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1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2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3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4页
新高中地理 第五章 第二节 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学习目标1 通过案例分析 了解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2 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产业转移概况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自主预习 1 概念 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 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区域 国际 原生产地 读教材p87图5 7 回答 1 比较三家工厂的原料地 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加工地都在中国 原料地和产品市场有所不同 2 吸引三家境外企业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投资办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什么 答案a青岛纺织厂 丰富廉价劳动力 b北京汽车厂 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c深圳服装厂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读图思考 3 三家工厂的区位选择各有什么优点 答案青岛纺织厂的区位优势 距离日本的原料供应地和产品消费市场近 是优良的港口 交通运输便利 是我国的老纺织工业基地 工业基础好 劳动力丰富 土地租金相对较低 北京汽车厂的区位优势 作为全国首都 社会和经济地位非同寻常 信息发达 科技力量雄厚 基本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技术密集型机械工业体系 消费市场广阔 有丰富的较高素质的劳动力 深圳服装厂的区位优势 国家的开放政策和优惠条件 当地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 交通便利 1 产业转移的目的 追求 2 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1 主要因素 劳动力 具有 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 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自主预习 充足 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 更高的利润 内部交易成本a 发达国家 社会消费水平很高 内部交易成本 推动企业家向 转移产业 b 发展中国家 通过改善 减少内部交易成本 吸引产业转移 投资环境 高 国外 市场a 国内市场趋于 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 开辟 b 为了避开多种限制 直接到 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c 不断变化 产业转移方向随之变化 2 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的调整 原生产地 地价昂贵 严重等 环境污染 饱和 国际市场 市场广阔 市场 国家政策 用地紧张 思考1 出口加工区一般都具有优越的区位条件或良好的工业基础 这样的区位对于降低企业生产内部交易成本有什么作用 答案便于进口原料 资金 技术等 出口工业产品 2 从出口加工区的建设来看 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要吸引国际产业转移 除发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外 还应做哪些工作 答案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提高配套服务质量 制定优惠政策条件等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环黄海经济圈 中国 日本和韩国的沿海地区 示意图 合作交流 材料二日本和韩国企业在中国城市投资办厂示意图 1 根据材料一 简述中 日 韩三国合作的区位优势 答案中 日 韩三国地域相邻 日本 韩国拥有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 中国拥有广阔的市场和充足的劳动力 2 根据材料二 比较说明图示两家工厂的原料地 加工地和产品市场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 日本 韩国企业投资工厂的原料地都在各自国家 加工地都在中国 不同点 日本企业投资的纺织厂的产品市场在日本 韩国企业投资的汽车厂的产品市场在中国 3 近年来 日本和韩国积极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 从本质上讲 是为了 两国在寻找合适的投资地过程中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追求更高的利润廉价的劳动力 广阔的消费市场 较低的地租和内部交易成本等 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劳动力 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等 是影响企业跨国转移的因素 在现实中 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如右图 反思归纳 2 国际产业转移的规律先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 进而转移资金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 一般方向是由发达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或地区 如右图所示 双转移 指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向东西两翼 粤北转移 图中箭头 而东西两翼 粤北的劳动力 一方面向当地第二 三产业转移 图中箭头 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素质较高的劳动力 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 图中箭头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练习巩固 1 分析造成箭头 所示的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 2 为什么日本汽车产业集团近几年纷纷在珠江三角洲地区投资建厂 解析随着经济发展 珠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和土地成本升高 迫使其产业结构不断升级 向技术导向型转变 中国汽车消费市场广阔 潜力巨大 并且生产成本低 社会协作条件好 吸引日本汽车产业转移 答案 1 劳动力价格和地租上升 能源短缺 环境污染严重 2 占领中国市场 避开关税壁垒 土地及劳动力价格相对较低 社会协作条件好 日本近一段时期产业向国外转移的原因分析 完成教材p90 91活动 答案1 20世纪70年代以来 两次石油危机给能源小国日本带来严重的冲击 日本是个石油消费大国 年消费量为2亿多吨 99 7 靠国外市场供应 石油价格上涨 造成日本产品成本大幅度提高 产品的竞争力下降 2 1985年日元升值后 不利于日本工业品出口 原有的靠进口原料 燃料加工成零部件 组装成配套产品出口的运行模式受到冲击 出口主导型企业生产呈停滞或下降趋势 导致日本产业向海外转移 进行 现地生产 的浪潮日益兴盛 活动探究 3 至20世纪80年代 日本传统工业品的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国际市场面临着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威胁 这种市场形势加速了日本工业结构的调整 4 日本劳动力价格很高使国内企业的产品成本提高 利润降低 产品竞争力下降 劳动力数量下降 使国内企业开工不足 5 日本企业生产的区位出现多极分散化的趋向 一是工业向原有工业地带周边及外围的内陆地区延伸 二是向边远地区移动 建立地方性工业据点 在日本国土南北两端和日本工业稀疏地区发展工业 6 20世纪80年代初 日本提出 技术立国 的基本国策 促使日本产业结构调整趋向高层次化 同时因传统工业在国内出现停滞和下降而向海外大量转移生产岗位 这使国内出现 产业空心化 现象 导致大量工人失业 1 促进区域 调整 2 促进区域产业 3 改变区域 4 改变劳动力 自主预习 就业的空间分布 产业结构 分工与合作 地理环境 1 按照教材p91图5 13所示规律 如果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由高到低分成第一级至第四级 从国际分工角度看 处于不同级别的国家应重点发展哪一发展阶段的产业 联系东亚 你会得出怎样的结论 答案经济水平处于第一至四级的国家或地区 应依次重点发展处于开发期 增长期 成熟期和衰退期的产业 从东亚来看 按此规律依次是日本 韩国及我国的台湾 香港地区 我国大陆 朝鲜 蒙古 读图思考 2 按照教材p91图5 14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是产品的一般加工环节 为什么 答案加工环节的附加值很低 即利润低 但一般耗用的劳动量较大 3 按照教材p91图5 13和图5 14所示的规律 发展中国家将永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1985年韩国提出 技术立国 的政策 对此你作何评价 答案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在接受产业转移时 要注意与研发一起引进 韩国的政策就是避免总跟在发达国家的后面 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合作交流 1 日 韩等国家或地区将产业转移到山东省的根本目的都是 追求更高的利润 2 产业的转移对转移国或地区而言往往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 据下图分析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哪些不利影响 答案国内生产困难 失业率上升 市场萎缩等 3 简述山东省能够吸引台湾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答案 优惠的政策 劳动力廉价而丰富 市场广阔 交通等基础设施较好 科技教育发达 4 你认为山东省在承接国外产业转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 防止污染型工业 高耗能工业 资源型工业的引进 加大科技投入 创立自主品牌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 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 生产分工 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 具体表现分析如右 反思归纳 长三角地区目前正处在两种产业转移并行的关键阶段 一是国际产业 主要包括航天 生物 信息 医药等产业 向长三角区域内的沿海 沿高速公路 沿江等交通优势明显 基础产业雄厚的地区转移 二是在长三角内部 相对发达的上海 浙东 苏南将部分产业向苏中 苏北转移 这样的转移 既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 也为转出地产业升级腾出了空间 如此就有了 腾笼换鸟 之说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练习巩固 1 吸引苏南地区部分产业向苏中 苏北地区转移的因素是 劳动力工资水平 土地价格 政策 市场a b c d 解析相对于苏南地区 苏中 苏北地区的经济还不是很发达 土地价格较低 劳动力工资水平较低 这是吸引苏南地区产业向苏中 苏北迁移的主要原因 a 2 腾笼换鸟 对苏北某市产生的有利影响是 增加就业机会 促进市场繁荣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带动环境质量提高 促进产业升级 加快工业化进程 土地利用多样化 耕地面积扩大a b c d 解析 腾笼换鸟 为接收地增加了发展动力 有利于该市的经济发展 但同时可能会导致耕地面积的减少和环境质量的下降 c 日本产业转移和工业发展借鉴 完成教材p93活动 答案1 日本产业向国外转移 国内会出现 产业空心化 问题 国内由于生产困难 造成裁减员工 失业率上升 市场萎缩 据估计 2000年解雇职工70万人左右 扩大了失业队伍 此外 外迁或外建导致企业生产技术的下降 削弱了产品的竞争能力 活动探究 2 1 日本 韩国在重点发展重化工工业之前都处在二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 重化工工业属于资源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工业 两国当时经济和工业基础都较薄弱 由于轻工业周期短 资金周转快 恢复容易 加之当时两国都具有大量廉价的劳动力 所以优先发展了劳动密集型产业 2 珠江三角洲地区 东北地区以及浙江省大力发展重化工业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珠江三角洲地区及浙江省能源和原材料缺乏 也没有发展重化工工业的基础 针对两地区位优势 今后应充分发挥技术创新优势 加强传统工业基地的技术改造 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科学技术密集产业和高档消费品工业 如汽车 通信设备 生物制药 计算机等 使产品向高 精 尖方向发展 东北属我国老工业基地 工业以钢铁 机械 石油 化学工业为主导 同所有传统工业一样 东北地区的工业也经历了由盛到衰的过程 国家发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号召 东北地区今后工业发展的方向是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知识提纲 二 三 四 数字法记忆产业转移的有关知识 二大类型 国内产业转移 国际产业转移 三大因素 劳动力 内部交易成本 市场 四大影响 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强化记忆 7月22日晚 为期5天的2014中国沈阳韩国周暨第三届西塔美食文化节落下帷幕 本届韩国周 赢得了日客流三万人次的人气指数 韩国周期间 中韩两国民间 舞台 深入交融 中韩两企业也频繁洽谈 喜结硕果 据此完成1 2题 1 2 3 4 课堂检测 5 6 1 图中箭头表示国际产业转移中生产要素的流动 从区际关系判断伴随着箭头 而流动的主要是 a 资金 技术 信息b 劳力 市场 土地c 原料 能源 政策d 运输 水源 污染解析箭头 表示韩国企业向沈阳投资 其生产要素是资金 技术 信息 1 2 3 4 5 6 a 2 韩国将部分汽车工业转移到我国沈阳等地 主要原因是为了 充分利用当地资金 充分利用当地较为便宜的土地 扩大市场 增加销售额 传播新技术 新工艺a b c d 解析发达国家将汽车产业转移到我国主要是因为我国市场广阔 地价较低等 c 1 2 3 4 5 6 2012年1月13日 iphone4s正式在中国内地上市热销 另一方面 环保组织指出苹果公司在供应链的职业安全 环境保护 劳工权益等方面都违反了自己的承诺 称其产品为 毒苹果 下图是 iphone4s的主要零部件产地 和 苹果数码产业链 微笑曲线 根据材料回答3 4题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3 根据上述材料判断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工业布局呈现越来越集中的趋势b 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c 选择在富士康公司组装的主导因素是技术d 影响该类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市场 1 2 3 4 5 6 解析本题组考查工业分散 工业区位因素以及产业转移的影响 iphone4s的主要零部件产地分布于世界各地 体现了工业分散现象 工业分散导致工业的地域联系 进行地域联系必须依靠科技进步 也就是说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的全球化发展 影响iphone4s工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科技 选择在富士康公司组装的主导因素则是廉价的劳动力 答案b 1 2 3 4 5 6 4 苹果数码制造环节转移到中国 对我国区域发展产生的影响是 a 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b 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 减轻了环境污染c 增加了就业机会 平衡了就业的空间分布d 产业工人的健康安全和权益得到保障解析苹果数码制造环节转移到我国 促进了我国iphone4s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增加了我国的就业机会 改变了而不是平衡了就业的空间分布 b d选项明显与题干信息相悖 a 1 2 3 4 5 6 5 下列有关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正确的叙述是 a 发达国家和地区原主导产业移出 肯定会削弱该地区的经济实力b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因产业转入可以缩短产业升级时间 加快工业化进程c 产业转移改变了区域的经济结构 但不会改变区域的地理景观d 对迁入地而言 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解析产业 主要是工业 转入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可以改变当地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第二产业比重偏低的状况 加快工业化进程 b 1 2 3 4 5 6 6 阅读下列材料 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 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 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 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