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牛郎织女(一)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牛郎织女(一)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牛郎织女(一)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牛郎织女(一)教案 人教版.doc_第4页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牛郎织女(一)教案 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牛郎织女(一)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的:1独立阅读课文,能讲这个故事。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牛郎织女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家族统治的揭露和鞭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1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呢?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2咱们学过他的作品吗?(陶罐和铁罐、爬山虎的脚) 三、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牛郎高兴地回答”):老牛说了话,告诉牛郎将有仙女成为他的妻子。 第四部分(“第二天黄昏时候”到结束):牛郎巧遇仙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想想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四、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个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五、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六、谈谈学文后的感受。 (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新幸福的生活。)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这是个中国的民间传说故事。本文是牛郎和织女故事的前半部分,以牛郎的成长过程为主线,并穿插了织女和众仙女在天宫没有自由、没有欢乐的生活情景及下凡的经过。本文是阅读课文,要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的自读自悟,针对学生的疑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在师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中体会出牛郎的诚实、勤劳、善良的品格。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还体现在选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不仅组织学生选读内容,还请学生谈谈选择这部分内容的理由。通过交流,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感悟。 探究活动 怎样回信一天,我国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收到一封询问有关语法方面问题的读者来信。吕先生很快地把回信写好,待要寄信时,却把他难住了。 原来,那位写信人在信后面留下的签名写得龙飞凤舞,潦草得无法辩认,吕先生费尽心思,还是没有想出好办法。最后又拿起信端详一番,突然心里一亮,高兴地喊道:“有办法啦!” 试问,这是个什么办法? 答案: 吕先生把信上的签名剪下,贴在信封上,然后根据来信人的地址把信寄出去。 附送:2019年(秋)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27课 蒙娜丽莎之约教案 新人教版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师:美妙的乐曲令人回味无穷,杰出的画作让人百看不厌,有这样一幅画,画中人物那难以觉察的微笑,500年来一直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作者王克难先生有幸成为看到这幅画的一位观众,他用生动细腻的笔触介绍了这幅画,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共同感受画中人物那迷人的风姿,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指导读好课题,师:检查预习,课前预习了这篇课文,老师来检查文中的几个字的读音,看同学们是否读正确了,出示:肖(xio)像、脸颊 、悄然、难以捉摸 、矜(jin)持 、指名读:理解难以捉摸。齐读词语。2、 粗读课文,略知大意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42页,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这篇文章的内容,编者在链接语里已经给我们提出了学习建议,请同学们读一读142页上面的文字,看一看提出了哪些建议?生:读师:一共有两项要求,我们先按第一个要求来学习,齐读: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想一想,从哪些描写中看出这幅画的魅力?画出相关的语句,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这些要求明确了吗?开始自学。师:分享是快乐的,我们来分享一下你的学习成果,生:读自己画的:A生读:从大洋彼岸飞来与我们相约,理由:从大洋来,队伍的长看出这幅画的魅力。师评价:你把你的理解到的内容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了,师:像刚才这位同学读的我们看出作者没有直接介绍画,而是通过介绍参观的人多衬托出画的魅力所在,像这样的描写方式,我们称它为?生:侧面描写板书:侧面。师:谁还能在文中找到这样的描写方式,B生:我们在第一自然段。(队伍像长龙)C 生:从第二自然段,诞生,抓住关键词去体会。D生:很多次交涉师:我们从这些侧面描写中体会到这幅画的魅力所在,本文作者不仅采用了侧面描写,还直接介绍了这幅画,那么直接介绍的话、画的方式叫什么描写?生:正面描写。师板书: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遍课文,看看哪几个自然段直接介绍了这幅画?生:5、6、7自然段。师:那我们就重点交流这几个自然段生:她的脸颊、真的在流动。师:理由呢?读了这部分我们仿佛看到了她的黑发垂落双肩,柔和的眼神,明亮的嘴唇,像真的一样。评价:有个性的理解。谁还有要交流的?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达芬奇这幅画画的怎么样的话,你会用哪个词语?生:板书:如梦如幻、逼真、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板书)师:我们理解了这部分内容,谁愿意读这部分,生:读师:你们再看看这部分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这幅画的,a生:从上到下。B生:从远及近(从近了,更近了、可以看出)师:不知大家有没有关注第一句,(那幅画不大,看看这是对画面的什么进行介绍的)生:整体,师板书:从整体到部分。师:理解了文章内容,搞清了作者的观察方法,老师还希望同学们动情的读一读这段话,从:她的脸颊泛着红光、师:刚才我们说过,从5、6、7自然段都能看出这幅画的魅力,接着交流,A生:那微笑、几分矜持,理由:这不是作者看到的,而是看到这幅画时想像出来的。师:也就是说作者在表达的过程中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生:想象。师评价:你给大家一个思考的方向。师:我们就来关注蒙娜妮莎那神秘的微笑,出示图像,同学们当你面对这样的微笑,读着这段文字,心里是什么感受?指名读:师评价:你是把你的理解通过读来表达出来了,生:他对蒙观察的这么细,说明了他对蒙娜妮莎的喜爱,从而表达出蒙娜妮莎很有魅力,师:接着说:生:(达芬奇画技高超)我觉得一幅画能让人耐人寻味难以捉摸,一幅画可以让人有很多种感觉,不是一般画家能表现出来的,(画有魅力)师:同学们如果达芬奇拿着手中的画笔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作者王克难先生呢则是用动情的、诗意盎然的语言揣摩着、解读着蒙娜妮莎那照片那种神秘微笑背后所含着的复杂感情。师:我呢也非常喜欢这段话,也想读一读,(配乐读)再指名读。师评价:我想起了一句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蒙娜妮莎的美在你们精彩的朗读下,慢慢的渗透到我们的心里,再齐读。师:是啊!蒙娜妮莎那千古奇韵、常人难以启迪的微笑是达芬奇天才想象力和 -的表现,出示:达芬奇凭着他的天才、齐读这段话。师:同学们你们再关注一下这个段落,作者仅仅写的是自己想象的内容吗?师:还是交流第6自然段,生:读第一句:生:的理由:读了这句话就好像蒙娜妮莎要和我们说话一样。师:也就是说作者不光写看到的,还写了自己想象到的,把看到的、想象到的情景融合起来,使蒙娜妮莎那种神秘的微笑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解了这些内容我们再来把第6自然段读一读。指名读:齐读。师:同学们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概括蒙娜妮莎的微笑是怎样的?你会用那个词呢?生:A、神秘B、板书:神秘师:刚才我们重读交流了文章的5、6、自然段,这篇文章里还有一些语句同样表现着蒙娜妮莎这幅画的魅力,我们分组交流,关注一下7自然段,把你个性的理解和同桌去分享。没有发言的同桌争取这个机会。师:我刚才与同学交流了解了,有一个同学说第七自然段用一个词来概括这段文字写的内容,也可以说有了背景的衬托使人物的形象更具有生命力,板书:生命力。师:是啊。蒙娜妮莎温柔端庄,在他的身上展现着女性美的光辉,她的美超越着国界,超越着性别,难怪作者会这样激动的说:齐读:出示:蒙娜妮莎,是全人类、灵魂的一部分。师评价:你们精彩的朗读让我感动。我们回到课题,明明是作者去看画欣赏画,为什么课题当中要用一个约字,指名:A、体现和真人一样,只有和真人在一起才能是约,看出生命力,作者是对她的一种敬仰。一种对美的敬仰这种美引领着作者、召唤者作者。C、画好像在看着我很温端。师:“约”字还有一层意思,排队的人那么多要想见到它还要预约,第二层意思是像真人一样。第三层意思作者看到这幅画的那份激动,那份画面的美,对他的引领定在“约”子之中。师:是啊,画面散发着魅力,同样这篇文章的语言散发着魅力,这样我给大家时间大家只有的有感情的朗读直接描写画的部分,感受这幅画的魅力和作者细腻的笔触,试着把自己喜欢的语言背下来。师:或许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梦,那就是与蒙娜妮莎相约,假如说中国政府与法国政府,经过多次交涉,这幅画能够远渡重洋来到我们国家,就在我们身边,你就是这幅画的解说员,你怎样介绍给前来听课的老师。介绍的过程中可以是这幅画的局部,还可以是整体介绍,也可以结合资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