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模拟试卷1.doc_第1页
2014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模拟试卷1.doc_第2页
2014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模拟试卷1.doc_第3页
2014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模拟试卷1.doc_第4页
2014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模拟试卷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年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统一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一)本试卷共14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 考 试 顺 利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3综合题中的非选择题和作文题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各题相对应的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考生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未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潜(qin)伏 棱(lng)角 肋(li)骨 少不更(gng)事B悄(qio)然 蔓(mn)延 脊(j)梁 鲜(xin)为人知C豁(hu)达 宝藏(zng) 校(jio)对 浑身解(xi)数D曲(q)折 闷(mn)热 蟠(pn)桃 细嚼(ju)慢咽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娇健 勉励 才疏学浅 B信札 熟练 丰富多彩C尊敬 开垦 穿流不息 D门栓 腊烛 手不释卷3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两根电线的 处,非常容易漏电。张默在电影一九四二中表演出色, “老东家”张国立也夸赞他“不坑爹”。“朦胧诗”的诗意非常 ,一般人不易读懂。A接合 以至 隐晦 B接合 以致 隐晦C结合 以至 隐讳 D结合 以致 隐讳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虚词,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我没有勇气也不愿去打破她心中那个完美的世界。B徐峥对于困难绝不屈服终于完成的处女作泰囧,影片上映狂扫11亿,却被批为“三俗”电影。C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风靡全国,该片通过中华美食的角度展现了中国文化。D因为我熟悉这里的情况,因此我最有发言权。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损失已经造成,你自怨自艾也不能挽回,还是振作精神,好好工作,以弥补你的过失吧!B中国好声音的空前热播使得很多艺术大腕也趋之若鹜纷纷主动要求加盟。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怎么竟明哲保身起来了?D刘备入吴时,诸葛亮授予赵云锦囊妙计。危急时刻,这些计策使刘备逢凶化吉。6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经过三年的努力,他对自己能否考上大学充满信心。B我市通过开展“五城同创”特别是“创卫”活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C随着2012年12月22日第一缕阳光照亮大地,“世界末日”的谎言被彻底粉碎。D鲁迅奉献的一生就是他的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生动的写照。7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A谁能解释这种现象,同学们?B青松自有青松的精神;梅花自有梅花的风韵;红杏自有红杏的丽姿,这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财富!C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全力打造的全新智慧型文化节目“谢天谢地你来了”,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备受好评。D近来抗战剧火爆,你喜欢黄渤演的“葛二蛋”?还是元芳(张子健)版的“罗金保”?8下列各项中,运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亮亮请教老师:“这道题该怎么解呢?”B老师转问明明:“这道题该怎么解呢?”C明明回答老师:“谁不知道这道题该怎么解呢?”D老师面对全体同学:“这道题该怎么解呢?请大家看看黑板”9填入下列横线中的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有人说,宽容是一种润滑剂, ;宽容是一种镇定剂, ;宽容是一束阳光, ;宽容是一座桥梁, 。可以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可以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可以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A B C D10下列文学常识、文体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蒲松龄是清代著名作家,他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借狐妖鬼怪的描写来影射和讽喻当时的社会现实。B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三部分。它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之源。C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当时文坛的领袖,他与柳宗元共同倡导的“古文运动”对后世的影响很大。D曹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作家,其代表作有话剧雷雨日出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4题。当止不止有樵者,负薪而归,山行遇虎,弃薪,慌乱避入石穴中,虎亦随入。穴故嵌空而缭曲,辗转内避,渐不容虎,而虎必欲搏樵者,努力强入。樵者窘迫,见旁一小窦,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乃反出穴外。乃力运数石,窒虎退路,两穴并聚柴以焚之。虎被熏灼,吼震岩谷,不食顷,死矣。此事亦足为当止不止之戒也。 (节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注释】嵌空:深陷的样子。窒:堵住。不食顷:不到一顿饭工夫。1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樵者,山行遇虎 樵者:樵,打柴。樵者,打柴的人。B穴故嵌空而缭曲 故:原本,本来。C穴故嵌空而缭曲 缭曲:曲折缭绕。D乃反出穴外。 乃:表转折,却。12下列加点的“以”与“两穴并聚柴以焚之”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B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C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D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13下列加点词活用类型与“仅足容身,遂蛇行而入”中“蛇”相同的一项是 ( ) A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B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C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D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 (促织)14对选文内容理解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故事中的樵夫被老虎逼得无路可逃,只能置之死地而后生。B樵夫利用有利的地形转危为安,转守为攻。C老虎由咄咄逼人到进退两难,无法脱身,“被熏灼”力竭而死,是樵夫一开始就利用熟悉的地形盘算好的诱敌深入之策。D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应当看清楚情况,不能意气用事;要适可而止,不能一味强求,过于的强求往往会适得其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48分)15请将第一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乃反出穴外。16默写。(4分)(1)天生我材必有用, 。(李白将进酒)(2)转轴拨弦三两声, 。(白居易琵琶行)(3)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4)念去去千里烟波, 。(柳永雨霖铃)17下面是一个学生在教师节发给自己老师的一条短信,请模仿“火种”示例,将另两个喻体表述完整,使之整构成排比句,使前后句意连贯。(4分)老师,您是火种,是台阶,更是蜡烛。您是火种,点燃了学生心灵的希望;您是台阶, ;您是蜡烛, 。18仿照下列画线的句子,以“尘沙”作开头,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4分)一只蚂蚁,以它柔弱的躯体,展示着意志的坚韧;一粒尘沙, , 。19阅读下面材料请根据要求简要概括主要内容。(每问回答不超过10个字)(4分) 一个顾客在酒吧里喝啤酒,他喝完第二杯之后,转身问酒吧的老板:“你们一周能卖多少桶啤酒?”老板得意洋洋地回答说:“35桶”。顾客说:“我倒想出一个能使你每周卖掉70桶的办法。”老板很惊讶,急忙问道:“什么办法?”顾客说:“这很简单,你只要将每个杯子里的啤酒装满就行。”老板急于讨教卖酒的办法,暴露了他什么心态? 顾客的话中有何言外之意?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20-21题。咸阳值雨温庭筠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还似洞庭春水色,晓云将入岳阳天。20诗中“悬”“隔”两字都用得极妙,请分别说明。(4分) 21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任选取一种结合诗句分析。(4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2-24题奇妙的克隆一个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就可一分为二;一根葡萄枝切成十段就可能变成十株葡萄;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就生根;一株草莓依靠它沿地“爬走”的匍匐茎,一年内就能长出数百株草莓苗凡此种种,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或自身的一小部分的扩大来繁衍后代,这就是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英文名称叫“Clone”,音译为“克隆”。实际上,英文的“Clone”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用“嫩枝”或“插条”繁殖。时至今日,“克隆”的含义已不仅仅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无性繁殖出的一群个体,也叫“克隆”。这种来自一个祖先的无性繁殖的后代群体也叫“无性繁殖系”,简称无性系。自然界的许多动物,在正常情况下都是依靠父方产生的雄性细胞(精子)与母方产生的雌性细胞(卵子)融合(受精)成受精卵(合子),再由受精卵经过一系列细胞分裂长成胚胎,最终形成新的个体。这种依靠父母双方提供性细胞、并经两性细胞融合产生后代的繁殖方法就叫有性繁殖。但是,如果我们用外科手术将一个胚胎分割成两块、四块、八块最后通过特殊的方法使一个胚胎长成两个、四个、八个生物体,这些生物体就是克隆个体。而这两个、四个、八个个体就叫做无性繁殖系,也叫克隆。可以这样说,关于克隆的设想,我国明代的大作家吴承恩已有精彩的描述孙悟空经常在紧要关头拔一把猴毛变出一大群猴子,猴毛变猴就是克隆猴。(摘编自百度百科知识)22节选文字说明的主要内容是( ) (3分)A动物的克隆 B有性繁殖C植物的克隆 D克隆是什么23第四段文字引用孙悟空的故事的用意是( ) (3分)A表明我国关于“克隆”的设想在世界上是很早的。B表明文章是按照由植物到动物的顺序来介绍的。C生动形象地说名了克隆的含义,增添说明的趣味性。D深入准确地介绍克隆的知识,增添说明的神秘性。24文中使用了英语和希腊文,其作用是( ) (3分)A使得文章形式多样,富有文采。B说明“克隆”的普遍性。C从词源上追溯“克隆”的词意。D突出“克隆”的研究价值。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25-27题站直喽新年的脚步越走越近,候车室里人潮涌动,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叽叽喳喳个不停,好似一口煮沸了的锅。检票口,排了一长溜儿的队伍,人们慢慢地向前蠕动。我抱着儿子挤在队伍中,焦急地等着检票。队伍蜗牛般爬行,我的心忐忑不安,自己瞒天过海的把戏能否成功就在此一举了。我轻声对儿子说:“把脖子缩起来,靠到我的肩膀上。”儿子忽闪着眼睛,不知其意,却也乖乖地照着做。“成人全票,儿童半票,请出示车票。”检票员动听的声音传入了每个人的耳朵,也撞击着我的心,扑通扑通地跳。站在我前面不远处有一个健硕的中年人,黝黑的脸庞,浓眉大眼,大大小小的包裹,扛着的、背着的,身边还带着一个纤弱的小男孩向前走去。检票员毫不犹豫地拦住小男孩,领他向测身高的1.2米线走去。小男孩站在那里,惶恐地看着中年人。也许是天气太冷了,小男孩寒战战地站着,紧缩着脖子。“1米18,半票。”检票员高声说。中年人盯着小男孩,面露愠色,转而笑呵呵地递给检票员两张车票。检票员接过车票,仔细地看了看,惊讶地问:“你怎么买了两张成人票?”中年人嘿嘿一笑,露出一口白牙,然后转过头对着小男孩严肃地说道:“站直喽,儿子!”声音清晰有力。小男孩仿佛一个战士接到命令一样,立刻抖擞精神,把身子一挺,头一昂。“1米23,全票。好孩子!”检票员赞叹道。小男孩银铃般的笑声响起来,感染了大家,笑容也在中年人脸上漾开,灿若春天。乘客们都把尊敬的目光投向魁梧结实的中年人。此刻,我的心一阵悸动,身子似乎矮了半截,不敢向前移动。“爸爸,我也要上去站直身子。”儿子挣脱我的怀抱,说着就要跑过去。我猛地抱住儿子,偷偷地溜出了队伍,转身向售票处走去,毫不犹豫地补买了一张儿童票。队伍长龙一般,蜿蜒向前,儿子牵着我的手,排在队伍的后面,好久才移动到测身高的1.2米线处。儿子兴高采烈地走去,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昂首挺胸像一个凯旋的将军。高声道:“爸爸,我已经站直了。”检票员抚摸着儿子的头,笑了。我看着儿子的神气也忍不住笑了。小小的检票口又是笑声一片。25本文标题“听出心灵的杂音”有哪两层含义?(4分) 26选文写道“我的同学听过后,都得出这样的结论”,“这样的结论”指什么?为什么他们“都得出这样的结论”呢?(4分) 27在“我”整个听诊过程,“几个同学”和吴大夫的表情表达丰富的“潜台词”,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4分)A“全都向我使眼色”的潜台词是“还不快跟我们一样说,你太不够哥们意思”。B“发出了一阵不屑的笑声”的潜台词是“你这个傻冒,榆木脑袋,你会吃亏的”。C“脸上也出现一种怪怪的表情”的潜台词是“人家都听到了,你耳朵肯定有问题”。D“面红耳赤”的潜台词是“吴大夫,你怎么骗人,我们可是为你撒慌,你害苦我们”。三、写作题(60分)2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某年某月某一天,在那一瞬间,你,我,他(她),可曾微微一笑?微微一笑是温暖,融化了心灵的冰冻,消除了人际的隔阂;微微一笑是乐观,驱散了心灵的阴影,扶平了失败的创伤;微微一笑是坚强,坚定了人生的追求,扬起了理想的风帆;微微一笑是豁达,增添了生命的潇洒,提升了思想的境界;拈花一笑,笑靥如花,在微微一笑中,我们感受了无尽的美好请以“微微一笑”为题,也可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可叙事,可议理,可抒怀,但不能用诗歌的形式。参考答案1【答案】C【分析】A项 潜(qin)伏 棱(lng)角,B项 悄(qio)然 脊(j)梁,D项 蟠(pn)桃 细嚼(jio)慢咽。2【答案】B 【分析】A项“娇健”应为“矫健”;C项“穿流不息”应为“川流不息”;D项“腊烛”应为“蜡烛”。3【答案】A 【分析】“结合”指人或事物之间发生密切联系,用于比较抽象的对象,如“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接合”指具体的两个或以上的物体连接使合在一起,如“两块板接合起来”。“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即不好的事情;“以至”,表示由于前因顺理成章应有的结果,常指好结果。隐晦:(意思)不明显,如:这些诗写得十分隐晦,不容易懂;隐讳:有所顾忌而隐瞒不说,如:我从不隐讳自己的缺点和错误。4【答案】A 【分析】B项,“对于”使用不当,应改为“面对”;C项,“通过”和“角度”搭配不当,正确搭配应该是“从角度”;D项,“因此”与前面“因为”重复,且引导的是结果,应改为“所以”。5【答案】B 【分析】趋之若鹜:趋:快走;鹜:野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多含贬义6【答案】C 【分析】A项,否定不当,应删掉“否”;B项,前后两个分句主语不一致,应该在后一分句前加上“使”;D项,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鲁迅“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抽象概念,“鲁迅奉献的一生”是具象概念,抽象概念可以是具象概念的写照、概括或总结,反之不合逻辑。7【答案】A 【分析】B项两个分号改逗号,逗号改破折号或者冒号;C项双引号改为书名号,音乐歌曲、绘画、影视节目等作品名都能使用书名号,此处已经界定“谢天谢地你来了”为“节目”;D项在两者之间选择的问句只能在句末用一个问号,所以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8【答案】D 【分析】根据设问“有问有答”的特点可知。A、B两项为一般疑问句,C项为反问句。9【答案】A 【分析】根据逻辑,可知句应该在第三空处,因为“阳光”才能和“消融彼此间的猜疑积雪”搭配;句应该在第一空处,因为润滑剂才能和“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搭配;句应该在第四空处,因为镇定剂才能和“使人在众多纷扰中恪守平静”搭配;应在第第二空处,因为桥梁才能将“将彼此间的心灵沟通”搭配,即可判定。10【答案】B 【分析】诗经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之源,离骚开创了我国诗歌创作的浪漫主义之源。11【答案】D【分析】乃,应该是副词“竟然”的意思,与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师说中“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同。12【答案】A【分析】题干中的“以”和A项都是目的连词,“来,用来”的意思;B项中的“以”是实意动词,“认为,觉得”的意思。;C项中的“以”是介词,“拿,用”的意思;D项中的“以”是介词,表原因“因为,由于”的意思。13【答案】D【分析】题干句中的“蛇”是名词作状语,“像蛇一样”的意思。A项中的“水”是名词作动词,“游泳,游水”的意思。B项中的“归”是动词使动用法,“使回去,让归还”的意思。C项中的“刃”是名词作动词,“杀”的意思。D项中的“笼”名词作状语,“用笼子”的意思。14【答案】C【分析】老虎由咄咄逼人到进退两难,无法脱身,“被熏灼”力竭而死并不是“樵夫一开始就利用熟悉的地形盘算好的诱敌深入之策”,由初遇虎时的“弃薪,慌乱避入石穴中”,樵者处境“窘迫”,后来意外发现出路“不意蜿蜒数步,忽睹天光,乃反出穴外”竟然出去了这些内容可以知道。15【答案】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译对“乃”(竟然)和句式(省略主语补充出来“他”或“樵夫”)各给1分,译对大意给1分。附文言译文:有个砍柴的人,背着柴火回去,在山道上走着走着遇到了一只老虎,他就丢下柴火,慌不择路的躲到一个石洞里,老虎也跟着他进了洞。石洞本来幽深而曲折,(砍柴人)辗转向里走,洞渐渐地容不下老虎了,可是老虎一心想吃了砍柴的人,就拼力强行向里走。砍柴人十分为难,(他)看到旁边一个小洞,仅能容下一人,就像蛇一样爬了进去。没想到曲曲折折地爬了几步,忽然看到光亮,(他)竟然反而走出山洞。于是(砍柴人)就用力搬来几块石头,堵住老虎的退路,在两个洞口架柴堆来烧老虎,老虎被烟火熏烧,怒吼声震动山谷,不到一顿饭工夫,就死了。这件事足以让那些应该停止却不停止的人引以为戒了。16【答案】(1)千金散尽还复来 (2)未成曲调先有情 (3)卷起千堆雪 (4)暮霭沉沉楚天阔(错、添、漏该句都不得分)17【答案】示例:您是台阶,承受着学生攀登的脚步;您是烛光,照亮了学生前方的征途。【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仿写题的一个变形,首先找“台阶”“蜡烛”两个喻体和后边两个小分句之间的逻辑对应关系,然后仿照“火种”句来写,要注意字句的调整,使其结构大体一致。(符合要求即可得分)18【答案】示例:以它孤独的身影,汇成了沙漠的广袤。 符合题干要求,按照例句使用拟人手法,2分;语言简明生动,2分。19【答案】示例:暴露了老板急于获取更多利益的心态(2分)讽刺老板短斤少两,坑害顾客。(2分)(符合要求即可得分)20【答案】“悬”字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咸阳雨景的雨脚如麻,连绵不绝的特点。(2分)“隔”是隔开,写出了“钓船”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的景致,营造了一种烟雨空濛的意境。(2分)21【答案】示例一:诗人运用了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诗中一、二句实写眼前的咸阳雨景,三、四句虚写心中境。全诗用“还似”一词将一北一南、一实一虚两幅图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出“虚实结合”即可得满分)示例二:诗人运用了联想的表现手法。诗人由眼前的咸阳雨景联想到洞庭春水色,描绘出了空濛飘渺的雨景。(答出“联想”即可得满分)(此题设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常用艺术手法的掌握,稍有难度。)附诗歌鉴赏材料:这是一首对雨即景之作,明快、跳荡,意象绵渺,别具特色。咸阳桥,又名便桥,在长安北门外的渭水之上,是通往西北的交通孔道。古往今来,有多少悲欢离合、兴废存亡的历史在这里幕启幕落。然而诗人此番雨中徜徉,却意度闲适,并无愁眉锁眼之态,笔墨染出,是一派清旷迷离的山水图景。首句入题。“咸阳桥”点地,“雨”点景,皆直陈景物,用语质朴。句末炼出一个“悬”字,便将一种雨脚绵延如帘箔之虚悬空际的质感,形象生动地传出,健捷而有气势,令人神往。接下一句,诗人把观察点从桥头推向远处的水面,从广阔的空间来描写这茫茫雨色。这是一种挺接密衔的手法。“万点”言雨阵之密注。“空蒙”二字最有分量,烘托出云行雨施、水气蒸薄的特殊氛围,点出这场春雨所引起的周围环境的色调变化来。用笔很像国画家的晕染技法,淡墨抹出,便有无限清蔚的佳致。这种烟雨霏霏的景象类似江南水乡的天气,是诗人着力刻画的意境,并因而逗出下文的联翩浮想,为一篇转换之关键。“钓船”是诗中实景,诗人用一个“隔”字,便把它推到迷蒙的烟雨之外,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像是要溶化在设色清淡的画面里一样,有超于象外的远致。前两句一起一承,围绕眼前景物生发,第三句纵笔远扬,转身虚际,出人意外地从咸阳的雨景,一下转到了洞庭的春色。论地域,天远地隔;论景致,晴雨不侔。实现这两幅毫不相干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