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考纲解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 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120个常见的)(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 C(1)筛选文中的信息(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文言文阅读是高中生必须具备的能力,而且今年的考查难度有加大的趋势。考试大纲对考查内容进行了细化。命题规律1. 考查内容:从选材上看,以人物传记为主,如2012年课标卷宋史萧燧传、全国卷宋史郭浩传、北京卷文宪集李疑传、上海卷汉书卜式传、山东卷后汉书阴兴传等;兼及其他文体,如湖北卷世说新语、天津卷小仓山房文集、重庆卷 战马记 、安徽卷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浙江卷 与荆南乐秀才书等。主要考查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内容概括分析、翻译、是必考题2012年17套卷子均考,而湖北卷断句题是这几年新出现的。考生需注意试题的走向变化。2. 考查形式:实词理解、虚词理解、筛选信息、概括分析为选择题,句子翻译是客观题,断句也是客观题可能就是选文中,也可能是另外文章的选段。选择题每个3分,翻译题一般10分,断句题3分。2012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古文选材情况如下:地区 选材 考点分布 赋分全国卷 节选自宋史郭浩传 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 19分(翻译10分)新课标卷 节选自宋史萧燧传 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 19分(翻译10分)北京卷 取材于宋濂文宪集李疑传 实词、虚词、翻译、理解分析 12分上海卷 选自汉书卜式传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文意。翻译、 17分天津卷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节 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20分(翻译8分)重庆卷 战马记 【明】罗洪先 实词、筛选信息、概括分析、翻译 19分(翻译7分,断句3分)山东卷 节选自后汉书阴兴传 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22分(翻译10分)江苏卷 选自苏辙集,有删节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19分(翻译10分)江西卷 选自元史彻里,有删改 实词、虚词、筛选信息、翻译 21分(翻译12分)安徽卷 选自续修四库全书海峰文集有删节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翻译 19分(翻译10分)福建卷 选自陶学士集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15分(翻译6分)浙江卷 与荆南乐秀才书(宋)欧阳修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断句、翻译 19分(断句3分、翻译7分)辽宁卷 晋书列传第三十九 9+10湖北卷 正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内的文字是南朝刘孝标的注解。 实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21分(翻译9分、断句3分)湖南卷 选自郑思肖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实词、虚词、分析概括、翻译 22分(翻译10分、断句3分)广东卷 选自清史稿陶澍传有删节 实词、虚词、筛选信息、分析概括、翻译 22分(翻译10分)四川卷 节选自清光绪五年镇海县志卷二十一人物传二明一 实词、虚词、概括分析、翻译 19分(翻译10分)纵观以上全国高考17套文言试题,呈现以下几个特点:1.命题形式。题型基本保持稳点,文段翻译和断句采用主观题,其他采用选择题。2.考查内容。基本稳定侧重考查对文意的理解和分析。四个子项:实词(重点考查辨析和推断)、虚词、信息筛选、分析与概括文意。筛选信息、分析文意、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试题占了主要部分。这对文意理解的要求较高,而且把对文意的理解和词句的推敲的考查结合在一起,更具有综合性。自主命题以来对虚词考查较少。3.考查目标。强调根据语境来答题每一道题都要以对全文的正确理解为背景,都要以对上下文文句的正确分析为条件,才能正确作答。4.选材特点。稳中有变,选材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从人物传记到古代散文。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上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第一讲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考点解读】 文言实词是构成文言文的主体,是理解文段的关键,与文言虚词相比,它数量多,表意性强,变化性大。 “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包含着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常见,这些文言实词是中学生常见的实词,而不是生僻难懂的;二是在文中,这些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在上下文中表现出来的,而不是脱离上下文的字典含义;三是理解,对于这些实词的语境意义要理解,而不是识记那些僵死的概念。 文言文实词的考查主要落实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通假及词类活用等方面。本专题考点的课时讲授和作业安排情况:(6课时)结合赢在高考上面的各考查点进行讲解,注意真题回放中的例题解析,各考查点的技法归纳总结;课堂训练以各考查点的“跟进训练”为主,一个考点讲完之后再做“理解巩固运用”。早自习安排好学生记诵“120个常见实词例解”,见资料书上的“相关资料备索”(学生用书见P28,教师用书见P37)必要时,老师带着学生回顾与教材相关的重点实词义项。知识要点:一通假字古人在谈到如何学习文言文时总结说:辨句读,识通假,补省略,无书不可读。说明了通假字在学习文言文中的重要性。通假字的产生,大约有两种原因:1. 本有一个正字,但是在写书或抄书的人一时笔误,后来沿袭下来,得到社会的承认,或者由于地方习惯,写成另一个字。例如:“早”写成“蚤”(鸿门宴中: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罪)2. 本来没有这个字,从一开始就借用某个字,这一种字词以虚词为多。例如:邪耶 与欤 县悬 莫暮 说悦孰熟 奉捧 知智 暴曝 内纳卒猝 厌餍 善缮 畜蓄 坐座通假的原则:1. 同音通假(音同或音近似)例如:昂其直,居为奇货。促织 值 于是从散约败 过秦论 纵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 披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罪 鸿门宴 早 张良出,要项伯 鸿门宴 邀 离骚者,犹离忧也 屈原列传 罹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马说 现2. 古今通假(形近通假)例如:秦伯说,与郑人盟 悦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熟 相如奉璧奏秦王 捧 夫晋,何厌之有 餍 卒然边境有急 猝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 暮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惑 今王田猎于此 畋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几个义项并不完全相等,其中至少有一个是现代汉语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意义,这就是多义词的基本义,其他的意义则是由这个意义发展,转化,引申出来的,这些其他的意义就是多义词的转义,转义包括引申义,比喻义和通假义。以笔画最少的“一”字为例,常用义项就有六个:数目:一人,一桌,一椅统一:六王毕,四海一相同,一样:古今一也全,满: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专一:用心一也竟,乃:一至此乎。例如:兵:本义,士兵 引申义,军队、军事、战争 走:本义,跑 引申义,步行 铁:本义,金属 比喻义,喻坚定不移的(铁的纪律) 唇齿:本义,嘴唇和牙齿 比喻义,喻相近有共同利害关系的双方(唇齿相依,唇亡齿寒) 寒:本义,冷 引申义,寒冷的季节,贫寒,恐惧,害怕,受冻 嫩:本义,新生的,生长短的 引申义,像花一样的东西 比喻义,喻事业的精华,年轻漂亮的女子了解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1.类似联想:采用类似事物来比喻形成一词多义 引(开弓)延引牵引引导2.接近联想:采用接近的事物来代替 兵(兵器)士兵军队军事战争3对比联想:由正面意义联想到反面意义 去(藏)离开废除舍弃三古今异义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的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有下面几种情况。1.词义扩大某些词原有意义比较小,后来它的意义有了发展,应用的范围比原来的广泛了,这种现象叫词义的扩大,扩大的特点是:今义大于古义,古义包括在今义中。词义扩大有以下几类:(1) 原单指某事物的词,扩大到兼指特征,性质或功能相似的事物:雏,古义:小鸡 今义:幼小的动物,幼儿,未定型的形状(雏鸟,雏形) 皮,古义:兽皮 今义:动植物表面的一层组织及包在外面的东西(树皮,封皮)(2) 由感觉性质相通,从愿义扩大到感情相似的意义甘,古义:物的甘美今义:除了味美,味甜之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心甘情愿) 苦,古义:一种苦菜,表味苦 今义:不仅有味苦之义外,还有辛苦,痛苦之义(辛劳,辛苦)(3)由专名扩大到通名 江河,古义:长江黄河 今义:河流的通称 好,古义:女子貌美 今义:一切美好的事物,善良的品质 中国,古义:中原地区今义:全中国(4)由原只表示某事物的一部分,扩大到表示这一事物的整体秋,古义:一年四季中的“秋季”今义:一年(如:一日不见如隔三秋)2.词义缩小词义的缩小,是指词的古义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变得狭小的现象,这类现象有三种情况:(1) 词义程度的减弱饿,古义:严重的饥饿,已达到受死亡威胁的程度 今义:一般肚子饿 怨,古义:恨 今义:不满意,责备(如:屈平作离骚。盖自怨生也)(2) 词义范围的缩小丈夫 ,古义:男子通称,成年男子(如:丈夫亦爱怜其子乎) 今义:专指女子的配偶妻子,古义:妻子儿女的统称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臭,古义:泛指气味 今义:指难闻的气味祥,古义:预兆,有吉有凶 今义:吉兆,吉祥(3) 词的义项的减少劝,古义:鼓励,劝说,规劝(劝学) 今义:只剩下“劝说,规劝”迁,古义:迁移,变换,调任,升职,贬职,流放 今义:只剩下“迁移,变换”3.词义转移古代汉语中一些词义,随着历史的发展,由原来表示的对象,转移为表示另外一种现象,这就叫词义转移,有以下几种情况:(1)由表示甲事物转移到表示乙事物币,古义:礼物(如:又因厚币用事者靳尚)今义:钱 涕,古义:眼泪(如:感激零涕) 今义:鼻涕(2) 由表示甲动作转移到表示乙动作去:古义,离开某地 今义,到某地去走:古义,跑,逃跑 今义,步行勤,古义:辛苦,与“逸”相对今义:做事尽力,不偷懒,已没有原义(3) 由表示甲义的范围转移到表示乙义的范围慢,古义;怠慢(指态度)今义:速度缓慢(4) 由甲义转移为乙义时,词性也产生转移牺牲,古义:指祭祀时用作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是名词 今义: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是动词假,古义:借(善假于物),是动词今义:假期,真假,是名词或者形容词,古义消失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古今词义在演变的历史过程中,褒贬意义相互转化的现象,叫作词义的感情色彩的变化。例如:卑鄙,古义:出身低微,见识浅陋(表谦虚的中性词) 今义:品质恶劣(贬义词)爪牙,古义:勇士,武将(褒) 今义:帮凶,狗腿子,走狗,坏人(贬)衣冠禽兽,古义:官服上绣的禽和兽的图案(褒) 今义:穿衣戴帽子的畜生,比喻道德败坏的人(贬)乖,古义:偏执,不驯服(贬)(如:行为偏僻性乖张)今义:听话,安顺(褒) 谤,古义:议论批评他人过失(中)(如:能谤讥于市朝者) 今义:恶意中伤(贬)5.名称说法变化目:改称眼睛 日:改称太阳6.单音词变成复音词前变成前面,敌变成敌人四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某些实词的特殊用法。这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某种语法功能,相应具有某新的意义,并且临时改变了词性,有的还变了读音。词类活用主要是为了收到简练、鲜明、生动的效果。下面是几种主要的活用情况。(一)名词的活用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1)名词后面带宾语,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驴不胜怒,蹄之。(踢)黔之驴 今王鼓乐于此。 (弹奏)庄暴见孟子冠切云之崔嵬。(戴) 涉江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查封)鸿门宴简析: “蹄”本是名词,在句中却接了宾语“之”,这时“蹄”起到了动词的作用,所以应该活用为动词,是“踢”的意思;名词“鼓”带宾语“乐”,用作动词:弹奏;名词“冠”带宾语“切云之崔嵬”,用作动词:戴。 (2)前面有能愿动词或副词,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泳)劝学 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左右欲刃相如。(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统治天下,称王)庄暴见孟子距关,勿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占领称王)鸿门宴简析:前三句都是能愿动词加名词,后两句是副词加名词(3)同一名词迭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联合、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例如 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派遣)荆轲刺秦王独乐乐不如与众乐乐,孰乐?(欣赏音乐)舍相如广成传舍。(安排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范增数目项王(使眼色)鸿门宴晋军函陵,秦军氾南。(驻扎)烛之武退秦师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封邑)荆轲刺秦王朝服衣冠,窥镜。(穿,戴)邹忌讽齐王纳谏(4)前面有结构助词“所”,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置人所罾鱼腹中。 简析:名词“罾”前有结构助词“所”。用作动词:用网捕捉。 (5)方位名词常用作动词例如 方其破下江陵,顺流而东。(向东进军)赤壁赋 而后乃今图南。(向南飞)逍遥游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向南飞)逍遥游樊龄期乃前曰。(走上前)荆轲刺秦王名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使我为王)项羽之死宦士三百人于吴。(使担任官职)勾践灭吴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使为王)鸿门宴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使长肉)中山狼传 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伤仲永越国以鄙远。(把当作边界)烛之武退秦师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朋友)赤壁赋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以之为鉴)阿房宫赋4.名词直接做状语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简析 名词“席”、“包”、“囊”分别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吾得兄事之。 (像对待兄长的礼仪一样)名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态度、方式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简析 名词“面”做动词“刺”的状语,表示“刺” 的方式:当面。 名词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简析 名词“船”作动词“载”的状语,表示“载”所用的工具:用船装。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 孤帆一片日边来。 简析 名词“日边”作动词“来”的状语,表示“来”的地点:从日边。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良庖岁更刀。 简析 时间名词“岁”作动词谓语“更”的的状语,表示“更” 的性质:每年。 名词在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南取百越之地。 简析 方位名词“南”做“取”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趋向:向南。 名词表示情况逐渐地发生变化时,活用为状语 例如 :而乡邻之生日蹙。 再如:日削月割简析 名词“日”作形容词谓语“蹙”的状语,表示“蹙” ,这种情况逐渐的发展变化: 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8)名词表示比喻的时候,活用为状语例如:赢粮而景从。(如同影子一样)(二)动词的活用 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吾射不亦精乎? (射箭的技艺)卖油翁其继有在者乎?(继承的人)触龙说赵太后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达的人)游褒禅山记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的金玉珍宝等物)阿房宫赋动词的使动用法 例如 焉用亡郑以陪邻? (使灭亡)烛之武退秦师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鸿门宴 舞幽壑之潜跤,泣孤舟之嫠妇。(使起舞,使哭泣)赤壁赋序八周而朝同列。(使同列朝拜)过秦论外连衡而斗诸侯。(使争斗)过秦论可烧而走也。(使之逃跑)赤壁之战 动词的为动用法 例如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为国而死)陈涉世家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为哀叹)阿房宫赋既泣之三日。(为之流泪哭泣)病梅馆记(三)形容词的活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 大行不顾细谨。 (细枝末节)鸿门宴共其乏困。(缺乏的东西)烛之武退秦师尊贤而重士。(贤能的人)过秦论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难得的贤主嘉宾)滕王阁序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如 火尚足以明也。(照明) 游褒禅山记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走到尽头)游褒禅山记素善留侯张良。(同交好)鸿门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邹忌讽齐王纳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尊敬,爱护)孟子梁惠王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使 弱小)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使绿) 泊船瓜洲 王安石足以荣汝身。(使你荣耀)孔雀东南飞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使臣着急)廉颇蔺相如列传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使痛苦,使劳累,使经受饥饿)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今媪尊长安君之位。(使地位尊贵)触龙说赵太后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以我为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渔人甚异之。(认为奇怪)桃花源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认为小) 孟子尽心上而耻学于师。(以为耻)师说故知一死生为虛诞,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兰亭集序成以其小,劣之。(认为差)5.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例如谁悲失路之人。(为悲伤)滕王阁序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为生白发而悲)李白将进酒 天下苦秦久矣。(为(受)苦) 史记陈涉世家多情自古伤离别。(为离别伤心)雨霖铃(四)数词活用(1)数词活用为动词。例如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阿房宫赋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怀有二心) 烛之武退秦师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反复变化,三心二意,德行不专)卫风氓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日行千里)马说(2)数词活用为形容词。例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专一)劝学 所以兴怀,其志一也。(相同,一样,一致)兰亭集序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全,满)岳阳楼记(3)数词的意动用法例如故知一死生为虛诞,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一样)兰亭集序五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外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 例如:“契阔谈宴,心念旧恩。”“契阔”中的“契”是投合,“阔”是疏远,在这里是偏义复词,偏用“契”的意义。“契阔谈宴”就是说两情契合,在一处谈心宴饮。例如:1昼夜勤作息 偏在作 便可白公姥 偏在姥 我有亲父兄 偏在兄 孔雀东南飞2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在出 鸿门宴3而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 偏在深 石钟山记4.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偏在远 桃花源记5. 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 偏在害 指南录后序偏义复词的运用,按词的构成关系来看,常见的有两种形式: 1、 两个语素意义相对或相反 例一: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石钟山记) “浅深”是反义词,此处只取“深”的意义 例二: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例三:他常在背地里褒贬别人“褒贬”是反义词,此处只取“贬”的意思2、 两个语素意义相近或相关 例一: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非攻)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例二: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国家”是相关词,此处只取“国”之意例三:言其利害。(毛遂自荐)偏的还是利。六掌握解释文言实词的方法(文言实词推断技法)(一)、字形推词义法 汉语的造字法(尤其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这四种)为我们推测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根据字形推断出词的大概意义范畴,再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确定词的具体含义。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 赂即贿赂。1、引导练习:(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伶官传序)绳索(2)金就砺则利 (劝学)磨刀石(3)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过秦论)踩、踏,翻译时可以引申为“据守”2、小试身手:(1)平民虽平价不能籴买进粮食(2)自放驴,取樵炊爨灶(3)可以独飨白粲。飨, 食用;粲,米一类的东西(4)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双目失明 (二)、通假推词义法 1、引导练习:(1)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2)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2、小试身手:(1)甲兵顿弊而人民日以安于佚乐 “顿”通“钝”:不锋利(2)以身徇国“徇”通“殉”,捐躯,牺牲(3)张仪至秦,详失绥堕车,不朝三月“详”通“佯”,假装方法指引: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顺文句的一种障碍,但我们只要根据通假字规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义来。通假是文言文使用词语的特殊的语法现象之一,用了通假的词语从通假的角度去理解才符合语境。 (三)、对称结构推断法 有些文言文句子结构整齐,讲求对仗,在同一位置上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 近、相对或相反。1、引导练习:(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破下,攻下(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反义对文, “终日”意为“整天、时间长”“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 (3)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灭族,消灭2、小试身手:(1)齐人追亡逐北亡北,逃亡的人(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用以,被任用(3)非世而恶利厌恶名利反对世俗 练习:解释下列词语1岭峤微草,凌冬而凋;并汾乔木,望秋先损 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 通五经,贯六艺见狱吏则头枪地,视徒隶则心惕息 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众之才牧:统治,治理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治:安定,太平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殚:竭尽饥岁之春,幼弟不饷;穰岁之秋,疏客必食 穰岁:丰年 “凌”和“望”是反义对文,由“凌”的意思“越过”就可以推知“望”的意思“未到”。“沐”与“浴”相对,由“弹冠”“振衣”可推知,“沐”是“洗头”,“浴”是“洗澡” 。由“通”可知“贯”的意思为“通晓,精通”。前后两个分句意思相近,见到“狱吏”就吓得磕头,看见“徒隶”心里就感到“恐惧,害怕”。方法指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在对称的句式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的特点,利用它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四)、邻字推断法 例如:1、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2、曹操之众远来疲敝同义复词:“敝”:疲劳再如:1、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同义复用。“冲”即“幼”,意思是“年幼”。2、(2006年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任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纠:纠正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C项“纠”与“劾”同义对举,当为同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五)、语法分析法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形容词、名词、代词充当,状语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以及词语的搭配,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例如:1、左右欲刃相如刃,做动词用,指“杀”2、将军披坚执锐 披和执,做动词,坚固的盔甲,锐利的兵器3、履至尊而制六合做名词,登上辞楼下殿,辇来于秦(状语,乘车)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名词,恩惠,好处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动词,责备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名词,过错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动词,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名词,景色)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名词,宫殿)小试身手:1、(优孟)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2005年全国卷)辩,应是名词,辩才,口才2、自放驴,取樵炊爨樵,应是名词,柴3、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揭短,说坏话解释词语:筑室百堵,西南其户(动词,向西、南方向开)世之所高,莫若黄帝 (动词,推崇 )塞者凿之,陡者级之(动词,开凿台阶)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把当作鱼肉(任意宰割)】君子病无能也,不病人之不知已(担忧, 忧虑 ) (六)、运用旧知法A、联系课本中学过的同一文言实词例如: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可联系: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意思是:偏爱。再如:除南清河太守可联系: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意思是:授予官职。再如: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译文: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 可联系:师说:无贵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云县2025年上半年事业单位公开遴选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易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房屋购买与配套设施安装合同
- 2025版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满意度调查与提升方案合同
- 2025出租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本:城市综合体租赁服务
- 2025褚之与吴刚的离婚协议书及共同财产分割及子女抚养合同
- 2025年度砼工程劳务分包与进度控制合同
- 2025年度水泥井盖绿色环保认证采购合同约定
- 2025年度文化创意园场地租赁及配套运营管理协议
- 2025年度柴油油品批发与零售价格指数合同
- 电子支付安全课件
- 游乐园安全生产责任制
- 中医专科护理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 石油企业三标管理制度
- 育苗公司育苗管理制度
- Unit 2 Home Sweet Home 第2课时(Section A Pronunciation 2a-2e) 2025-2026学年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2025年工艺美术设计专业毕业答辩试题及答案
- DB14-T 3398-2025 人社业务就近办服务规范
- 再生资源安全管理制度
- 材料节约措施管理制度
- 2025纪检监察综合业务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