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_第1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_第2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_第3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_第4页
语文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给家乡孩子的一封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给家乡孩子的信全课时教案 南京长江路小学 林艳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争先恐后”“终于”等重要词语。3、 理解重点句的含义,体会巴金老人的思想情感,以及对下一代儿童的亲切关心,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结果的愿望。4、 复习书信结构,学习书信交流的方法。教学过程:一、 引入新课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读课题(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谁写给谁的信?(巴金老人写给家乡孩子的信)2、课前,大家了解了巴金老人,读了一些他的文章,能谈谈你对他的了解吗?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现当代文坛的巨匠。1904年11月25日出生于四川成都。从1921年公开发表第一篇文章,到1999年2月续写怀念振铎一文,巴金一生中创作与翻译了1300万字的作品。先后担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文联副主席。他的著作被译为多种文字。1982年至1985年相继获得意大利但丁国际荣誉奖、法国荣誉勋章和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名誉院士称号。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3、巴金老人是一位在中国乃至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的作家,她的家乡在四川成都,那儿的孩子们非常想念他,经常给他写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巴金老人在87岁时写给家乡孩子的一封回信。二、检查预习,感知大意。1、文中生字词会读了吗?【出示幻灯片 郭小娟 原谅 羡慕】(读准字音)2、通过预习,你了解到这封信分别写了哪些内容?(板书:感谢、歉意、评价感悟、珍惜时间、祝福)三、品读书信一、二自然段。1、我们先来品读1、2小节,思考:在这段书信中,巴金老人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你从哪里感受到的?(学生圈画自学)2、感受“感谢”之情。(谢谢你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暖。)3、感受“高兴”之情。(两个感叹号,第一个感叹号是“一大堆!”,看出巴金老人收到了家乡孩子写给他的信有许多,老人特别高兴。第二个感叹号是“好不热闹!”,看出巴金老人读着家乡孩子们的来信,仿佛一群孩子围在他的身边,你一言我一句说个不停,不是传出阵阵欢声笑语。从两个感叹号中品读处巴金老人的高兴之情。)理解“争先恐后”(争着说,抢着说)我们不妨来想象一下,家乡的孩子们会在信中对巴金老人说些什么?(巴金爷爷希望你能回到家乡来。巴金爷爷欢迎你到我们学校来。巴金爷爷祝你健康快乐。巴金爷爷你真了不起,你是我们家乡的骄傲。巴金爷爷你的作品写得真好)*孩子们那一句句亲切的问候,美好的祝福,热情的邀请,深深的敬仰,真诚的企盼,深深感动了老人,他心里热乎乎的,觉得很“温暖”。让我们读好书信第一小节,再次体会老人内心的高兴和感动。4、感受“矛盾”的感情。幻灯出示句子:“怎么办呢?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怎么办呢?巴金老人为什么感到为难?(身体有病,拿不起笔)(又想给孩子们写信)同学们,对于巴金老人来说,拿起一支笔的感受,如同在提千斤重的东西,这是我们正常人无法想象和体会到的。巴金老人自80年代初被确诊患上帕金森氏症后,仍然在病魔的折磨下坚持创作。他写作时连笔都拿不稳,有时刚写几个字,手指就动不了了,要横横不出来,要撇撇不出去,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从“终于”“无论如何”这两个词语中你又能感受到什么?(因为老人是忍着病痛给孩子们写信的。因为老人写字十分吃力,有时候笔都提不起来,一支笔在手里有千斤重。他是忍着病痛写下的这封信。)(下决心克服困难,给孩子们写信)(爱与尊重)你能说说孩子们手里捧读的是一封怎样的信?(幻灯:这是一封 的信)(这是一份忍着病痛写下的信。这是一封包含着老人对家乡孩子浓浓的爱的信。这是一封让人感动的信。这是一封珍贵的信。这是一封沉甸甸的信。)*是的,这是一封凝聚着浓浓的爱的信,因为上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笔画都是老人忍着病痛,饱含深情写下的;让我们再读句子。(个别读)(齐读)5、感受“遗憾”的情感。幻灯出示句子“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但是,我没有体力和精力支持这样一次长途的旅行。”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怎样的情感?(这里连用了两个“多么”,可以感受到这份愿望是非常强烈的。)(巴金老人对不能回家乡的遗憾。)(配乐)家乡是巴金老人日思夜念的地方,孩子们的来信勾起老人深深的思念。他思念着家乡的一草一木,思念着家乡的人们,他一定还有许多许多的愿望,请你用“多么多么”的句式说一说。(我多么想看望家乡的亲朋好友,我多么想看看家乡的街坊邻居。我多么想看看家乡的山山水水,我多么想看看家乡的一草一木。我多么想走进你们的学校。我多么想走进你们的课堂。我多么想看看家乡的变化,我多么想听听家乡的乡音。我多么想呼吸家乡的空气,我多么想闻闻家乡泥土的芳香。我多么想踩一踩家乡的街巷,我多么想尝一尝家乡的小吃)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对一个年老体衰的87岁的老人来说只能珍藏在心,直至老人离开人世,也没再能回到那魂牵梦萦的家乡。此后的10多年,老人是在上海华东医院的病床上度过的。*我想用心地朗读是表达我们内心感受的最好的方式。就让我们来好好地再读这句话,再次感受老人心中的遗憾。(学生投入地朗读。)(配乐)四、品读课文第三自然段。1、在我们的眼中巴金老人是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是那样辉煌。那他自己又是怎样评价自己的一生?又是怎样看待生命的意义的?让我们带着两个问题细细地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自由读课文)2、交流第一个问题。巴金老人是怎样来评价自己的一生?找到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我今年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到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谦逊(具体交流:普通人 谈不到成功 老老实实 平平凡凡)有爱的人(具体交流:对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 爱是巴金老人写作的动力。爱也是巴金老人写作的源泉。)出示幻灯片 老师找到了一段巴金老人对爱的诠释。(个人读)“使我认识爱字的是我母亲。在我幼小的时候,她是我的世界的核心。她很完满地体现了一个爱字。因为受到了爱,认识了爱,才知道把爱分给别人,才想对自己以外的人做一些事情。把我和这个社会联起来的也正是这个爱字,这是我的全性格的根底。”“我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爱国者我那一颗爱祖国、爱人民的心还是像年轻时候那样热烈,今天仍然如此。我过去所有的作品里都有从这颗心滴出来的血。这颗心就是打开我全部作品的钥匙。”*让我们再来读巴金老人这三句朴素平凡的话吧。(个人读)(齐读)3、巴金老人说:“让生命开花结果,生命才有意义。”巴金老人是怎样理解让生命开花结果的,让我们回到课文中去寻找。(“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请三名同学来读句子,每人读一句话。(学生朗读。)从这些话语中你明白“生命开花结果”的含义吗?说说你的感悟。(幻灯:生命的意义就是: )(生命的意义就是奉献而不是享受和索取。)(生命的意义就是要为社会作贡献。)(生命的意义就是要为别人献出自己的一份爱。)你从这个“终于”体会到什么?(是不断思索和追求的过程)(用一生追求)巴金老人曾在他的作品中写道:(配乐朗读)虽然,随着岁月的远去,郁郁葱葱的大树也会枝枯叶落,生命耗尽!那么,姑且劈成干柴,“就让我做一块木柴吧,我愿意把自己烧得粉身碎骨,给人间一点点温暖,直到我成为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感情,也不会在人间消失。”待到那时,再度地“生命开花”,燃薪为烬,委身为泥,“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让我们再次用心品味这几句让巴金老人思索并追求一生的话语吧。(配乐朗读)五、品读课文五、六、七自然段1、时光如水,岁月如流,巴金爷爷知道自己的所剩的日子不多了,作为一个长者,他又对家乡的孩子们说幻灯:对比出现:*过去我浪费了不少的光阴,现在我快走到路的尽头,剩下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十分珍惜这有限的一分一秒。*你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你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你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你们身上。理解:羡慕,巴金老人羡慕的是什么?同学们,你注意到两句话中对比呼应的地方吗?(巴金老人时间有限;孩子们无比宽广的人生)(巴金老人珍惜时间;希望孩子们爱惜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正因为如此,巴金老人给予了孩子们最真切的期望。(幻灯:第5段第2句)这是一位老人的心声,亲切的话语中充满爱意。谁来读好这句话。(个别读)(齐读)(读出老人的浓浓的爱意,热切的期待。)2、这里的“你们”指的是家乡的孩子们;仅仅是家乡孩子们的吗?不,是对包括我们大家在内的所有孩子的殷切期望,能领会巴金爷爷对我们的期望吗?(考考你们:谁的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们;谁的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我们;希望在谁的身上?我们。好,让我们再次齐读这段话。(投影,把最后一段中的“你们”换成“我们”)*我们前面有无比宽广的道路,我们心里有那么美好的事物,爱惜我们可以使用的宝贵时间,好好地学习吧,希望在我们身上。(朗读要充满阳光,充满激情,充满希望。)六、抒写真情同学们,收到这封巴金爷爷抱病写的信,读着巴金爷爷亲切的话语,感受着巴金爷爷真挚的爱和热切的期望,你们心中会想些什么,又想对巴金爷爷说些什么呢?请你以家乡孩子的身份给巴金爷爷回一封信。明确要求:1)注意信的格式。2)转换角色,以家乡孩子的身份,和巴金老人说话了,明白吗?3)说真话,诉真情,说出我们的心里话。教学反思:给家乡孩子的信是一封书信,是巴金,一个远离了故土很久的游子,一个在中国乃至世界也很有影响的作家,一个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奉献给文学的老人,在87岁的时候,在收到家乡孩子的来信后,克服着年老体衰,给孩子们的回信。他的言语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一个仁者的风范从他的文字间弥漫开来,一种恬淡和温情洋溢出来,一份美好的祝愿和希冀流淌出来。“让生命开花结果”,是巴金老人一生的美好心愿,也是对孩子们最殷切的希望。文字质朴感人,散发着浓浓的爱意和朴素的情怀。这样一位走过一个世纪的老人的心愿,这样一份用一生感悟到的人生哲理,让小学生来理解感悟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备课时我上网查阅了大量的巴金“信息”:从这些信息中我了解了巴金老人从出生到百岁一个世纪来所经历的重大事件,感受到巴金老人那崇高的人格精神与文学品位。此时再来读课文,每一句话都有深意,每一句话都让我感动。突然之间我找到了学生亲近文本的桥梁感受巴金,结合着语文课标对高年段学生所提出的具有初步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的要求,课前我就让学生广泛搜集巴金的资料,去感受巴金奉献的一生、勤勉的一生、博爱的一生,为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作了知识和情感的铺垫。本文的文体是一封书信,读一封信要明白写信人为什么写这封信,写这封信想表达怎样的意思?信中的语言是带有情感的,是带有温度的。根据课文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朴素的文字中包含的感情;(2)通过反复品读重点句子,走近巴金的内心,明白生命开花的意义。(3)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殷切希望,激发学生让生命开花的愿望。根据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环节:一、 抓“巴金爷爷为什么要给孩子们写信?”引导学生品析词句、想象体会,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文字背后的那份浓浓爱意。重点抓住“终于”和“千金重”两个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受巴金爷爷写信很吃力,由于爱孩子,还是提起了笔,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拉近和巴金爷爷的情感距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让孩子对巴金产生了爱,产生了感情,才会自觉地去聆听这位老人的教导。二、以“你读懂这封信了吗?”引导学生默读课文,和巴金爷爷对话,在有感悟的地方留下思考的足迹。信中的语言并不难懂,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静静地与文本对话,联系课前搜集的信息,应该都能从信中读懂些什么,或是巴金对祖国人民的爱,或是如何写作,或是关于奉献的道理,或是如何对待活着的每一天,希望通过这样的一次心灵的交流,去读懂巴金的心,去感受朴素话语中的真情和真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受文字背后的心语,变他语为己语,化文境为心境。课堂上我努力营造一个交流场,在学生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点拨(如这是一封 的信),在学生理解还不够深入时及时引向更深的方向(引:生命的意义在于 ),在生生对话、师生对话、反复朗读中加深对文本的体会,学生培养了语感,发展了思维,语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