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学案风向标》广东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篇 第六部分 第23讲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课件 岳麓版.ppt_第1页
《金牌学案风向标》广东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篇 第六部分 第23讲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课件 岳麓版.ppt_第2页
《金牌学案风向标》广东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篇 第六部分 第23讲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课件 岳麓版.ppt_第3页
《金牌学案风向标》广东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篇 第六部分 第23讲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课件 岳麓版.ppt_第4页
《金牌学案风向标》广东省中考历史总复习 第一篇 第六部分 第23讲 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课件 岳麓版.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部分世界现代史 第23讲一战后的东西方世界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1 新经济政策 1921 商品经济 1 原因 国内战争结束后 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2 时间 年 3 主要内容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 4 作用 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 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 1 时间 1922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 苏联 2 发展 当时加入苏联的有 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后来 苏联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典例 2011年广东潮州 列宁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1921年开始 他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是 a 实行新经济政策b 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c 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d 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点拨 1921年 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这是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重大探索 答案 a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1 工业方面 1928 1937年 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 第二个五年计划 重点发展 苏联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 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 重工业 经济政治 2 农业方面 自20世纪30年代初起 苏联开展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到1937年 苏联全国完成了农业集体化 3 法制方面 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 宣布苏联是 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新宪法的制定 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 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 斯大林模式 4 斯大林模式 农业 轻工业 1 利 在苏联建设初期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 弊 第一 优先发展重工业 使 和 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 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造成了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第三 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太多 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 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 经济发展粗放 经济效益低下 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典例 2011年广东 下图为 1913年和1937年各国工业总产值在世界工业产值中的比例图 20世纪30年代 苏联工业 产量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a 俄国农奴制废除c 新经济政策 b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d 斯大林模式推动 点拨 从20世纪30年代分析 符合题意的只有d项 a项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b项发生于苏俄国内战争时期 c项于1921年开始实施 答案 d 门户开放 美国 九国公约 的基本内容 典例 2011年广东潮州 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 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 的国际文件是 a 凡尔赛和约 b 四国条约 c 五国条约 d 九国公约 点拨 1922年 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 九国公约 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答案 d 罗斯福新政1 背景 1 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 盾尖锐 政局动荡 新政 2 1933年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 宣布实行 2 目的 消除经济危机 3 特点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国家工业复兴法 宏观控制 4 中心措施 对工业的调整 通过 加强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控制与调节 5 作用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 巩固与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 与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 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典例 2011年广东梅州 1929 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并由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 但美国在短期内经济开始复苏 尖锐的社会矛盾有所缓和 其原因是 实行了 a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c 罗斯福新政 b 马歇尔计划d 新经济政策 点拨 1933年 美国总统罗斯福为应对经济危机 宣布实施新政 新政取得了成效 使美国经济开始复苏 答案 c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 揭露德 意 日的法西斯暴行 希特勒 国会纵火案 犹太人 1 德国纳粹政权的建立 1 背景 1929 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德国社会矛盾 2 标志 1933年 上台 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3 暴行 利用 打击德国共产党 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 解散一切工会 取缔除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 加强思想控制 焚烧进步书籍 掀起迫害 的狂潮 2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1 法西斯党 一战后 墨索里尼建立了法西斯党 2 法西斯专政建立 1922年 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 3 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 军部 1 标志 1936年以 为核心的法西斯专政建立 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2 暴行 1931年霸占中国东北 1937年七七事变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实施了南京大屠杀等暴行 4 法西斯势力的勾结 轴心国 1 建立 19世纪30年代后半期 德 意 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起来 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 柏林 罗马 东京轴心 又称 集团 2 危害 轴心国集团的形成对世界的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典例 2011年广东深圳 右图为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于1970年在华沙一处罹难者纪念碑前下跪 代表德国请求得到战 争受害者的宽恕的场景 这座纪念碑所纪念的罹难者是 a 塞尔维亚人b 犹太人c 法兰西人d 希腊人点拨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后 德国纳粹对犹太人进行迫害 华沙纪念碑是为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犹太罹难者而建立的 答案 b 考点1 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作的探索 1 2011年广东清远 1921年 美国人哈默大学毕业后到俄国访问 列宁特地接见他 并授予他在苏俄开采石棉的特许权 当时苏俄实行的政策是 b a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b 新经济政策c 斯大林经济政策d 戈尔巴乔夫经济政策 2 2010年广东汕头 邓小平说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苏联搞了很多年 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搞了个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是 c a 废除粮食税 实行余粮征集制b 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消灭地主阶级c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d 推行计划经济 重点发展重工业 3 2011年山东临沂 列宁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他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有 a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 优先发展重工业 建立高度集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中的经济政治体制a b c d 考点2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4 2010年广东东莞 斯大林创建的经济政治体制虽然使苏联取得巨大的建设成就 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斯 c 大林模式在政治上的弊端是 a 优先发展重工业b 排斥市场调节c 权力高度集中d 民主法制健全 5 2011年山东青岛 丘吉尔曾说过 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 他接过俄国时 俄国只有木犁 而当他撒手人寰时 俄国已拥有核武器 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斯大林 d a 适时实施了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b 适时实施了新经济政策c 合理吸收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d 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6 2011年江苏淮安 20世纪二三十年代 苏联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斯大林模式 下列有关斯 大林模式的说法 正确的是 使苏联成为强盛的工业国 东欧各国大都曾照搬这一 模式 为苏联的解体埋下了隐患 极大地保护了农民的 利益a b c d a 考点3 九国公约 的基本内容 7 2011年广东湛江 小华学习了 九国公约 的内容后 写了以下体会 日本人沮丧 美国人得意 其中 美国人 得意 是因为 九国公约 a a 有利于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b 使美国取得德国的大片海外殖民地c 使美国成为世界霸主d 有利于美国控制联合国 8 2011年四川内江 九国公约 使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 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它是哪次会议上签订的 b a 巴黎和会b 华盛顿会议c 雅尔塔会议d 波茨坦会议 考点4 罗斯福新政 9 2010年广东 2008年以来 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经济的不断恶化 2010年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举行峰会进一步研究应对策略 许多国家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举措 下 b 列最值得各国领导人借鉴的做法是 a 林肯颁布 宅地法 b 罗斯福实施新政c 杜鲁门推行 冷战 政策d 马歇尔倡导欧洲复兴计划 10 2010年广东汕头 一位美国学者在评价罗斯福新政时写道 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 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 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罗斯福新政在政治上 的主要作用是 c a 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b 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c 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 加强了中央集权 考点5 通过国会纵火案和反犹暴行等事例 揭露德 意 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