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舟记一.通假字 诎右臂支船(诎通“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衡通“横”,横着的。)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有 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甫通“父”,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多附与字之后。)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通“拣”,挑拣。)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通“又”还有) 二.一字多义鳏 奇: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奇异、罕见 技艺、奇妙,奇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零数,余数) 有: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表存在的动词,与“无”相对)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 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 为:为宫室、器皿、人物 ( 做,这里是雕刻的意思。) 中轩敞者为舱 (是)内容理解 1、本文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布局。第一段先总述王叔远技艺奇巧,引出说明对象核舟。第二五段,详述核舟之“奇巧”。(2)介绍船体大小,结构布局。(3、4)介绍船头、船尾人物的神态和动作(5)船背的题名、篆章和着色】按照空间顺序细致说明。第六段总述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由衷地赞美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艺“技亦灵怪矣哉!”。 2、该工艺品艺术的精湛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答:(1)用料体积小(2)所刻事物繁多 (3)刻物情态毕备 3、第三段文字为什么先介绍苏东坡,后介绍黄庭坚、佛印? 答: (1)主题是大苏泛赤壁 (2)窗上刻的是东坡的文句 (3)三人位置东坡居中 4、文中最后一段运用哪些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地说明核舟体积小、容量大的特点,突出雕刻者技艺的高超、构思的巧妙。 5、从文中找出船夫不在划船的依据。(用自己的话表述) 答: (1)文中有“舟尾横卧一楫”句;(2)两个舟子的四只手都无空划船。 6、王叔远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这是因为什么? 答: 为了配合核舟雕刻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文学常识 1、核舟记选自清朝张潮编著的虞初新志一书,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篇说明文。文中点明核舟主题的句子是“盖大苏泛赤壁云”。 2、课文中提到的“大苏”即宋朝的文学家苏轼。其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是后赤壁赋中的句子;“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赤壁赋中的句子。“鲁直”即他的好友、诗人黄庭坚。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峨冠gun B手卷jun C不属sh D矫jio首昂视 2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 A(绝)类弥勒:很 B(历历)数也:分明可数的样子 C(如)有所语:好像 D勾画(了了):清楚明白 5.全文采用的结构方式是( A )。 A.总分总 B.总分 C.分总 6.课文总体是按( B )顺序说明核舟的。 A.时间 B.空间 C.逻辑 7、阅读下列文段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高可二黍许 大约 神情与苏、黄不属 类似 诎右臂支船 同“屈”,弯曲 珠可历历数也 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苏、黄共阅一手卷。 苏轼和黄鲁直共同观赏一幅书画长卷。 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手下边的衣褶里。 (3)第一段的第一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 A、C ) A.列数字 B.打比方 C.作比较 D.分类别 (4)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一句点明了窗子具有灵活精致的特点,说明雕刻的精巧。 (5)窗上对联为什么要刻这十六个字,而不刻别的字? 这十六个字是前、后赤壁赋中的名句,与上段“大苏泛赤壁”相照应,切题,而且可以启发读者联想舟外赤壁景色。作者真切地描述,足以见他对核舟观察的精细。 (6)第二段中作者以对人物姿态、神情的生动细腻的描述,具体说明雕刻人“ 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的精湛技艺。(从原文第一段文字中找) (7)第二段细致描写鲁直“如有所语话”,佛印“神情与苏、黄不属”,“珠可历历数也”是为了说明什么?试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生动形象地说明雕刻技艺娴熟高超(8)从本文段看,雕刻家的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高超技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用料体积小;所刻东西(字、景、人、物)多;刻画细腻逼真,情态毕备,富有诗情画意核舟记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1给加粗字注音。(1)罔不wng(2)贻 y(3)箬篷ru(4)八方有奇 j (5)石青糁之 sn(6)髯rn(7)天启壬戌 rn x (8)篆章zhun2解释加粗词。(1)罔不:无不 (2)尝贻余核舟一:曾经(3)绝类弥勒:极 (4)诎右臂支船:同“屈”,弯曲(5)篆章:篆字图章 (6)视端容寂:神色(7)曾不盈寸: 还 (8)桃核修狭者:长而窄3核舟记选自清朝人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核舟记的作者是明朝人魏学洢。4核舟的主题是大苏泛赤壁,课文在介绍核舟时先用奇巧一词(原文中词)总括,结尾再用技亦灵怪一句话相照应,高度评价了王叔远高超的技艺。5根据文中表数量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古汉语表数量的用法。古汉语中无专门的量词,常用数词加名词表示数量。二、阅读阅读课文13节,回答问题。(1)下面句中加粗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C A中峨冠而多髯(x)者为东坡B苏黄共阅一手卷(jun)C石青糁之(sn)D神情与苏黄不属(zh)(2)下面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C A高可(大约)二黍许B矫(举)首昂视C两膝相比(比较)D清风徐(缓缓地)来(4)与“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D A能以径寸之木,为 宫室、器皿、人物B士卒多为用者C为人五,为窗八D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同步练习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一、 器皿(mn)罔不(wng)贻(y )有奇( yuj)黍(sh )箬篷(ru)糁(sn )峨冠(gun )髯(rn )髻(j)衣褶(zh)诎(q)楫(j)椎髻(zhuj)壬戌(rnx)虞山(y)篆章(zhun)矫( jio)二、写出下列字的意思1.有奇巧人(奇妙精巧)2.罔不因势象形(无不)(依照)(模拟)3.尝贻余核舟一(曾经)(赠)(我)4.盖大苏泛赤壁云(句首表示推测语气)5.高可二黍许(大约)(黄米)(上下)6.启窗而观(打开) 7.箬篷覆之(用箬竹叶做的船篷)(盖)(代词船舱)8.雕栏相望焉(正对着) 9.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缓缓地)(起)10.石青糁之(用石青)(涂抹)11.中峨冠而多髯者(高高的帽子)(胡须)12.如有所语(说话)13.其两膝相比者(他们的)(靠近)14.佛印绝类弥勒(极像) 15.矫首昂视(举)16.神情与苏、黄不属(不相类似) 18.居右者椎髻仰面(椎形发髻) 19.其人视端容寂(视线)(神色)20.若听茶声然(好象的样子) 21.其船背稍夷(平)22.钩画了了,其色墨(清清楚楚)(黑) 23.长曾不盈寸(竟然还)(满)24.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长而窄)四、比较下列字在句中的含义木:能以径寸之木(木头)以至鸟兽、木石(树木)曰: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叫)文曰“初平山人”(是)奇:明有奇巧人(奇异)长约八分有奇(零数) 有:明有奇巧人(动词表示存在)长约八分有奇(通假字,同“又”)为:为宫室、器皿、人物(雕刻)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是)为人五;为窗八(有) 而: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表示并列) 启窗而观(表示修饰)而计其长曾不盈寸(表示转折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可以) 云: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词 )此中人语云(说)五、按要求填空1.核舟记选自清代张潮编的虞初新志。作者是魏学洢,字子敬,明末嘉善人。3黄庭坚是宋朝的文学家,字鲁直。6苏、黄二人的友好关系可以通过“左手扶鲁直背”一个动作和“右手指卷,如有所语”的神态看出来。7从对佛印的神情描写中,可以看出佛印豁达开朗的性格特点。9从第四段对右边舟子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他轻松悠闲的神态,而左边舟子专注悠闲。的神态则显得11点明全文中心的句子是嘻,技亦灵怪矣哉。12最能体现王叔远构思巧妙、技艺精湛的语句是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13、写出两句其他诗词中与船有关的语句。(略)六、翻译下列句子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5苏、黄共阅一手卷。 6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7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8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 9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10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七、回答下列问题1写三个人的神情主要是为了说明什么?文中哪句话赞叹了雕刻技艺的高超?雕刻者技艺的高超 “嘻,技亦灵怪矣哉”2“闭字和“启”字相应,一启一闭说明了什么?写出了介绍的顺序:由舟外到舟内再由舟内到舟外,引导读者仔细观看,并由此引出窗上的文字5文中第三段介绍苏东坡、佛印、鲁直于船头的位置,为什么先从中间的苏东坡介绍起?因为这样写符合核舟的主题,苏东坡是“泛舟”的主角。6文中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和相互关系的?“共阅一手卷。如有所语。”7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的时候,为什么不是从船头说到船舱,从船舱说到船尾,而是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呢?因为中间船舱的位置和对联的颜色非常醒目,而且窗上的对联也暗示了核舟的背景和主题。先写船舱,不仅可以增强浓厚的艺术情趣,而且也极其自然的引出下文中船头三人的情态的描述8下列字词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 )A诎右臂支船(诎)B左臂挂念珠倚之(倚)C东坡右手执卷端(执)D绝类弥勒(类)5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D )A苏、黄共阅一手卷 译文:(苏、黄在一起共读一横幅的书画。)B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译文:(这是挑选了桃核中修长的刻成的。)C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译文:(他们的膝盖互相靠近着,都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D同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译文:(都能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6这段文字介绍了核舟的主体部分船头(或舟首),以空间顺序为说明顺序。语言上生动,人物情态栩栩如生。九、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五)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篛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1.这段文字具体介绍“核舟”的形状、构造等情况。请用简练的词语概括出这段文字介绍的内容。(不超过12个字)舟长、高、舱、窗、雕栏、窗上的刻字3.第2至3句的说明顺序是从中间到旁边。4.这段文字中描写核舟上交代舟上人游览的地点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句子是什么?(用原文回答)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可:高可二黍许(大约)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端:1.东坡右手执卷端 (名词,“画卷的一端(右端)2.其人视端容寂 (形容词,“端正、正”)木:1.能以径寸之木 (木块)2.以至鸟兽、木石 (树木)者:1.中轩敞者为舱 (.的部分) 2.居右者椎髻仰面 (.的人)曰:1.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 (叫作)2.文曰:天启壬戌秋日 (是)扇:1.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 (扇,量词)2.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 (扇子)启:1.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打开)2.天启壬戌秋日 (古代称立春、立夏为“启”)而: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连词,并且)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转折,但是)以:1.能以径寸之木 (用)2.以至鸟兽、木石 (甚至)语:1.如有所语(说话)2.此中人语云(告诉)盖:1.盖大苏泛赤壁云(大概)2.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三.古今异义 1、卧右膝:卧,古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平放。 今意:躺下,躺着的样子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古意:(戴着)高高的帽子。今意:峨眉山之顶 3、其两膝相比者:比,古意:靠近。今意:两个事物进行比较。 4、高可二黍许:可,古意:大约。今意:可以。 许:左右。 5、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简,古意:通“拣”,挑拣。今意:简单,容易。四.定语后置 原句:核舟一。 正确语序:一核舟。原句:篆章一。 正确语序:一篆章。五.词类活用 (1)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 (2)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糁:名词用做动词,涂染) (3)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4)卧右膝,诎右臂支船(卧:动词的意动用法,使平放。诎:通“屈”,动词的意动用法,使弯曲)(5 )箬篷覆之 (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篷。)2.倒装句 尝贻余核舟一,原句应为:尝贻余一核舟。 又用篆章一,原句应为:又用一篆章。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句应为:盖简修狭桃核为之。 3.省略句 则题名其上,省略于,原句应为:则题名于其上。4.双重否定句 罔不因势象形:全都是按照(材料原来的)形状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罔,没有;无。罔不,无不;全都。因,顺着;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八、中考巡礼(2005武汉)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解释下面的词语。 峨冠:戴着高高的帽子髯:胡须 历历:清清楚楚2翻译下面的句子。佛印绝类弥勒。佛印和尚极像佛教的弥勒菩萨。3写出文中描写苏东坡外形特征的句子。峨冠而多髯4写出文中描写佛印外形特征的句子。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5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九、迁移整合 (2005浙江)东坡画扇 (宋)何莲先生职临钱塘江日,有陈诉负绫绢钱二万不偿者。公呼至询之,云:“某家以制扇为业,适父死,而又自今春以来,连雨天寒,所制不售,非故负之也。”公熟视久之,曰:“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须臾扇至。公取白团夹绢二十扇,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顷刻而尽。即以付之曰:“出外速偿所负也。”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始踰府门,而好事者争以千钱取一扇,所持立尽,后而不得者,至懊恨不胜而去,遂尽偿所逋 。【注释】先生职临钱塘江日:苏东坡到杭州任职时。陈诉:状告。负:这里是拖欠的意思。某:我。姑:暂且。发市:开张。就判笔:顺手拿起判笔。判笔,判案用的笔。踰:走出。逋(b):拖欠。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某家以制扇为业 职业(2)适父死适逢 恰逢、正赶上 (3)至懊恨不胜而去 离开2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C)A、公呼至询之(指代制扇者) B、非故负之也(故意)C、其人抱扇泣谢而出(其中) D、即以付之曰(把)3借助文后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姑取汝所制扇来,吾当为汝发市也。暂且拿些你所制作的扇子来,我会替你开张起来的。4从文中看,制扇者欠债的原因是什么?苏东坡是怎样帮助制扇者的?父亲去世或“适父死”;扇子卖不出去或“所制不售”;在扇子上写字作画或“就判笔作行书草圣及枯木竹石”。 课文选段精读 (一)(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乙)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4为下列加点的实词,找出词义相同的成语。钩画了了(了如指掌 )其船背稍夷 ( 化险为夷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 恶贯满盈 )其两膝相比者 ( 鳞次栉比)5根据提示默写。 文中总说王叔远构思精巧,技术高超的句子。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描写佛印洒脱神态的句子。佛印绝类弥勒珠可历历数也。写出文中核舟小窗上雕刻的对联。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某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打开窗户来看,雕刻着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壶),神色平静,好像在听烧茶的声音。嘻,技亦灵怪矣哉。啊,技艺真是奇妙极了。7甲是全文的总说段。段中用一个词对王叔远的雕刻技艺作了总评:奇巧段中“径寸之木”说明所用的原材料体积小;“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则表现其有多方面的成就;“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则说明他构思精巧,形神兼备。8. 乙是全文的总结段,通计舟上人、窗及其他物品的数量和刻字总数。又以“而计其长曾不盈寸”再次强调材料之小和雕刻的容量之大;用“灵怪”一词对作者作品再作点评,从而呼应开头。9. 从表达方式看,甲段主要是叙述和议论相结合;而乙段则主要是说明和议论相结合,可见,两段中都运用的议论这种表达方式。 (二)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10下列对加点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C )A绝类弥勒(绝对)B如有所语(比如)C可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数出来)D神情与苏、黄不属(像)11比较下列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可 珠可历历数也 (可以) 高可二黍许 ( 大约 )端 东坡右手执卷端(东西的)一头 ) 其人视端容寂 (正 )12翻译下列句子。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浓胡子的人是苏东坡。(佛印)袒胸露乳,矫首昂视(佛印)敞胸露怀抬头仰望。 13读文填写。文段的结构方式是总分文段从表达方式看,侧重描写文段的说明顺序是空间文段从最细处落笔,执、抚、指、 语、矫、视等动词画龙点睛,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使人物活灵活现。课外美文阅读 核工记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山坳插一城,雉(zh)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f)鼓,若寒冻不胜者。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耳倾听,户虚掩,如应门;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n),负卷帙踉跄行,若如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嘘火,盖供客茗饮也。舣(y)舟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徐兴乃尔。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计人凡七:僧四,客一,童一,卒一。宫室器具凡九:城一,楼一,招提一,浮屠一,舟一,阁一,炉灶一,钟鼓各一。景凡七:山、水、林木、滩石四,星、月、灯火三。而人事如传更,报晓,候门,夜归,隐几,煎茶,统为六,各殊致意,且并其愁苦、寒惧、凝思诸态,俱一一肖之。语云:“纳须弥于芥子,殆谓是欤!” 作者:(清)宋起凤 1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长五分许 (左右)松下凿双户 (门)作潮来候(征兆)计人凡七 (共)15翻译下列文言句子。全核向背皆山。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景物有哪些?景致共有七处,分别是:山、水、林木、四块河滩石头,星星、月亮、三盏灯火。16阅读填写。请与课文核舟记比较阅读,完成下列题目。两文非常相似,皆以物为说明对象,又兼有人事。核舟记介绍的是核舟,突出的“大苏泛赤壁”主题;本文介绍的是桃坠,突出的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意境。从结构上看,两文都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模式。其中主体部分采用了空间说明顺序。探究创新17请你选取自己喜爱的一件艺术品,用你从本文学得的方法向老师或同学介绍。提示: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艺术品来介绍。要仿照本文的介绍方法。如总分总的结构,空间顺序,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等。 (九)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选自明史) 注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朕():皇帝自称。 1、宋濂是明初著名的文学家。甲文写宋濂艰难(谦恭)求学 的故事;乙文写宋濂诚实待君的故事。 2、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患:担心(2)色愈恭,礼愈至 至:周到(3)濂具以实对 具:全,都(或通“俱”) (4)间问群臣臧否 臧否:善恶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加点词语必须准确译出。 (1)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他(老师)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2)诚然,卿不朕欺。确实是这样,你没有欺骗我。 4、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从甲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虚心求教才能学有所得。从乙文中我得到的启示是只有坦诚相待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和信任。(十二)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怠:懈怠。箧:书箱。舍:学舍,书馆。媵人:服侍的人。 乙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任末:人名。笈:书箱。或:有时。庵:茅草小屋。荆:灌木名。麻蒿: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悦:敬佩。易:交换。 10请用“ ”为下面两个句子标明朗读停顿。 (1)手 指 不 可 屈 伸 (2)夫 人 好 学 手指/ 不可屈伸 夫/ 人 好学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媵人持汤沃灌 汤:热水(2)以衾拥覆衾:被子(3)负笈从师负:背,背着(4)编茅为庵为:做,做成12翻译下列两个句子。 (1)录毕,走送之。抄完了,赶紧(或跑着)把书还给人家。(2)人若不学,则何以成?人如果不好好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或“成就事业”)?13甲乙两段文字在内容上有哪些共同点?都表现了从师学习时不惧险阻,不图物质享受,勤奋好学的精神。(十三) (甲)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7、解释加点的词语:或夜昏怠(倦怠) 辄以水沃面(浸泡,洗)乃至被谗受贬(说坏话) 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作太守)8、翻译下列句子: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译:(范仲淹)年轻时就胸怀大志,把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9、在文中找出能体现范仲淹“发愤苦读”的语句?答:夜昏怠,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乙)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0、文段中范仲淹与宋濂读书目的有所不同的,请分别指出。答:分别是:以兼济天下作为自己的责任。将读书作为人生快乐的事情。11、从上面两个语段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具备哪些品质?答:不畏艰难,刻苦勤奋。(四)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5题。(15) 王冕僧寺夜读甲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或牵牛来责蹊,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士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 安阳韩信闻而异之,录为学子,学遂为通儒。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思母还故里,冕买百牛驾母车,自被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竟遮道讪笑,冕亦笑。1 读甲文,解释加点的字。(4分)1或牵牛来责蹊 有人2辄默记 就 3安阳韩信闻而异之 对感到惊异 4自被古冠服随车后 披2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一到夜晚,他就偷偷的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捧着书,就着佛像前的长明灯光诵读。3 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画家、诗人,起根本原因是什么?(分)王冕幼时读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刻苦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乙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甲文为什么“事冕如事性”?乙文中“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的原因是什么?()因为王冕遂为同儒;执经叩问,援疑质理。王冕和宋濂是怎样获得成功的?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分)勤学,不怕险阻;不畏艰难,勤学,不懂就问。(五)(临沂市)文言文阅读 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丰之际,河、洛之士翕然师之。时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解释下面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 无从致书以观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而以书赴告同学者。 颐既觉 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_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 _甲乙两文在写作内容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内容:_感情:_甲乙两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隧道回填土质量控制方案
- 小学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6单元重难点知识速记与巧练(含答案)
- 混凝土结构的加固与修复方案
- 临时水泥搅拌站安装与管理方案
- 糖皮质激素药理作用112课件
- 水的分层与融合课件
- 水电站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水电气安全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2025版燃气供应及节能改造合同模板
- 2025版:人力资源居间费合同范本
- 急诊科护理月质量分析
- 危险废弃物及固体废物管理培训
- 寿险财务流程管理办法
- 《老年人生活能力康复训练》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全套教学课件
- 徒手整形培训课件
- 运动康复概论讲课件
- 乡镇密码电报管理制度
- 村级络监控安装方案(3篇)
- 潜水员入场安全教育试卷(含答案)
- 供热有限公司安全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模板
- 癌性爆发痛的护理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