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_第1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_第2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_第3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_第4页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大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题;共4分)1. (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每当他拿出那本自制的复习大全时,同学们总是冷嘲热讽,对此他都不屑置辩了。B . 除夕夜里,星临万户 , 多少个家庭在快乐地吃着年夜饭。C . 紧张激烈的跳绳比赛开始了,尽管有的绊了绳,有的摔倒在地,但大家没有气馁,一个个前仆后继 , 竭尽全力,最后赢得了冠军。D . 神话中的琼楼玉宇,那都是海市蜃楼。2. (2分)(2014黄石)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黄石人民正在为努力建设一个生态良好,产业发达的城市。B . 即使安倍晋三极力兜售他的“和平主义”,因此依然掩盖不了他的“军国主义”野心。C . 六月的磁湖真是游览的好时节!D . 在环境激变的今天,我们应该重新体会“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10分)3. (10分)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_。(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_。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_ , _。在出师表中,诸葛亮表明了为出山前的志向是:_ , _。默写刘方平的月夜。_ , _。_ , _。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8分)4. (8分)(2011鞍山)阅读下面文段,按要求回答小题。在几亩薄田里种瓜、点豆,用锄头开掘暮年的岁月。天黑了,就把月光挂在自家门前的那五棵柳树上,然后再温一(h)可以灌醉自己的米酒,写鸡鸣犬(fi)。扣开柴篱。远离官场,回到田园的隐士就是一名诒然自得的农夫。(1)给划线字注音。_开掘灌醉(2)根据注音写出汉字。hfi一_犬_(3)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_改为_、_改为_四、 外国名著 (共1题;共7分)5. (7分)名著阅读离开桑菲尔德我感到痛苦,我爱桑菲尔德; 我爱它,因为我在那里过着丰富、愉快的生活,至少过了短短的一个时期。我没有受到践踏,我没有被弄僵化。我没有被埋在低劣的心灵中,没有被排斥在同光明、活力、崇高的一切交往之处。我曾经面对面地同我所尊敬的人,同我所喜爱的人,-同一个独特、活跃、宽广的心灵交谈过。我已经认识了你,jL先生;感到自己非从你这儿被永远拉走不可,真叫我害怕和痛苦。我看到非走不可这个必要性,就像看到非死不可这个必要性一样。(1)简爱的作者是_,A处的人物是指_。 (2)从小说情节看,简爱为什么会产生“非走不可”的念头?从这一情节可以看出,简爱是个怎样的人?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6. (15分)(2014盐城)为了提升中学生的文明素养,某中学围绕“八礼四仪”开展语言实践系列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1)【活动一】演讲比赛。学校团委定于6月28日在报告厅举行举办“八礼伴我行”主题演讲比赛,准备约请德高望重的语言特级老师李墨担任点评嘉宾。你以团委委员的身份前去邀请李老师,见面时怎么说?(2)【活动二】故事擂台。学生会举办以“学礼效古贤”为主题的故事擂台赛,比赛彩临时抽题的形式进行。你抽到了这样的题签(见下图),请说出这幅图中故事的名称以及从中悟到的待人接物的道理。(3)【活动三】专题访谈。针对社会上发生的个别学生不孝顺父母的现象,校园电视台邀请部分学生、家长、专家作为访谈对象,录制一期以“中学生的孝心怎么了”为话题的访谈节目。作为该节目的主持人,请你在学生、家长、专家这三类访谈对象中选择一类,预设三个访谈问题。六、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诗词赏析。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七、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4分)8. (14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王乃不杀。(战国策)注释:荆王:楚王,疑为顷襄王。谒者:禀报的人。中射之士:即中射士,王宫的卫士。(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可食乎_ 因夺而食之_是臣无罪_而明人之欺王_(2)翻译句子。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3)根据文中内容回答。中射之士认为自己不该杀,讲了哪几条理由?(用自己的话来说)八、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30分)9. (24分)(2014宜昌)探茱萸之谜 寻民俗源流茱萸之谜余光中茱萸在中国诗中的地位是十分特殊的。屈原在离骚里曾说:“椒专佞以慢幍兮,榝(sh)又欲充夫佩帷。”显然认为榝是不配盛于香囊佩于君子之身的恶草。榝就是茱萸。千年之后,到了唐人的笔下,茱萸的形象已经大变。王维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杜甫的“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都是吟咏重阳的名句。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其间的过程,是值得追究一下的。重九,是中国民俗里很有诗意的一个节日,诸如茱萸,菊花,登高等等,都是惯于入诗的形象。登高带茱萸囊的传统,一般都认为是源于梁朝人吴均续齐谐记所载的这么一段:“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红)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带茱萸囊,盖始于此。”根据续齐谐记的说法,登高带茱萸囊,饮菊花酒等习俗到梁时已颇盛行。吴均虽是梁朝人,相传桓景和费长房却是东汉人。西京杂记中也有记载,汉高祖宫人“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华酒,令人长寿”。据此推测,重九的习俗起源则在东汉乃至汉初了。有意思的是,重九吟诗的传统中,从东晋至南北朝,却唯独少见咏茱萸之作。到了唐朝,情形便改观了,茱萸已为诗人所乐道。王维所谓“遍插茱萸”,说明佩花之盛。杜甫所谓“醉把茱萸”,可能是指茱萸酒。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而茱萸,在屈原一斥之后,却没有诗人特别来捧场。虽然如此,茱萸在唐诗里面仍然是很受注意的重阳景物。杜甫全集里,咏重九的十四首诗中便三次提到茱萸。李白的诗句“九日茱萸熟,插鬓伤早白”说明此树的红实熟于重九,可以插在鬓边。佩戴茱萸的方式,可谓不一而足,或如赵彦伯所谓“簪挂丹萸蕊”,或如陆景初所谓“萸房插缙(jn)绅”。至于李峤“萸房陈宝席”和杜甫的“缀席茱萸好”,则是陈花于席,而李乂(y)的“捧箧萸香遍”该是分传花房或赤果。佩缀茱萸之风大盛于唐,大概是宫廷倡导所致。当时每逢重阳佳节,皇帝常常率领一班文臣登高赋诗,同时把一枝枝的茱萸分赠群臣作佩饰,算是辟邪消灾,应付桓景的传说吧。茱萸辟邪除害,并非纯由传说,乃有医学根据。我们统称为“茱萸”的植物,其实更分为三类:山茱萸属山茱萸科,吴茱萸和食茱萸则属芸香科,功能杀虫消毒,逐寒去风。李时珍本草纲目里说,井边种植此树,叶落井中,人饮其水,得免瘟疫。至于说什么“悬其子于屋,辟鬼魅”,自然是迷信,大概是取其味辛辣性烈之意。其花、茎、叶、实均可入药,还可制酒。白居易所谓“浅酌茱萸杯”,恐怕正是这种补酒。然茱萸何以独独见鄙于屈原呢?可能茱萸味特辛辣,不合屈原口味,甚至引起过敏之症,也未可知。曹植诗句:“茱萸自有芳,不若桂与兰”,也许正说中了此意。选自余光中散文精选 (1)为了揭开茱萸由“屈原厌憎的恶草,变成了唐人亲近的美饰”的谜底,作者从哪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究?请简要概括。(答出两个方面即可)(2)文段为了说明茱萸辟邪除害的医学根据,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列举两种。(3)文段中划线的“可能”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4)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来一次传统节日文化的探究。名称时间有关辟邪除害预防疾病的习俗(至少两种)相关传说相关古诗词句(文中列举的除外)端午节_挂艾叶、喝雄黄酒_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_汝南桓景登高避灾的传说_(5)积累链接:文中说“重九二花,菊与茱萸,菊花当然更出风头,因为它和陶渊明缘结不解”。请写出陶渊明饮酒(其五)中写菊的诗句。10. (6分)阅读下面说明文,回答小题。海市蜃楼海市蜃楼是大气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见过这种现象的人无不称赞这种现象奇妙之极。著名作家杨朔在他的作品中有过形象的描述:“只见海天相连处,原先的岛屿一时不知藏到哪儿去了,海上壁面立起一片从来没见过的山峦,黑苍苍的。像水墨画一样,山峦时时变化,一会儿山头上现出一座宝塔,一会儿山洼里现出一座城市,又过一会儿,山峦城市渐渐消散,越来越淡,转眼间,天清海碧,什么都不见了,原来的岛屿又在海上现上来。”实在太奇妙了吧!海市蜃楼究竟怎么形成的呢?科学家们经过研究,揭示了它的奥秘:当空气中各层的密度有较大差异时,远处光线通过密度不同的空气层就发生折射或全反射,这时可看见空中或地面以上远处物体的影像。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海市蜃楼经常“出没”于两个地区:骄阳当空,沙漠炎热,沙子被太阳晒得很烫,靠近沙漠表面的空气因膨胀而变得稀薄,可上层空气冷的,还比较密。光线通常是直接传播的,但在空气密度不同的地方就会发生折射。因此,当远处的光线从浓密的空气进入稀薄的空气时,光线就会转变,使远处景色出现在人们面前。这是沙漠里常出现的现象。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而出现在海面上的海市蜃楼,则成为一大景观,被旅行者啧赞。夏天,海面附近的温度比高空低,空气由于热胀冷缩,上层的空气比海面附近的空气稀疏,远处物体反射的太阳光,在射向空中的过程中,由于空气疏密发生变化而折射,逐渐向地面弯曲,进入观察者眼中,逆着光线望去,就觉得好像是从海面上空的物体射来一样。被人们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对面海域曾发生一次海市蜃楼。据新华社记者报道: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从蓬莱阁向北望,在长达100多里的辽阔海面上,出现种种奇现,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浪涛万顷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电视台记者在国内首次拍摄现场实况,可以使从未亲眼见过海市蜃楼的人大开眼界。现在,海市蜃楼只被作为一种奇景来观看,不久的将来,人们说不定会把它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呢?(1)第段的说明对象是( )A . 海市蜃楼的奥秘?B . 海市蜃楼形成的原因。C . 海市蜃楼是蜃吐气而成的。D . 海市蜃楼只是因为光的折射形成的。(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第段主要运用了引资料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海市蜃楼是一种奇妙的自然现象。B . “空气和光这对魔术师不知捉弄了多少又渴又累的旅行者”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了旅行者的无奈。C . 第段主要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解释说明了海市蜃楼形成的奥秘以及名称的由来。D . 作者在介绍海市蜃楼形成的地区的时候,主要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古人认为蜃吐气而成,所以取名为海市蜃楼,也叫蜃景”这句话,写出了海市蜃楼的名称的由来,也能使文章更加生动,吸引读者。B . 第段中,作者把“空气和光”比作“魔术师”,使文章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C . “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这句话中的“左右”不能删去,删去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D . 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所以说明文中不能用“大约、大概、上下”等词语,因为这些词语没有数字准确。九、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1. (5分)北风已有些料峭。一季花开,又一季花落。山野,那光秃秃的枝干,已成为冬日的使者,坚守着一片空旷。在这寡淡的季节里,我总以虔诚的姿态,将心事在阳光下晾晒,过去的点点滴滴也会泛起涟漪,那些相逢在岁月之初的亲人、师长、挚友、好心人成为留在我记忆里的、驱散寒冷的那抹色彩,不失,不忘。请以“冬日里的那抹色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600字。(2)作文中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第 12 页 共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