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doc_第1页
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doc_第2页
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doc_第3页
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doc_第4页
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稻水象甲疫情监测与防控方案稻水象甲原产北美洲,是一种国际性检疫性害虫,主要危害水稻,其成虫危害水稻叶片,幼虫严重危害水稻根部,一般可使水稻减产20-50%,严重时绝收。为有效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强化对稻水象甲疫情危害的持续控制,减少水稻生产损失,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粮食安全,特制定本防控示范方案。一、防控原则和策略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植保方针和“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防控原则,按照“全面普查、科学监测、依法防控、依法阻截”的办法。采取“分区治理,分片围歼、综合防控、统防统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常防常控、严控扩散、减少损失”的防控策略,防止疫情扩散,减少危害损失,确保水稻生产安全。二、防控目标查清稻水象甲疫情分布范围、面积和程度,搞好有针对性地防控,做到发生区成虫防控效果达85%以上,幼虫防治效果达75%以上,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不出现连片成灾田块,实现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和最少损失”的目标。三、工作内容及技术措施依照相关文件的要求,结合疫情发生特点,拟定防控方案,大面积改种旱地作物;采用以切断稻水象甲繁殖链为重点,以实行旱育秧,破坏越冬、取食场所减少稻水象甲生活、繁殖的桥梁作用为手段,以集中统一防治为补充的技术措施,达到降低虫量、减少危害的目的。采用的措施如下:(一)按照“分区治理,分片围歼”的策略,有条件的田块改种蔬菜、烤烟等作物,在稻水象甲发生区引进蔬菜、烤烟种植大户、协会进行改种。在发生疫情的田块根据水源、土壤和疫情发生情况进行分区、分片、分类,通过技术上帮助和资金补贴等方式,动员群众自行改种;无技术、无劳动力的农户引入蔬菜、烤烟种植大户连片出租,同时带动周边群众改水稻种植为旱作。(二)大力推行旱育秧。对改种剩下的冷阴烂锈田,群众如果自行种植水稻的,通过和农推部门合作,合面推行旱育秧技术,力争育苗播种期和移栽期缩短,减少稻水象甲生活、繁殖的桥梁作用,破坏稻水象甲产卵孵化环境,实行药剂浸秧根,带药移栽,压低第一代成虫虫量。(三)破坏越冬、取食场所。水稻收割后,稻草、稻桩、谷壳全部焚烧或者实行灭虫处理,稻田周边杂草全部喷施灭生性除草剂或实行灭虫处理。在稻田附近的禾本科和莎草科杂草地、山坡地、林地查看发现有危害状,仔细调查统计受害杂草种类取食斑数量,入冬后检查田坎,发现越冬成虫,及时喷施除草剂,破坏其越冬场所。蔬菜、烤烟移栽起垄前和水稻播种前,全面清除育秧田块及周边的杂草,并实行灭虫处理。(四)集中统一施药防治。集中统一防治选用当地农业服务中心防治组织,通过物化补助到农业服务中心防治组织,在植保植检站和农业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指导防治。实施大面积改种和喷药除草破坏成虫取食环境的措施,让成虫集中于小面积水稻田,达到集中歼灭的目的。1、生物防治(1)养鸭控虫。在疫情发生区的大田,利用“稻鸭共育”种养模式,控制稻水象甲种群数量,减轻化学防治压力。水稻移栽后10天左右,每亩投放15日龄鸭苗15-20只,以3-5亩为一个种养结合小区并围网,田边需留有一个约20平方米左右搭棚空间,以便于添喂饲料之用,于水稻抽穗、灌浆后,稻穗下垂时,须把鸭群从稻田迁出饲养。(2)应用生物农药如绿僵菌、白僵菌等,防治第一代成虫。2、物理防治利用稻水象甲有趋光性的特点,在未改种旱作的水稻种植区安装诱虫灯,把稻水象甲成虫诱集到适合期生活繁育的水稻田,利用太阳能杀虫灯等直接诱杀成虫,或集中防治。3、化学防治在准确监测的基础上,坚持执行“狠治越冬代成虫,普治第一代幼虫,兼治第一代成虫”的防控技术路线,以村为单位统一采取统防统控、群防群控、联防联控、常防常控等方式进行防控。要做到“五统一”,即统一组织、统一技术、统一购药、统一时间、统一防治。施药范围包括秧田、大田及周边埂道、坡地、沟渠等危害场所和越冬场所,施药要周到、全面,不留死角。掌握好施药时间,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进行防治。防治药剂及方法: 推行 “拌、喷、撒、浸”一系列防控措施,防治成虫的施药时间以上午9:0010:00点或下午16:0018:00点为最佳。积极压低虫口基数和发生危害程度。(1)播前种子处理。35%丁硫克百威(好年冬)种子处理干粉剂拌种。将1公斤催芽露白的稻种沥干水份后,放在塑料袋内然后加入干粉剂25克-30克,将口袋扎紧后上、下、左、右摇动5分钟左右至种子处理剂完全覆盖种子表面为止,在晾干30分钟后即可播种。若处理未浸湿的种子,则先将种子洒水使其充分湿润后,再行拌种。60%吡虫啉(高巧)悬浮种衣剂拌种。用种衣剂20毫升-25毫升,加水20毫升对1公斤催芽露白的稻种混匀拌种,待种子均匀着药后,倒出摊开置于通风处,阴干后播种。(2)狠治越冬返田成虫。水稻播种出苗后2至3叶期,随着气温的回升,5月上中旬,越冬成虫迅速返回水稻上取食,此时为田间成虫密度最高时期,集中喷药防治,防治用药为:亩用10%醚菊酯悬浮剂80-100克。秧田期每亩兑水30公斤大田期每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亩用20%丁硫克百威(好年冬)乳油50毫升。秧田期每亩兑水30公斤,大田期每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福戈)水分散粒剂8-10克。秧田期每亩兑水30公斤,大田期每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亩用10%氟虫双酰胺阿维菌素(稻腾)悬浮剂45毫升。秧田期每亩兑水30公斤,大田期每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亩用24%氰氟虫腙悬浮剂(艾法迪)悬浮剂双联包(艾法迪15毫升专用助剂5毫升)40-60毫升。秧田期每亩兑水30公斤大田期每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50毫升。秧田期每亩兑水75公斤,大田期每亩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此外,还可以用吡.毒、阿维杀虫单等防治,兼治其他水稻苗期害虫。(3)浸秧处理。水稻移栽前,用70%吡虫啉(艾美乐)水分散粒剂7.5克,兑水50公斤,将秧捆浸泡在药液中30分钟后移栽。(4)幼虫防治。水稻移栽一周后,亩用5%丁硫克百威(好年冬)颗粒剂2-3公斤,与一定量的干细沙土拌匀,均匀撒施于水田中。撒施前保持水层4厘米,处理后一周不排水灌水。也可有效杀灭成虫,且持效期长。(5)大苗期成虫防治大苗期在防治水稻其他病虫的同时,施用10%醚菊酯、20%丁硫克百威、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24%氰氟虫腙、吡.毒、阿维.杀虫单等防治第一代成虫。四、进度安排1、水稻收割后,即10月1日-12月31日,动员群众把开沟排水,能开干的田块全部开干、翻犁,清理田间稻草、稻桩、谷壳全部焚烧或者实行灭虫处理,在不影响下一步改种作物种植时间的前提下,种植冬季蔬菜作物,不得种植油菜、洋芋等生育期较长的作物,以便于统一规划改种旱地作物。期间按照方案的调查方法对稻水象甲越冬前调查,掌握冬虫口数,确定喷施除草剂时间,及时喷施除草剂,破坏其越冬场所。2、1月1日-3月31日,作好稻水象甲防控技术、蔬菜种植技术、旱育秧技术等相关培训工作。和乡镇、村和种植户协商,搞好种植规划,确定未改种田块分布情况。同时做好蔬菜和烤烟的育苗工作。3、4月1日-4月30日,做好冬后调查,掌握越冬虫口数量,并进行补治;未改种田的育秧,全部实行旱地育秧。4、5月1日-6月20日,做好田间越冬代成虫的防治,全面推行浸秧根,带药移栽;搞好蔬菜、烤烟的移栽工作。5、6月21日-9月1日,做好大田前期成虫防治和第一代幼虫防治,水稻移栽后7-10天至孕穗期,防治重点是早栽田块、育秧返栽田和靠近越冬场所的稻田。6、9月1日-10月1日,做好测产验收工作。7、10月-12月,做好工作总结,包括水稻产量和改种的经济效益分析。五、 疫情阻截在做好重点疫区防控示范的同时,开展好疫情阻截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