的堤防建设已全面达标 可防御长江 1954 年型 洪水 2 襄城河堤 襄城河源于当涂县十里长山和黄梅山 龙王山 上游分两支 至釜山路桥 下合二为一河 再向西流汇入长江 全长 10km 主支自襄城闸至釜山路桥下 150m 处的三叉河口 河道全长约 4km 左岸 已建堤防长 4 47km 堤顶高程 11 3 12 1m 堤顶宽 3 6m 坡比为迎水坡 1 1 5 1 3 背水坡 1 1 5 1 4 右岸已建堤防长 4 07km 堤顶高程 11 5 12 2m 堤顶宽 2 5m 坡比为迎水坡 1 1 3 1 2 5 背水坡 1 1 3 1 3 三叉河口往上分左右两支 其中左支已建堤防长约 2 1km 堤顶高程 10 7 12 2m 堤顶宽 2 5m 坡比为迎水坡 1 1 3 1 2 背水坡 1 1 8 1 3 右支自 314 省道桥上 100m 处分南北两支 其中南支即为发源于十里长山 的主支 北支源自下塘 北支自下塘 交汇口的左堤 已建堤长 0 7km 堤顶 高程 11 2 11 8m 堤顶宽 3 8m 坡比为迎水坡 1 1 5 1 4 背水坡 1 2 1 5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0 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区域给排水现状及规划概况给排水现状及规划概况 目前 当涂县城当涂县城现有三座自来水厂 供水总规模为 5 0 万吨 日 当涂县城现状已建雨水管道为 81480 m 已建合流管道 5540m 已建污水管道 73420 m 已建雨水泵站 20 座 已建污水泵站 3 座 为青莲路污水泵站 姑孰 新区污水泵站及工业干道污水泵站 已建当涂污水处理厂规模为 3 万吨 天 2 1 区域给排水现状概况区域给排水现状概况 2 1 1 区域给水现状基本情况区域给水现状基本情况 本次规划区域内现有三座自来水厂 分别为当涂二水厂 华艺水厂及鑫龙 水厂 当涂二水厂水源水来自长江支流姑溪河上游 取水口位于姑溪河以北 太平府南路东侧 500 m 处 其进水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 III 类水质标准 设计能 力为 5 万吨 日 现建成一期 2 5 万吨 日 二期 2 5 万吨 日已开工建设 同时该 水厂作为马鞍山市应急水源 华艺水厂位于红太阳和大唐电厂之间 水源水来 自长江支流扁担河 其进水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 III 类水质标准 现已建成规模 为 1 万吨 日 主要供水范围是宁芜铁路以西的当涂开发区南区 鑫隆水厂位于 太白镇新镇区内 水源水来自姑溪河支流青山河 其进水水质各项指标均符合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1 III 类水质标准 现已建成规模为 1 万吨 日 规划规模为 3 万吨 天 主要供水 范围是宁芜铁路以东的太白镇新镇区 目前规划区域内的总供水规模为 5 0 万 吨 天 2 1 2 现状排水体制现状排水体制 护城河内老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 其余区域均采用雨污完全分流制 2 1 3 雨水工程设施现状雨水工程设施现状 雨水工程设施包括雨水管网 内河水系以及城区内城市排涝泵站三部分 分别以表格形式介绍如下 表表 2 1 县城现状主要雨水干管汇总表县城现状主要雨水干管汇总表 管道位置起迄点 长度 m 管径 mm 流向 釜山路隆昌大道 太平府路4020d400 d1500大陡门 干渠水系 广福路隆昌大道 振兴路1480d400 d1200竹山南渠 普润路沿江路 黄山大道1030d400 d1200竹山南渠 银黄路姑孰路 振兴南路650d400 d1000竹山南渠 礼贤路沿江路 黄山大道570D800竹山南渠 蒋庄路沿江路 黄山大道1470d400 d1000焦家水系 焦家路沿江路 黄山大道1550d400 d1200焦家水系 太白路沿江路 江东大道5450d400 d1500护城河 护驾场水系 青莲路姑孰路 江东大道3500d400 d1500护城河 护驾场水系 黄池路振兴路 江东大道2480d400 d1500护驾场水系 提署路黄山大道 江东大道4165d400 d1500护城河 护驾场水系 宝塔路金柱路 黄山大道2745d400 d1200胭脂河东汊 红杨路金柱路 黄山大道1150d400 d1200十里长沟 莲云路桓公路 太平府路1260d400 d1200胭脂河 涂山大道桓公路 黄山大道1715d400 d1200十里长沟 隆昌大道银黄路 沿江路4120d400 d1500黄山水系 焦家水系 黄山大道明珠路 和合路5175d400 d1500黄山水系 焦家水系 姑孰路明珠路 太白路5340d400 d1500护城河 大陡门水系 东营路广福路 太白路1575d400 d1500护城河 大陡门水系 振兴路广福路 涂山大道6690d400 d1500 纬三路北沟 护驾场水 系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2 太平府路太白路 涂山大道5195d400 d1500 纬三路北沟 护驾场水 系 江东大道太白路 提署路1790d400 d1200护驾场水系 丹阳路青莲路 提署路1150d400 d1200护驾场水系 东官路青莲路 提署路1250d400 d1200护驾场水系 石门路黄池路 和合路1310d400 d1200护驾场水系 于湖路太白路 提署路1860d400 d1200护驾场水系 霞飞路宝塔路 涂山大道1000d400 d1000十里长沟水系 长沟路宝塔路 新太路2270d400 d1000十里长沟水系 永兴路盛泰路 新太路2650d400 d1500十里长沟水系 盛泰路霞飞路 黄山大道1200d400 d1200十里长沟水系 黄山大道双闸路 涂山大道2400d400 d1500胭脂河 桓公路莲云路 涂山大道1640d400 d1500桓温路东沟 尼山路莲云路 涂山大道1630d400 d1500纬三路北沟 合 计 81480 表表 2 2 县城现状主要合流干管汇总表县城现状主要合流干管汇总表 管道位置起迄点 长度 m 管径 mm 流向备注 提署路姑孰路 西城河420 1000 1500 护城河 提署路南营路 东城河300 1000 1500 护城河 提署路南营路 寺河420D600 护城河 提署路于湖路 东城河630 1000 1500 护城河 东大街提署路 滨河路800d600 d800天井街泵站 西大街提署路 南寺中路500d600天井街泵站 南寺中路西大街 东大街310d700天井街泵站 南寺东路东大街 南营路300d600天井街泵站 南寺西路西苑路 西大街360d600天井街泵站 南营路提署路 南寺东路430d400 d600天井街泵站 寺河提署路 天井街泵站1070 1800 1500 天井街泵站 合 计 5540 表表 2 3 县城现状排涝泵站汇总表县城现状排涝泵站汇总表 序 号 泵站 名称 所在 河流 所属 部门 装机 容量 kw 排水 能力 m3 s 现排 水性质 建成 时间 1 襄城河泵站 1 长江当涂县825 低排 13 7 总规模 30 7 城排在建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3 2 襄城河泵站 2 长江当涂县540 低排 6 0 总规模 8 6 城排 3大陡门泵站襄城河当涂县2624 0城排2012 4二陡门泵站襄城河当涂县680 9农排 5 襄城河桥头 公园泵站 襄城河当涂县701 0城排 6章塘泵站襄城河市开发区182026 0城排在建 7姑孰泵站襄城河当涂县1572 04农排2002 8小桥泵站襄城河当涂县390 35农排1980 年代 9焦家泵站姑溪河当涂县2624 0农排改建 10护城河西站姑溪河当涂县26210 0城排2012 11天井街泵站姑溪河当涂县1312 4城排2002 12护城河东站姑溪河当涂县2624 0城排2011 13护驾场泵站姑溪河当涂县72011 0城排2002 14金柱湾泵站姑溪河当涂县250 2农排 15三马场泵站姑溪河当涂县71010农排 16河南泵站姑溪河当涂县1352 5农排 17莲云泵站姑溪河当涂县751 2农排 18蔡港泵站姑溪河当涂县450 44农排 19北斗门泵站姑溪河当涂县751 2城排 20芮港桥泵站姑溪河当涂县2805 5城排 合 计 6763106 43 2 1 4 污水工程设施现状污水工程设施现状 当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建设完成 现状规模为 3 万吨 d 采用 cass 卡斯 为主体工艺 尾水消毒采用紫外线工艺 污泥处理采用机械脱水工艺 脱水污泥采 用卫生填埋方式 尾水排放采用一级 B 标准 现实际收水量由于污水配套管网及 泵站不完善达不到满负荷运行 表表 2 4 现状主要污水管道汇总表现状主要污水管道汇总表 管道位置起迄点 长度 m 管径 mm 釜山路隆昌大道 太平府路4000d400 d500 广福路隆昌大道 振兴路1400d400 d800 银黄路姑孰路 振兴南路650d400 礼贤路沿江路 黄山大道550d400 d800 蒋庄路沿江路 黄山大道1450d400 焦家路沿江路 黄山大道1550d400 d600 太白路沿江路 江东大道5400d400 d1200 青莲路姑孰路 江东大道3000d400 d600 黄池路振兴路 江东大道2450d400 d600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4 宝塔路金柱路 黄山大道2700d400 d500 红杨路金柱路 黄山大道1150d400 d800 莲云路桓公路 太平府路1250d400 涂山大道桓公路 黄山大道1700d400 d800 隆昌大道银黄路 沿江路4100d400 d1500 黄山大道明珠路 和合路5150d400 d800 姑孰路明珠路 太白路5300d400 d600 振兴路广福路 涂山大道6500d400 d600 太平府路太白路 涂山大道5150d400 d600 江东大道太白路 提署路1750d400 丹阳路青莲路 提署路1150d400 d500 东官路青莲路 提署路1250d400 d500 石门路黄池路 和合路1300d400 d600 于湖路太白路 提署路1800d400 霞飞路宝塔路 涂山大道1000d400 d800 长沟路宝塔路 新太路2250d400 d500 永兴路盛泰路 新太路2600d400 d800 盛泰路霞飞路 黄山大道1200d400 黄山大道双闸路 涂山大道2400d400 桓公路莲云路 涂山大道1620d400 d600 尼山路莲云路 涂山大道1650d400 d500 合 计 73420 表表 2 5 县城现状污水设施汇总表县城现状污水设施汇总表 序号名称规模备注 1工业干道污水泵站0 23m3 s已建 2姑孰新区污水泵站0 6 m3 s已建 3青莲路污水泵站0 18m3 s已建 4太平府南路污水泵站0 1m3 s在建 5太平府北路污水泵站0 4m3 s在建 6当涂污水处理厂已建 3 万 m3 d已建 2 1 5 雨水工程存在问题雨水工程存在问题 目前当涂县大部分区域地块已开发 随着区域的不断建设和发展 雨水管 网已基本建成 区域内现只有护驾场水系 护城河水系等已完成综合整治 绝 大部分水系还是自然状态 在地块开发建设中存在水系被侵占现象 只有其断 面无法满足排涝要求 严重影响雨季排涝 同时规划区域内现状雨水泵站规模 马鞍山市当涂县城排水工程规划 2011 2030 马鞍山市城乡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25 较小 无法满足最新设计标准下的排涝要求 2 1 6 污水工程存在问题污水工程存在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 当涂县的城市建设和工业飞速发展 污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