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14页).doc_第1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14页).doc_第2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14页).doc_第3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14页).doc_第4页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14页).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年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word版,114页)本 册教 材重 点内 容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复习与提高、用一位数乘、时间的初步认识(三)、用一位数除、几何小实践、整理与提高等。这学期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用一位数乘、用一位数除,它是学习用两三位数乘除的基础,所以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是关键。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最后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多寻找方法,使他们乐学,愿学。数与运算:1、以两步计算为主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同级运算;还包括减乘、乘加和连乘的不同级运算2、能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运算性质等运算定律有一定的经历,能够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进行巧算3、能正确用竖式计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位数与三位数的乘除法,体验算法多样化与估算、推算能力度量单位: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的相关知识2、认识长度单位,知道之间的进率。3、会合理判断,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图形和几何:1、理解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的概念,对三角形的边、角特征有深入的认识,并能正确分类2、数形结合,正确计算图形的面积。3、用不同的多连块拼长正方形。应用:1、理清一步、两步应用题的算理、算法2、知道基本的份总关系、部总关系、数量(单价、总价)等基本数量关系本年段教 学目 标(一)知识和技能:1、会正确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会区分和辨认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4、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平年和闰年,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5学生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维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体会集合思维,逐步形成空间的观念。2、结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3、结合具体情境,通过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5、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三)情感与态度: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xx学年小学数学三年级第一学期教学进度参考周 次日 期教 学 内 容一9.19.4小复习 假期二9.69.11连乘、连除 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三9.149.18乘整十数、整百数 看图列式 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四9.219.25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五9.2810.2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 小练习(1) 假期六10.510.10假期 年、月、日 平年与闰年 制作年历七10.1210.16小练习(2)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 机动 八10.1910.23两位数被一位数除 九10.2610.30两位数被一位数除 三位数被一位数除 十11.211.6三位数被一位数除 机动 除法的应用 十一11.911.13机动 单价、数量、总价 十二11.1611.20小练习(3) 千米的认识 米与厘米十三11.2311.27分米的认识 机动 轴对称图形 十四11.3012.4三角形的分类 面积 十五12.712.11面积 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 平方米 十六12.1412.18乘乘除除 解决问题十七12.2112.25解决问题 图形的拼嵌 十八12.281.1图形的拼嵌 它们有多大 计算小胖家的面积 数学广场植树问题十九141.8数学广场植树问题 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数学广场流程图(2)二十1111.15期终复习二十一1181.20期终复习与评价四、单元分析和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复习与提高)教学内容小复习p2-3.教 时第1教时一、教学目标:1. 熟练计算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加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进退位加减法。2. 通过举例、验证等方法,发现被减数、减数的变化引起差的变化规律以及加数的变化引起和的变化规律,并能结合具体情境灵活计算。3. 渗透爱祖国、爱科学等思想教育,在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尊重、学会合作。二、教学重点:本课教材主要从计算以及几何两方面,对上学期已学内容作了概括和提炼,包括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以及多位数的进退位加减法;乘加、减乘等两级混合运算;按角分不同类型三角形的特征。其中多位数的加减法侧重对基本运算法则的一个复习,两级混合运算一方面借助表内乘法的熟练计算复习了混合运算的顺序,同时通过有意识的设计练习,为本学期后面的“用一位数乘(除)”提前做好知识准备。此外三角形的特征与计数为学生进一步研究几何知识提供了一些方法策略。三、教学难点:通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会了整百、整十数的加减法及三位数为主的加减法计算,熟练掌握了相关的运算法则,但面对进退位的计算学生的熟练程度还有待提高,不同学生之间在计算的速度和准确率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对部分学生需教师多一点关注与耐心。而在几何知识方面,学生基本能通过三角形外表特征的观察准确将三角形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类,但捕捉特征、有序表达能力还在逐渐形成过程中,教师在这方面做好适当引导。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常规积累口算:(1)400+200 600-200 280+120 450+320 900-230(2)竖式计算5858+2323 9070-2404 722+8339 50002-8107独立口算说说整百数、整十数计算的方法说说 计算方法复习整百数和整十数计算的方法和四则混合的运算顺序和多位数加减法进退位方法的复习一、开放性导入问:你们知道“嫦娥奔月”的故事吗?师:古时人们渴望登上月球,但却无法实现,今天我们人类不仅能登上月球,还能在太空行走、工作,杨利伟叔叔成为中国飞天第一任,为我国航天事业争光添彩,他之所以能成为一位伟人,与平日的磨练不无关系。今天我们四位小伙伴也要登上飞船,我们一起来帮助他们越过一道道难关,好吗?计算:(1)200+300 200+400 200+500 200+600 200+700(2)180+320 190+310 200+300 310+290仔细观察加数与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说说独立计算观察思考通过人类登月的愿望以及最终的实现以及杨利伟的成功,依法学生爱国热情和学习兴趣。二、核心过程推进组织学生讨论总结加数与和的变化规律连加连减运算中的巧算 计算(1)506+298+94 548-296-104试一试:112+429+71440+96+204板书学生的计算过程请学生到黑板上来板书,做完后请他们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巧算的方法:加减混合运算,可交换运算顺序,力求第一步计算可以得到整百、整十数。小结小丁他们已经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地登上了飞船,可是要想开动飞船,还得完成几个任务,大家愿意帮忙吗?1、 49+59 73-53说一说这个算式的含义,要解决它你是怎么想的?你能根据这两个算式中的一个,编一道应用题吗?总结讨论交流得出结论:一个加数增加(减少)几,另一个加数不变,和就增加(减少)几?一个加数加上或减去一个数,另一个加数减去或加上相同的数,和不变。回顾了加数与和的变化规律三、巩固运用1、200+300=210+( )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2、你能用这样的规律再写几个吗?练习p33、 三角形按角分可以分成( ) 三角形中最少有( )个锐角。一共有( )三角形。独立思考预设:500-210=290;200增加10,300减去10,和不变。举例同桌交流全班反馈不同方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四、拓展延伸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变化规律。820-130,830-130,840-130,850-130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观察:820-130, 840-130,你有什么发现?除了被减数增加,减数不变,差增加的方法外,还有什么方法能使差增加?板书学生的方法说一说:差为什么变大了?结合刚才的举例说一说如果要使差变小,被减数和减数该如何变化呢?小结:如果要使820-130的差不变,你有什么方法吗?板书学生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规律总结:独立计算全班交流计算方法。预设:几个十减几个十;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被减数增加10,减数不变,差增加10交流:被减数增加20,减数不变,差增加20独立思考记录方法,预设:820-120=700830-100=730全班讨论、交流仔细观察全班交流独立思考记录方法,预设:830-140=690被减数和减数增加或减少同一个数,差不变充分利用书本练习题,在次基础上进行改编,通过提出如何改变被减数、减数,从而引起差变小、变大、不变等问题,引发了学生积极的思考,通过举例的方法,再一次经历了发现被减数、减数、差三着之间的变化规律。作业布置练习册p2板书设计 200+300 =500 200+400 =600 200+500 =700 200+600 =800 另一个加数+100一个加数不变和+100和-100-100小复习反思重建开学第一课,学生倾听方面比上学期有所进步,计算方面,正确率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因此在今后每天的回家作业中要增加计算的练习以提高孩子的正确率。教学内容小复习p3-4教 时第2教时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4类简单关系(部总、份总、相差、倍数)的应用题数量关系。2、 能一步一步分析思考复杂地2步计算应用题:先建立总数量关系,再根据关键句求出其中一个量。3、 知道一步与两步之间的联系。4、 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有序思考的思维以及合作的精神。二、教学重点:先建立总数量关系,再根据关键句求出其中一个量。三、教学难点:分析解决复合应用题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常规积累(课前2分钟)今天我们复习应用题,回忆一下,我们学过哪几类关系的应用题?每一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反馈:部总关系、份总关系,倍数关系,相差关系。506+298+94 112+429+71440+96+204开放导入(5分钟)1、 复习4类简单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出示:篮球有16个,足球有8个, ?根据这2个条件,你能提什么问题?数量关系是?我们还学了份总关系的应用题,你能尝试编一道份总关系的应用题吗?(根据学生编的题目,画线段图)小结:通过提问、编题,我们复习了4类简单的一步计算应用题。其实很多复杂的2步计算应用题都是由这4种关系符合而成的。接下来,我们重点研究2步计算的应用题。预设:生1:篮球比足球多几个?数量关系是篮球的个数足球的个数=篮球比足球多的个数生2:篮球和足球一共有几个?数量关系是篮球个数+足球个数=总个数生3:篮球是足球的几倍?数量关系是篮球个数足球个数=篮球是足球的几倍预设:每盘有8个苹果,有这样的3份,一共有几个苹果? 说数量关系通过补问题、编应用题,复习巩固4类简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让学生对应用题有一定的类意识。 核心推进1、师:再加排球有10个,问一共有几个?或送掉15个,还剩几个?还能一步计算吗?怎么列式?学生举例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试题2、 师:出示:每盘有8个苹果,有这样的3盘,再加上又买了16个,一共有几个?是几步应用题,怎么想?一共有几盘?怎么计算呢?学生举例乘加(减)、除加(减)应用题。刚才我们条件改编了很多个,有相差关系,又份总关系等,但是总的数量关系变了吗?小结:我们在解决复杂2步计算应用题时,先要建立总的数量关系,再根据关键句求出其中一个量。(同桌交流、讨论)个别反馈学生在熟练掌握4类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到复杂的2步计算应用题就是由这4类关系复合而成的。 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使得学生能综合地分析解决应用题。 练习巩固练习题:书上p45学生分析解答全班交流在练习中熟练得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方法:建立总数量关系,根据关键句求出其中一个量。拓展延伸弄堂游戏规定(跳房子限玩人数:230人;滚铁环限玩人数192人)向一年级、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小朋友开放。一年级有134人,二年级有168人,三年级有176人。要求同年级的孩子同一时间玩同一项游戏,请你设计可行性方案。预设:可能存在困难:没有有序思考,书写不规范。 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有序地思考。 作业布置练习册p3、4、5板书设计小复习简单应用题部总、份总、相差、倍数关系反思重建一步计算的应用题的四种类型学生经过一个暑假已经有些淡忘,但经过提醒之后能够回忆起来。本节课初步让学生了解两步计算的应用题是如何通过增加条件让一步计算的应用题变过来的。对学生整个思维的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教学内容连乘连除教 时第3教时一、教学目标:、掌握连乘、连除的运算法则。2、进一步培养学生审题和解题能力。二、教学重点:会把两个式子合并成一个,并按从左往右的次序乘或除。三、教学难点:帮助学生从单乘单除迁移到连乘连除。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情景引入1、(投影出示:奶粉包装车间图)师:图上你获得哪些有用的信息?2、师:说一说哪些信息之间是有关联的?生:(1)工人阿姨在包装奶粉。 (2)4听装1盒 (3)2盒装1箱自主探究一、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装了3箱奶粉,一共有几听?师:要求“一共有几听?”你是怎样想的?师:小组讨论一下,该利用哪些有用的信息?算式怎么列?生:(1)1箱有2盒,3箱有:32=6(盒) 1盒有4听,6盒有:64=24(听) (2)324=24(听)师:对,在计算这样题目时,两个式子也可以合并成一个式子,按从左往右的次序乘。324的计算顺序怎样? 324 = 64 = 24(听) 答:(略)2、(出示)32听奶粉可以装几箱?师:这题如何解决呢?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算式怎么列?(小组讨论,并汇报)生:(1)先算32听可装几盒? 324=8(盒) 再算8盒可装几箱? 82=4(箱) (2) 3242 = 82 =4(箱) 答:(略)3、小结: 我们在计算连乘、连除(包括连加、连减)的题目时,按从左往右的次序乘或除(加或减)就可以。(1) 生独立思考(2) 小组交流生:要求“一共有几听?”,先求出3箱共有几盒,再求出一共有几听。拓展练习1、(投影出示积木图)师:“一共有多少块积木?”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师:要算积木的总数想一想,怎样用连乘表示?2块“34”或2块“43” 234 = 64 = 243块 “24”或3块“42” 324 =64 = 244块 “23”或4块“32” 423 =83 = 243、师:你发现了什么?(生交流汇报)(小组动手操作、讨论,全班交流、汇报)说一说这些算式所表示的含义作业布置练习册p6、7、8板书设计连乘连除1箱有2盒,3箱有:32=6(盒)1盒有4听,6盒有:64=24(听)综合算式: 324 = 64 = 24(听)先算32听可装几盒? 324=8(盒) 再算8盒可装几箱? 82=4(箱)综合算式: 3242 = 82 =4(箱) 反思重建连乘连除运算顺序对学生来说困难不大,本节课的难点是学生对于连乘连除应用题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教学中我尽量让学生去寻找关键字,到底题目中是要我们求总数还是求份数或每份数,然后再去想相应的数量关系再列式这样正确率高了很多。教学内容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多连块教 时第4教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多连块,会用多个正方形组合成多连块。2、会用不同的多连块组合成几几的长方形或正方形。3、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多连块的组合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推理能力。二、教学重点:在二连块的基础上画出三个正方形组合成的多连块。三、教学难点:在三连块的方法基础上有序画出四个正方形组合成的多连块。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开放性导入师:玩过“俄罗斯方块”这个游戏吗?怎样玩的呢?出示:像俄罗斯方块那样由几个正方形拼成的图形,我们称之为多连块。回忆反馈读题通过对学生爱玩的游戏的引入,激发学习兴趣。过程性探究1、小丁丁、小巧等小伙伴制作了许多的多连块,仔细观察,他们多连块的正方形数量都一样吗?你发现了什么?当然也有5个、6个等正方形组成的多连块。下面让我们也来制作这样的多连块。2、几个正方形的不同组合。1个正方形: 1个一连块2个正方形: 1个二连块3个正方形: 2个三连块出示不同方位的三连块。4个正方形能拼成几个四连块呢?想一想,怎样画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小结:先画三连块,在三连块的基础上有序的添上一个正方形,使它变成一个四连块。尝试画完后同桌交流:怎样才能不重复不遗漏的将所有的情况全部画出来呢?边说边演示5个正方形可以组合成几个五连块呢?有序的画一画小结:有12个。在画多连块时,可以先从较少的多连块开始画,再有序的添上正方形,使其不遗漏、不重复。预设:有1个正方形组成的,有2个、3个、4个正方形组成的。拼一拼画一画错误预设出现形状相同,但方向不同从不同的方位认识三连块。画一画有困难的学生动手拼一拼。交流画的方法。猜测结果有序的画一画反馈二连块和三连块是比较简单的,他们是学习其他多连块的基础,特别是三连块有2个,由于学生的空间感不强,往往会对形状相同但方向不同的2个三连块认为是不同的三连块,所以在这里要特别强调从不同的方向认识多连块,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感。有序的画四连块是画五连块的基础,所以方法的知道非常重要。所有多连块的组合均在学生的记录本上完成,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先拼再画。巩固与练习用多连块摆一个24的长方形。用多连块摆一个44的正方形。独立练习用不同的色块表示不同的多连块。拓展与延伸小胖和小丁丁摆了一个35的长方形,你知道他们是怎么摆的吗?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多连块。反馈交流。有多种方法完成此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业布置画一画五连块有几种?板书设计 多连块一连块二连块三连块 四连块五连块反思重建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认识了几何基本图形,包括立体及平面图形。对于正方形他们很熟悉,在生活中不少学生也接触过四连块的俄罗斯方块。基于以上情况,在教学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先理解多连块的概念,对三连块的认识教结构,四连块的认识用结构,学生自主有序地找出所有的四连块,五连块作为课后拓展,再次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第二单元 用一位数乘)教学内容用一位数乘整体进入、乘整十数、整百数教 时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整体感悟用一位数乘的运算类型。2、会根据数字的类型进行算式分类。3、经历探究乘整十数整百数算法的过程, 从点图、乘法含义、类推多种角度理解推算的算理。4、能熟练运用推算的计算方法,从43的积推算430和4300的积,培养类推的能力。二、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乘整十数、整百数的方法并正确快速计算三、教学难点:整十数、整百数的乘法法则与规律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常规积累表内乘法口算练习2,4,6,8,3,5,7,9的口诀同桌互相出题对答复习并熟练表内乘法第一部分整体进入1、算式产生给出一组数:5,8,30,24,500,236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由这些数组成的乘法算式。板书列出所有乘法算式2、算式分类师:请将这些算式按一定的标准分类。1)独自思考,进行分类2)收集资源3)交流反馈师:仔细观察,这些分类你能看懂吗?按什么标准分的?3、 算式命名:师:我们可以按两个加数的类型分成这几类:用一位数乘:用两位数乘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其中的一类,用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有序的形成乘法算式并记录完善乘法各种类型同桌有序完整地互说类型在学习多位数乘法前先整体感知所有类型,渗透结构意识。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对用一位数乘各种类型的整体认识。第二部分一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1、算理探究(1)出示:430=?你是怎么算的?你有几种算法?(2)呈现资源:(3)这些算法你看得懂吗?用你的话来说说他们是怎么算的?(4)比较这些算法,你认为哪种比较方便?2、法则提炼:(1)用连加的方法计算:630,480。小结:一位数乘整十数就是把几个整十数相加。(2)用推算的方法计算:920,640。 用推算做时,你观察到两组算式间的规律了吗?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添1个零,积也添1个零。(3)你会做吗?说出算理。 93= 930= 9300=交流:说说这类题目怎样做的又快又准确?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添几个零,积也添几个零。3、算法运用实际应用练习(1)观察图片,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2)330=?你会算吗?(3)独立完成问题:每所小学得到了多少个新鲜鸡蛋?学生独立尝试,说说算理。预设:1、 点图2、 乘法含义3、 类推同桌讨论学生独立计算同桌互说算理学生独立练习反馈交流同桌互说独立练习让学生自主尝试计算,运用学习过的方法解决问题。沟通各种算法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形成并归纳用一位数乘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巩固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算法的能力,自然过度聚焦到乘整百数。建构乘法推算的数学模型。不同方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总结与拓展1、小结:乘整十数、整百数的算法有哪些?2较简便的算法是什么?它的算理是怎样的?3、拓展延伸:(1) 93000=? 930000=?(2) 4030=?拓展延伸到整千、整万的类推。作业布置练习册P12,13板书设计乘整十数、整百数430=?方法一:30303030=120方法二:43=12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零,就在乘得的积末尾再添几个零。反思重建创设了学生熟悉的情景后,放手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口算、体验方法的多样性,从而优化口算方法。此外,切当地提出问题,促进知识的迁移和深化,使学生在掌握方法的基础上,有理解了算理。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效果较好。最后,我引导学生自己的收获,既让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同时在课堂中教师要渗透几个几连加的语言,这样应该可以提高课后练习(3个10连加、3个10连乘)的正确率。教学内容看图列式教 时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两、三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乘法。2.培养学生运用乘法表示生活情境中的问题的能力(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3.从为福利院的孩子买零食引入渗透品德教育。同时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应用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二、教学重点:用乘法算式解决应用题三、教学难点: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常规积累复习乘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说一说为后面问题提出打基础第一环节整体感悟1、小胖他们想到为福利院的小朋友做点事,所以他和好朋友们来到了大卖场,准备为福利院买一些东西。(媒体出示题头图)他们想买什么?2、买酸奶板书:一盒里面有4罐酸奶,23盒里面有多少罐?(1)读题,找条件和问题(板书:找条件和问题)(2)思考:要解决这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板书:分析数量关系)(3)列式(板书)小结:做一道应用题,我们可以按照以上几个步骤去思考完成。预设:他们要买薯片、大米、腰果、猕猴桃、水和微波炉等。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回答反馈贴近生活实际,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开始创设了良好的求知氛围。注重学生的探究,这对于学生来说也是展示自己能力和知识的一个好机会,因此一定会有很高的参与率。第二环节数量关系的总结1、收集买薯片这一题的相关信息(1)12罐1箱,每箱42元,小胖要买3箱薯片,需要多少元?(2)按照上面的三个环节完成题目(3)交流核对2、提问:除了问3箱薯片需要多少钱,还能提什么问题?4、 小结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小结:在有多余条件情况下,要找到相关联的两个条件,剔除掉多余信息。独立练习交流反馈同桌互问互答通过练习感悟乘法应用题的结构,提炼其中的数量关系。第三环节巩固运用学生从自己的生活需要或兴趣出发,选择商品、设计一些真实的问题,再解答。小组讨论、完成核对巩固数量关系总结与拓展1、总结2、回家和家长一起,根据生活实际问题,编题、解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业布置练习册P14-15板书设计看图列式问:3箱薯片多少元?12罐1箱 ()每箱42元 () 423=问:3箱薯片一共多少罐?找:一罐薯片多少元?反思重建教学内容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1)教 时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1. 经历探究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位数分拆成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积相加,提炼法则第一条:相同数位要对齐,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乘;正确计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不进位乘法。2、培养学生进行横式和竖式的沟通意识。3、了解乘法学习的方法结构。二、教学重点: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分拆成乘与加的形式,并能进行计算三、教学难点:沟通横式与竖式之间的关系,并能正确计算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常规积累1、背口诀2、两人互说307=的算法1、 口答2、 说算法为新知学习的迁移做好知识方法的准备。第一环节算理探究1、情景引入:12罐一箱,每箱32元,小胖买3箱薯片。(1)从图片上你得到了哪些信息?(2)根据这些信息你可以提哪些问题?算式怎样列?(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2、主动探究(1) 估一估(2)尝试计算123=?你是怎么想的,请把你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师巡视过程中指导:怎样把我们不会的知识转化成我们已经会的知识?你有几种算法?(3)反馈算法:观察一下这几种算法,你都看懂了吗?(4)横竖式沟通比较各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小结:计算的步骤都是一样的,只是表达的形式不一样,一个是横式,一个是竖式。3、算理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可以先把两位数分拆成几十和几,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将两个部分积相加。预设:1. 一共有多少罐?算式123=?2. 每罐多少元?算式:4212=?3. 小胖买3箱薯片,需要多少钱?算式:342=?或423=?追问:12 为什么不用?紧密联系估算与计算之间的关系重心下放,展示学生思维过程理解各种算法,拓展学生的思路。第二环节法则提炼1、计算练习,提供事实332= 342=先估一估,再用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说说计算过程2、依据事实,提炼法则师:仔细观察各种算法,横式与竖式算法在计算过程中有什么共同点?归纳法则:相同数位要对齐,一位数分别与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相乘。独立完成并反馈,注意格式.同桌讨论并反馈根据事实依据提炼计算法则。第三环节算法综合运用1先估一估,再用横式做2练习,估一估,再用合适的算法做:716236799试一试培养学生能根据数字的特征选择合适的算法。总结与拓展1、总结横式中分拆要注意什么?竖式计算中要注意什么?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2、 你能用所学的知识计算263吗?先估一估,再思考:横式怎么算?竖式怎么算?试一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迁移作业布置练习册P16、17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估算 40 120()423=?50 150横式计算: 竖式计算:423=126 423 4 2403=120 =403+23 323=6 =120+ 6 1 2 6120+6=126 =126反思重建我在教学过程中鼓励算法多样化,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在算法多样化中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在主体精神的充分张扬中被激发起来,那么这么多种口算方法如何合理利用呢?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各种算法的合理性,再通过反思,从中分析、辨别出简便的、有利于今后继续学习的最佳结果,培养学生学会“多中选优、择优而用,体现优化策略的思想。教学内容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 (2)教 时第四课时一、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算理,提炼法则第二条:从个位算起,个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十位进几。2、继续培养学生进行横式和竖式的沟通意识。3、正确计算一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的进位乘法。4、结合具体情景,学习乘法的估算,初步会用估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二、教学重点:提炼法则二并能正确计算一次进位三、教学难点:运用估算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常规积累估一估、算一算:说说你是怎么算的?435 699 942同桌互说复习各种算法,培养学生合理运用算法的能力第一环节算理探究1、计算练习,提供事实估一估,并用竖式计算:263= 518= 175=(1)反馈:(2)聚焦518、175的竖式计算:为什么个位要向十位进几? 得出:个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十位进几2、估一估,并用竖式计算:615= 456= (1) 反馈聚焦456的估算和竖式计算:说说你是怎么估的?你是怎么算的?(2) 得出: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3、依据事实,提炼法则小结:乘法竖式计算法则独立练习说一说说算理练习个位相乘满十的一次进位乘法竖式计算,聚焦个位相乘满几十的一次进位乘法练习巩固一次进位的乘法竖式,聚焦连续进位的乘法竖式第三环节算法综合应用1书上练习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716699956试一试总结与拓展1、填空: 4 7 8 6 3 3 6 2 2 22、总结猜想: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试一试为下一节课的学习作迁移作业布置练习册P22、23板书设计一位数乘两位数 20 100 20 100518= 175=1 8 1 7 5 5 9 0 8 55乘8得40,表示40个(一)5乘1得5,表示5个(十)反思重建教学内容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1)教 时第五课时一、教学目标:1、将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方法结构迁移到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探索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理解、提炼计算法则第三条: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完善用一位数乘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3、在算理理解的基础上建立横式与竖式的沟通。二、教学重点:提炼法则三并能正确计算三、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迁移与横、竖式的沟通。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 师 活 动学 生 活 动设 计 意 图常规积累估一估,算一算997 356 581独立练习说说:为什么用这个方法做?让学生根据题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第一环节算理探究1、媒体出示第20页主题图:(1)你收集到哪些信息?(2)分析数量关系并列式板书:4329=2、揭题:一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板书)3、估一估:4329的积在什么范围之内4300=12004400=1600积大约在1200与1600之间4、4329=?联系前面学的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一些方法,想想可以怎么算?写出你的思考过程,看谁写得方法多?呈现资源:(1)4300=1200 420=80 49=36 1200+80+36=1316(2)4300=1200 430=120 41=4 1200+120-4=1316(3)329+329+329+329=1316(4) 竖式(两种情况) 5、这些算法你看得懂吗?有没有错的?它们之间的共同点是什么?6、理解算理相同点:都是算4个300、4个20、4个9的积,然后再连加不同点:表现形式不同7、比较:哪一种算法比较简单?优化算法,选出最简单的一种以后用观察思考反馈独立练习独立思考、同桌讨论同桌讨论反馈同桌互说、个别说、全班说等估算、计算融合渗透在一起,培养学生先估后算的习惯知识结构的迁移学习通过比较、凸显竖式第二环节提炼法则1、 计算练习,提供事实估一估,并用竖式计算:2623= 5185= 1785=(1)反馈:(2)得出: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2、依据事实,提炼法则小结:乘法竖式计算法则(1)从个位算起(2)一位数分别与三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相乘(3)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独立练习说一说练习一位数与三位数乘法的进位计算,聚焦连续进位的乘法第三环节算法综合运用1、练习:(先估后算)8326 2175 3199(1)说算理,(2)聚焦3199的算法:出示两种算法比较: 哪一种比较简便?为什么?独立练习简便的方法写一写聚焦算法,进行算法优化。总结拓展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布置练习册P25、26板书设计一位数与三位数乘估算:300 1200(快)4329= 330 ?(准)竖式计算:4329=3 2 9 4 1 3 1 6横式计算: 4300=1200 4329 420=80 =4300+420+4949=36 =1200+80+36 1200+80+36=1316 =1316反思重建教学之前本以为这节课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大,因为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已经人人过关,但是上下来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