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宋明理学_第1页
第3课宋明理学_第2页
第3课宋明理学_第3页
第3课宋明理学_第4页
第3课宋明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本课探究 探究一 三教合一1 从汉武帝以后到隋唐期间 儒学的发展情况2 理学产生的背景 历史因素 现实因素 探究二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的主要内容 影响探究三 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进步性 局限性 1 汉武帝以后 2 魏晋南北朝时期 3 隋朝时期 4 唐朝时期 儒学繁盛 确立正统地位 佛教盛行并本土化 道教传播广 儒学面临困境 儒学提出 三教合归儒 三教合一 三教并行 政策 儒学受挑战 1 儒学的发展情况 隋唐时期的儒学为什么会面临挑战呢 佛教盛行 道教在民间传播 儒学本身的缺陷儒学本身在思辩性和理论性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儒学在孔子创立之时 只是一些伦理原则和教条 在宋明儒学家看来 以往的这些论证要么是 不备 要么是 不明 探究 你能不能从 西游记 红楼梦 中找到 三教合一 的痕迹 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佛教故事 孙悟空却是道教出身 七十二变就是向菩提祖师学的 孙悟空遇到困难就向各路神灵救援 这里面既有佛教的观音菩萨 又有道教的太上老君 在取经路上伸张正义的浩然之气 唐僧舍生取义的儒家思想 孙悟空本领再大也跳不出如来佛的手心 既体现了佛法无边又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观念 宝玉中举了尘缘 四拜贾政后 被一僧一道夹住 飘然而去 探究 你能不能从 西游记 红楼梦 中找到 三教合一 的痕迹 山西恒山悬空寺是我国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 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白马寺龙门石窟 东汉时期 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 为铭记佛教传入之功 修建了白马寺 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 北魏时期的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 历经几百年营建 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 气势恢弘的龙门石窟可以说是魏晋时期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佛教传入和佛教盛行 道教在民间传播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 在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 东汉末年 神仙方士之说 阴阳五行之学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揉起来 形成了道教 2 理学产生的背景 3 时代 与宋代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 历史 与儒 佛 道的自身发展密切相关 2 学者 与唐宋儒者的不断思考与探索密切相关 三教合一 儒学 独尊 地位的动摇 探究二 宋明理学1 理学 的概念 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 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它是以 理 或 天理 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体系 2 宋明理学的两大流派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程颢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 欣赏诗作品味其学 程 朱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 如何认识它 把握 理 的方法是什么 墟墓兴衰宗庙钦 斯人千古不磨心 涓流滴到沧溟水 拳石崇成泰华岑 陆九渊 欣赏诗作品味其学 陆 王认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是什么 如何认识它 把握 理 的方法是什么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3 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程朱理学 陆王心学 3 两大流派的主要观点 理 是万物的本原 心 是万物的本原 客观唯心主义思想 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格物致知 外在 内心反省 内在 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 维护专制统治 遏制人欲 继承仁 礼思想 世界本原皆理 吸收佛道思想 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 结合四大名著等文学作品谈谈宋明理学对后世的影响 应对态度 批判地继承 探究三 感悟宋明理学 2 可取 重视主观意志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自我节制 强调责任使命 凸显人性庄严 1 局限 三纲五常 维系专制 扼杀人性 影响深远 局限不少 仍有可取 有利于塑造民族性格 宋明理学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理学的发展 创立 北宋二程成熟 南宋朱熹发展 陆王心学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背景 知识 梳理 对宋明理学的认识 1 眼珠子 鼻孔子 朱子高于孔子 眉先生 胡后生 后生长于先生 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 对 朱子高于孔子 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A 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 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儒家学说C 朱熹对儒家学说的贡献比孔子大D 朱熹的学说更科学 2 朱熹 凡一物上有一理 须是穷致其理 朱熹之 理 是指 A 宇宙万物的本原B 三纲五常 C 事物的客观规律D 良知 3 某思想家强调孝 悌 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 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C 朱熹 B 董仲舒D 王阳明 4 关于陆王心学的评述 正确的是A 是对程朱理学的否定B 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C 把握理和求理的方法与程朱理学是一样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