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描绘奇妙的自然景观》.doc_第1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描绘奇妙的自然景观》.doc_第2页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上册习作《描绘奇妙的自然景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写景作文教案描绘奇妙的自然景观孝感西河王秋英 一、 教材分析教你描绘奇妙的自然景观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习作。写景:就是用语言文字把看到的、听到的、嗅到的和接触到的各种自然景物,具体而生动地描绘出来,使人读后仿佛身临其境。那么,奇妙的自然景观可以写哪些呢?峭壁深渊、怪石云海,风雨雷电、花草虫鱼等都有令人称奇的地方。也可以写著名的旅游景点,还可以写身边熟悉的景物。写出景物的奇特之处,让读者能想象出画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孩子对写景作文并不陌生,他们在三年级下学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写景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但学生对于景物细致观察描写的方法,语言地表达上还比较欠缺。这节课我选取学生熟悉的一种景物,重点引导学生怎样去观察,教会他们从哪些方面去描写,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三、教学目标1、选一处景物按一定的顺序观察。2、抓住景物多方面的特征描写形象、具体。3、表达清楚有序,语句通顺连贯。四、教学重点:学会抓住特征有序观察景物。教学难点:围绕景物特征描写生动、形象、具体。五、教法学法:很多孩子平时并没有去细致观察身边的景物,所以写出的景物多半是凭空想象的。我在教学中准备了大量的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直观地导入新课,再让学生由景说词,为后面写作的环节做铺垫。再引导学生从第一单元学过的课文中提炼方法,并创设情景,将方法运用到写作中。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请同学欣赏这些美丽的风景图片。2、看到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学生说词)过渡:孩子们真了不起,积累了这么多词语。想要把身边这些奇妙美丽的景物写出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应该怎么写呢?这呀还有些小方法呢!(二)课文链接,提炼方法我们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你们对哪个片段印象最深刻?(出示:潮来时的片段)1、 潮来时有什么特点?(雄伟、壮观、奇特)2、那么作者从哪几个角度来观察描写这一特点的?(声音、形态)3、师小结:作者用耳朵去听景物的声音,用眼睛去看景物的形态,虽然老师没有去过钱塘江观潮,但是我已经感受到大潮的壮观、奇特,难怪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呢!所以,我们在观察景物时就要调动多种感官,多角度去观察其特点。方法一:多角度抓特征多角度抓特征就是调动你的感官:用眼睛去看色彩、形状、动态。用鼻子去闻气味用耳朵去听声音用嘴巴去尝味道用手去触摸质感。方法二:有顺序观特征多角度抓住特征后,我们在描写时还要有一定的顺序。1、 同学们再看这个片段,作者描写大潮的声音和形态时按什么顺序观察的?(由远到近)2、 出示鸟的天堂片断:这篇课文中作者描写鸟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整体到局部)3、 师小结:我们在观察一个景物时,根据表达的需要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而下,或由整体到局部来观察,这样描写的景物就不会杂乱无章了。 方法三:巧用修辞在对景物进行了细致地观察后,要张开想象的翅膀,运用修辞手法细致地描写出来,这样才能使景物更加形象生动,具体。 我们学过的修辞手法有哪些?(比喻、拟人、夸张、排比)方法四:动静结合要想把景物写得活灵活现,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美,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美,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动静结合,笔下的景色才能活起来,否则写出来的就是没有生机的死景。示例:下面这个片段也是用了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哪是静态描写?哪是动态的描写?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三)情景再现,真情表达1、PPT出示稻田图,引导生观察说:(1)远远看去,你看到了什么?像什么?风一吹,又是什么景象?有什么感受?(2)冲进稻田中,你又发现了什么?嗅到什么气味?听到什么声音?想到了什么?2、欣赏稻田描写片段,体会写法。稻田描写片段远远看去,田野里到处是一片金黄,像铺了一块巨大的金黄色的地毯。和煦的阳光照耀着这金色的地毯,发出耀眼的光芒。 在秋风的吹拂下,稻田里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浪花”,金波荡漾,滚滚而来。 我迫不及待地冲进这金色的世界中,尽情地欢呼着,蹦跳着。稻田中,只见那一根根稻杆被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腰。一粒粒稻谷是那么饱满,米粒虽然还没有出壳,但是我仿佛已经闻到了它的清香。听,稻田里可热闹了:青蛙在纵情地歌唱,蟋蟀在快乐地弹琴,蛐蛐在欢快地打着节拍,蚯蚓在地底下说着悄悄话(四)学以致用,下笔成文1、观察下面的图片,运用今天学习的方法,选择自己熟悉的一种景物描写一个片段。PPT出示荷塘、柳树、向日葵校园得花坛图,2、学生写,师巡视辅导。(五)佳作展示、评议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只是学习如何抓住一处景物的特点来描写一个片段,一篇完整的文章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