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4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使学生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2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1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2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二)了解时代背景,正确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一)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二)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因为有无数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解救苦难的中国人民,为了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不伯牺牲自己,才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才换来了幸福的今天。我们国家不会忘记这些英雄,我们每一代人也不会忘记他们的。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人物是李大钊。(二)时代背景简介。 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北洋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在帝国主义分子的支持下,下令逮捕共产党人。1927年4月6日早晨,李大钊被捕。这篇课文按照李大钊同志被捕之前、被捕、被审、被害之后的顺序,分为四大段。(三)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并画出文中生字。(四)教师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情况,并注意纠正错误读音。1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被难日(nn)2指导学生分析字形结构。 本课共有14个生字。先让学生查字典解决。3课堂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 在指名14位同学完成后,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五)理解词语。1让学生自由轻声读文,从中找出不理解的词语,用“”画出质疑。 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2出示重点词语,讨论学习。书籍:书的总称。慈祥:和蔼、安祥。僻静:偏僻、安静。勉强:使人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在本课中的意思是: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严峻:严厉、严肃。一拥而入:(人群)挤着走进去。文中指许多警察一下子挤过来。幼稚:字典中是年纪小的意思。在本课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是知识见解浅薄,缺乏经验的意思。学生查字典时,要指导他们正确地选择比喻义。轻易:随随便便。会意: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示的意思。恐怖:惊慌、害怕。沉着:镇静、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六)正确地朗读课文,指导长句的读法。1自由轻声通读全文,画出读不好的句子来。2小组二人讨论读不好的句子如何读。3提出问题,全班共同练习朗读。(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读的时候语速要慢,可这样停顿: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2)“穿灰制服和长筒皮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读的时候语速要快,记住先是宪兵,再是侦探,再是警察。服装有变化。(3)“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班齐读,达到会背诵。找学生领读,其他学生接读。(七)作业。1熟读课文。2抄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一)通过学习第一、二段,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中的事迹,体会李大钊的革命精神。(二)从一、二段中找出照应的句子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三)有感情地读一、二段课文。二、教学重点、难点1找出前后照应的句子体会好处。2通过重点句深入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三、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分段。1默读课文思考: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成四段。 被捕以前 被捕经过 在法庭上 被害以后2如果按时间分段,找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来。 找出“那年春天”,“4月6日的早晨”,“十几天过去了”,“28日黄昏”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小结:段落的划分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可以找一些明显的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分清段落后逐段学习。(二)学习第一段。1让学生小声自读第一段。思考:从哪些词语和句子中知道出了什么事?边画边思考。 学生自由读,边画边练说。 “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又出去了。”可以体会出李大钊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在外面为革命事业奔忙。 “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埋头”指工作很专心,体会出李大钊在家里也在紧张的工作,看出局势越来越严重,怕党的机密文件落入敌人之手。表明他忠于党的事业。2你还有哪些词语、句子不理解找出来。(1)“被难日”指什么意思?指李大钊被敌人杀害的日子。(2)为什么平时慈祥的父亲这一次却含糊地回答我的问题。作者奇怪地问父亲为什么把书和有字的纸片烧掉时,平时对儿女总是那样“慈祥”、“耐心”的李大钊,竟“含糊”地回答作者的问题,这件事突出地说明李大钊在这一阶段中工作紧张的程度,同时也怕泄露了党的机密。(3)工友阎振三的被捕为什么让我们替他着急呢?“阎振三”是我们党北方革命指挥机关的交通联络员。他的被捕,预示着敌人将疯狂地镇压革命,共产党人处境非常危险。3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的话,这里写了几层意思?表现了李大钊什么精神?写了两层意思:(1)“我哪儿能离开呢?”这个反问句表示李大钊坚决不离开北京,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表明他坚持到底,忠于党。(2)“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他明白自己的处境很危险,但他更知道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表现了他高度的革命责任感,舍身为党的革命大无畏精神。(三)指导朗读。带着对李大钊的崇敬之情读第7自然段父亲的讲话。(四)学习第二段。1“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指什么?指李大钊被捕的那天,4月6日清晨。(1)“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这句你读懂了什么?说明他对敌人早有准备,从容不迫。(2)用“”画出描写敌人的词句,再读一读你能体会出什么?“沉重的皮鞋声”和“粗暴的吼声”、“一拥而入”、“挤满”、“像一群魔鬼似的”、“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满脸横肉”、“冷笑”、“搜了一遍”可以体会出敌人的凶狠残暴,从反面衬托出李大钊沉着、机智、临危不惧的英雄形象,也反映出李大钊对敌人的极度的蔑视。2带着对敌人的仇恨及对李大钊的临危不惧的敬佩感情读这一段。3思考:这一段写敌人逮捕李大钊时,干嘛带来了工友阎振三呢? 实际上敌人为了要从阎振三口中得到李大钊的情况。但是,敌人的打算落空了。阎振三同志身受酷刑,可是仍摇头表示不认识李大钊,说明共产党人忠于组织,不出卖同志。4“阎振三”在这一段出现,与上一段有什么联系?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第二天,父亲才知道他被抓到警察局里去了。5打出两组句子分别让学生读。这叫什么句子呢? (这叫前后照应的句子。)6反复读这两个句子。(1)工友阎振三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还不见回来。 在军警中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工友阎振三。(2)体会前后照应的句子好处在哪? 使文章结构严谨,使读者对内容不致产生无头绪之感。7练习。 读下面的句子,再从课文中找出和它照应的句子。(1)我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 (后来听母亲说,军阀张作霖派人来检查。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父亲只好把一些书籍和文件烧掉。)(2)“他们夺下了父亲的手枪。” (“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 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一)学习三、四段抓住前后照应的句子。(二)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三)体会开头、结尾呼应的作用。(四)有感情地读三、四段。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通过重点句的学习体会李大钊的精神。(二)认识开头结尾的作用。三、教学过程(一)学生读第三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写李大钊在敌人的法庭上,表现坚定、沉着、毫不畏惧。(二)教师指名读第三段,找出与下面这句话照应的句子来。“法官拿起惊堂木重重地在桌子上拍了一下。”(“法官怒气冲冲的,又拿起他面前那块木板狠狠地拍了几下。”)从这两句话中,看出什么?(讨论)看出敌人在审讯中理屈词穷,只能使劲地敲着惊堂木,为自己壮胆。(三)分析重点句:1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伟大的力量指什么?) 指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2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体会出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3比较三组句子,哪个好,为什么?(1)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我看到了他那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3)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脸。从李大钊的外貌上看出李大钊在狱中受到了非人的折磨,短短十几天头发就乱蓬蓬的,可见敌人多么凶狠毒辣。但李大钊的神情仍旧平静而慈祥,说明他对革命事业有必胜的坚定信念,不畏惧敌人,不怕牺牲的从容态度。4带着这种感情读这一段。大家评一评谁读得最好?好在什么地方?(四)学习第四段:1默读最后一段,讲了什么意思? 全家人得知李大钊同志被害后,心情无比的悲痛。2指导朗读。(1)指名读,说优点、缺点。(2)老师范读。(3)跟读,体会感情。(4)再指名读,评一评,议一议。3思考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你从这样的开头、结尾中体会到了什么?(1)读开头和后三个自然段。(2)讨论问题。(3)发言总结。 内容上首尾连贯、前后照应,使文章结构谨严,表达清楚;表现了作者对父亲深切怀念的沉痛心情。(五)练习设计:1找出与下面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来?(1)1927年4月28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2)4月6日早晨,妹妹换上了新衣,母亲带她去散步了。答案:(1)母亲醒过来了,她低声问我:“昨天是几号?记住,昨天是你爹被害的日子。”(2)在高高的砖墙围起来的警察厅的院子里,我看见母亲和妹妹也都被带来了。2课文围绕李大钊讲了哪几件事情? 讲了四件事。第一,李大钊在局势十分危急时刻,仍然在北京坚持革命工作;第二,李大钊被捕经过;第三,李大钊在法庭上所表现的坚定与沉着的意志品质;第四,全家得知李大钊被害消息后,无比悲痛的情形。3李大钊的表现怎样? 李大钊坚贞不屈、临危不惧、忠于革命事业的崇高精神。(六)作业:有感情地读课文。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十六年前的回忆 5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学习本课1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深入领会描写李大钊同志革命精神的重点语句。体会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准备:收集关于李大钊的故事,大家互相交流。ppt课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习本课14个生字。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了解李大钊同志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感受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抓住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的言行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1.激情导入:同学们,看着你们胸前的红领巾,你可曾想到什么?它是国旗的一角,是无数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今天,我向大家介绍一位革命先烈李大钊同志,(出示:李大钊的画像。)一起学习第10课,(板题、读题)。下面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十六年前,看看李大钊同志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2.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2)桌互相检查预习情况。要求: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交流预习中遇到的问题。3. 检查自学:1) 读生字,正音。2) 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简要地复述课文以及简介作品背景。)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 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知道课文是写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事,请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相应的三部分。 (读后提问。)4. 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从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的言行中划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 2)小组互学:你读了这些句子体会到什么?在小组里交流。5. 汇报交流情况:被捕前:(示句)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板:坚决地说(“轻易”看出李大钊的地位当时他是北京党组织的负责人;“重要”联系上下文他要联系各成员开展革命地下党工作,为避免党组织被破坏,还要经常处理大量的书籍与文件。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决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板:忠于革命)导读:李大钊这种坚守革命岗位的态度应该怎样读?(练读)被捕时:(示句)父亲不慌不忙地从抽屉里取出一支闪亮的小手枪,就向外走。板:不慌不忙(“不慌不忙”看出李大钊处变不惊、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板:视死如归)导读:谁能把李大钊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读出来?被捕后:(示句)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板:瞅了瞅没说(“瞅了瞅”看出李大钊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要用“安定、沉着”影响亲人,使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板:坚贞不屈)为什么会这样呢?(联系上下文)导读:对,这就是他对革命事业坚决的信心,坚定的信念。你能通过读表现出来吗?试一试。5. 总结全文。1)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第10课,主要抓住了李大钊的言行来体会他高尚的革命情操。2)学完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发散思维,进行思想教育)6. 课外延伸收集关于革命烈士、革命前辈的故事,下一课,我们开一个小故事会。附板书: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坚决地说忠于革命被捕时:不慌不忙视死如归被捕后:瞅了瞅没说坚贞不屈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在理解课文后,体会本课前后照应的写法以及这种写法的好处。知道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把课文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句子读一读,再抄下来。有感情朗读课文。教学过程: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