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不耐运输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_第1页
鱼不耐运输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_第2页
鱼不耐运输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_第3页
鱼不耐运输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_第4页
鱼不耐运输的原因及解决方案.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鱼不耐运输的原因及解决方案鱼不耐运输的原因之一:饱食及未暂养。(1)售卖成品鱼:出塘前前应停食,日常注意拉网锻炼。网箱或流水集约化养殖的成鱼,在装运前最好收拢网箱使鱼密集排泄或在捆箱内暂养12小时,以确保鱼能顺利运送上市。(2)运输鱼苗鱼种:出塘前最好经过拉网锻炼后,将苗种暂放于网箱或捆箱内暂养4-6小时以上(至少2小时)。称暂养和“吊水”,提前让鱼适应密集状态,促使排除粪便及代谢粘液,避免运输过程中粪便排出在运鱼器(含氧气袋)越多,代谢物大量分解,大量消耗氧气,同时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恶化水质,降低运输成活率。(3)运输水花鱼苗:因体内储存能量较少,不宜进行拉网锻炼。鱼不耐运输的原因之二:水质不良及溶氧不足。(1)卖鱼前必须保持水质良好。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会使鱼中毒处于危险状态,拉网应激会雪上加霜。缺氧浮头后的鱼体质往往要几天后才能恢复,因此严禁在发生浮头缺氧后拉网卖鱼。(2)处于拉网应激兴奋状态的鱼体耗氧量会提高35倍,水体溶氧充足,鱼会处于安静状态,耗氧会也保持在较低水平,相反溶氧不足,鱼会蹦跳不安很快衰竭死亡。在网箱或苗种网中挑鱼时要防止鱼密集而缺氧。(3)水温越低,鱼的活动能力越弱,对氧气需求也越少,新陈代谢降低,运输越安全。不过鱼不能经受温度剧烈升降,通常一个小时内,鱼耐受的温差不宜超过5。夏季拉鱼车加冰时,不能过多使用冰块,要等鱼装满后再加冰块,防止与塘水温差太大,不能降温过度。造成鱼应激死亡或延后慢性死亡。(4)改善水质,拉网前可以泼洒光合细菌和葡萄糖,运鱼箱内放光合细菌和葡萄糖或水糖液也有助于运输。鱼不耐运输的原因之三:鳃及寄生虫滋生。(1)发生原理:a、鳃部因寄生虫的寄生造成组织破坏、继发细菌感染,形成鳃部病变。b、鳃丝淤血、出血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高,长期如此可引起毛细血管壁脆化。c、鳃丝末端愈合、发炎、增生、棍棒化,鳃丝相对表面积减少,使鳃与水接触的相对面积减少,通透性差,呼吸不畅,耐低氧能力差,长途运输抗应激能力差,易缺氧死亡。d、鳃除了是鱼的呼吸器官,同时也是重要的排泄器官,鳃组织的病变将造成氨氮的排泄受阻,血液中氨氮含量升高,将影响到鱼体内渗透压调节机能。当受到拉网、将影响到鱼体内渗透压调节机能。鱼类的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形成毛细血管渗透性出血使肌肉充血或出血,严重的鳍条、腹部表皮或全身充血、出血。e、由于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因鳃和肝脏的病变而受到影响,可能造成在受到强烈刺激时粘液的再分泌功能能减弱或失调,从而出现糙鳞、脱鳞现象。(2)解决方案:杀虫灭菌。在水温高于10摄氏度时,应在售鱼前有针对性的进行杀虫灭菌鱼病预防,特别要杀灭寄生在鳃上的寄生虫等。孢子虫、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感染率越高,在运输中死亡率也越高。长途运输后,部分鱼在水面游动无力,呈缺氧状况,第2-3天为死亡高峰,鱼体体表缺少粘液,出现糙鳞、脱鳞片、出血、鳃丝发白。鱼不耐运输的原因之四:水质水温不适。池塘水和地下水不宜作运输用水。(1)运鱼的水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有机质含量少,水温相对要求较低。因为水温较高,鱼的新陈代谢旺盛,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到一定的浓度后鱼就会昏迷以至死亡。(2)可选择山泉水最好,一般池塘水和地下水不宜作运输用水,原因是池塘水有机质多,生物数量多,运输途中要消耗大量的氧。(3)地下水寡氧,水中营养元素欠缺,有些地下水还存在比如含有硫物质等不宜鱼类生存的有害物质,并且与气温存在较大温差,虽然能保障运输中的高存活率,但在下池后会出现慢性(多在一月甚至两月内)死亡,现实中,很多鱼类下塘存活率低甚至为零,其中原因就在于此处,没能引起人们的注意。(4)在运输过程中,鱼类不断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和氨等代谢产物,使水质恶化,可采取排、换水体予以保持水质优良。(5)运输水温为625为宜,超过30会出现危险状况。过高的水温导致鱼呼吸作用加强,对水中的溶氧消耗比较快,不利于长途运输。如水温过高或在高温季节运输时,可以通过冰块来适度调节水温。夏秋季高温季节运输鱼最好在晚上进行。鱼不耐运输的原因之五:运鱼密度过大。(1)成品鱼:运鱼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鱼的生鲜程度。一般情况下,食用成品鱼运输时间为23小时,可运700800公斤鱼/立方水体;35小时,可运500600公斤鱼/立方水体;57小时的,运输量为400500公斤鱼/立方水体。(2)苗种:苗种运输因为还要继续喂养,密度当然要小得多,水花鱼苗可以8001000万尾/立方水体;小苗种一般情况下,5080万尾/立方水体;大规格苗种200300公斤鱼/立方水体。在装车运输时的预防方案:添加抗应激药物:在运鱼的水中可加一些药物提高运输成活率(1)、青霉素:每100公斤水加60万国际单位。每立方米水体400800万国际单位,以防鱼病发生和运输中水质变坏。(2)、食盐:在水体中每立方加入3公斤食盐,可以减少鱼体表粘液产生,防止脱粘,避免粘液在运输过程中败坏水质。使水的盐浓度达15,也可调节鱼体内外渗透压和防治鱼种外出血及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