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考点19 山地的形成考点热度 褶皱山、断块山与火山1褶皱山(1)褶皱概念:岩层在强大的挤压作用下,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基本形态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形成山岭,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形成谷地,不易侵蚀常形成山。褶皱山:由背斜或向斜发育而成的山岭和谷地的统称。特别提示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背斜成谷、向斜成山”是在内力作用的基础上由外力作用而形成的。(2)板块运动与褶皱山系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其中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如果板块发生背离运动,地壳就会张裂形成裂谷或发育为海洋;如果板块发生相对运动,就会相互碰撞、褶皱隆起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2断块山(1)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和张力,超过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发生破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断层的位移类型位移类型表现水平方向会错断原有的各种地貌,或在断层附近派生出若干地貌垂直方向相对下降形成谷地或低地相对上升发育成山岭或高地3火山(1)形成: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形成。(2)组成考向一 地质构造及其实践意义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示意图1常见的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从形态上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岩层一般向下弯曲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从岩层的新老关系上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岩层较新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岩层较老图示2地质构造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质构造褶皱断层背斜向斜未侵蚀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或盆地大断层,常形成裂谷或陡崖,如东非大裂谷。断层一侧相对上升的岩体,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如华山、庐山、泰山;另一侧相对下降的岩体,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渭河平原、汾河谷地,沿断层线常发育成沟谷,有时有泉、湖泊侵蚀后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不易被侵蚀,常形成山岭图示3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12题。1图示地区A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处适合修建水库C处是背斜山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2如果图中河、河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A河段自西向东流B河段自东向西流C该河从图中山岭东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山岭西侧绕过【答案】1D 2C【解析】1图中河附近岩层是背斜(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河附近岩层是断层(水库建设应避开断层)、是向斜成山;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故选D。2图中河流沉积物在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在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同时河段海拔高于河段,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则河流从图中山岭东侧绕过。故选C。考向二 地质剖面图的判读地质剖面图既可以体现静态的结构特征,也可以反映动态的演变过程。正确判读的关键是明确各种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和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方法(1)根据地层层序律确定:一般岩层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新。(3)根据岩层的接触关系确定:岩浆岩可以按照其与沉积岩的关系来判断,喷出岩的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侵入岩晚于其所在的岩层。如图1中岩层形成晚于其所切穿的岩层和。变质岩是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而这多是在岩浆活动的影响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与其相邻的岩浆岩。2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常成谷地或盆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核老翼新为背斜,核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破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破裂而无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方法(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或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都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作用。(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岩层I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者说明该年代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该地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下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图中断层、与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BCD2图中A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B乙处物质直接来源于地表C丙处位于背斜构造的顶部D丁处岩石由岩浆冷却形成【答案】1A 2B【解析】图中断层左侧没有花岗岩,说明是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形成。岩层处发生明显错动,说明形成后岩层被断层切断。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乙处物质是沉积岩层,直接来源于地表。1后形成的岩层将先形成的岩层切断,图中断层左侧没有花岗岩,说明是断层形成后,右侧才有沉积岩层形成。岩层处发生明显错动,说明形成后岩层被断层切断。再有岩层沉积。形成的先后顺序可能是,A对。B、C、D错。2图为北美洲西部落基山脉中某地区,图中甲处断层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是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处,A错。乙处物质是沉积岩层,直接来源于地表,B对。丙处位于向斜构造的顶部,C错。根据图例,丁处岩石是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D错。下图为某断陷湖剖面示意图。断层移动了曾经连续的沉积岩层。完成12题。1该湖所在地区至少发生过的断层次数为A1次B2次C3次D4次2断层发生时可能引发A地震B泥石流C火山喷发D滑坡读苏北地区浅层油气成藏剖面示意图,完成35题。3一般利于储藏油气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B向斜C地垒D地堑4此处岩层受到挤压的方向是A西北东南向B东西方向C西南东北向D南北方向5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E断层KNBEKN断层CKE断层NDK断层EN某科考队沿图中虚线所示线路对某大型褶皱区进行地质考察,其依次记录的7个观测点信息如下表所示,(岩层abcd由老到新)。据此完成67题。6图中甲处是很好的A储水构造B储油构造C铁矿带D储气构造7沿图中虚线方向作地质剖面图,下列最符合乙处地貌特点的是ABCD读某地“地址剖面图”,完成89题。 8有关甲构造顶部缺失主要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A因断层导致岩层破裂,后经侵蚀而形成B向斜顶部受挤压,容易被侵蚀C背斜顶部受张力大,容易被侵蚀D地处干旱区,因风化作用导致岩层被破坏9欲在图示地区建一隧道,只从自然角度考虑最合适的选择是A甲处B乙处C丙处地下D丁处地下读某地区地质剖面图,完成1011题。10图中地区发生火山喷发至少有A2 次B3 次C4 次D5 次11该地质构造图出现在下图中的Aa 与小北山之间Bb 与北区火山之间Cc 与南区火山之间Dd 与六棱山之间考古界人士常说:“汉墓十室九空”。“沉海昏,立吴城”在鄱阳湖边流传了1600多年。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史上少有的低水位,让海昏侯墓呈现在人们面前。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1213题。12关于图示区域的地质活动描述正确的是A图示范围内的岩石均是沉积岩B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CP地的地质地貌是背斜谷D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西移13结合材料判断,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A岩性坚硬,外力侵蚀弱B地质稳定,环境变迁小C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D加强保护,人为破坏少读等高线地形图和地质剖面图(单位:m),完成1415题。14图示发生的构造运动先后顺序为A褶皱一沉积一断层B沉积一断层一褶皱C沉积一褶皱一断层D断层一褶皱一沉积15图中地形的成因可能是岩层挤压,槽部紧实,难以侵蚀 岩层挤压拱起形成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 岩浆喷发冷却成山ABCD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2.3亿年6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据此完成1617题。16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A都为东北一西南走向B都为西北一东南走向C西北一东南走向、东北一西南走向D东北一西南走向、西北一东南走向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2019年江苏卷)图1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读图回答12题。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2018年北京卷)下图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题。3图中A甲处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壳B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后C岩浆侵入可能导致乙处岩石变质D丙处的溶洞景观由岩浆活动造成(2018年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4题。4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2018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读图回答56题。5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6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A志留系B石炭系C二叠系D第四系(2017年天津卷)读图,回答第7题。7图中地貌景观显示的岩石类型和主要的地质构造最可能是A岩浆岩、褶皱B沉积岩、褶皱C岩浆岩、断层D沉积岩、断层(2017年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89题。8地质构造和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9在地质演化过程中,形成褶皱的次数是A1B2C3D4(2016年北京卷)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第10题。10平顶海山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2016年浙江卷)下图为某河谷地质、地貌剖面图,图中地层年代由到变老。图中阶地(用T表示,数字下标表示阶地的级数)指由河流作用形成的高出洪水位的阶梯状地貌。此河段阶地主要由于地壳抬升形成。完成下题。11对河谷处的地质构造类型和两侧地壳抬升幅度的判断,正确的是A向斜 东侧大B背斜 东侧小C向斜 西侧大D背斜 西侧小考点冲关【答案】1B 2A【解析】1从图中可看出,煤层1和煤层2发生明显错位,且沉积岩2右侧厚度明显大于左侧,说明在发生第1次断层后,再形成了沉积岩2,因右侧地势更低,沉积物才更厚,在煤层2形成之后发生了第2次断层,至少发生过断层次数为2次。故选B。2断层发生时,岩层断裂错位释放能量,可能引发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发生还需要地形、降水和植被等条件;断层处若要发生火山喷发,还要考虑板块和岩石圈厚度等。故选 A。【答案】3A 4A 5C【解析】3背斜岩层封闭,一般是储油气构造,不易挥发,向斜是天然的槽型构造,储水。正确答案选A。4由图可知,凹陷带阶梯带隆起带延伸的方向是西北到东南方向,中间岩层收到挤压后断裂,所以岩层收到挤压的方向是西北到东南方向。正确答案选A。5根据岩层破坏与被破坏的关系,岩层先沉积后发生断裂,沉积的顺序是最底层先沉积因此是先K后E,KE岩层不连续可看出发生的地质作用是产生了岩层断裂,N岩层位于最上层,沉积后发生了西北到东南方向的挤压,正确答案选C。【点睛】岩层的先后顺序容易错选B项,注意经过的地质作用应该是先沉积然后发生断裂,之后是挤压和沉积作用,N是后来才沉积的。【答案】6A 7C【解析】6图中甲处岩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向斜岩层下凹,而水会往低处流,因此会流到向斜的凹槽构造,槽部受挤压,岩层致密,不透水,所以说向斜是天然的储水构造,故A对。油气主要在背斜,铁矿主要在向斜地下,但不一定会形成铁矿“带”,故BCD排除。7乙处是背斜,岩层上拱,排除BD;海拔高度比两翼低,形成谷地,排除A,选C。【答案】8C 9A 【解析】8读图,甲构造是背斜构造,顶部缺失主要原因是背斜顶部受张力大,容易被侵蚀,C对,B错。甲不是断层构造,A错。不能判断甲地处干旱区、岩层被破坏的外力作用,D错。9欲在图示地区建一隧道,只从自然角度考虑最合适的选择是甲处,背斜构造结构稳固,不易塌陷,A对。乙处是向斜构造,易塌陷,不适宜开隧道,B错。丙处地下、丁处地下有断层,不适宜开隧道,C、D错。【答案】10C 11C【解析】10由图可知,火山碎屑岩层有4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据此可以判断有4次火山活跃期,据此选C。11据图,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显示该地一侧为火山,另一侧有沉积岩且为湖相沉积层与火山碎屑岩的交错沉积层,因此该地质构造一侧临山一侧临湖,C选项符合要求。【点睛】据图分析出火山碎屑岩层与湖相沉积层相间分布的层次有4层,同时,该区域的地质构造显示该地一侧为火山,另一侧有沉积岩且为湖相沉积层与火山碎屑岩的交错沉积层,因此该地质构造一侧临山一侧临湖,据此分析解答即可。【答案】12B 13C【解析】12读图,根据图例判断,图示范围内的岩石有花岗岩,属于岩浆岩,A错;庐山的隆起主要是断裂抬升,形成的是断块山,B对;图示P地的地形开阔,不是谷地,D错;根据图示指向标,图示地质过程中,鄱阳湖湖心向东南移,C错。故选B。13根据材料可知,海昏侯墓保存完好主要得益于地壳运动,沉入湖底久,没有受到人为破坏,C对,A、D错。图示区域地质不稳定,环境变迁较大,B错。故选C。【答案】14C 15B【解析】14由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是山地,JTP是不同时代的岩层,说明该地先有沉积作用形成的各时代岩层,再经褶皱形成山地;后又经历了断层过程。故选C。15图示是山地,是岩层受水平挤压拱起形成;图中JT岩层间有断层发育,也可能是形成断块错动抬升成山;图中没有岩层的新老关系特征,不能判断是向斜构造还是背斜构造;没有岩浆活动现象。故选B。【答案】16C 17D【解析】16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因此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故选C。17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最后形成该地貌,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前,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故选D。【点睛】地貌即地球表面各种形态的总称,地表形态是多种多样的,成因也不尽相同,是内、外力地质作用对地壳综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地质作用造成了地表的起伏,控制了海陆分布的轮廓及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的地域配置,决定了地貌的构造格架。而外营力通过多种方式,对地壳表层物质不断进行风化、剥蚀、搬运和堆积,从而形成了现代地面的各种形态。直通高考【答案】1D 2C【解析】考查地壳运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利用所需信息解读材料和图文的能力。难度一般。1有材料和图片可知,M上部的岩层是水平的,M下部的岩层是弯曲的,因此M表达的地质意义和N不同的就在于弯曲岩层经过地壳的挤压形成了褶皱,而上部的岩层主要以外力作用为主,如沉积作用,因此水平方向的岩层是没有经过挤压作用的,D正确。无法看出古气候的变化和古环境的变化,通过岩层的顺序只可以判断地壳运动的变化,而沉积物的变化也无法判断ABC错误。故选D。2岩层位于下方的先沉积,位于上方的后沉积,因此乙形成的时代要早于甲岩层。B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乙的岩层覆盖相对密集,外表有明显的侵蚀痕迹,而且最上部的岩层并不是连续的,因此乙形成之后,经历了长期的侵蚀过程,C正确。甲是水平岩层和弯曲岩层分界面,因此甲在抬升之前经历了外力作用的侵蚀,形成了剥蚀面,因此并不是持续地接受沉积,A错误。丙是地表的沟谷,而且此处不一定是背斜,有可能只是单纯地表受到流水的侵蚀而形成,也有可能是由于内力作用发生断裂而形成的沟谷。无法判断其形成,D错误。故选C。【点睛】地质作用发生的顺序,通常先内力作用再外力作用,地壳抬升,容易被侵蚀,地壳下降容易发生沉积作用。【答案】3C【解析】3据图可知,甲处为花岗岩,为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幔的软流层,A错误;据图可知,断层顶部存在一个侵蚀面,由此判断断层上覆岩层形成时间晚于断层,断层顶部的砂岩层被岩浆侵入,因此花岗岩的形成要晚于断层顶部砂岩的形成时间,即断层发生在花岗岩形成之前,B错误;岩浆侵入会提供高温条件,可能导致接触部位乙处岩石变质,C正确;丙处的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高端别墅清洁人员劳动合同
- 2025年新能源汽车抵押融资合同样本
- 消费者选择行为变化-洞察及研究
- 2025年度生活垃圾运输合同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环保责任合同
- 2025电商企业年度运营项目总监劳动合同
- 2025版试用期劳动合同:电力行业试用期员工安全生产责任书
- 2025版起重机安全认证买卖合同范本
- 2025版高端景观铁艺栏杆施工合作协议
- 2025年网络安全防护系统设计与实施合同
- 2025变更劳动合同协议书:文化用品企业销售员合同调整方案
- 2025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英语真题(无答案)
- 2025劳动合同书示范文本下载
- 急性阑尾炎病人护理课件
- 水利水电工程单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第8部分:安全监测工程
- 2026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高考政治主观题背诵提纲汇编
-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 电商数据分析报告顾问合同
- 电子信息类专业导论(第3版)课件全套 张有光 00 课程简介 - 12 中国大学教育:理念与实践
- 馕小屋管理办法
- (2025)全国辅警考试题库及答案
- 钢结构设计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