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人教版.doc_第4页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人教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代寓言二则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寓言”这一文体了。2学习第一则寓言。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过去学过寓言故事,哪位同学还记得什么是“寓言”呢?(寓言就是用有趣的小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寓言两则”又是什么意思?(课文一共有两个小故事,所以就是寓言两则。)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看看它们又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检查预习通过预习,谁能说一说“矛”和“盾”各指什么?(矛,古代一种兵器,在长柄的一端装有枪头。盾,盾牌,古代作战时遮挡刀箭用。)2自由读短文,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然后思考,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大概说出即可。)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l先自己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同座讨论:每句话意思是什么?2交流。(学生说,师生评议)教师应讲解以下有关知识,帮助理解:(“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者”用在句尾,意思是“楚国有一个卖盾和矛的人”。“誉之曰”中“之”指盾。“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中的“之”字均可理解为“的”。物莫能陷也”“莫”是“没有什么”意思。意思是:“没有哪一种东西能够穿透它。”“也”语气词,表示句子说完。“其人弗能应也”。“其人”,那个人。“也”,语气词,表示句子终结。)3把每句话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译成现代白话文,要把上下文说通顺。(学生练说)4交流。(能说出大体意思即可。)(楚国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夸耀他的盾说:“我的盾非常坚固,没有哪一种东西可以穿透它。”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穿透的。”有人说:“用您的矛穿您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回答不上来了。”)5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自己的言行前后要一致,以免闹出笑话。)6指导朗读。(读出买盾人的自夸炫耀语气,人们的质问语气。)四、总结那个楚国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己打了自己的嘴巴,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例子呢?你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五、布置作业1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2熟读课文,背诵全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第二则寓言。2学习生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背诵矛与盾全文。2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3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则寓言郑人置履。(板书课题)谁能解释一下题目的意思?有一个郑国人买鞋。那他又是怎样买鞋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结合注释,了解每句话的意思,想一想,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哪些词句不理解?提出来讨论。2检查自学情况。指读短文。(要读通句子)本文讲什么事?(有个郑国人去买鞋,到集市上不相信自己的脚而相信尺码,最终没有买到鞋的事。)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1默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词句和短文内容。2交流:教师应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理解:“郑人有且置履者”,意思是:“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一双鞋”或“有一个打算买鞋的郑国人”均可。“已得履”,“已经拿到了鞋”。“乃曰”是“于是说”的意思。“及反”是“等到返回来”,“人曰”即“有人说”。“何”是“为什么”。译成白话文。(有一个郑国人打算买鞋,先自己量了脚的尺码,把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集市上才发现忘了拿尺码。他拿到了鞋说:“我忘了拿尺码了”,于是,返回家里取尺码。等到返回时,集市已经散了,因此他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那个人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3那个买鞋的人可笑在什么地方?这个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具体情况下应采取具体的办法。)4指导朗读。背诵短文。(读出买鞋人的可笑。)四、总结郑国那个买鞋人和楚国卖矛和盾的人同样可笑。在生活中,你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举例说一说。五、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提示“寓”、“誉”、“遂”字字形,“寓”字第10笔是“竖”。“誉”上半部不能少一点,“遂”里面“点、撇”不要丢掉。附:板书设计 附送:2019-2020年六年级语文下册 古诗 乡村四月教案 鄂教版教材分析:乡村四月是宋朝诗人翁卷的代表作,诗人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诗的文眼在最后一句“才了蚕桑又插田”。诗的意境优美,处处散发出诗的魅力,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也表现出对劳动生活、劳动人民的赞美。教学目标:1、认识生字,正确读写“蚕桑、卷、了”等字词。2、有感情地朗诵、背诵古诗。3、体会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4、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和对古诗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乡村美景图、朗读课件、伴读音乐、事物卡片;学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老师非常喜欢。我们中国是诗的国度,早在唐代就出现过像李白、杜甫这样伟大的诗人,他们才华横溢,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的优秀诗篇,如同午夜的星河一样灿烂夺目,足以使每一个中国人为之骄傲。今天,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古诗的魅力,来学一首新诗。(板书:乡村四月)二、弄懂诗题师:看到诗题你知道了什么?-学生发言师: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初夏田园生活的古诗,它的作者是翁卷(教师板书:翁卷)三、知晓作者师:有谁了解翁卷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教师补充:翁卷,字灵舒,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很有才华,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一生不曾做官,喜欢田园生活,擅长作田园诗。四、整体感知师:现在就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足迹一起走进乡村四月,去感受乡村初夏的气息吧。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要把字读准,把句读顺。初步感知古诗内容。(一)、自由读 (二)、指名读 (三)、教师范读 (四)、指名读 (五)、齐读五、知诗情、悟诗意师:大家刚才读的非常有味道,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按照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学古诗。但要完成这样一个问题:在诗中诗人都描写了哪些事物,他又是如何将这些事物联系到一起的?。(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一)、品读美景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示并粘贴事物卡片:(见板书设计)师:诗人是如何将这八种事物联系起来的?(根据回答整理板书,把古诗补充完整)进而理解整首古诗,借助课件讲解“白满川”。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师(板书:景美,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山坡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茏,而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播放乡村美景图。(二)、品读人勤师:是啊,这哪里是乡村,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啊?生活在那里的人一定无比的幸福,此时他们又在干些什么呢?(导入后两句的学习,重点体会“闲人少”“才了-又-”进而理解这里人的繁忙与勤劳)指导学生用“才了-又-”作诗。体会“闲人少”的用法。师:(板书:人勤,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意思)教师归纳(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农活,没有人闲着,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六、感悟升华 师:同学们,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知道大家对古诗的内容已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被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所陶醉,更为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而心生敬佩,就让我们带着这种陶醉之情、敬佩之情再读古诗,谁愿意到前面来读读古诗。(播放音乐)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如果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走在乡村的小路上,展现在你眼前的是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你是诗人啊,你陶醉了,你诗意正浓,于是你作诗一首乡村四月。请读出陶醉之情。-生:(一生读出陶醉之情)。师:请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你现在就是诗人,此时也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看着勤劳忙碌的人们,你又怎好意思闲着呢,于是你大笔一挥欣然作诗乡村四月。请读出敬佩之情。-生(一生读出敬佩之情)。师:同学们你是诗人,你要赞美这里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赞美这里勤劳忙碌的人们于是你把你的感情融进了这一首诗乡村四月。齐读古诗,读出赞美之情-众生(读出赞美之情)。师:美若仙境的田园风光,勤劳忙碌的人们,这是多么赋有生活气息的画卷啊!你舍得离开这里吗?想把它带走吗?美美地再读读吧,把它刻在心里。-生(背诵古诗)师:能背下来吗?让我们一起诵读古诗。师:古诗不光可以读,还可以唱。听过吗?想听吗?(播放古诗唱词)与学生共同唱古诗,学生齐唱。师:大家唱的真不错!如果你们感兴趣,可以用你熟悉的曲调去唱你喜欢的古诗。这首诗我们就学到这。七、拓展阅读:师:其实,像这样描写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