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写作及公式编辑器的使用.doc_第1页
论文写作及公式编辑器的使用.doc_第2页
论文写作及公式编辑器的使用.doc_第3页
论文写作及公式编辑器的使用.doc_第4页
论文写作及公式编辑器的使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技论文的写作在前面的章节中已经向大家展示了数学建模的有益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建立数学模型可能是为了娱乐,也可能是要更好地认识周围的世界,但更经常的是为帮助某些人解决某个实际问题,那么归根到底是要他们理解我们的结论是最重要的。从结构上看,一篇学术论文应包含8个必要的组成部分: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通常称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为论文的前置部分,称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为论文的主体部分。一、写好数模论文的重要性 1.数模论文是评定参与者的成绩好坏、高低、获奖级别的惟一依据. 2.数模论文是培训(或竞赛)活动的最终成绩的书面形式。 3.写好论文的训练,是科技论文写作的一种基本训练。 二、数模论文的基本内容 1、评阅原则: 假设的合理性; 建模的创造性; 结果的合理性; 表述的清晰程度 2、数模论文的结构 0)摘要 1)问题的提出:综述问题的内容及意义 2)模型的假设:写出问题的合理假设,符号的说明 3)模型的建立:详细叙述模型、变量、参数代表的意义和满足的条件,进行问题分析,公式推导,建立基本模型,深化模型,最终或简化模型等 4)模型的求解:求解及算法的主要步骤,使用的数学软件等 5)模型检验:结果表示、分析与检验,误差分析等 6)模型评价:本模型的特点,优缺点,改进方法 7)参考文献:限公开发表文献,指明出处 8)附录:计算框图、计算程序,详细图表 三、需要注意的问题 0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作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就 能获得必要的信息,并吸引读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摘要应包括三要素:一是解决什么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从事这项工作的目的和重要性;二是用到什么方法,三是得到了什么结论:要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获得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成果,结论和结果的意义。字数300-500字,表述:准确、简明、条理清晰、合乎语法。包括模型的主要特点、建模方法和主要结果。摘要中不要列举例证,不写研究过程,不用图表,可以有公式。简单地说,摘要应体现:用了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问题,得到了那些主要结论。还可作那些推广。 1、建模准备及问题重述: 了解问题实际背景,明确建模目的,搜集文献、数据等,确定模型类型,作好问题重述。重述不是简单的复制题目,应对题目内容仔细阅读思考,在把握住问题实质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对题目的理解。问题分析最主要的目标是明确建模目标。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电子图书资源及纸质图书资源,查找相关背景知识,了解本问题的研究现状,所用到的基本解决方法等。 2、模型假设、符号说明 基本假设的合理性很重要 (1)根据题目条件作假设; (2)根据题目要求作假设; (3)基本的、关键性假设不能缺; (4)符号使用要简洁、通用。 3、模型的建立 (1)基本模型 1)首先要有数学模型:数学公式、方案等 2)基本模型:要求完整、正确、简明,粗糙一点没有关系 (2)深化模型 1)要明确说明:深化的思想,依据,如弥补了基本模型的不足 2)深化后的模型,尽可能完整给出 3)模型要实用,有效,以解决问题有效为原则。数学建模面临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不追求数学上的高(级)、深(刻)、难(度)。 能用初等方法解决的、就不用高级方法; 能用简单方法解决的,就不用复杂方法; 能用被更多人看懂、理解的方法,就不用只有少数人看懂、理解的方法。 4)鼓励创新,但要切实,不要离题搞标新立异,数模创新可出现在 建模中:模型本身,简化的好方法、好策略等; 模型求解中; 结果表示、分析,模型检验; 推广部分。 5)在问题分析推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分析要:中肯、确切; 术语要:专业、内行; 原理、依据要:正确、明确; 表述要:简明,关键步骤要列出; 忌:外行话,专业术语不明确,表述混乱、繁琐,冗长。 4、模型求解 (1)需要建立数学命题时:命题叙述要符合数学命题的表述规范,论证要尽可能严密; (2)需要说明计算方法或算法的原理、思想、依据、步骤。(3)计算过程,中间结果可要可不要的,不要列出。 (4)设法算出合理的数值结果。 5、模型检验、结果分析 (1)最终数值结果的正确性或合理性是第一位的; (2)对数值结果或模拟结果进行必要的检验。 当结果不正确、不合理、或误差大时,要分析原因,对算法、计算方法、或模型进行修正、改进;(3)题目中要求回答的问题,数值结果,结论等,须一一列出; (4)列数据是要考虑:是否需要列出多组数据,或额外数据;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为各种方案的提出提供可依赖的依据; (5)结果表示:要集中,一目了然,直观,便于比较分析。(最好不要跨页) 数值结果表示:精心设计表格;可能的话,用图形图表形式。 求解方案,用图示更好 (6)必要时对问题解答,作定性或规律性的讨论。 最后结论要明确。 6模型评价 优点要突出,缺点不回避。若要改变原题要求,重新建模则可在此进行。推广或改进方向时,不要玩弄新数学术语。 7、参考文献 限于公开发表的文章、文献资料或网页 。规范格式: 1陈理荣,数学建模导论(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2楚扬杰,快速聚类分析在产品市场区分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3(2),2023. 8、附录 详细的数据、表格、图形,计算程序均应在此列出。但不要错,错的宁可不列。主要结果数据,应在正文中列出。 五、格式要求 参赛论文写作格式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 一级标题(四号黑体,居中) 论文中其他汉字一律采用小四号宋体,单倍行距。论文纸用白色A4,上下左右各留出2.5厘米的页边距。 首页为论文题目和作者的专业、班级、姓名、学号,第二页为论文题目和摘要,论文从第三页开始编写页码,页码必须位于每页页脚中部,用阿拉伯数字“1”开始连续编号。 第四页开始论文正文 。六、分工协作取佳绩 最好三人一组,这三人中尽量做到一人数学基础较好,一人应用数学软件和编程的能力较强,一人科技论文写作水平较好。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整篇论文的结构严谨,语言要有逻辑性,用词要准确。 三人之间要能够配合得起来。若三人之间配合不好,会降低效率,导致整个建模的失败。 在合作的过程中,最好是能够找出一个组长,即要能够总揽全局,包括任务的分配,相互间的合作和进度的安排。 在建模过程中出现意见不统一时,要尊重为先,理解为重,做到“给我一个相信你的理由”和“相信我,我的理由是”,不要作无谓的争论。要善于斗争,勇于妥协。 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存盘,以防意外 写作与建模工作同步 数学建模成功的条件和模型: 有兴趣,肯钻研;有信心,勇挑战;有决心,不怕难;有知识,思路宽;有能力,能开拓;有水平,善协作;有办法,点子多;有毅力,轻结果。Word中数学公式编辑器的使用范文:一、问题重述在约10,000米高空的某边长160公里的正方形区域内,经常有若干架飞机作水平飞行。区域内每架飞机的位置和速度向量均由计算机记录其数据,以便进行飞行管理。当一架欲进入该区域的飞机到达区域边缘时,记录其数据后,要立即计算并判断是否会与区域内的其它飞机发生相撞。如果发生相撞,则应计算如何调整各架(包括新进入的)飞机的飞行方向角,以避免碰撞。现假设条件如下:(1) 不相撞的标准为任意两架飞机的距离大于8公里;(2) 飞机飞行方向角调整的幅度不应超过30度;(3) 所有飞机的飞行速度均为每小时800公里;(4) 进入该区域的飞机在到达区域边缘时,与区域内飞机的距离应在60公里以上;(5) 最多需考虑6架飞机;(6) 不必考虑飞机离开此区域后的情况。请你对这个避免碰撞的飞行管理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列出计算步骤,对以下数据进行计算(方向角误差不超过0.01度),要求飞机飞行方向角调整的幅度尽量小。设该区域4个顶点的坐标为(0,0),(160,0),(160,160),(0,160)。记录数据为:飞机编号横坐标纵坐标方向角(度)1150140243285852363150155220.54145501595130150230新进入0052注:方向角指飞行方向与x轴正向的夹角。二、问题分析此问题很容易想到以飞机调整的飞行角度平方和作为目标函数,而以每两架飞机之间的最小距离不超过8km,各飞机飞行角度调整的值不超过30为约束条件。如此得出的是一个非线性模型,在计算上可能会复杂些,但一目了然。三、符号说明表示表示时间;分别表示第架飞机的横纵坐标(问题中已给出);表示第架飞机的飞行方向角(问题中已给出);表示时刻第架飞机与第架飞机间的距离;表示飞机的飞行高度()。四、模型的建立由题意可知,目标函数是约束条件为 和 其中 利用微积分的知识可求出,由这里 将代入即可求出。于是本问题的一个数学模型为引入记号:,(g是由按构成的向量,在下面的程序中计算),则模型变为其中,。五、模型的求解 调用Matlab命令fmincon求解,先写两个M函数airfun.m和airfunco.m如下:M 函数 airfun.mfunction f=airfun(delta)f=delta*delta;M 函数 airfunco.mfunction c,ceq=airfunco(delta)x0=150 85 150 145 130 0;y0=140,85,155,50,150,0;alpha0=243 236 220.5 159 230 52*pi/180;v=800;co=cos(alpha0+delta);si=sin(alpha0+delta);for i=2:6 for j=1:i-1 t(i,j)=(x0(i)-x0(j)*(co(i)-co(j); t(i,j)=t(i,j)+(y0(i)-y0(j)*(si(i)-si(j); t(i,j)=-t(i,j)/v; t(i,j)=t(i,j)/(co(i)-co(j)2+(si(i)-si(j)2); if t(i,j) deltaini=zeros(1,6); vlb=-pi*ones(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