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doc_第1页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doc_第2页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doc_第3页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doc_第4页
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球变化与环境演变课程作业目录1.引言22. 广州环境简介22.1地理位置22.2气候环境22.3地貌环境33.广州城市环境变化近况33.1气候环境变化33.2大气环境变化43.3酸雨73.4水体环境变化93.5固体废弃物113.6声环境123.7 环境变化总述:134.环境变化影响因素134.1经济水平提高134.2能源消费结构改变144.3城市绿地增加144.4政府对环境的治理145. 对环境质量改善的建议14参考文献1515广州环境变化调查报告摘要: 本文从气候环境、大气环境质量、水体环境、声环境等角度,选取了气温、降水、主要大气污染物、废水排放、固体废弃物排放、噪声等指标,用20002012年的数据描述了从近年来广州市的环境变化情况,并从经济发展、绿地面积变化、能源消费结构、政府支持等角度,分析影响广州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对广州环境质量改善提出自己的建议。关键字:环境变化、大气质量、水体环境、噪声环境、气候环境1.引言在过去的发展中, 广州市实现了经济跨越式发展, 但也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广州市加大了环境整治力度, 试图改善本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在2001 年和2002 年, 广州市分别获得“中国人居环境示范奖”和“联合国改善人居环境最佳示范奖”称号, 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广州城市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进入协调发展新阶段的标志。为了验证这种说法,本人从广州统计年鉴找到了从20002012年的一些数据,希望能从气候、大气环境、水体环境、声环境等角度发现近年来广州市环境变化的特征。2. 广州环境简介2.1地理位置广州地处中国南部、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北缘,是西江、北江、东江三江汇合处,濒临中国南海,东连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三水、南海和顺德,北靠清远市区和佛冈县及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相望,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国的“南大门”,是广佛都市圈、粤港澳都市圈、珠三角都市圈的核心城市。2.2气候环境广州地处亚热带沿海,北回归线从中南部穿过,属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以温暖多雨、光热充足、夏季长、霜期短为特征。全年平均气温20-22为摄氏度,是中国年平均温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一年中最热的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达28.7。最冷月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916。平均相对湿度77%,市区年降雨量约为1720毫米。全年中,4至6月为雨季,7至9月天气炎热,多台风,10月、11月、和3月气温适中,12至2月为阴凉的冬季。全年水热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长,为四季常绿、花团锦簇的“花城”。2.3地貌环境 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为1210米;东北部为中低山地,有被称为“市肺”的白云山;中部是丘陵盆地,南部为沿海冲积平原,为珠江三角洲的组成部分3.广州城市环境变化近况3.1气候环境变化3.1.1气温图1:广州市近60年来气温变化曲线图 据统计, 广州市近60年来多年平均气温为22. 1, 气温最低点出现在1969年( 21. 24 ), 随后略有上升,并呈波动变化. 广州气温在1951 1985年期间呈周期性的变化规律, 周期大约为7 8年, 相继出现一个高温峰值和一个低温峰值. 而从1985年以来, 这种周期性的规律被打破, 高温峰值和低温峰值出现的间隔时间变为3 4年, 且气温明显升高. 近60年来曾出现5次年平均气温明显偏低的年份, 它们分别是1957年( 21. 44 ), 1969年( 21. 24 ), 1970年( 21. 38 ),1976年( 21. 30 )和2011年(21.7C). 根据图1可以看出广州市近60年明显的冷暖变化趋势, 特别是1985年以后气温持续变暖的情况.3.1.2降水量图2:广州近60年年降水量变化曲线图3.1.2.1广州降水特征 广州市近60年来的年降水量总体趋势是波动下降,1958年到1961年,是广州年降水量最多的一个阶段,1959(2235.4mm),1961(2180.0mm)两年的降水量都超过了2000mm,另外还有1965(2330.6mm),1975(2516,7mm),1981(2219.7mm),1993(2253.3mm),2006(2175.7mm),2008(2284.0mm),2010(2353.6mm)七年的降水量超过2000mm,广州的降水特征是降水量大,年际变化大,而且波动周期短。3.2大气环境变化3.2.1评价方法:以广州市区19952012年环境检测资料作为原始数据,以国家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为评价标准,用大气质量指数法进行评价,其数学公式及分级标准如下:式中:I:大气质量指数Ci:实测年日均浓度Si:大气质量标准值,mg/m3n:年日均值个数表1:广州市历年大气污染含量项目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市区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mg/m3)0.0450.0510.0580.0590.0770.0530.0540.0510.0460.0390.030.0280.022市区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mg/m3)0.0610.0710.0680.0720.0730.0680.0670.0650.0560.0560.050.0490.049市区可吸入颗粒平均浓度(mg/m3)0.0730.0820.0990.0990.0880.0760.0770.0710.070.070.0690.069表2:大气质量指数分级标准及相应的污染水平清洁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污染极重污染I2.8大气污染水平清洁一般预警界水平警戒水平紧急水平表3:广州市大气污染单项污染指数和大气质且综合指数历年值项目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市区二氧化硫年日平均值(mg/m3)0.75 0.85 0.97 0.98 1.28 0.88 0.90 0.85 0.77 0.65 0.50 0.47 0.37 市区二氧化氮年日平均值(mg/m3)0.76 0.89 0.85 0.90 0.91 0.85 0.84 0.81 0.70 0.70 0.63 0.61 0.61 市区可吸入颗粒平均浓度(mg/m3)0.00 0.73 0.82 0.99 0.99 0.88 0.76 0.77 0.71 0.70 0.70 0.69 0.69 I0.62 0.85 0.92 0.97 1.17 0.88 0.87 0.83 0.75 0.69 0.65 0.64 0.62 3.2.2大气环境质量变化特征: 用大气质量指数法将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出表3的结果。从表3可以看出,广州的大气质量处于一般到预警界水平两个级别。从每个项目上看,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污染要大于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污染,而二氧化氮的污染又比二氧化硫严重。二氧化硫的单项污染指数从2007年之后就开始逐渐下降,从2010年开始就属于清洁水平。二氧化硫污染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广州的能源消费发生了变化,随着液化石油气和天然气的普及,煤的能源地位下降,由此造成煤烟粉尘以及二氧化硫的含量下降。二氧化氮的污染程度要比二氧化硫稍微严重,在0.610.91之间,属于一般和预警界水平,但从2005年开始,二氧化氮的污染指数逐步下降,汽车尾气是造成二氧化氮的主要来源,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加强了道路设施的建设以及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限制私家车数量的增长,所以,二氧化氮的污染指数下降得比较明显。可吸入颗粒物是人们比较关注的大气污染物,根据表3可以看出,可吸入颗粒物是三种大气污染物中含量最高污染最严重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原因是广州正处于大规模建设阶段,城市内部有很多建筑工地,建筑工地中产生大量的粉尘,是空气当中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而城市当中的绿地则有吸烟滞尘的功能,因此,城市绿地覆盖率也会影响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近年来,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政府也加大了投入提高城市植被覆盖率,增加了白云湖、海珠湖等人工水域和绿地系统,使得可吸入污染物的含量减少。3.3酸雨图3:20002012年广州酸雨频率和降水PH变化图降水PH值反应了广州降水的酸度,从图3可以看出,从1995年到2000年,广州降水的PH一直上升,说明降水酸性减少,这与空气中二氧化硫减少,空气质量改善有关,从2000年到2005年,降水的PH值又有一个下降的趋势,对照表3可以看出,这段时间的二氧化硫污染指数也是略有上升,而二氧化硫增加是造成酸雨的直接原因。用SPSS软件对二氧化硫含量和降水PH值以及降水PH值与酸雨频率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出结果如下,附表1:二氧化硫含量与降水PH值相关性分析结果Correlations二氧化硫含量降水PH值二氧化硫含量Pearson Correlation1-.813*Sig. (2-tailed).001N1313降水PH值Pearson Correlation-.813*1Sig. (2-tailed).001N1313*.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附表2:降水PH值与酸雨频率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s降水PH值酸雨频率降水PH值Pearson Correlation1-.968*Sig. (2-tailed).000N1313酸雨频率Pearson Correlation-.968*1Sig. (2-tailed).000N1313*.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 根据结果可知,在显著性水平为0.01的情况下,二氧化硫含量与降水PH值的相关性为-0.813,降水PH值与酸雨频率的相关性为-0.968,两组数据的相关性都比较强,说明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对酸雨的影响较大。3.4水体环境变化表4:广州市废水排放数据表时间废水排放总量(万吨)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20009543424123713112173290.09200110475824780799782194088.54200211508624148909382055085.1200311052421213893111838486.66200411356821638919301989491.942005125837202491055881944996.052006128302204451078581962996.01200711149121103903882010295.25200812615634475916813304595.85200911931726023932942511696.512010125662236041020592282896.722011141521245801169412391697.3201215274722716130031图4:广州废水排放量变化图图5: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3.4.1水环境变化特征:2003年,广州启动“青山绿水,蓝天碧水”工程;同年,以“水变清、岸变绿、恢复河涌自然特征”为目标,编制实施了河涌综合整治计划。2006年,市政府确定市区7条河涌列入重点综合整治计划,被称为当年的“一号工程”。7条重点河涌包括沙河涌、猎德涌、车陂涌、乌涌、黄埔涌、花地河和大沙河。2010年,中心城区4座污水处理厂已建成通水并投入调试运行。新建的38座污水处理厂、48座配套泵站及1094公里污水管网,全市水环境已出现持续改善的明显转变。 为了了解水环境的变化特征,选取了广州市从2000年到2011年的废水排放总量、工业废水排放量、生活污水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以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等指标,根据图4和图5的结果,近年来,广州市的工业废水排放量一直在地位徘徊,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也从1995年的60%一直上升到2011年的97%,证明近年来广州市的污水治理工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广州水体环境的保护进程与国内其它城市水体环境保护的进程是一致的。经历了20 世纪90 年代中期城市水体最为严重的工业污染之后, 随着广州市居民水体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政府水污染治理工作力度的加大, 广州河段污染逐渐得到控制, 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和控制 。但是生活污水排放量的激增且未处理的直接排放, 使工业水污染控制的成效被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造成的污染所掩盖, 总体表现的是水体生活的有机污染加重。随着城市水环境污染, 近年来广州市用水量也急剧增加, 水质性缺水严重影响着广州市城市经济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3.5固体废弃物表5:固体废弃物数据表年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2000346.8285.383.482001399.62366.5587.12002417.74395.7688.552003538.89547.2992.652004566.58625.4292.72005540.36520.2591.232006632.3605.4691.132007609.03592.131002008661.56605.6591.242009641.84597.9592.352010691.79621.9189.752011659.34625.5394.872012614.85588.9895.7图6: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曲线图图7: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变化曲线图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数量与城市的工业发展程度有关,而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则反映了城市治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成效。根据图7反映的结果,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与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存在高度拟合的情况,经过SPSS的模拟分析,得出结果如下,Correlations工业废物产生量工业废物利用量工业废物产生量Pearson Correlation1.990*Sig. (2-tailed).000N1010工业废物利用量Pearson Correlation.990*1Sig. (2-tailed).000N1010*.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可以看出,工业废物产生量和工业废物利用量在0.01的显著性水平下是显著相关的,说明工业废物的利用量与工业废物的产生量基本拟合,工业废物的重新利用率高。3.6声环境图6:广州19952012年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变化图(单位:分贝) 随着城市机动车数量的迅速增长,交通噪声已成为城市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制约着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1990年代以来,广州机动车急剧增加,交通干线噪音也十分高,达到72.6分贝。随着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一些主要交通干线都建起了隔音墙,所以进入21世纪以后,广州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就下降到69分贝左右,随着年份增加噪声平均值越来越小,说明广州的噪音治理取得了不错的成效。3.7 环境变化总述:进入21世纪,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逐渐认识到环境的重要性,环保意识空前提高,政府为了迎接2010年的亚运会,从2003年开始,投入巨大的资金,对广州辖区内的环境进行了大规模治理,尤其是对大气环境、水体环境的治理,使得大气污染物大大减少,空气质量空前提高,同时政府开展对东濠涌、荔枝湾涌、珠江河等水体环境进行治理,废水排放量大大减少,污水达标率大大提高,总的来说,广州的环境变化呈现以下特点:大气污染物的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等污染物含量下降大气环境质量逐年提高水体环境转好,废水排放总量虽然上升,但工业废水排放量下降,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上升,生活污水成为城市污水的主要来源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固体废弃物的利用率也提高由于城市隔音设施的完善,城市的噪声污染有所下降广州的气候环境符合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即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同时城市化的发展也使“热岛效应”和“雨岛效应”更严重。4.环境变化影响因素4.1经济水平提高 经济发展水平对城市环境变化的影响不是线性相关的,而是呈“U”型相关。经济刚开始起步的时候,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第二产业很多都是环境污染比较严重的产业,比如钢铁生产、化工水泥等,这些粗放型的产业对大气环境、水环境等产生大量污染,环境质量急剧恶化,当城市的经济发展进入下一个阶段,第二产业的比重逐渐降低,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一些高耗能产业逐渐被淘汰,或就地转型升级,或迁移到外地。随着高耗能高污染企业的淘汰,城市的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广州在改革开放前是一座商贸城市,工业并不发达,环境污染并不严重。改革开放后,广州作为对外开放吸引外资的前沿阵地,许多工业企业落户广州,而且许多都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这些企业对广州生态环境的破坏是致命的。九十年代以后,工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下降,环境质量也有所改善。4.2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对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的影响。近年来,广州市的大气环境质量有所好转,二氧化硫的浓度有所下降,主要是因为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21世纪以前,广州大部分居民特别是郊区的居民还使用煤作为燃料,后来,随着居民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