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高标准农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摘要 . 4 . 5 第 1 章 项目概要 . 6 目背景 . 6 目概况 . 7 然概况 . 7 会经济条件 . 10 目区基础设施 . 11 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 13 目建设的必 要性 . 13 目建设的可行性 . 14 第 2 章 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 . 15 目区水资源概况 . 15 目区水资源总量 . 15 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分析计算 . 16 需平衡分析 . 17 目区现状年 需水量分析计算 . 17 计水平年需水量分析计算 . 18 目区现有水利工程可供水量、现状需水量及供需平衡情况 . 19 目区设计水平年可供水量、需水量预测及供需平衡分析 . 20 第 3 章 项目总体规划 . 21 程规划布局 . 21 利工程布局 . 21 田工程布局 . 22 路工程布局 . 23 业工程布局 . 23 程建设标准 . 23 利工程 . 23 业工程 . 24 间道路 . 25 业工程 . 25 案对比及最佳方案选定 . 26 第 4 章 开发任务和建设内容 . 28 利工程 . 28 井工程 . 28 水灌溉工程 . 30 套电力工程 . 32 业工程 . 34 地平整 . 34 种基地建设 . 34 业科技的推广 . 34 间道路工程 . 35 业工程 . 35 第 5 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 37 资概况 . 37 算依据 . 37 制方法 . 37 本材料 . 37 础单价 . 37 项费用说明 . 38 程量估算 . 39 利工程 . 39 他工程 . 39 资总估算 . 40 项措施投资用所占比例 . 40 体建设内容投资估算 . 40 资估算总表 . 48 金筹措方案及可能性 . 50 金筹措方案 . 50 金筹措方案说明 . 50 第 6 章 综合效益分析 . 52 济效益 . 52 会效益 . 53 态效益 . 54 济评价 . 54 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 . 54 本费用估算 . 56 利能力分析 . 56 务评价结论 . 57 民经济评价 . 57 第 7 章 结论和建议 . 59 行性研究结论 . 59 题与建议 . 59 参考文献 . 60 致谢 . 61 附录 . 62 英文原文 . 62 英文译文 . 65 摘要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区位于河南省濮阳市 X,涉及 10 个行政村, 6885 户家庭,总计30701 人。灌区设计灌溉面积 30000 亩,种植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灌区内灌溉由承压系统供水,自流灌溉是灌区最主要的灌溉方法,工程建设标准按 75%保证率设计。 该地区属于半干旱地区,地下水是当地居民生活和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根据项目区已有水文气象资料及 工程概况,对其进行水资源评价及供需平衡分析,并对不同灌溉计划方案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确定采用井灌为主,引黄补源的灌溉方案。通过相关水利和电力计算,对原有水利工程实施工程改造,对新建水利设施进行总体规划和设计,提高灌区内的水利管理和现代化。最后,根据设计方案进行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对今后灌区内灌溉运行开展系统性评价,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实现。 关键词:高标准 灌区 水利工程 水资源评价 of he of is in 0 6885 0701 of in 0000 is a of is 5% to on to of be in by is of of of be of to a of of an of 第 1章 项目概要 目背景 粮食是维 持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最基本生活资料,是最具基础性、战略性的物资。 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是保持社会稳定、保证国民健康、保障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我国是一个拥有 13 亿人口且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大国 ,目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发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基础,直接关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上个世纪 90 年代,我国粮食供需逐步由短缺转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自 1999 年开始,粮食连续四年减产,出现播种面积、总产量、单产和人均占有量“四个下降”,同时,粮食库存也逐年减少,产销格局发生了变化。面对严峻形势,国家采取紧急措施,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和政策扶持。2004年以后全国粮食生产形势好转,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尽管如此,我国粮食安全的严峻形势依 然没有得到缓解,粮食生产任务依然十分艰巨。据有关部门预测,到 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总量将达到 吨,特别是饲料用粮和工业用粮增长加快,玉米有可能出现明显的产需缺口。为此,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着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实施粮食战略工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国务院相继制定了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 2008 2020年)和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 2009 2020 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国家农业统合开发 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的指导意 见。 2008 年,河南省委、省政府组织编制了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河南核心区建设规划( 2008 2020 年)明确指出:到 2020年,确保粮食产量达到 1300亿斤,净增粮食生产能力 300亿斤。 2012年 2月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实施高标准粮田“百、千、万”建设工程,到 2020 年,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成一批百万亩方、千亩方、和万亩方,集中打造 6000 万亩平均亩产超过吨粮的高标准粮田。充分说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和粮食安全,并提升到关乎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在水资源紧缺、建设用地需求增加、气候变化等 因素对粮食生产的制约日益凸显的形势下,立足于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走内涵式、集约式发展粮食生产的道路势在必行,也是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必然选择。 二十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表明,坚持以中低产田改造为重点,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集中资金打造“粮食核心产区”,建设“稳产高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已成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键举措。2009年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农业综合开发要切实做到“两个聚焦”。一是资金安排要向高标准农业建设聚焦,二是项目布局要向粮食主产区聚焦。这是国家政策支持农业的重要趋向,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原则,是有效形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X 处于华北平原中部,河南省东北部边缘冀鲁豫三省交界处,隶属于濮阳市。总面积624平方公里,辖 12 个乡镇, 322个行政村,总人口 业人口 耕地面积 亩,有效灌溉面积 亩,中低产田面积 27 万亩, 易受旱灾面积 10万亩,是全国优质商品粮基地县,气候和土壤条件均适合高产粮食作物生产。经过多年的发展, X 粮食生产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但是由于长期投入不足,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粮食生产条件有待改善。要确保粮食稳产增产必须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建设高标准农田,推进粮食核心区建设,充分挖掘粮食生产潜能,提高耕地的承载能力和产出能力,增加粮食总量的有效供给。因此,编制河南省 申请并实施“河南省濮阳市 农业综合开发 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示范工程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目概况 ( 1) 地理位置及范围 X 地处河南省东北部,隶属濮阳市,西、北分别与河北省的魏县、大名县为邻,东与山东省莘县接壤,南与清丰县毗邻,地理坐标为东经 115 0 42 115 28 40;北纬 35 58 55 36 22 06。 万亩,项目区位于县城西部的元村镇,北起安济公路,南至清丰县,东起第三濮清南,西至内黄县。涉及元村、百尺、涨汪、西审什、东审什、留固什、曹庄、刘庄、王庄、古寺郎 10个行政村,受益农户 6885户,人口 30701人。 ( 2) 水文气象 X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影响,四季分明。气候特点是:春季干旱多风沙,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若用干湿季划分,每年的 10 月至下年的 5月为干季, 7月和 8月为湿季, 6月和 9月为干湿过度月份。年平均气温 极端最低气温 全年无霜期 205天。年平均日照时间 2526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 52%,是河南省日照高值区。年平均为 /秒,常年主导风向是南风、北风。夏季多南风,冬季多北风,春秋风向风速多变。 多 年平均降水量 大降水量 水量少的年份,仅 306 毫米。 ( 3) 地形、地貌 X 属黄河冲积平原,境内除西北、东南两黄河古道区有沙丘起伏外,地持坦荡,海拔在 42米 50米之间,自西南略向东弱倾斜,比降为 1/4000。项目区位于 广 高速 西侧,安济公路南侧,地势平坦。 ( 4) 土壤状况 项目区土壤类型为壤土,土层深厚,通透、保水性能良好,易耕性好,但由于长期使用化肥,轻施有机肥,致使土壤板结,有机持含量和微肥含量不足,影响农业高产稳产,粮食全年单产长期徘徊在 1000 公斤以下,据 X 土肥工作站测定 :项目区土壤 在 7机质含量在 10间,全氮量在 间,有效磷含量在15效钾 100中上等肥力。 ( 5) 水资源 地下水 X 地下水主要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及新近系孔隙一裂隙水。依据机井卡片土质记载数据绘制的纵横地质剖面图显示,一是浅层水含水层主要由第四系全新统( 上更新统上部( 细砂、中细砂和部分粗砂组成,层数较多,底板埋深在 90 100水层总厚度 30 55m,水位埋深总体是西、北部较深,在 20 26、南部较浅,在 10 15下水水质除在潴龙河东侧,有一片呈带状分布的苦水区外,其余系重碳酸型淡水,矿化度为 ,适合农田灌溉。主要补给来源是降雨和河水入渗补给。二是中深层含水层位于浅层含水层以下、深层含水层以上,中深层含水组由上更新统下段( 中更新统( 积、湖积砂层组成,顶板埋深 110 130m,底板埋深 280水介质主要为细砂、粉砂,总厚度 60 90m。它与上部浅层含水组之间分布有一层厚度20 30m 的粉质粘土或粉土 ,两者水力联系较差,为承压水,水质矿化度一般在 左右,属于微咸水。 水资源状况依据 2011 2020年)和河南省濮阳市 X“十二五”水利规划,根据地质健在和地下水埋深情况,全县浅层地下水划分为富水区、中等 区和弱水区,其中富水区面积 全县总面积的 2012 年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工程项目区为浅层地下水富水区, 80 层,厚度 30 35m,主要由中细砂组成,地下水资源模数为 20万 m3/计算,项目区地下水资源量为: W=20= 照河南省水资源 1,濮阳市地下水可开采系数为 目区位于地下水富水区,开采条件较好,开采系数取 项目区地下水可开采量为: W= 地下水质量系重碳酸型淡水,矿化度 ,适用农田灌溉。单井出水量为 3045m3/h。 地表水 X 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降雨特点是变化较大,年内分布不均,大部分集中在7、 8、 9 三个月。根据 1983 年 X 水利区划和濮阳市 2009 年水资源公报对 雨量站近年降雨资料分析计算,多年平均降雨为 中丰水年 枯年 水年 217降雨量由植物吸收蒸腾、土壤入渗、地表水蒸发以及汛期排涝下泄所消耗,只有 少部分 的降水量形成河川径流, 可产生径流量为 过境水 X 内分卫河、马颊河、三个水系,卫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 169颊河控制流域面积 171骇河水系控制流域面积 264外,还有大水排水沟渠 91 条,引黄渠道主要有第一、第二、第 三濮清南干渠及东三干渠、永顺沟、西西沟等。 第三濮清南干渠清南是 1991年开挖的引黄干渠,境内长度 域面积 165010年濮阳市与河北省邯郸市共同实施引黄入大工程后,第三濮清南干渠成为引黄入大的主要干渠。根据濮阳市濮清南引黄管理处统计,年引黄水量 2000万 项目区内的西西沟是第三濮清的支渠,为灌排两用沟渠。但由于长年淤积,引黄河水量较少,且不及时,目前年引黄水量仅 50万 据 二五”规划和渠利 2012引 2014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水利部门把西西沟治理列入 2012 2014年度重点治理工程。开挖疏浚后,可以有效提高引黄供水能力和保证程度,年引黄水量可达100万 ( 6) 耕地种类、数量及开发潜力 项目区 10 个村共有耕地 3. 02 万亩,全部为 旱作田,由于长时间未能 得到开发,农 业基础设施差,且大部分设施已经老化,水利、电力等设备严重缺乏,有 6000 亩耕地处于靠天和临时抗旱浇地状态。 2013年通过水利、农业、林业、科技等措施的实施,粮食亩产可由开发前的年 950 公斤提高到 1100公斤,亩均增产 150公斤。 ( 7) 自然灾害 项目区自然灾害主要是病虫害、干旱和干热风。项目区东侧是第三濮清南, 南侧是西西沟,由于淤积问题,引黄水能力较低, 仅起到补充地下水源作用。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农田灌溉保证程度低,严重缺水干旱仍是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生态环境上讲,农田林网残缺断、森林覆盖率低、坑塘干涸、鸟类减少、病虫数量增加,长期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污染土壤,危及人类健康。 ( 1) 人口基本情况 项目区涉及及元村、百尺、涨汪、西审什、东审什、留固什、曹庄、刘庄、王庄、古寺郎 10 个行政村,受益农户 6885 户,人口 30701 人,其中农业人口 301 75 人,劳动力19398 人(其中外出务工 14830 人占劳动力总数 固定转移从事二、三产业人员 1241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 13327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耕地面积 30982 亩,人均耕地 ( 2)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区 1 0个行政村土地总面积 业用地为 中耕地 3万亩),占总面积的 林业用地 亩,占总面积的 建筑用地 亩,占总面积的 坑塘占地 亩,占总面积的 道路占地 亩,占总面积的 项目区 1 0个村共有耕地 3万亩,仍以家庭分散经营为主,仅有 926 亩耕地实行了土地流转,从事小麦品种培育,有 178名农民转变为农业工人。项目实施后,随着田间水利、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娼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可促使更多的农民脱离农田劳动,从事二三产业,从而使耕地向种粮能手集中,推动规模经营发展。 ( 3) 农业生产水平 项目区耕地面积 3 万亩,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耕作制度为一年两熟,目前复种指数为 1. 85。据调查 2011年小麦种植面积 亩,亩均产量 480 公 斤,总 产量 1224万公斤;玉米种植面积 3万亩,亩均产量 500公斤,总产量 150万公斤。由于采用常规 种 植管理模式,使土壤中各种养分含量比例失调,有机质及各种微量元素 比例偏低,肥力下降。土壤达不到高产的要求,常导致各种病虫害发生频率较高。 项目区道路较少,部分生产路狭窄弯曲,不适合大型机械通过,农机利用率低,小规模生产与农业机械化发生了矛盾。项目区内有大中型机械 65台,农机总动力 ( 4) 地方财政与农民收入 随着该县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招商力度的不断加大,该县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 2011年全县财政收入 11100 万元,可用财力 95000 万元,农业总产值 410000 万元,农民纯收入 318823万元,人均 6467元。 项目区元村镇以农业为主,工商企业较少。 2011 年乡财政收入 326 万元,可用财力770 万元,绝大部分来自上级转移支付,除去工资和乡村经费外所剩无几,无力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区农业总产值 20496 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 14106 万元,人均 4674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 5) 农业科技及其他社会化服务体系 状况 项目区元村镇现有县设区域农业技术推广站 1 个,专业技术人员 25 名,镇设有农业服务中心 1 个,专业技术人员 9 名。但是,由于县设区域技术推广站要承担 12 个乡镇的技术服务指导工作,加之镇农业服务中心人员多以镇政府中心工作为主,无精力无时间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断网现象十分突出。 础设施 ( 1) 项目区水利骨干工程 项目区现状水利骨干工程,西西沟是第三濮清南的支渠,流经项目区 里,原设计流量 8。由于常年淤塞,河底抬高,目前成为项目区主要排涝沟渠,只有第三濮清南干渠达到最高水位时方可引用黄河水,年引黄水量仅 50万 据 二五”规划和 渠村大型引黄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规划,水利部门将西西沟治理列入 2012挖疏浚后,成为项目区排灌两用沟渠,流量可达到原设计标准 8,年引黄量可达 100万 ( 2) 田间工程现状 项目区现有机井 507 眼,且分布不均。田间无节水灌溉措施,全部为土渠灌溉,水利用率较低(灌溉水利用系数 造成水资源浪费。根据观测记录,现有机井静水位 21米,动水位 26米,单井出水量 30方 /小时。 项目区排水工程主要有排水沟渠和各村庄周围的坑塘,根据 本可以满足项目区排水要求,经实地考察核实,项目区自 1985年以来没有发生过涝灾。 ( 3) 林业工程现状 项目区主要树种有速生杨、榆树、泡桐、椿树等,速生杨占 85%以上,由于农民对农田防护林的作用认识不到位,片面认为树木影响庄稼收成,导致树木毁坏严重,失去了对农田的保护屏障,据林业部门普查,现有农田林网面积 12000亩,且断带严重,林木覆盖率仅 23%,致使一遇刮风下雨,就有庄稼倒伏现象,特别是小麦受干热风的侵袭,直接影响产量、品质 。 ( 4) 农业机械及农机服务设施 项目区农机总动力 千瓦,大中型农业机械 65 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 32 辆,小麦联合收割机 23 台),小型拖拉机 278 台,家用运输车辆 467 台,其它农机具 3360 台(套),由于项目区内道路狭窄,地块小,大型机械作业困难,机械化程度低,据调查 2011年小麦,玉米两大作物综合机械化率为 72%,其中机耕率 96%,机播率 56%,机收率 67%。 ( 5) 交通与电力 、鲁、豫三省交界处。大广高速, 106国道从县境中间穿过,项目区北临安济公路,东邻大广高速,距离大广高速入口处仅 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