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高考历史复习高考题型分类练训练10江苏卷第22题类型.docx_第1页
江苏高考历史复习高考题型分类练训练10江苏卷第22题类型.docx_第2页
江苏高考历史复习高考题型分类练训练10江苏卷第22题类型.docx_第3页
江苏高考历史复习高考题型分类练训练10江苏卷第22题类型.docx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训练10江苏卷第22题类型1(2018南京、盐城高三二模)近代以来,国人经历了由传统家国观念到近代国家观念的艰难转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传统的君主统治形式实质上是“家天下”,它将家和国联结成为一个“共同体”,“家长”是独一无二的权威主体。民众对君主是顺从依附的状态,个人权利弱化隐蔽、国家(君主)权力强化突出。刘宗英传统政治文化视角下地方主义行动逻辑分析材料二王韬(1867年漫游英法等国)对西方政体形式作了研究后,认为中国欲谋富强“惟君民共治,上下相通”。梁启超在湖南时务学堂的学生课卷批语中,明确就君、臣、民三者关系提出新的见解,君、臣都是为人民办事者,君主好比店铺总管,臣相是店铺的掌柜,人民则是股东,国家真正的主人是人民。摘编自雷颐孤寂百年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十二论材料三中国的人只有家族和宗族的团体,没有民族精神,所以虽有四万万人结合成一个中国,实在是一片散沙如果再不留心提倡民族主义,结合四万万人成一个坚固的民族,中国便有亡国灭种之忧。我们要挽救这种危亡,便要提倡民族主义,用民族精神来救国。孙中山1924年国家建设民族主义材料四在抗战中迸发出来的是对新型国家的认同。这样的国家不仅是全民族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还要用新型的国家系统、理念和技术将其成员的热情、忠诚激发出来、组织起来,去为中华民族这一超越地域、等级、党派、性别的群体利益而奋斗,而中华民族的利益不仅包括“保种”、“独立”、领土统一和完整,还包括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甚至寄望新型国家在新背景恢复国人曾有的民族地位和国家尊严。徐慧清抗战对中国民众现代国家认同的建构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传统的家国观念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中知识阶层又产生了怎样新的国家观念。(2)据材料三,孙中山认为国人的“国家观念”有什么不足?结合所学,孙中山是如何阐述民族主义的。(3)据材料四,分析抗战中新型国家观念得到认同的原因,并理解新型国家观念的内涵。答案(1)内容: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天下);君主即为国家。原因:宗法制度的影响;传统的儒家思想影响。观念:君民共治;人民主权。(2)不足:缺乏民族精神。阐述:中国民族自求解放(明确反帝);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3)原因: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实现了全民族抗战。内涵:国家是中华民族利益的代表者、维护者和组织者;国家维护主权、领土完整、实现主权在民,保持文化和历史的延续性。2(2018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三5月质量检测)19世纪中期以来,随着世界各地联系的日益密切,西方近代工业文明对东方落后地区的影响日益明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再次重新考虑他们传统的准则和政策他们的对策是通过移植西方的机械制造来保护中国文明用当时一位改革者的话来说:“中国应获得西方在武器和机械方面的优势,但仍保持中国的儒家道德至尊的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西方文明在其他地方显得极有创造力且生机勃勃,但在与中国的直接对抗中,却表现出破坏性大于建设性。19世纪下半叶近代工业企业发展起来,而外国人则在“不平等条约”的保护下在条约口岸开办制造业、航运业、银行业和贸易商号。这些不同类型的活动并行不悖的状态,造就了一种混合经济,含有一种半殖民主义的气息。徐中约中国近代史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少数有远见的知识分子”为保护中国文明而采取的重大行动是什么?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思想主张?(2)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对此观点你的看法是什么?试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你的看法。(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答案(1)行动:引进西方技术,开展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2)分数等级与评分准则观点: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破坏性大于建设性。等级观点方面论据方面论证方面一等正确。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破坏性大于建设性。列强的侵略冲击了中国的传统社会,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侵犯中国主权,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自然经济逐步瓦解,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同时客观上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论证逻辑严密,结构严谨,行文流畅错误。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建设性大于破坏性。列强的侵略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开展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开启了中国工业化进程;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开启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西方的启蒙思想和生活方式在中国得到传播。同时列强的侵略也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错误。西方文明对近代中国的影响既有建设性,又有破坏性。两方面均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参见上述两种观点的论证要点。二等观点明确;从上述三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提出论据,论据对应观点,包含政治、经济或思想方面且体现辩证的方法;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三等观点较明确;能从上述三个方面的任何一方面提出部分论据,论据对应观点,且表述较为准确;论证表述清楚四等观点不明确或观点与论据不一致;不能合理提出论据进行论证;表述不清3.(2017镇江市高三三模)中美之间签订的书面协定反映了一段历史时期中美关系的走向。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第一条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将继续以美国总统准予移转或供应之防卫物品、防卫服务及防卫情报,供给中华民国政府。第二条中华民国政府对于美利坚合众国之防卫及该防卫之加强,将继续予以协助,并将以其所能供应之物品、服务、便利或情报,供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中美抵抗侵略互助协定(1942年6月2日)材料二为期更有效达成本条约之目的起见,缔约国将个别并联合以自助及互助之方式维持并发展其个别及集体之能力,以抵抗武装攻击及由国外指挥之危害其领土完整与政治安全之共产颠覆活动。美台共同防御条约(1954年12月2日)材料三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中美联合公报(1972年2月27日)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美两国之间的外交关系及具体表现。(2)据材料二,指出美台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反映了中美之间怎样的外交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外交状况形成的原因。(3)据材料三,指出中美两国外交关系出现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对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答案(1)关系:友好互助(同盟)。表现:两国在物资、情报等方面相互帮助,提高防卫能力;中国坚持抗战牵制大量日军,减轻美国(太平洋战场)负担;美国给予中国抗战军事援助;中美共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