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9泉城苏教版.docx_第1页
四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9泉城苏教版.docx_第2页
四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9泉城苏教版.docx_第3页
四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9泉城苏教版.docx_第4页
四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9泉城苏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年级上语文补充素材-9泉城苏教版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其实,历代诸家所记不尽相同。济南泉水亦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百脉泉五大泉群是济南72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济南古称泺,后称历下,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济南很早就有“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元于钦汇波楼记略)”的美誉。金代曾有人立“名泉碑”,列举济南名泉七十二个。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刘鹗)”的美誉。趵突泉济南泉水数量之多在中国城市之中可谓罕见,在济南辖区内(含郊区)现存733个天然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当中涌出,汇为河流、湖泊。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清沈廷芳在贤清园记中说:“旧者九十,新者五十有五”,共145处。道光年间编纂的济南府志说“总一百五十一泉”。乾隆时期的文人盛百二在其听泉斋记中的说法则更加符合实际:“历下之泉甲海内,著名者七十二泉,名而不著者五十九,其他无名者奚啻百数。”据山东省水文地质一队1964年调查,仅市区即有天然泉池108处。济南市城市规划建设领导小组1980年调查材料列举了119处泉池。1983年6、7月间和1997年8月至10月,市园林局编志人员又以上述记载为基础进行调查,在老城区范围内查出有名称的泉池139处。截至1997年10月,除湮没、填埋者外,尚有103处泉池基本完好,其中属金名泉碑所列七十二名泉者有41处。另外,在居民院落内还有30处无名称的泉池。这些有名、无名的泉池,集中在东起青龙桥,西止筐市街,南至正觉寺街,北到大明湖,面积仅2.6平方公里的旧城区范围内。济南泉水不仅多如繁星,而且各具风采。或如沸腾的急湍,喷突翻滚;或如倾泻的瀑布,狮吼虎啸;或如串串珍珠,灿烂晶莹;或如古韵悠扬的琴瑟,铿锵有声使得历代文人为之倾倒。历代名人如欧阳修、曾巩、苏辙、赵孟頫、王守仁、李攀龙、王士祯、蒲松龄、老舍、郭沫若等,都留下了赞泉的诗文。这些泉水,或以形、色、声、姓氏、传说、动植物、乐器、珍宝取名,或无名而名,各具情趣。由此可见济南的泉水不仅有自然的美,而且更有人文的美。济南泉水还以质纯味甘著称。泉水来自岩层深处,受气温影响甚微,水温比较稳定,常年保持在1718,无色无味,清冽甘美,为优质饮料。20世纪90年代开发的济南“普利思”矿泉水,即是直接从地下汲取而成。经国家地矿部门鉴定,矿化度为650,并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每升含有:锂(Li)0.12毫克、锶(Sr)0.99毫克、锌(Zn)0.13毫克、镁(Mg)35.55毫克、溴(Br)0.5毫克、钙(Ca)62.68毫克、偏硅酸(H2SiO3)76毫克。4泉名总录1.七十二泉之说,源于齐乘一书所记载的金代名泉碑,所谓趵突泉、五龙泉、百脉泉、豆芽泉、黑虎泉金线泉、皇华泉、柳絮泉、卧牛泉、东高泉、漱玉泉、无忧泉、石湾泉、酒泉、湛露泉、满井泉、北煮糠泉、散水泉、溪亭泉、濯缨泉、灰泉、知鱼泉、朱砂泉、刘氏泉、云栖泉、登州泉、望水泉、洗钵泉、浅井泉、马跑泉、舜井泉、珍珠泉、香泉、鉴泉、杜康泉、金虎泉、黑虎泉、东蜜脂泉、西密脂泉、孝感泉、玉环泉、罗姑泉、混沙泉、灰池泉、南珍珠泉、芙蓉泉、滴水泉、灰湾泉、悬清泉、双桃泉、温泉、汝泉、龙门泉、染池泉、悬泉、都泉、柳泉、车前泉、煮糠泉、炉泉、白虎泉、甘露泉、林汲泉、白泉、金沙泉、白龙泉、花泉、独孤泉、醴泉、浆水泉、南煮糠泉、苦苣泉、熨斗泉、鹿泉泉、龙居泉,总七十二泉。明代,山东按察司企事、诗人晏壁为济南七十二泉各咏诗一首,其中有13个不同于名泉碑中所列泉名,并将名泉碑中灵岩寺独孤泉、黉堂岭醴泉,移到了历城县天麻岭和康王山。清代文人郝植恭作济南七十二泉记,文中又有27个泉名别于名泉碑,明七十二泉诗所增13泉仅录3泉,而又新增了24个名泉,改名称1处。(明代七十二泉如下:趵突泉、金线泉、杜康泉、朱公泉、白公泉、舜泉、濯缨泉、甘露泉、独孤泉、湛露泉、双女泉、罗姑泉、孝感泉、玉环泉、南漱玉泉、北漱玉泉、南珍珠泉、北珍珠泉、南甘露泉、龙门泉、白龙泉、黑虎泉、黑龙泉、鹿跑泉、芙蓉泉、双桃泉、柳絮泉、柳泉、胡桃泉、莴苣泉、金沙泉、白花泉、灰池泉、登州泉、王氏溪亭泉、贤清泉、东皋泉、清水泉、醴泉、酒泉、东蜜脂泉、西蜜脂泉、洗钵泉、香泉、散水泉、明水泉、皇华泉、无忧泉、满井泉、浅井泉、石湾泉、卧牛泉、龙居泉、马跑泉、鱼池泉、知鱼池泉、温泉、悬珠泉、都泉、浆水泉、白泉、南煮糠泉、北煮糠泉、望水泉、熨斗泉、染池泉、车泉、悬泉、灰泉、混沙泉、刘氏泉、道士泉 )新近评出的“七十二名泉”既包括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等历史上已有的名泉,又有琵琶泉、玛瑙泉、九女泉等新增的名泉,酒泉、香泉、金虎泉等历史上的名泉因消失而除名。“十大泉群”分别是趵突泉、珍珠泉、黑虎泉、五龙潭、白泉、涌泉、玉河泉、百脉泉、袈裟泉和洪范池泉群。“七十二名泉”好似珍珠般洒落在这“十大泉群”之中。(2004年新评选名录如下:趵突泉、金线泉、皇华泉、柳絮泉、卧牛泉、漱玉泉、马跑泉、无忧泉、石湾泉、湛露泉、满井泉、登州泉、杜康泉、望水泉、珍珠泉、散水泉、溪亭泉、濋泉、黑虎泉、琵琶泉、玛瑙泉、白石泉、九女泉、五龙潭、古温泉、贤清泉、天镜泉、月牙泉、西蜜脂泉、官家池、回马泉、虬溪泉、玉泉、濂泉、百脉泉、东麻湾、墨泉、梅花泉、濯缨泉、玉环泉、芙蓉泉、舜井、腾蛟泉、双忠泉、华泉、浆水泉、砚池、甘露泉、林汲泉、斗母泉、无影潭、白泉、涌泉、苦苣泉、避暑泉、突泉、泥淤泉、大泉、圣水泉、缎华泉、玉河泉、西麻湾、净明泉、袈裟泉、卓锡泉、清泠泉、檀抱泉、晓露泉、洪范池、书院泉(又名东流泉)、扈泉、日月泉 )(其中,百脉泉、东麻湾、墨泉、梅花泉、墨泉、西麻湾、净明泉在章丘,洪范池、书院泉(曾名东流泉)、扈泉、日月泉 在平阴县,其他均在市区内)5相关记载济南泉水具有悠久的历史。春秋桓公十八年有“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记述公元前694年鲁桓公与齐襄公在泺水相会之事。泺水之源,即今之趵突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卷八济水二中描述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源上奋,水涌若轮。”金代有人立一方名泉碑,列举了济南七十二名泉。此后,便有济南“七十二泉”之说。元代,文学家元好问在济南行记中说“济南名泉七十有二”。于钦在其齐乘一书中,把七十二泉的名字、位置记录了下来。明初,诗人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对济南名泉一一加以吟咏。到了清代,记述泉水的诗词歌赋,更是数不胜数。历史上关于济南七十二名泉的记载共有三处:(1)元代至元年间于钦齐乘转述的金代名泉碑;(2)明代崇祯年间刘敕历乘载晏璧作于明永乐年间的济南七十二泉诗;(3)民国初年续修历城县志所载郝植恭作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济南七十二泉记。三处记载的七十二泉均不尽相同。济南城内百泉争涌,向有名泉七十二之说。其实,历代诸家所记不尽相同。济南泉水亦不止72处,仅市区就有大小泉池百余处。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是济南72泉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他的则“隐居”于济南辖区内的其他地方。七十二泉之说,源于齐乘一书所载的金代名泉碑,所谓趵突、五龙、百脉、豆芽、 黑虎、金线、皇华、柳絮、卧牛、东皋、漱玉、无忧、石湾、酒泉、湛露、满井、北煮糠、散水、溪亭、濯缨、灰泉、知鱼、朱砂、刘氏、云栖、登州、望水、洗钵、浅井、马跑、舜井、珍珠、香泉、鉴泉、杜康、金虎、黑虎、东蜜脂、西密脂、孝感、玉环、罗姑、混沙、灰池、南珍珠、芙蓉、滴水、灰湾、悬清、双桃、温泉、汝泉、龙门、染池、悬泉、都泉、柳泉、车前、煮糠、炉泉、白虎、甘露、林汲、白泉、金沙、白龙、花泉、独孤、醴泉、浆水、南煮糠、苦苣、熨斗、鹿泉、龙居,合章丘百脉,总七十二。世人常以七十二名泉,描述古城济南泉水之多。七十二泉的说法始于700年前。金代有人立名泉碑,列举了济南72个名泉。此后,便有济南七十二泉之说。元代于钦纂齐乘,书中把72泉的名字、位置转录了下来。文载,历下名泉有:曰金线,趵突东。曰皇华、曰柳絮、曰卧牛,金线东。曰东高、曰漱玉,金线南。曰无忧、曰石湾,趵突南。曰酒泉、曰湛露,无忧西。曰满井、曰北煮糠,趵突北。曰北珍珠,白云楼前。曰散水、曰溪亭,北珍珠东。曰濯缨,北珍珠西。曰灰泉,濯缨西北。曰知鱼,灰泉东南。曰朱砂,灰泉西。府城内灰泉最大,自北珍珠以下皆汇于此,周围广数亩,当是大明湖之源也。曰刘氏,北珍珠西北。曰云楼,刘氏南。曰登州、曰望水,万竹园内。曰洗钵,登州东北。曰浅井、曰马跑,洗钵西南。曰舜泉,舜祠下。曰香泉。舜泉西。曰鉴泉,舜泉南。曰杜康,南舜庙。曰金虎、曰黑虎,李承务巷。曰东蜜脂,金虎西南。曰西蜜脂、东蜜脂西。曰孝感,孝感坊内。曰玉环,同知巷前,今县衙内。曰罗姑,塌竹巷东。曰混沙、曰灰池,城西南角场下。曰南珍珠,铁佛巷东。曰芙蓉,姜家亭前。曰滴水,又名清泉,西务北。曰灰湾、曰悬清,城西五龙堂东。曰双桃,城西丁子街北。曰温泉,城西石桥北城下。曰汝泉,神通寺内。曰龙门,一名龙泉,神通寺东。曰染池,龙门东。曰悬泉,中宫东。曰都泉,中宫东南。曰柳泉、曰车泉,中宫东远东庄。曰煮糟,四里山南。曰炉泉,南山下。曰白虎,曰甘露,大佛山。曰林汲,佛峪内。曰白泉,王舍店北。曰金沙,曰白龙,龙洞山中。曰花泉,张马泊。曰独孤,灵岩寺。曰醴泉,黉堂岭北。曰浆水,盘龙镇东南。曰南煮糠,葛山窝北。曰苦苣,柳埠东。曰熨斗,梨峪门家庄。曰鹿泉,石固寨。曰龙居,长城岭西。合趵突、百脉泉,总七十二。 -齐乘卷二大明湖,清乾隆刻本。(注:于钦(12841333),字思容,山东益都人。元代地理学家,兼工诗文,“以文雅擅名当时”。官至兵部侍郎。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年间曾任山东东西道肃政廉访使司照磨,晚年任益都田赋总官。著有齐乘等。)6著名诗文一、明代山东按察司佥事、诗人晏璧作济南七十二泉诗,对七十二泉逐一吟咏。诗中有13个泉名不同于名泉碑,新收录了朱公泉、白公泉、双女泉、北漱玉泉、南甘露泉、黑龙泉、鹿跑泉、胡桃泉、白花泉、明水泉、鱼池泉、悬珠泉、道士泉。名泉碑中的朱砂、云楼、鉴泉、金虎、灰湾、汝泉、煮糟、炉泉、白虎、林汲、花泉、鹿泉、百脉等13个名泉未咏录。名泉碑中的漱玉、溪亭、知鱼、滴水、悬清、苦苣6泉,也分别改为南漱玉泉、王氏溪亭泉、知鱼池泉、清水泉、贤清泉、莴苣泉。另外名泉碑中的独孤泉、醴泉,也由长清灵岩和章丘黉堂岭改到了历城天麻岭和康王山醴泉寺(又名四合寺)。济南七十二泉诗序明晏璧有此天地,即有此山川。山为地之形势,水为地之脉络,皆扶舆清淑之气所钟,和顺积中,英华发外。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孟子曰“源泉混混”,喻道体也。文人才子,适兴而咏歌之者宜哉。且济南为谭子国,附庸于齐。南距泰山百余里。郡东南三十里为龙洞,岩穴外阻,而中?径路,斗折而蛇行。多怪石幽泉,能出云气,作雷雨。泉脉环城内外,凡七十有二:曰趵突、曰玉环、曰珍珠、曰漱玉、曰醴泉、曰甘露、曰金线、曰蜜脂、曰白龙、曰黑虎、曰芙蓉、曰柳絮、曰金沙、曰白公、曰孝感、曰无忧、曰洗钵、曰濯缨虞舜耕于历山,故济南以历城名邑。有虞舜祠,东坡先生书欧阳文忠公舜泉诗刻于石。予永乐二年,持宪节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